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纽约时报文章:川普打贸易战 为中国送上一手好牌(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08:4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纽约时报



当特朗普总统于5月5日在Twitter上宣布终止与中国的贸易交易时,它在北京的历史回声响亮而清晰。几乎整整100年前,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对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在“一战”结束时所作所为的直接回应。威尔逊曾向作为美国盟友的中国承诺,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主权将归还给中国,结果却交给了日本人。中国随即爆发了反对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的结果之一,是过去70年来一直统治这个国家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因此,在习近平因经济放缓在国内承受压力之际,特朗普给了习近平一张非常有效的民族主义牌。中国媒体现在充斥着关于中国经济应变能力的描述,对民族主义的诉求,甚至唤起朝鲜战争的精神,根据中国的官方叙述,中国当时得以迫使条件优越得多的美军做出了让步。

不妨说得再清楚些,习近平最近访问了江西,这里是1934年长征的起点,长征期间共产党历经重重艰险但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几乎能听见特朗普政府成员的抱怨声了。他们究竟为何要把中国的陈年旧事纳入考虑范围?

答案取决于特朗普的首要目标是什么。若是为了在美国选民中间听起来强硬,那他很可能已获得制胜之道。但若是为了给中国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态势带来实质性改变,促成中国贸易政策的改变,解决强迫性技术转让、窃取知识产权、行业补贴、货币操纵以及其他一系列非关税壁垒问题,那我就不大确定了。

特朗普总统发推数日后,中国列出了三道“红线”,即美国在贸易谈判中所采取的中方不可接受的立场:其一,拟议的贸易协议签署后,将在一段时间里保持关税不变;其二,如判定中国违反协议,就可加征惩罚性关税,而中国却不得征收关税进行报复;其三,北京根据拟议中的双边采购协议购买美国商品的条款期望值不断增大。

这些“红线”是新出现的。此前,中国的谈判团队从领导层那里获得了完全灵活的授权。但现在不是了。既然这三道红线已公之于众,中国领导人已无法再对其作出让步。谈判文本内容大量外泄给美国新闻媒体也增加了一层敌意,使得重回现有文本,以其作为谈判基础基本没有可能。加之近期大概是为进一步给北京施压而针对中国电信公司华为的举动,现在谈判达成一项更符合美国利益的修订协议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相反,过去几周来我在北京所看到的,恰恰是一个背道而驰的国家。

与此同时,经济分析人士一直在估算贸易战全面爆发的影响,估计会给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造成1.2%的损失。根据中国媒体的说法,这个数字完全可控,因为中国有能力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措施来支撑国内需求,保持6%以上的增长水平。

即便同美国的贸易协议仍有可能,中国领导层的一些人如今开始问,何必呢?他们认为,在技术、投资、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人权各领域,特朗普政府已明确表明,它对中国采取了更大敌意的立场,那么北京为何要在贸易协议上投入更多政治资本?或许在中国看来,现在就止损,准备迎接下一场冷战岂不更好。

如果这是特朗普政府想要的,那么它的策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不是,且特朗普确实想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使双边贸易赤字合理减少,并给中国的经济行为带来实质性改变,那么美国的谈判策略还需要进行一些重大调整。

当然了,中国的公开立场是谈判可以继续。即便在新的“红线”框架内,可能仍有达成协议的空间。如果美国在保留关税,以及随后单方面加征关税的权利方面做出让步,中国可能会同意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然而,达成协议的困难程度如今已大大增加。

归根结底,民族主义不仅在特朗普的美国是一个因素。在习近平的中国,它现在也是一大因素,并通过中国历史棱镜的折射而加以强化。在过去100年与美国打交道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弱国。如今,在北京看来,中国已不再软弱。

陆克文(Kevin Rudd)是澳大利亚前总理,现为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负责人。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9-5-30 09:10: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太强硬了不好应该做出些让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5-30 16:47:2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间谍写的,或者拿了中共的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1:19 , Processed in 0.0411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