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熊孩子撕毁百万名画?佳士得拍卖预展场面太刺激(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07:5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腾讯


这两天,艺术圈、育儿圈都被这么一篇文章刷屏——《佳士得预展 |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四条屏!》。熊孩子、撕毁,两个词碰撞出的刺激感,不禁让人生出一堆疑问:名画没有保护措施,这么容易就被撕吗?参观人员没有限制,谁都能进吗?我记得博物馆的展览都有玻璃罩的啊,为啥这个展览没有?上百万的画,熊孩子家长得赔得倾家荡产吧……

本文就来试着一一解答一下这几个疑问。

01



熊孩子为啥能轻易触碰名画?拍卖预展一般不加玻璃罩,你去你也能撕



任伯年《花鸟四屏》被撕毁情况


这件事情发生在5月26日香港佳士得的春拍预展期间。佳士得这个名字,即使平时不关注艺术领域,也大概都听说过,因为实在太有名,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拍卖公司。香港是佳士得在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拍卖中心,每年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简称“春拍”)是亚洲最受瞩目的拍卖会之一。

背景介绍这么多,是想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是亚洲规格最高,拍卖物品价值最高,安保最严的拍卖会之一。即便如此,熊孩子还是能轻易就把估值上百万的名画给撕了(此次被撕的任伯年《花鸟四屏》估价150-250万港币)。

可以做一个合理推测:其他拍卖会没爆出名画被撕的新闻,不是安保做得比佳士得好,而是运气更好。理论上,那些名画都处在随时可能被撕的境地。

这种推测是合理的,因为笔者大大小小的拍卖会预展也去过几十次了,所见的名画基本都有个共同点:不少预估价格很高的画作,都是不加玻璃罩的,就那么平摆浮搁地挂在展厅里。这不是一个拍卖公司的单独行为,而更像是某种“行规”。每个去看展的人,都能贴近了仔细看。说句夸张点的话:哪口气喘大了,兴许还能感受到墨迹被润湿了一点点……



佳士得官网上,《花鸟四屏》已撤拍


这种展品摆放方式,就注定了每个看展的人,都是一个潜在的“熊孩子”——只要你想,你随时都可以撕毁任何一张画。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还真不能怪人家孩子手欠,因为你给了人家撕的机会啊。

那么疑问也就随之而来:随便一幅画成百上千万,拍卖公司赚那么多钱,为啥不花点钱给名画配个玻璃罩呢?

02



博物馆展览vs拍卖预展:一个为保护,一个为卖钱,目的不同决定了“刺激”程度不同

不配玻璃罩,其实很简单——不是不能,而是不想。这就牵扯到两种展览的不同,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博物馆里边办的展览,另一种则是拍卖会之前举办的预展,此次“撕画事件”就属于后一种。

所谓预展,顾名思义,预先展览,就是让你先看看,然后再拍卖。每年各大拍卖公司举办拍卖会之前,都要举办预展,让潜在买家熟悉本次拍品有哪些,品相如何,大概什么价位,好备足了银子参与正式的拍卖。所以,预展可以理解成“看货会”,目的是展示出拍品的价值,以提高售卖价格。

这也跟我们通常在博物馆看到的那种展览有本质区别。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藏品,展览时都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加玻璃罩展览,而且尽量用自然光,不加射灯提高亮度。你说看不清楚?那对不起,我博物馆又不是为了让你看清楚才办展览的,爱看不看。什么叫“无欲则刚”,一旦没了卖钱的欲望,做事就会比较刚。



香港佳士得2019春拍预展现场


至于“看货会”般的拍卖预展,就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可以跟我们日常买菜时的情景做类比。我们没买过几百万的画,几块钱的菜总买过吧。买菜之前总要挑挑,上手摸摸,感受一下菜的质量,心里衡量一下值不值这个价格。如果你买菜之前,摊主说我们这菜只能看不能摸,而且只能离远远地看,不能贴近了看,那你会怎么想?又不是只有一家卖菜的,换个摊买呗,那么小气还不让摸,真是的……

那些西服革履的收藏大佬,其实内心跟我们买菜时没啥区别,甚至可能更横一些:我都要花几百万买画了,你还不让我看清楚了?隔个玻璃罩,反光咔咔晃我眼睛,我怎么看?不光看,如果是瓷器玉器之类的,还要上手摸,仔细把玩,确保没问题。我要为我花出去的钱负责啊!而且那么多拍卖公司,每家都有几幅齐白石几幅徐悲鸿,你隔个玻璃罩不让我看?老子换一家就是,看把你能的……

可以说,拍卖公司作为乙方的服务者心态,讨好型人格,想多卖钱的诉求,再加上各大拍卖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拍卖预展时,拍品通常都处在最方便观众观看的状态,怎么看得清楚怎么来。



香港佳士得2019春拍北京巡展,有些大尺幅的书画作品摊在地上展览


虽然不加玻璃罩让名画有损毁的风险,但一边是损失几百万的风险,一边是多赚几个亿的机会,谁都算得过来这个账。最关键的是,拍品的原主人委托给拍卖公司时,也想多卖点钱,所以也更倾向于让拍品自由展示,让潜在卖家更亲近拍品。拍卖公司作为中间人,在买家、卖家都想让拍品“裸奔”的情况下,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索性就敞开了展示了,看着就刺激。

那如果像这次的熊孩子那样把画撕了咋办?没事,有保险公司呢。

03



毁画孩子父母会赔到倾家荡产?不至于,保险公司会承担绝大部分赔偿,如果需要的话

作为我们俗人,特别还是家有熊孩子的家长,把人家东西毁了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得赔多少钱啊!上百万我怎么赔得起啊,这是不是得卖房子啊?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了吧?

目前为止,佳士得官方没有披露具体的赔偿方案,但依照以往惯例,熊孩子的家长估计不会赔太多钱。

按照我们的常识,此次损坏事件如果要有一个主要负责人,那也只能是佳士得,而不是毁画的孩子及其家长。

首先看书画的原始持有者,他该找谁索赔。先做个应用题:张三把车借给了李四,李四开车出去,跟王五相撞,车损坏了。请问张三应该找谁赔车?答案当然是李四。张三根本不认识王五,车是借给李四的,出了问题当然问李四。



任伯年《花鸟四屏》


回到毁画事件。任伯年《花鸟四屏》是卖家委托给佳士得的,出了任何问题人家都是要跟佳士得算,不会绕过佳士得直接找孩子爸妈的。所以在卖家这头,孩子及其父母谈不上有责任。

再看佳士得一方,他们能找孩子家长索赔吗?其实也有点理亏。拍卖会预展,一般不会放在博物馆、公园等需要买票的场所,而是大多都在豪华酒店或知名会展场馆举行,这次香港佳士得春拍的预展就是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选择这类场地的原因,也是为了多卖钱,因为这类地点本身就能营造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而且为了卖货,预展通常都是“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的架势,不要票,免费进,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以笔者在北京的感受,预展门口的安检比地铁安检要松,包里装瓶水,带把小刀之类的进去,大多没问题。

所以,你把预展放到人人皆可自由出入的酒店、会展中心,还不加玻璃罩让人随便看,东西毁了你反倒怪起看展的观众来了?你心不虚吗?

说到底,拍卖公司敢把拍品那样摆放,心里是有底的,那就是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书画被人为毁坏了,还有保险公司在。拍卖时的保险一般分两层,一是卖家把画委托给保险公司之前,可能会自己先给画投保;二是拍卖公司会给此次拍卖会的拍品整体投保。遇到损毁、盗窃等问题,会有专业理赔人员定损、赔付,是个相对漫长、复杂的过程,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结果。但拍卖公司支付大头,毁画的孩子家长赔付小头甚至不用赔,这个大方向是没问题的。

当然,可能还会有一种皆大欢喜的结果——被毁的画反倒升值了。

04



任伯年这画真的被毁了吗?未必,“熊孩子撕过的画”会提升它的知名度

在我们通常的意识中,一件物品被毁,就意味着它彻底丧失了使用价值,也就等于没有了价值。但在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圈,有时“毁”并不一定等同于“灭”。被毁后价值反倒提升了的事,也不新鲜。

就在去年,英国著名画家班克斯在大庭广众之下玩了一把“自我毁灭”。他在自己的画《手持气球的女孩》里预先装了碎纸机,在画作成交后几分钟,碎纸机启动,画作被剪碎成一条一条的。一贯特立独行的班克斯试图用这种方式“戏耍”艺术界。




然而,他可能无法得逞了。因为自主毁画行动前无古人,新闻的爆炸性太强,而且经由班克斯个人的宣传,让大众确认,这幅画100%出自班克斯之手,绝无作假的可能。于是,很多艺术评论家认为,“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宣传噱头”,这个恶作剧可能会带高作品的价值。

如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高度关注,拍品价格也逐渐从书画、文化价值的体现,转化成注意力价值的体现。保真、出名,这是当下艺术品保值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著名演员,也是著名的收藏家王刚先生,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次在拍卖场见到一个东北老乡,谈吐、做派相对粗俗,不像个文化人,也不像很懂收藏的样子。但听人说这位老哥从没买过假货,他就好奇,问人家怎么能保证每次都买到真的。那位老乡只说了三个字:“买封面”。

所谓“封面”,是指的每次拍卖会都会为重点场次的拍品制作精美的图录,每册图录内含百余件拍品,也都会有一个封面,封面上的拍品一般是该场拍卖最重要的拍品,同时也是拍卖公司最确信一定保真的拍品——是的,即使是拍卖公司,也无法保证每次上拍的几千件拍品件件保真,但作为封面的拍品,则一定是反复确认,100%保真的。

那位东北老乡所说的“买封面”,简单讲就是“我不用懂收藏,封面是啥我买啥,肯定买不错”。他用这个方法保证了所有投资都确保买到真品,虽然可能买得贵,但钱不会打水漂,不得不说是个大智慧的选择。

如果“熊孩子毁画”事件后续有该画原作者任伯年的家属出面,无论是参与定损还是参与赔偿商定,都会在两方面为这幅画背书:第一,画是100%正品,否则家属不会出来;第二,这幅画的名气会一步步地增大,远远超出任伯年这个人的知名度。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幅画被毁得并不严重。原画是四幅立轴画组成的一组画,被毁的是第四幅,而且只是很靠下的一小部分被撕,整组画超过3/4的部分保存完好。即使有保险公司介入定损,这个损毁幅度也是会被考虑在内的,也就是说,不会按照本身150-250万港币的估值进行理赔。



画作毁坏情况



任伯年原作局部放大


一方面损毁幅度较小,一方面经此事件将该画的名气炒大,保真性增强。即使佳士得已将此画撤拍,但这一出一进,如果未来该画卖到比如今估值更高的价格,我是不会吃惊的。

结语: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熊孩子也好,名画被撕也好,都只是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值得注意的是拍卖会预展——这个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场所,其实是值得我们更加关注的。我们买不起,但去看看不加玻璃罩的真迹,听听现场拍卖公司资深老师的讲解,会是很有收获的一件事。反正预展都不收门票,开开眼也好啊。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2:38 , Processed in 0.0416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