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运铎新四军兵工厂发明抗日“大杀器”始末(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8:5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一:掩映在树林中的福缘寺前山门,这里曾有一个新四军的兵工厂

  


  图二:吴运铎(左)和战友抗战时期的合影;图三:当年兵工厂制造的榴弹枪炮弹。

  江苏天高县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这个战争时期有些拗口的地名,如今只能在新版地图金湖县金南镇境内找寻到大概的位置。70年前,新四军二师曾在此处因地制宜造出简陋的兵工厂,被称作“中国保尔”的兵工专家吴运铎也正是在这里,发明研制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系列武器。

  岁月模糊了小朱庄的地界属辖,但这段关于兵工厂的红色印记,却历久弥新。

  邻居回忆 兵工厂离我家就10来米远

  在当年和现在,小朱庄都是一个很小的地域概念。84岁的王道引老人,“庄龄”也已80余载,想重温这块土地的当年记忆,找他再合适不过。“一庄七八户人家,庄西人多些有五六户,庄东就两户。”1942年,王道引正是小朱庄西一户普通农家的孩子。

  同一时间,吴运铎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曾描述:在取得反扫荡胜利后不久,我随军工部副部长吴师孟,分配到二师的淮南抗日根据地建立新兵工厂。“分配给我的任务是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年产60万发步枪子弹的工厂。”

  于是在那年“吃豆角子的时节”,也就是秋天,14岁的王道引突然发现,庄东两间空置多年的民房里,多出了很多陌生的面孔。“户主是国民党保长,很早就把房子弃置了,我们几个小孩经常去那儿玩,离我家就10来米远。”

  在王道引的记忆中,陌生人分三次进庄,加起来100来人,有当兵的,也有人穿便装。“也不见抬什么工具,每天在屋里叮叮当当。”再过几天,门前空地上盖起了两间房,王道引他们好奇去看,“里面有大铁炉,火全天都烧得很旺,大人在里面忙碌。”

  对此,吴运铎的回忆则是:兵工厂里的第一步是自己动手设计并制造生产工具。用一个支架撑起一个水井的辘轳,井绳上吊一块100多公斤的铁锤,摇上砸下,这就成了“手摇汽锤”;在石磨轴上套一条粗布缝制的传送带,就成了“人力发动机”……

  有了工具,没有钢材和火药怎么办?金湖文史研究者姜燕告诉记者,吴运铎他们打听到附近三河里沉有一批国民党“导淮”委员会准备建闸的钢材。于是组织渔民下河搜寻,最后真的打捞出一批钢材。

  至于火药,“先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酒精没了,就用老烧酒蒸馏后制造出土酒精。火柴头做的火药,爆炸力太强,就掺入锅灰,配成适用的火药。再后来,根据地里的红火柴又找不到了,吴运铎就买来雄黄和硝,研究出配制比例,解决了没有火药的难题。”

  彼时,王道引尚年幼,去兵工厂玩过几次便觉得索然无味,但那一天“全村的人都围到河边,看着胳膊粗的钢棍出水”的情景,却是他关于童年一段很快乐的回忆。

  迁移之路 意外爆炸事故之后,兵工厂搬走了

  王道引和伙伴们每天除了放牛就是到处撒丫子玩,他们经常路过兵工厂,偶尔几个伙伴还一起进门探头探脑。常来常往,加上家里本就有亲戚在里面做工,所以在王的印象里,“兵工厂的人对我们很亲切,摸摸我们的头或是聊上几句家常。”也因此,当很多年之后已是功勋英雄和兵工专家的吴运铎影像出现在报章上,王道引一眼认出了这个“话不多却和蔼可亲”的叔叔。

  但这样的情形并没有维持太多时日,“自从那次爆炸后,兵工厂就搬走了。”王道引说的爆炸,是在1942年年底,吴运铎一次拆卸废弃炮弹雷管时,哑弹突然爆炸,夺走了他的四根手指和左眼。而考虑到小朱庄村民的安全,师部决定把兵工厂转移到几公里外一个僻静的处所。

  新厂房位于当年金湖县金南镇马塘村的仙墩庙,如今这里已属安徽省天长市高庙集,改名福缘寺。去寺庙的路上,记者经过了王道引当年生活的小朱庄,这里已是良田覆盖、绿树掩映,再也找寻不到兵工厂曾在此的印记了。

  现在的福缘寺是一座南北向的由前堂、大堂及五六间附属用房和围院组成的小寺庙。除了一块镌刻着“新四军二师兵工厂旧址”字样的碑石,再没有任何当年的烙印。庙里有一位老妇人叫蒋凌云,82岁的她告诉记者,当时用作兵工厂的仙墩庙早已损毁,现在的庙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名字改了,规模也小多了。

  而按照姜燕的考证,当年新四军用作兵工厂的庙,就在如今福缘寺院墙后面的土地上。一度有日伪军来袭击过,新四军边打边撤,在几公里外又建了一个兵工厂。不久,当敌人走后,新四军兵工厂又搬回到庙里。

  蒋凌云说,她曾经在庙后的地里挖出过许多弹片、铁片什么的。两年前,她与另一位妇女在地里薅草时,一用力带出个小炸弹来。蒋凌云把小炸弹带回了庙里,用塑料袋一装就挂在了墙上,后来这个小炸弹被她转赠给党史陈列馆,成为珍贵的文物。

  蒋凌云不知道,这个“小炸弹”,正是吴运铎在金湖兵工厂研制出的“终极武器”之一榴弹枪的炮弹。

  武器研发 吴运铎在这里发明战场“大杀器”

  藏于金湖县档案馆的《金湖革命史料》一书中,记载了吴运铎“在淮南战斗的岁月”。其中关于他白手起家发明武器的描述,非常传神。

  “大杀器”之迫击炮弹

  兵工厂转移到寺庙后不久,吴运铎接到了研制迫击炮弹的任务。“第一次试验,哑炮。他拆开炮弹检查,认为是炮弹直径过大,底火药成分不对。于是,连夜重配底火药,修改弹体直径尺寸。第二次试验,炮弹发射出去了,但落地后并未爆炸。他冒着危险,从地下一尺多深的地方挖出炮弹,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检查,发现是信管里撞针弹簧太软,冲击力不足。改进后第三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大杀器”之定时地雷

  接着是定时地雷。“定时装置是第一道难关。他按照炮弹延期信管的原理,把引火线加长,计算好时间后,再点燃埋进土里引爆。可一盖上泥土,引火线立即熄灭,此路不通。他又试着用一小段封闭的铁管,压进空气,再使空气慢慢泄漏出来,以延长发火时间,也失败了。后来,他又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定时,特地做了一只带开关的水壶,里面放满水,水上漂一块木板并安上一个电极,壶盖上安另一个电极,壶里的水滴完时两电极接通而引爆。这种装置还需要一个电雷管,他开动脑筋,将手电筒上的电珠磨出一个小洞,填进火药,再用纸贴牢。电珠接通干电池后,烧红的钨丝点着火药,成了引爆的电雷管。后因滴水装置计时不准,又不便于使用,再改用钟表发条来定时,定时地雷终于研制成功。”

  “大杀器”之榴弹枪

  1943年,他又成功研制了榴弹枪。“大炮炮筒的材料是钢,但当时根据地仅有钢轨,无法制成炮筒。他大胆设想,用铁代替钢来做炮筒。炮筒内的来复线无设备加工,他做出一个橄榄形钢柱,上面刻出凹凸线,再把钢柱锲进炮筒,挤出又光又滑的来复线来。接着,用铸铁制作炮弹,用绸布缝成火药包以代替炮弹钢壳。终于做成射程远、威力大的榴弹枪。”

  档案人物 吴运铎

  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祖籍湖北武汉,早年当过矿工。抗战爆发后,吴运铎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等职。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20多次手术,从他身体里取出几十片弹片。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采访后记

  记者了解到,其实小朱庄那个由4间茅草屋组成的旧兵工厂并未被完全废弃。“一些武器零件大都在这里制作。”姜燕说。直到抗战胜利后,小朱庄兵工厂才彻底弃用,房子铁制的梁架被拆分后带走了。只有那扇房门,被王家捡回一直留藏。60多年来,这扇遍布沧桑印记的木门始终悄无声息依矗在王家柴房一角,直至遇到有人如记者这般为追溯历史而来,走近它,触摸时,才带着我们去感知或遥想那已经过往的红色峥嵘岁月。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2:43 , Processed in 0.0437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