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46|回复: 2

68位各地高考状元家庭背景曝光 揭露4个扎心真相(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31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山月



苦尽甘来,少年得志,一夜爆火,……被众多名誉和光环裹挟着的状元们看起来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有媒体采访了全国68个高考状元,发现,天才是不存在的。

所谓的「神仙」一样的孩子,都不是一鸣惊人的奇迹,背后暴露了这四个教育真相!



为什么一定要进好学校?

王淇颖,裸分722分,今年的北京市高考状元。



她来自满载盛誉的中学,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有多牛呢?

从04年到18年,承包了北京市整整11年的第一名,其中连续6年,包揽理科第一。



21年间出了13个高考状元。

简直是名校中的战斗机。

而今年,人大附中7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更是第一,当之无愧的「海淀6小强之首」。



状元出身名校,这并不是个例。

孟令昊,高考数学150分,语文125分、英语145分、物理98分、化学97分、地理96分。

今年山东高考改革,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拿下711分,勇夺山东高考大省的状元。

他来自潍坊一中,这是一所山东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中学,全国新高考改革试点学校。

而孟令昊所在的班级,全省前50名就有3个,班主任说:就目前的成绩看,这个班的学生,今年考上5个清华、北大没什么问题。



文章开头提到的陕西省文理双科状元杨思元,强宣凯都来自同一所中学。

这所出了双黄蛋,被称为「陕西黄埔军校」的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也是个狠角色。

中国顶尖高中50强,西安高新一中排名第8。连续5年拿下7名状元,连续8年保持100%学生上二本线,98%学生上重点线。

多名学生考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进好学校?

最高赞的回答是:为的不是名气和光环,而是氛围和圈子。



毕业于人大附中的魏欣然说,在这儿你能感受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每次表彰的时候,数百人的学生队伍,在讲台上扎堆,站得满满当当。主持人一个个念,从国际奖项然后国内,一般省级及以下的小奖都直接忽略,因为真的念不完。

即使你进了省竞赛队,也没有太多目中无人的资本,你身边那个不太起眼的小女生有可能是金牌,国奖,甚至是国际赛事的大奖得主。

可不得不承认,优秀者是少数,大部分孩子还是坐在领奖台下,膜拜着仰慕着……

但那些孩子不是自卑,而是将其视为榜样,和同学一起,默默努力和奋进着。

好的学校是包容且多元的,你可以参加竞赛、文艺、课外活动,或者主导社团、研学、志愿活动,或者你只是想安静地当一个学霸……舞台足够大,足以让每个人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郑州第七中学,全班62个学生,其中59人高考分数超过600分,最高分694分。

而班主任在采访时候的一句话,暴露了真相:

同班和同寝室的学生都比着学。



好学校重要,更准确的说是:

好的圈子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

好的圈子能够让他们变得向上、自律、并且为目标不懈努力。

它能给孩子们开阔的视野,它让每个孩子都能各展其长,互激互励。

正是每个星辰的微渺闪烁,才聚集成了星光灿烂的夜空。



为什么好的教育,要拼爹妈?

媒体采访高考状元时,发现了两个很有趣的现象。

第一个:本以为高考状元都是书呆子,后来发现并不是。

状元们并不死读书,

他们平时都挺会玩的。

第二个:本以为高考状元的爸妈都是「控制型父母」,后来发现并不是。

「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好像也没怎么教育啊。」

湖北省高考状元唐楚玥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更是兴趣广泛,会弹钢琴,能演话剧,运动会200米跑还能拿第二名。



山东省高考状元孟令昊,喜欢拉大提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早早就拿下了大提琴十级证书。高中三年,他在班上都「特立独行」,每天的晚自习时间他都要回家练琴,雷打不动,基本上每天最少两个小时,高三的时候每天练三个小时。

练琴带给他的不仅是一手才艺,更是日积月累之下的坚持与恒心,是寒冬烈暑之下在琴凳上修炼的安静与从容。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唐楚玥每天会和爸妈一起运动,每天锻炼三次,这样学习会更有效率。

孟令昊的父母都是山东大学的毕业生,家庭氛围就是民主,「爸爸妈妈特别懂我,从来都是鼓励和引导,即便是考砸了,也都一直安慰我。」

优秀的父母都是相似的。

「神仙女儿」武亦姝当年也不是学霸,考进中学兰生复旦的时候成绩垫底。

但是进入初中后,武亦姝的成绩迅速提升至年级前十名。

她爸爸每天下午4:30以后就不用手机,专心陪两个孩子。



去年广西高考状元,打破高考以来的分数记录的杨晨煜的妈妈也说过:

家长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

到底什么是拼爹拼妈呢?

前年高考状元熊轩昂的采访引发很多思考,出身优渥家庭的他说:「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那种,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但其实教育语境下的拼爹妈不是拼资产和继承,而是父母的眼界格局,创造的资源环境和思维方式。

拼的不是你怎么去「控制规范」孩子,让他必须怎么怎么样。

而是你能不能养成好的习惯,能不能成为好的榜样去影响孩子。

孩子不愿意听,但他喜欢模仿。

一对好父母,胜过100个好老师。





为什么一定要好好读书?

每年高考状元曝光总会有一批人说:状元怎么了,还不是要给人打工,大学没毕业当老板的比比皆是。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记者采访了30年前高考状元的对比。

陈东,当年广东省文科状元,入学北大。



30年后,他成了中山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



谭志佳,广东省状元,出身农村,家庭年收入不到3000元。



20年后,他入职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遗传病理研究,改变原生家庭,实现新的阶层跨越。



《国际金融报》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做过调查,其中年薪百万级的董事长84%有高学历,一半以上毕业于985高校。

中国最顶级的企业家大都出自最顶尖的学校。



或许你也见过这个引起整个商界瞩目的乌镇大佬饭局照片,刘强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当年宿迁的高考状元,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张一鸣毕业于南开大学……





还有著名的清华系互联网圈,他们互相依托,提供帮助,共享资源,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做大做精,直到把这块蛋糕垄断。



的确,学历不能跟着人一生,文凭也代表不了能力。但是,有些机会,在某些时候,只留给拿着这张通行证的人。

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你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过去。

读书,不一定能让你立于巅峰,但能让你免于沦陷谷底。

而不读书,可能输掉的是更进一步的机会,不断向上的力量,甚至是一生……





为什么孩子很难,父母更不易?

文中提到的这些状元都不是来自什么权贵之家。

谭志佳出身农村,杨晨煜来自南宁教师家庭,孟令昊来自山东知识分子家庭,家境最好的武亦姝和熊轩昂也顶多是中产家庭出生的孩子。



大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孩子。

他们身后,都站着摆渡人。

孩子们总说读书苦,读书累,但其实父母也很不容易。

为了让孩子走出大山,她们一刻都不敢歇脚。



为了给孩子做早饭,她们要起得更早。

(这位妈妈病重得都快站不住了,却依然坚持给孩子做了最后一顿饭。)为了更好的教育条件,他们在恶劣的天气里也不停止奔跑。



为了多挣点钱,他们在寒风中守着全家生活的希望。



他们也不想丢下孩子去打工,只是对不起,抱起砖头就陪不了你,放下砖头就抱不了你。



他们不怕压力到底有多重,只怕挣钱的速度赶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累是脏,只知道多搬一天,孩子又能多上一天辅导班。



辛苦吗?

特别辛苦,你无法想象。

他们不怕暴雪中饭有多凉,只担心孩子今天穿得暖不暖吃得饱不饱,他们总说:别舍不得吃饭,钱不够爸再给你打。

他们从来不在乎自己有多辛苦,只害怕:

对不起,孩子,让你输在起跑线上。

对不起,竭尽全力也给不了更好的。

对不起,爹妈会不会让你失望?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孩子,或许父母有时过于急切,

但请你多一点谅解和包容。

没有谁比他们更舍不得你吃苦,也没有谁比他们更明白读书有多重要。他们只是不想让你长大后后悔,遗憾自己当时没有多努力一把。

我为什么要「逼」你。

为了是你可以,而不是你本可以。

哪怕不能鲤跃龙门,但最起码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对于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是实现逆袭的捷径。

30年前是,今天依然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1 09: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学历习近平宁可非洲撒币,也不愿实现教育免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 06: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一手好书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7 21:47 , Processed in 0.0443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