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式“暗访”的另一面:兵马未动 消息先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法制网

  黄石否认提前98天预知国家暗访组行动

  中国式“暗访”的另一种“暗”

  “暗访”这事儿,对百姓而言并不陌生,通俗的解释是相关部门暗中调查取证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很显然,“暗访”的关键在于“暗”字,倘若丢掉了这个内核,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上周三,湖北黄石召开了一场“迎接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的动员会,让公众有幸偷窥到中国式“暗访”的另一面。

  “暗访”变“明察”,实在是高!

  1月23日,湖北黄石的《东楚晚报》刊登了一条“不一样”的新闻:“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这条消息吸引来包括央视主播张泉灵、央视网新闻、《中国青年报》等众多知名微博用户及网友的围观。笔者注意到,这条新闻的篇幅虽不起眼,但醒目的版面位置却显示出它对当地的重要性,“‘现在距离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时间只有98天,14个星期,我们要行动起来、紧张起来。’昨日(1月22日),在创卫专班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四城同创’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家胜提出,在时间紧迫、任务繁复而艰巨的情况下,各专班小组要重视起来,密集行动起来,将创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上级的“暗访”,竟被下级“未卜先知”具体到了某一天,犹如“大师算命”一样的神奇,让围观者“眼镜跌落一地”。然而,在一个不信奉“大仙”的国度,公众惊讶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质疑。“可爱的报纸又泄密了!”“这也叫暗访?”众多网友戏谑地笑称:把“暗访”变成“通知”实在是高!央视主播张泉灵更是忍俊不禁在微博上写道:“完了,埋在暗访组里的‘线人’就这么给暴露了。”

  让舆论盯上后,黄石当地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有人发现,被网友一番参观后,《东楚晚报》电子版上这篇文章“惹火”的标题被编辑打上了马赛克。但这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举动,反倒让网友更加起劲,有码的图片被晒在网上,《东楚晚报》的点击率因此节节攀升,最终导致文章所在版面“人间蒸发”。

  接下来的剧情有些“落俗”,舆论场每次沸腾时几乎都能看到。就像电视剧的前后两集内容,被卷进舆论漩涡中的各个部门相继“出镜”澄清事实。

  先是湖北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湖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称记者报道存在误读:“现在省里的材料还没报上去,怎么会暗访?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间暗访,黄石市政府怎么会知道?”据该工作人员介绍,相关材料3月底才会报上去,之后,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依据评定步骤,才会安排不定期的暗访。由于记者在采访报道时不了解相关评价步骤情况,对会议讲话存在误读,才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情况是,黄石市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自我加压”,“依据申报步骤的时间点,自行推算出一个时间”。

  接着这位工作人员的话茬,随后“出镜”的黄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1998年开始,黄石市开始提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在2012年各项考核指标自查合格的基础上,加之湖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认为黄石已经具备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黄石计划于今年3月向国家爱委办正式提出“创卫”申请。“我们并不知道暗访时间,只是根据《办法》(《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来推算,距离考核还有3个月时间,可以用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创卫’标准,争取一举成功、一举达标。”这位负责人强调,《东楚晚报》的这篇报道是不负责任的,特别是其标题犯了一个基本的常识性错误,给读者造成了误解。

  最后出场的是级别最高的卫生部,有了下级部门的“铺垫”,上级部门做“思想工作”想必容易得多。1月25日,卫生部新闻办作出言简意赅的“总结性发言”:目前,湖北省爱卫会尚未推荐黄石市申报国家卫生城市,黄石市没有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评审程序,也没有任何暗访安排。

  至此人们看到,“话筒”在涉事部门之间相互传递后,事件的真相好像已经“水落石出”——之所以整出这么大动静,皆因为这名一线记者业务不精,话都没听明白就动笔了,不但没能落笔生辉,反而生出了是非。害得网友“晕头转向”乱“吐口水”,害得相关领导费尽口舌解释原委,实属不应该。捅出这么大娄子,赔个礼道个歉恐怕是必须得有的。果不其然,1月25日,《东楚晚报》编辑部“有错必改”公开道歉。

  有趣的是,在这份致歉声明中,《东楚晚报》上上下下终于搞明白了“98天”的由来——“根据‘创卫’的工作进展情况,计划是在今年3月正式通过 ‘省爱卫办’向‘国家爱卫办’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申请。申请如通过国家爱卫办的初审,根据《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最快进入国家评审阶段的时间可能在今年5月,据此推算,从会后的1月23日到5月1日放假,只有98天有效工作时间。”

  笔者注意到,不管是相关部门为各自“躺着也中枪”喊冤,还是《东楚晚报》态度诚恳的“负荆请罪”,似乎在用不同的方式告诉人们:这不过是一次“意外事故”。但“可悲”的是,网友们却不这么认为,大家心里依旧存疑:没有“风吹”怎会有“草动”?

  “神机妙算”还是欲盖弥彰

  乍一看,黄石方面提交的“答辩状”,言辞凿凿,冤比窦娥,但仔细推敲却又发现疑点重重。当地一再强调“98天”是根据《办法》“自行推算”的,但《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查阅现行最新版的《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后却感觉这个说法不靠谱!

  记者发现,《办法》中涉及暗访的规定仅有一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接到有关省、自治区爱卫会的推荐报告后,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城市予以受理,并将受理情况告知推荐单位。对于受理的申报城市,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原则上按照申报顺序适时派遣专家组进行暗访,并于暗访结束1个月内将书面意见和影像资料反馈给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及申报城市。申报城市根据暗访意见进行整改。”这就是说,对于“暗访”的时间,《办法》仅载明“按照申报顺序适时派遣专家组进行暗访”,并没有言明确切的暗访期限。

  在这般高难度下,黄石的“大师”们仍然能推算得如此精确,不由得让人在震惊之余,为神乎其神的“黄石推算法”拍案叫绝。有网友甚至发出如此感叹:“哎!只可惜诺贝尔奖未触及数学领域,要不黄石的官员没准能继莫言之后,再度为祖国争光添彩!”网友的言外之意,想必大家都能听得懂。也难怪,当地这套类似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推算法,确实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能力,弄得全国人民前仰后合也就不足为奇。

  既然话已至此,不如干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什么“自行推算”、“自我加压”、“申请步骤时间点”,其实都是瞎掰!黄石到底是从哪儿打探来的这张 “倒数计时表”?估计大家都已心知肚明——“暗访”变“明察”这事儿,光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倘若上边没人“里应外合”,你就是神仙也搞不出“98”这个精确数字啊!

  对于笔者的这个猜测,人民网也表示出赞同:“暗访”跑风漏气,是暗访组和地方政府两厢情愿的结果,板子不能只打在某一方。地方政府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创卫”,肯定希望一次就顺利过关,只要能将暗访组的行踪掌控在手中,“创卫”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跑关系搞勾兑甚至不惜血本把“暗访”组成员“拉下水”,泄密就在所难免。其实,对暗访组来讲心中也有“小九九”,悄无声息下去检查工作,吃、喝、住、行、玩都得自己掏腰包,何况好歹是“钦差”,没有地方的迎来送往哪能“威风八面”?既然当地政府有需要,何不半推半就做个顺水人情,因此“暗访”自然就变成了“明察”。

  其实,回顾近几年的舆论场,因“暗访”不“暗”而起的争论,并不是第一次跃上媒体版面。想当年,广东几个城市创卫、创文,就曾给社会贡献了许多谈资与笑料。最近的一回是在去年5月,据《南方农村报》报道: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三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下辖镇街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工作力度,掀起“三打”行动工作高潮,以迎接省、市组织的暗访组、媒体到县开展明察暗访活动。

  瞧瞧,上级的“暗访”,就这样赤裸裸地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而当“你知道我何时要暗访,我也明白你知道我何时要暗访,但我仍然在那个时间去暗访”成为一种默认套路时,“暗访”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变成了上下级之间相互取悦的一出“双簧”大戏。至于这戏演给谁看?答案不言而喻。

  “暗访”不“暗”伤民心

  “兵马未动,消息先行”,本该来无影去无踪的“暗访”变成了大张旗鼓的“夹道欢迎”,背后的水分究竟有多大,可想而知。这种招摇过市的“暗访”,是官场歪风盛行的必然,更是扭曲的政绩观结下的恶果。

  其实,不管是“创卫”还是“创文”亦或是其他,初衷本该是让百姓生活得更好,但现实却被一些官员当成了“长面子”、“捞政绩”的道具。这并非笔者危言耸听,各种劳民伤财的“××城市”评比,让人各种“受不了”: 国字头的评比尚未开始,省字头、市字头的奖项已经出炉;能够量化的肯定要评,不能量化的想方设法也要评……究其原因,无不与政绩挂钩与面子对接。可笑的是,不管评得上评不上,民众都必须露出笑脸、做出“运动式”的配合。

  于是乎,在多如牛毛的评比游戏中,一些官员罔顾了真实民意,淡忘了为官一方的职责,一厢情愿地错觉只要能得到上级领导褒奖,汇报工作时就有的讲,年终总结时就有的写,政绩就能斐然,仕途就能坦荡。这也许正是为何一年到头百姓看不到一些职能机构做了什么实事,只有在轰轰烈烈的“一年一评”时才能意识到他们存在的原因所在。当然,棒杀所有评比也有失公允,不能否认,符合科学管理精神的检查评比,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确实能起到正面作用。但发生在黄石的这出极具喜感的“创卫”闹剧,显然不属于此列。

  话扯得有点远,但道理却如此。诚如网友所感慨:“有多少劳民伤财的检查评比,就有多少假模假样的煳弄应付。”黄石的“创卫”剧透,不过是把官场中泛滥成灾的“形式主义”瘟疫,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罢了。

  也许看了以上这些文字,再次审视“暗访”不“暗”这个主题时,大家心里会略带几分沉重。但比心情更沉重的,莫过于中国式“暗访”长期形同虚设的现实。实话实说,“暗访”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检查方式,在制度设计之初并没有问题。倘若不“荒板走眼”,必定会洞悉出真实的民情民意以及社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也正是忌惮于此,一些地方官员才使尽浑身解数跑关系、找门路,试图打探消息好及时遮丑蒙羞,确保一些“小辫子”不被揪住。这也从侧面反衬了“暗访” 与生俱来的巨大“杀伤力”。但遗憾的是,“好经”也经常会被人“念歪”,黄石官员心中的那块“暗访倒计时”牌就是鲜活的例证。

  “暗访”不“暗”,折射出官场中的另一种“暗”。虽然官员可以在“你好我好”的和气中“携手”造就“皇帝的新装”,但却瞒不过公众的切身感受。别让暴露于镁光灯下的“暗访”招摇过市,那样只会丢政府的脸,伤百姓的心。

  ●结 语

  黄石的“未卜先知”,无意间捅破了一个“秘密”,让人得以窥见“形式主义”的高超演技和官场“检查秀”与“应付秀”之间的精彩互动。当“评比秘密”成为“公众新闻”时,政府的公信力也会折损于一次次拙劣的“暗访”表演中。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2:54 , Processed in 0.0403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