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位美女学者荣获2015年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06:1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15-12-24 06:18 编辑

观察者网

 今年,中国女科学家的表现异常闪耀。既有屠呦呦科学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也有更多默默无闻的女科学家在科技领域内取得越来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有9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奖,名单如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新华、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玲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吴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旺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教授杨倩。










颁奖典礼


  这9位科学家平均年龄35.8岁,年龄最大的1970年1月出生,年龄最小的1982年1月出生。她们中既有硕果累累的知名科学家,也有异军突起的“80后”新锐。

  从宇宙空间的物理探索,到神经细胞的基础研究,从量子计算、利用流星余迹通讯,到情绪解码以及癌症的攻克与治疗——她们满怀对科学的执着与信仰,依靠科学的力量让世界更美。

  据悉,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共由38位院士组成,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院士担任主任。共有98个单位和17名专家提名有效候选人172位。经过严格的评审,9位女科学家得票超过半数,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无趣的质疑:是关系搞得好得奖吗?有时间陪家人孩子吗?

  然而,当大家都对这些“巾帼”深表由衷地敬佩时,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却有个别人在网络上对这些出色的科学家获奖表示质疑,甚至数落起这些女科学家能有多长时间用来带孩子……面对这些质疑声,众多网友也纷纷批评这些言论,为出色的科学家和她们卓越的工作点赞!










微博截图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科学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乃至中国,女性科研人员的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但是整体而言仍占少数,这种状况的改善也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舆论宣扬。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说,受表彰的青年女科学家是广大女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她们活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一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女性的执着和坚韧,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尚勇指出, 目前我国从事科技研究、开发、传播和应用的女科技工作者已逾2400万,她们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前不久,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大幅提升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是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更是女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这9位出色的女科学家是凭借什么出色研究折桂的呢?她们对广大的青年人又有哪些寄语呢?对于这样的质疑,也无需多做解释,女科学家们所作出的成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一、彭新华

  ——给青年人的寄语:做科研不能仅仅有“夏天”的激情,更要耐得住“冬天”的寂寞,只要自信和坚持,‘春天’自然到来,‘秋天’才会硕果累累。






中国科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彭新华教授


  彭新华教授从事磁共振自旋体系的作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于量子态制备、量子算法以及量子测量等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

  “云计算”、“车联网”、“大数据”等新概念深入人心,彭新华教授正在研究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这将对大数据产生革命性影响,为人类提供无限计算的基础。

  彭新华教授是量子计算分解质因数最大数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经过刻苦钻研,她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探测虚磁场中绝热模拟量子方针的实验研究,直接观察到了统计物理中至今被认为理论的非物理的李-杨零点;提出了新的确定性地、有效地解决无平方因子整数分解经典难题的Gauss sum量子算法;完成了整数“21”和“143”的量子绝热分解;通过演示一系列重要的量子算法,验证了量子计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彭新华教授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核磁共振量子模拟机上成功模拟了9 自旋的Ising铁磁模型,首次在实验上直接观测到该系统的李-杨零点,并通过这些零点研究了系统的自由能和相变现象。


  二、胡海岚

  ——给青年人的寄语: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不忘初心。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胡海岚教授


  破解情绪的奥秘,发现情绪疾病的脑机制,抵御抑郁症对人类的威胁——胡海岚教授和她的团队正在慢慢地破解这个谜题。

  胡海岚教授利用一项名为TAI-FISH的新技术解释了各脑区对于喜好或者厌恶的情绪反应编码模式。找到大脑中和每种基本情绪相关的神经环路,也就破解了情绪的密码,乃至一些心理疾病的“命门”,比如抑郁症。她还在其他一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阐明情绪因素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并首次揭示内侧前额叶脑区的神经活动在社会等级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胡海岚教授专注研究情绪疾病的脑机制,为探寻抑郁症的深层发病机制,从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出发,通过蛋白定量质谱分析,电生理以及行为学等多种科学手段,首次证实了抑郁症的发生和大脑内“βCaMKII”的蛋白激酶分子密切相关,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重要蛋白,当它出现在大脑中负责传递奖赏信息的核心区域并且表达水平过高时,就会抑制快乐因子“多巴胺”的分泌,并且充当失望使者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大脑,导致了快感缺失与行为绝望,这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该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胡海岚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提示了一个新的抑郁模型:在诱导抑郁的压力刺激下,外侧缰核中 βCaMKII 的表达上调并通过促进 GluR1 进入突触等变化导致缰核过度兴奋,从而增强了外侧缰核对下游脑区腹侧被盖区VTA与中缝背核DR的抑制,进而导致了快感缺失与行为绝望。







利用RNA干扰特异性地在外侧缰核降低 βCaMKII 分子的表达可以逆转天生抑郁大鼠模型的抑郁行为表型。







胡海岚研究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外侧缰核中 βCaMKII 分子的表达水平对抑郁的产生有关键作用。图中描绘了外侧缰核(图中绿色示意部分)与两种情绪状态下的老鼠。


  三、王玲华

  ——给青年人的寄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玲华研究员


  她研究太阳高能粒子的发生和传播,预报空间天气,为卫星及宇航员的安全护航。

  现今,凭借一系列备受瞩目的突破性成果,王玲华被公认为国际空间物理研究领域里最杰出的青年女性科学家之一。其中,最受瞩目的成果当属她发现在平静时期日球层中存在一种未知的高能粒子成分——“晕外电子”。这个发现为空间高能粒子物理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对探索日球层的基本物理过程具有重大意义。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下,王玲华还找到了利用新型半导体仪器进行中性原子成像的空间探测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对来自地球磁层环电流的低能中性原子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观测,并获得了多项有关磁层粒子加速的首次观测结果。

  “通过研究太阳高能粒子的活动可以预报空间天气,就好比雷雨天气的预报对飞机安全起降尤为重要,空间物理学家所提供的预报将为卫星和宇航员的安全提供保障。当太阳爆发引发大磁暴时,就必须推迟卫星发射,重新调整窗口期,否则可能会导致发射失败。如果长期暴露在高能粒子的环境中,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可能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诸如太阳系中高能粒子是如何起源等基本空间物理过程,王玲华痴迷于空间物理的探索。

  四、吴晨

  ——给青年人的寄语:拥有梦想,享受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研究员


  吴晨是本次获奖女科学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80后”。

  未雨绸缪,潜心探究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奥秘。她绘制出了中国人食管癌的遗传学图谱,发现肿瘤易感基因,为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得益于前辈的研究成果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吴晨和她的团队发现了14个存在于中国人体内的食管癌“易感基因区段”。这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告别了盲人摸象的时代,不再只是根据基因片段做出判断,而是站在全基因组的角度进行分析。吴晨说,“食管癌患者到晚期已经没有手术的指征了,我的研究角度是从基因组学入手,定义和筛查高危人群,通过早期介入来降低肿瘤发病率。”

  在这张复杂的“地图”上,吴晨找到了部分决定一个人是否更可能患上食管癌的遗传因子,发现了14个存在于中国人体内的食管癌“易感基因区段”。这让医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通过一个人的籍贯、不良嗜好等信息进行患癌风险的模糊判断,而有可能通过低成本的普查,筛选出那些在基因层面上更易患食管癌的人群。这项研究也提供了“未雨绸缪”的可能,通过早介入、定期检查、改善生活方式等,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比如,在目前发现的易感基因区段中,有两个与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有关,如果一个人的这两种基因存在缺陷,那么当他有饮酒习惯时,发生食管癌的风险会比不携带风险基因且不饮酒的人高出4倍。

  想要完全绘制出中国人食管癌的遗传学图谱,路还很长。下一步,吴晨打算继续攻关,将数据的误差影响降到最低,以期对食管癌的遗传因素能有更为精确的把握。

  五、李赞

  ——给青年人的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执着前行,做更好的自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主任/教授李赞


  基于南极科考和远距离试验,研制我国自主的流星余迹应急通信系统,实现自然灾害、复杂干扰等情况下高安全、高可靠传输。

  李赞研究的领域是流星余迹通信,即利用流星余迹来传递信息。

  李赞和她所在的科研团队不仅远赴南极极地科考,更是多次深入陕西长安县、河北霸县、重庆北碚区歇马镇、湖南怀化山区等偏远山区,不辞辛劳地在恶劣环境下开展了长达5年的一系列远距离(600~1500公里)野外线路试验。陆续采集的宝贵信道特性数据,最终被构建成了中国首个支持通信系统仿真的流星余迹信道模型,并由此衍生出了新一代流星余迹应急通信系统。

  六、张丽华

  ——给青年人的寄语:坚持梦想,勇于挑战,你一定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


  张丽华研究员既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也是该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组长。她将研究组的研究方向定位在“针对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与高灵敏度检测,侧重于开展基于多维液相色谱和多维毛细管电泳的基础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平台的研究”。

  在“谈癌色变”的时代,张丽华专注蛋白质分析,捕捉癌细胞转移的蛛丝马迹,实现肝癌等重大疾病的临床诊疗突破。“以肝癌高低转移细胞株为例,我们利用自己发展的规模化蛋白质定量分析技术,发现高转移细胞株与低转移细胞株之间有161个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其中就有促进和抑制肝癌转移的重要蛋白质。”张丽华说,“只要能调控这些蛋白质的表达,就有希望降低肿瘤细胞的侵润和转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力。”

  蛋白质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发现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并将发展的新材料、新方法应用于肝癌等重大疾病的临床诊疗。

  张丽华研究员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20余项获得授权,7项获得实施转化,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共20余项。研究成果遍地开花:研制出了新型蛋白质印迹材料、固定化金属亲和色谱材料等,将鉴定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建立了基于质量亏损的准等重标记技术、集成化平台和新方法,将蛋白质组相对定量的偏差由40-50%缩小为10%以内,提高了定量的准确度、精确度和通量;将发展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用于肝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和抑郁症患者血浆蛋白质组等实际样品分析,为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七、吴蓓丽


——给青年人的寄语:你的梦想决定了将来你能到达的高度,扬起理想的风帆,勇往直前!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


  通过膜蛋白结构研究,指导最有效的抗艾滋病新药研发。

  2013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一位女科学家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寻找新的抗艾滋病药物打开了大门。吴蓓丽研究组和赵强科研组在嘌呤能受体P2Y1R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包括中风、冠心病、肺栓塞等各种血栓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全球最著名的生物医学研究所美国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期间,吴蓓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XCR4上并取得了重大成果。2011年,她率领着团队针对CCR5展开了大量的筛选和优化工作,并与其他科研组合作,最终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成功解析了CCR5的三维结构。

  吴蓓丽研究员也曾是自“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杰出成就奖获得者。

  八、郭旺珍

  ——青年人的寄语:坚持科学研究,享受农业魅力。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郭旺珍教授


  绘制全球最大种植面积棉种的基因组精密地图,发现棉花基因与重要性状之间的关联,研发高产、优质、多抗棉花品种。

  郭旺珍是国际上最高密度异源四倍体栽培棉种遗传图谱的构建者,她绘制了全球最大种植面积棉种的基因组精密地图,培育了5个新品种,拥有11项国家发明专利,她发表的多篇高水平论文均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好评与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里,得益于郭旺珍和她团队的研究工作,中国的棉花产业正在发生改变。耐盐碱、单产更高、纤维品质更佳的优质棉,如今已有200~300万亩的种植规模,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入,也让棉织品有了跻身高级衣料的可能

  九、杨倩

  ——给青年人的寄语: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谁在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都是用不懈努力换来的。






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杨倩


  她破解神经元死亡的密码,发现帕金森患病原理,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2011年底,她作为优秀海归人才来进入第四军医大学,担任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她在这里开始了一轮新的征程,即研究应激条件下“稳态失衡”在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这个研究的实验需要把磷32标记在蛋白或DNA上。

  如今杨倩和她的团队在Drosha-miRNA的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他们发现了Drosha功能和蛋白水平变化在细胞存活死亡中的作用,并首次明确了Drosha作为新的应激反应调节蛋白的重要性,同时这也进一步解释了抑制miRNA的产生对调节细胞存活(死亡)的关键性作用。

  女科学家们说:学科学的女孩子还是太少

  研究空间物理的女科学家王玲华说,很多很有天赋的女学生都对她说,对物理很感兴趣,但是爸爸妈妈不让她们选这门课;神经外科教授杨倩也说,中国还没有一个女神经外科博士后,她希望自己能培养出中国第一个女神经外科医生;通信专家李赞虽然是研究南极通讯的,但因为“南极更适合男科学家去”,而失去了去南极科研考察的机会。她呼吁社会不要总讲“理工男”,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理工女”。

  颁奖典礼,大会设置了“与高中女学生线上交流”环节,女科学家们鼓励更多的年轻女性投入科学,让科学因女性而美丽绽放。






王玲华


  对话王玲华:学理科比较适合我的性格(网易女性频道记者/窦静)

  网易女人:你是怎么跟太空结缘的?

  王玲华:我是在北大读的本科和硕士,本科时我上的是地球物理系,包括5个专业,在大三选专业时,我觉得对空间物理更感兴趣,它也比较适合我的性格,所以选择了空间物理。

  网易女人:你考大学的时候选的是就是地球物理系,很多女孩都听过“女孩子更适合学文科”这种建议,你有过吗?

  王玲华:我还好,我在四川读书的时候高中老师好像也没有说你应该去学文科,而且我父母对我个人的选择是非常支持的,我本人没有直接听过相关的评价。我认为学理科比较适合我的性格。

  提问:你在伯克利呆了十年,那是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王玲华:空间物理学上,伯克利有很强的卫星仪器研制的能力。国内的差距主要是仪器方面,我本人也是学仪器研制的,我希望今后能推动国内这方面的建设,国内已经投入了新一轮的计划,这有很好的机会,可以一起发展,北大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网易女人:女科学家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王玲华:在空间物理学上,国外的比例要比国内的稍高,现在很多的女孩子有很好的科学素养能力也有很好的基础,也对空间物理感兴趣,但由于一些因素,她们最后没有选择空间物理。我相信如果我们的父母更开明一点,更支持孩子的选择的话,比例会提高。

  网易女人:这是有一种观念上的差距是吗?

  王玲华:以前我没有注意到,因为我父母不怎么管我,我回来开始带学生之后,接触到很多的女生对此很感兴趣,可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如果说今后可以有更多的女孩子可以参与的话,我们的女科学家比例会提高很多。

  网易女人:有些父母不同意女儿选择空间物理,他们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专业是收入太低还是太辛苦?

  王玲华:可能是社会舆论觉得学理科对女孩子不好,整个社会舆论是这样子的,父母容易被影响,如果父母是从事理科的话,可能对女孩子选理科会支持,从事别的行业他对这个专业不了解,会根据社会的舆论来进行判断,也是为了女儿好,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网易女人:其实我注意到像国外最近一些科幻大片里面,《地心引力》、《星际迷航》,包括《火星救援》中,科学家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这可能是国际科学界对女科学家的鼓励,可是国内还比较少。

  王玲华:所以希望大家大力宣传(笑)。

  延伸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雅-联合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激励女性投身科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每年评选9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于1名)来自西部地区,向每人颁发奖金10万元人民币。12年来,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5位女性获得此项殊荣。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3:54 , Processed in 0.0417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