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之音: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出人意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4:5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的总统大选中曾多次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有时是选票数量相同,有时是民调结果不准,让民主选举充满戏剧化色彩。今年的总统大选又是一场激烈的角逐。在最后的决战中,奥巴马总统与来自共和党的挑战者罗姆尼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几个摇摆州,二人的民调十分接近。11月6日的投票结果是否会再次让人“意想不到”?让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的总统选举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不到选举结果出炉,你往往不知道谁是白宫的新主人。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屡次总统选举中,即使结果出炉,你还是不知道下一任总统是谁。这些“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增添了总统大选的戏剧化色彩。

  最近一次“意外的”选举结果莫过于2000年布什与戈尔的总统对决。随着科技和传媒手段日新月异,总统大选结果通常在选举日当晚就有定论。然而,2000年的选举日却是极其漫长的,两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交替上升,最后的结果锁定在佛罗里达州的计票上。当晚8点,美国数家大媒体宣布,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肯定能在佛罗里达获胜,最终将成为美国总统。而到凌晨两点时,大多数电视台则改口说,布什会取胜。

  在这个不眠之夜,布什正在家乡德克萨斯州与家人密切关注竞选局势,而戈尔则在凌晨3点左右乘坐豪华轿车,抵达田纳西州的战争纪念广场。那里已聚集了几千名支持者,在冒雨等候他发表竞选失利的演讲。当时,连戈尔本人都以为自己输掉了选举。此前,他已经打电话给布什,祝贺他当选,并写好了一份简短而体面的败选声明。

  此时,戈尔一名高级助手的唿叫机震动起来。正在监控佛罗里达点票进程的迈克尔·胡利的发来消息。胡利是戈尔的高级幕僚,他注意到,佛罗里达州务卿的网站上调低了布什的得票数,戈尔仍然有可能获胜。

  这个消息顿时扭转了局面。半小时后,戈尔再次打电话给布什,撤销了此前的败选声明。直到第二天清晨,选民们一觉醒来,却发现,美国的新总统还没有诞生。
  由于二人的得票数非常接近,而有些选票出现读取错误,佛罗里达州开始了旷日持久的重新计票。在接下来的5个星期中,佛罗里达成为全美的焦点。同时,两位候选人诉诸司法手段解决争议。最后,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按照佛罗里达州的重新计票结果,布什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自美国建国以来,总统大选中不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选举结果。有时,选票都无法决定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美国国父们撰写宪法时,并没打算让民众直选总统。而在早期的美国,国土面积宽广,普通美国人很难了解远在其它地方的候选人。于是,宪法设立了一套特殊的选举体系,由每个州选出几名值得信任的选举人,再由这些选举人投票选举总统。宪法规定,每位选举人可以选择两位候选人,得票数最多的当然是总统,而票数排在第二的候选人则自动成为副总统。

  在1800年的选举中,执政的联邦党与在野的民主共和党陷入深度分裂。民主共和党希望推举托马斯·杰斐逊为总统,并安排亚伦·伯尔得票数排在第二位,任副总统。没想到选举时结果失控,二人得票数相同。于是,根据宪法的规定,由众议院投票选出最后的胜利者。当时的众议院由执政的联邦党控制,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很不情愿地给杰弗逊投了票。在第一轮投票中,杰斐逊差一票就能获胜。有趣的是,这种情况接连出现在此后的多轮投票中,直到第36轮投票,杰斐逊才被选为总统。

  据说,联邦党的重要领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其中起到了微妙的作用。与杰弗逊相比,汉密尔顿更不愿看到伯尔当选总统,于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确保杰弗逊当选总统,伯尔则成了副总统,成就了美国总统选举中一次“意想不到”的结果。

  本就不睦的伯尔和汉密尔顿因此结怨更深。4年后,伯尔作为参议员竞选纽约州州长,而汉密尔顿所控制的媒体却极力诋毁伯尔的名誉,两人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走上了决斗场。

  1804年7月11日清晨,二人在新泽西州以手枪决斗。虽然伯尔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糟糕的射击手,但汉密尔顿在第一枪中射空,伯尔则击中对手,侥幸成为胜利者。然而,舆论因这场决斗对伯尔的批评愈加尖锐,最终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

  另一次“意外的”选举结果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在1876年的总统选举中,南北双方的候选人都没获得足以当选的选举人票数。于是,国会裁决,由战争中获胜的北方推举的候选人任总统,但北方军队则要撤离他们占领的南部地区。这样的结果看似没有直接选举公平,但总算是缓和了战后南、北方的矛盾。

  当然,在大多数的总统选举中,选票才是决胜的关键。选举前,美国人会通过各类民调预测选举的胜利者,但民调有时也会“误导”民众,带来令人尴尬的“意外”。
  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向美国所有郡县的一千万民众邮寄出一份问卷,询问他们心目中的总统人选。大约240万受访者做出回应。杂志社根据这一调查结果,满怀信心地预测阿尔夫·兰登将击败时任总统罗斯福。没想到,罗斯福最后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兰登,令这家在民调方面极有声望的杂志大失颜面。

  民调怎么会错得如此离谱?科技不发达或许是原因之一。要知道,在1930年代,很多美国人家中还没有电话,而《文学文摘》杂志选定的受访者都是从电话本、杂志的订阅者名单上找到的。如此一来,偏差不可谓不大。

  即使是今天家喻户晓的民调公司盖勒普,也犯过此类的错误。1948年,时任总统杜鲁门受到民望极高的纽约市长杜威的挑战。盖勒普与其它一些民调机构都认为,杜威获胜的几率很大,甚至没有在选举迫近的时候继续进行新的民调。连知名的《芝加哥论坛》报也早早在头版发表了“杜威战胜杜鲁门”的消息。所有人一边倒地认为,杜鲁门输定了!选举日当晚,选票还没有清点完,杜鲁门则早早上床睡觉了。第二天一清早,杜鲁门发现,他连任成功了!计票结果显示,他不仅击败了杜威,得票率还相当悬殊呢,很多国会民主党候选人也沾了杜鲁门的光,使自由派一举夺回了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

  美国前总统福特的撰稿人罗伯特·奥本曾戏称:“你是否有这种感觉:我们举行选举的唯一原因就是要证明民调是否正确?”或许,这种“意想不到”的不确定性正体现了美国总统大选的魅力所在。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9:52 , Processed in 0.0400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