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如何纠正孩子的小错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03:3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一些家长[微博和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有教育人士吃惊地发现,小错误不犯的孩子,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其实,在父母眼里的一些错误,对孩子来说是成长中必经的体验。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正是其不断改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过程。假如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他们会变得疏于尝试、懒于动手、习惯依赖,性格也会变得自卑敏感、优柔寡断。
  公交车上,4岁的津豫两只小手抱着一瓶果汁,小心翼翼地把嘴凑到瓶口,谁知车一行瓶口一歪,果汁洒到了衣服上。妈妈看见了,立刻杏眼圆睁,柳眉倒竖,当众大声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让你小心些,你还是洒了,你还能干什么?津豫只顾怯生生地看着妈妈,一不留神瓶子一歪,果汁又洒了,妈妈粗暴地夺过瓶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笨蛋……”
  也许,这一幕你并不陌生,是不是也在自己身上发生过?
  让孩子的错误曲径通幽
  科学家斯蒂文·格伦小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不过他的妈妈处理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格伦两岁时,一次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谁知手一滑瓶子掉在地上,牛奶全洒了!妈妈过来,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相反,她说:格伦,你做了多棒的垃圾!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滩牛奶呢!既然已经这样了,儿子,你愿意在'奶河'里玩一会儿吗?”“当然!格伦高兴地玩了一会儿后,妈妈又说:不管怎样,你把地弄得一团糟,你得打扫干净,我们可以用海绵、拖把或抹布,你喜欢用哪一种呢?格伦选了海绵,和妈妈一起收拾好地板上的牛奶。
  干完以后,妈妈又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失败的尝试,没能让你的小手抓住这个大牛奶瓶子。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给瓶子装满水,看看你能不能发现怎样抓得住、掉不了!格伦很快就发现,只要他两手握紧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会掉下了。
  这位科学家在长大后回忆说,也就是在那时,他意识到不用去害怕错误。他说,错误只不过是通向未知的大门,而那些未知是科学新知的源泉,即使不能从错误里发现什么,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巧妙转化错误中的消极因素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去阻止孩子犯错,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其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沉默十秒钟 对于性格急躁的家长来说,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沉默十秒钟,或者立即离开现场。如果当时加以训斥,孩子不但体验了错误,还会因斥责而恐惧和畏缩,如同雪上加霜。家长此时的沉默是手段,不是目的,沉默的意义是留出孩子和家长共同思考的时间,让孩子反应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应该怎么办?
  发现积极因素 斯蒂文·格伦的妈妈能从消极事件中发现积极因素,她首先肯定孩子做的事情,而不对结果做出评价,在孩子感兴趣、兴致勃勃的活动中提出下一步要求,孩子自然会照办。因为肯定式的纠正法保护了孩子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情绪不受破坏,更能接纳你的教诲。
  适当纠正错误孩子所犯错误,一般具有无意性、浅表性、混合性等特点。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犯错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下次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启发内在动机 孩子内心里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眼下他搞得一团糟糕糟时,也要认识到错误和失败也有积极的意义,它是孩子成长学习的一条必要途径,只要允许孩子亲自去探索实践,放手孩子去感受人生的各种滋味,相信他将来肯定会更有能力处理他的失误。
  孩子在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错误:欺负别人或被别人欺负。
  收获:学会自我保护。
  错误:砸烂东西、伤害小动物。
  收获:学会怜悯、爱惜和承担责任。
  错误:对人撒谎。
  收获:知道诚实的重要,学会如何保持缄默或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来应对困境。
  错误:与父母或老师对抗,怀恨在心,谩骂,违抗。
  收获:协调与权威的关系,学习服从与心理平衡技术。
  错误:逃学,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好好听讲。
  收获:体会到自由是有代价的,短时的放纵必定有长久的损失,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欲望与懒惰、孤独与焦虑等等,开始权衡自己的利害得失。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8:33 , Processed in 0.0414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