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头号军火贩子”维克托-布特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5:0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谁是维克托·布特?
他曾是俄罗斯的亿万富翁,他的巨额财富来自于血腥的武器走私,上世纪90年代,从非洲到阿富汗,只要有战争的地方就能看见布特出售的武器。
 2008年3月6日,在泰国曼谷五星级的索菲特酒店1420号房间里,两位从莫斯科来的商人正在跟4个客户谈生意。突然,全副武装的泰国警察破门而入,将两名俄罗斯人逮捕。
  这次抓捕很快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为被捕的两个人中,有一位是被联合国认定为仅次于本·拉丹的国际罪犯、全球最著名的军火走私商人维克托·布特。
  今年41岁的布特可谓大名鼎鼎,他是俄罗斯的亿万富翁,也是国际刑事警察组织通缉的要犯。他的巨额财富来自于血腥的武器走私。
  因此,这位全球最著名的军火走私商被联合国认定为仅次于本·拉登的国际罪犯。2008年3月,美国特工假扮军火买家,声称为“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购买武器。布特在曼谷与美国特工假扮的军火买家洽谈时被捕,随后被关押在泰国。
  布特的绰号有很多,英国前外交大臣彼得·海恩曾管他叫“禁运克星”和“死亡商人”。而和美国情报部门一样关注布特的还有好莱坞,2005年,一部根据布特生平改编的电影《战争之王》开始上映,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军火走私犯奥洛夫让人印象深刻,此后“战争之王”便成了布特的专有名词。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维克托·阿纳托利耶维奇·布特都是一个传奇人物,关于他的身世也有很多说法。
  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文件(S/2001/363号),布特1967年1月13日生于前苏联城市杜尚别,即现在的塔吉克斯坦首都,俄罗斯人,曾在前苏联空军部队任职,官至少校。但布特自己曾说过,他生于土库曼斯坦里海附近的一个小城。
  有西方媒体说他是克格勃成员,他的岳父还是克格勃高官,克格勃背景使他进入军火走私圈子。然而,布特坚决否认是克格勃,为了显示清白,他还曾向西方媒体出示了一份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其前身即为克格勃)的证明,证明称布特与克格勃毫无关联。不过,这份证明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
  关于布特的青年时代,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他18岁时参加了前苏联空军,1989年被派往非洲服役。1991年前苏联解体,随着所在军事基地的撤销,已成为少校的布特也失业了,但他很快转型成为商人。
  1992年,25岁的布特在莫斯科花了12万美元买下3架前苏联退役的“安东诺夫”运输机,并开了一家飞机租赁公司。据布特说,他从没有任何投资人,但这无法解释,一个25岁的年轻退役军官怎么会在2002年拥有12万美元这样一笔巨款。这个问题一直是个谜。
  1996年,布特的空中运输公司已经是阿联酋最大的一个。后来人们知道,布特的大生意就是走私武器。
  非洲与阿富汗
  布特利用非洲来圆自己的发财梦,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前苏联势力的撤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发生了内战。
  非洲的内战需要武器,恰好前苏联解体后,大量武器散落在华约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些足以武装百万大军的常规武器管理混乱,大量流入黑市。布特的优势是,他既熟悉非洲,又有前苏联的关系网,因此最适合做武器走私的中间商。
  1999年夏天,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对刚果(金)、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非洲战乱地区的政府和民兵组织领导人进行电子侦察,情报分析人员惊讶地发现,一个名叫维克托·布特的人几乎与每一场冲突都有关!分析人员还发现,布特只与三件事有关:运输机、钻石运输和武器运输。
  布特在非洲几乎无所不能。前利比里亚总统泰勒曾在一次战事中失利,他向布特紧急求援,结果布特很快就满足了泰勒的订单。在电影《战争之王》中就有主人公向战火纷飞的利比里亚运送武器的情节,相信是根据这段故事改编的。
  布特在非洲的朋友很多,包括被推翻的前扎伊尔(现刚果(金))总统蒙博托、正在海牙受审的利比里亚前总统泰勒,以及2002年被击毙的安哥拉反政府领导人萨文比。当年蒙博托政权被推翻,蒙博托仓皇出逃,乘坐的就是布特的飞机。
  除了非洲,布特的另一个主要“客户”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内战不休的阿富汗。此前曾有报道称,布特跟塔利班以及“基地”组织关系密切,并为他们运送大量武器,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美国和俄罗斯
  布特开始在非洲做生意后不久,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注意到他了。为了调查布特并将其绳之以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跟至少7个国家的情报机构以及外交部门展开了合作。
  2000年,住在阿联酋沙迦的布特已经被阿联酋方面监控起来,只等美国方面下令就可抓捕。但美国方面犹豫了,他们希望顺着布特的线索抓到背后的“大鱼”。从某种意义上说,2001年的9·11事件暂时“救”了布特,此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别再把工作重点放在武器走私以及布特的身上,因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但9·11事件仍是布特命运的转折点,美国的反恐战争开始了,非洲的局势开始缓和,布特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布特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说,“9·11那天之后,我成了仅次于本·拉丹的人。”
  2002年,比利时政府向布特发出通缉令,这是第一个准备追究布特刑事责任的国家,不过他们指控的罪名是洗钱超过3亿美元和走私钻石。此后,南非、阿联酋等国家都把布特列为通缉犯。美国政府也没忘了他,2004年,美国财政部冻结了布特在美国的资产,2005年又冻结了与布特有牵连的30家公司和4个个人的账户,据透露,这些账户资产超过60亿美元。
  跟萨达姆、本·拉丹等曾被美国通缉的人不同,布特不需要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他可以大摇大摆地生活在莫斯科,并得到很好的保护。
  被全球通缉之后,布特一直辩解自己是替罪羊。有人指出,布特所谓“替罪羊”的辩解不无根据,因为在他的背后肯定存在一个巨大的武器走私网络,布特只不过是替这个网络出面办事的人。有媒体把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官方,尽管没有证据,但布特与俄罗斯政府的关系确实不同寻常。
  在阿富汗发生的一个故事可以证明布特跟俄罗斯政府之间的关系。
  1995年8月,布特手下一架为拉巴尼政府运送武器的飞机被塔利班劫持,飞机和7名机组人员都被扣留在塔利班控制的坎大哈机场。一年后,这架飞机奇迹般地从坎大哈机场起飞,全部被扣人员逃离生天。这件传奇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布特本人给出的答案是,俄罗斯的特种部队对坎大哈机场发动了一次突袭,并救走了这架飞机的机组成员。
2. 维克托·布特:世界头号军火贩子浮沉记
2.1 从对武器一窍不通的菜鸟到世界头号军火贩子,俄罗斯人维克托·布特只用了5年。
     45岁的布特被称为“死亡商人”,涉嫌在非洲、南美洲、中东等地大量贩卖军火,被视为好莱坞影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影片《战争之王》主人公的原型。2008年3月6日,布特被美国执法部门逮捕。
2.2“他什么都不懂,不懂口径,不懂系统,也不懂武器”
     维克托·布特是个企业家。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布特凭借通晓多国语言的优势左右逢源,很快组建了一支小型航空队,并成立了航空货运公司“塞斯航空”。那时,布特26岁。
     据美国《纽约客》杂志报道,塞斯航空的生意不错,尤其是在非洲。布特手下的飞行员经常把电视机、空调、价格不菲的家具空运到非洲。
     布特跟阿富汗时任国防部长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过从甚密。马苏德为塔利班势力的扩张担忧,一次,他的副手问布特“能不能搞到枪”。
    经朋友牵线,布特来到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和名叫彼得·米尔切夫的军火商见面。
    在1995年的这个宜人的夏日,28岁的俄罗斯企业家维克托·布特第一次涉足军火。
     米尔切夫是个老练的军火掮客,冷战末期他便意识到,保加利亚的武器制造商游离于全球市场之外,于是瞅准机会进入这个“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诱人领域。
     米尔切夫比布特年长几岁,对布特颇有好感。交谈了一阵子,他吃惊地发现,布特对军火领域一无所知。“他什么都不懂,不懂口径,不懂系统,也不懂武器。”
    经过一番讨论,米尔切夫提出,供货问题由他解决,运输则由布特负责。布特同意了。
     同阿富汗政府做的这笔武器交易,规模大得让人吃惊。对布特来说,这笔生意只是个开始。5年之后,他将成为世界头号军火贩子。
2.3 在非洲“灰色市场”寻找商机
     与米尔切夫成为生意伙伴两年后,布特举家搬到南非约翰内斯堡,进入“灰色市场”寻找商机——当武器从合法购买者手中转移到受到制裁的国家或军事组织时,军火交易便进入了“灰色市场”。
     安哥拉是布特涉足的“灰色市场”之一,他向受到联合国制裁的安哥拉反政府武装“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走私火箭弹、AK-47、迫击炮等。米尔切夫透露,布特与“安盟”首领乔纳斯·萨文比签订的合同中,有一份价值高达1亿美元。
     除了安哥拉,布特还在1998年秋开始向卢旺达贩运军火,并将其中一部分军火空运至刚果(金)的反政府军手中。虽然当时国际社会还未对刚果(金)实施武器禁运,但布特和米尔切夫的活动加剧了这场最终波及8个非洲国家的冲突。

2.4 “我一生中从没做过让自己担心的事”
     布特的行动引起了美国的注意。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管理委员会把一份份情报送到时任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惠特尼·施耐德曼的办公桌上,布特由此成为施耐德曼口中的“邪恶化身”,华盛顿的官员开始把布特视为跨国犯罪的典型。
     1999年,英国也觉察到了布特的行径,因为在布特的“帮助”下,塞拉利昂反政府军使用的武器由大砍刀“升级”为AK-47,让驻扎在那里的英军吃尽苦头。2000年11月,英国外交部非洲事务大臣彼得·海因在下议院的讲话中将布特直呼为“死亡商人”。
     在海因讲话前,联合国已派员到安哥拉调查“安盟”的武器来源,结果发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武器”正从保加利亚运往多哥,而运送武器的就是布特的公司。
    2001年10月,联合国披露了布特的公司违反武器禁运条例,向利比里亚运送武器的进一步证据。
    为了暂避风头,布特回到俄罗斯,在莫斯科郊外买了一栋大房子,时常在媒体上露面。
     2002年,比利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以洗钱罪对布特发出逮捕令。在逮捕令发出后不久,布特便现身俄“莫斯科回声”电台:“我有什么好怕的?……我一生中从没做过让自己担心的事。”
     2005年,好莱坞影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上映,影片的主人公——一位无良军火商——的原型据信便是布特。
     关于布特,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惊人说法,比如,他的飞机在美国2001年秋轰炸阿富汗后载着“基地”组织的储备黄金飞出阿富汗。
2.5 美国特工引诱布特上钩
     2007年夏,美国执法部门准备抓捕布特。由于在俄罗斯境内很难下手,美国特工扮成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员,假意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军火,引诱布特出境谈判,暗中拍下谈判过程,然后将其抓获。如果布特赞成交易,那就说明他在贩运军火,涉嫌犯下图谋杀害美国公民、图谋向美国认定的海外恐怖组织提供物资支持等4项罪名。
     经布特在南非结交的空运公司老板安德鲁·斯穆里安的穿针引线,布特答应做这笔军火生意。起初他“不跟毒品贩子做生意”,斯穆里安劝他说,对方虽然也走私可卡因,但主要进行政治斗争。
     此后,双方面谈。美国特工起初把地点定在罗马尼亚,因为当地政府允许他们监听电话,但狡猾的布特觉得“那地方不安全”,坚持更换地点。双方为此僵持了十几天。负责此事的美国缉毒局特工路易斯·米略内决定接受布特的要求,在泰国会面。
     2008年3月5日,布特带着一名保镖,连夜飞往泰国曼谷。第二天上午,在布特入住的曼谷索菲特酒店会议室里,双方开始谈判。在谈判结束时,泰国警察和美国缉毒局特工破门而入,“死亡商人”落网。
2.6 “他们想关我一辈子,可我总会回到俄罗斯的”
     2008年12月22日,布特在被捕9个月后出庭受审。他说,斯穆里安让他去见几名打算购买他两架旧飞机的外国人。“我们根本没谈到军火交易这件事。”
     布特被捕后,俄罗斯政府曾严厉谴责对布特的指控,并向泰国驻俄大使抗议;布特在俄罗斯的支持者也动用金钱与人脉,阻止布特被引渡至美国。
    美、俄、泰三方的“司法口水仗”打了两年多,最终,泰国法院批准引渡。
     2010年11月16日清晨,布特被押上飞机,飞赴美国。为了避免在去机场的路上出现意外,美国执法部门“瞒天过海”,先是安排一个假目标赴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几分钟后,一支车队载着布特前往曼谷廊曼机场……10多个小时后,飞机在纽约降落,布特第一次踏上美国领土。
     2011年10月12日,布特在美国出庭受审。当年11月2日,纽约联邦地区法院裁定,布特涉嫌的4项罪名全部成立。
     在过去15个月里,布特一直被单独关押在大都会惩戒中心的“特别牢房”里,这种牢房有树脂磨砂玻璃的窗户、水泥床,还有桌子、淋浴喷头和马桶。他很少被允许出去放风,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来自“俄罗斯之声”和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此外,他被允许阅读家人和律师为他买的平装书。
     今年3月12日,布特在狱中度过了45岁生日。在这之前的半个月,他被转往普通牢房,生活环境有了改善,但“前路”依然漫漫——关于他的刑期,至今没有宣判,他可能面临25年的刑期,甚至终身监禁。
     “他们想关我一辈子,”布特说,“可我总会回到俄罗斯的。我不知道是哪一天,不过我还年轻,你们的帝国终会垮掉,那样我就会离开这里。”
3. 了解维克托·布特的更多经历细节,我们马上连线中国之声国际新闻编辑李欣。
  主持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维克托·布特都是一个传奇人物,比如,仅仅关于他的身世就有很多说法。
  李欣:有关布特的身世的确有很多版本。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文件,布特1967年1月13号生于前苏联城市杜尚别,即现在的塔吉克斯坦首都,俄罗斯人,曾在前苏联空军部队任职,官至少校。
  但布特自己曾说过,他生于土库曼斯坦里海附近的一个小城。还有资料显示他是乌克兰血统,也有西方媒体说他是克格勃成员,他的岳父还是克格勃高官,克格勃背景使他进入军火走私圈子。然而,布特本人坚决否认自己是克格勃,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布特还曾向西方媒体出示了一份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证明,证明称布特与克格勃毫无关联。不过,这份证明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
  关于布特的青年时代,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他18岁时参加了前苏联空军,担任导航员,之后他被送往莫斯科军事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他能流利使用俄罗斯语、乌兹别克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等语言,据说还粗通中文。此外他还获得了经济学学位,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来闯天下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布特的“商人生涯”开始于1992年,那一年他才25岁。他把非洲的剑兰卖到阿拉伯地区,又把南非的冻鸡肉运往尼日利亚。而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剑兰和冷冻鸡肉都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布特真正的大生意是走私武器。让人好奇的是,当年,他为什么能游刃有余呢?
  李欣:布特利用非洲和阿富汗来圆自己的发财梦,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那就是战乱。我们就以非洲为例来说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非洲一度陷入极度失控状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发生了内战。
  非洲的内战需要武器,布特的优势是,他既熟悉非洲,又有前苏联的关系网,因此最适合做武器走私的中间商。
  维克托·布特几乎与当时非洲战乱地区的每一场冲突都有关系,他公司的“触角”也几乎伸到了非洲各地,有人甚至这样说,“没有布特,非洲会太平许多”。
  布特在非洲几乎无所不能。前利比里亚总统泰勒曾在一次战事中失利,他向布特紧急求援,结果布特很快就满足了泰勒的订单。在电影《战争之王》中就有主人公向战火纷飞的利比里亚运送武器的情节。
  布特在非洲的朋友很多,无论是政府还是叛军都不会为难布特,狡猾的布特也不会站在任何一方。
    主持人:其实,在布特开始在非洲做生意后不久,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注意到他了。但布特却不需要过躲躲藏藏的日子,他甚至还频频约见西方媒体。并且在他被捕后,美国和俄罗斯甚至为引渡他展开了拉锯战,这好像又是一个让人奇怪的地方。
  李欣:2000年,住在阿联酋的布特已经被阿联酋方面监控起来,只等美国方面下令就可抓捕。但美国方面犹豫了,他们希望顺着布特的线索抓到背后的“大鱼”。从某种意义上说, 9·11事件暂时“救”了布特,因为美国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但9·11事件仍然是布特命运的转折点,美国的反恐战争开始了,非洲的局势开始缓和,布特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布特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说,“9·11那天之后,他成了仅次于奥萨马·本·拉登的人。”
  不过,就像你说的,跟萨达姆、本·拉丹等曾被美国通缉的人不同,布特不需要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他可以大摇大摆地生活在莫斯科。由于布特的所有生意都是在俄罗斯境外进行的,他的公司也都在境外注册,因此尽管布特被国际通缉,但他没有违反俄罗斯法律,因此也得到了俄方很好的保护。

被全球通缉之后,布特一直辩解自己是替罪羊。而替他喊冤的人也不少,有朋友就说,“他本来是条小鱼,结果被描绘成一头蓝鲸。”有人更是指出,在他背后肯定存在一个巨大的武器走私网络,甚至会有俄罗斯官方背景,布特只不过是替这个网络出面办事的人。
  刚才你也提到了美俄的拉锯战。2008年,布特在泰国落网,就像你刚才所说的,美国和俄罗斯双方都想引渡他,频频向泰国施压。西方媒体猜测,追究其军火贩运恶行责任可能只是美俄争夺布特的一个由头,在贩卖军火之外,布特可能掌握着苏联解体后军控环节的一些秘密。“许多当年获利的人如今都成了显赫人物,如果布特把他们如何获得第一桶金的历史捅出去,显然是叫人难堪的事情。”主持人:身世传奇,在战乱频繁的非洲和阿富汗游刃有余是传奇,被国际通缉却不用躲躲藏藏是传奇,一个人能引发两个大国的外交口水也是传奇。而除了过“刀头舔血”的日子,这个“死亡商人”的另一面更让人称奇。他还积极保护热带雨林,也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过款。
  李欣:虽然被称为“死亡商人”和“战争之王”,但布特也不是只跟罪恶打交道。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甚至联合国都租用过他公司的运输机。他曾多次运送过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的物资。布特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重要捐款人。
  此外,布特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和生态主义者,他的信念是保护热带雨林。布特在非洲工作了10年,他的飞机可以将货物运往非洲丛林的任何角落,他同时也用相机记录了他所见到的各种珍稀动植物,并研究了大量与世隔绝的非洲部落。
  对待非洲布特还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是西方国家的援助害了非洲,是西方国家破坏了非洲的社会和生态平衡。布特非常推崇非洲丛林中的矮人部落,因为他们完全与环境融为一体,既没有战争也没有艾滋病的困扰。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5:04 , Processed in 0.0421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