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股票市场 中国式P2P?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10:22: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lyyj 于 2019-3-30 01:41 编辑

中国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股票市场?
在世界主要股市中,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另类。
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着力于二级市场建设,通过二级市场来促进资源优化、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并把二级市场作为股票市场发展成败的基准;中国股市却着眼于一级市场功能,把一级市场的融资数量作为衡量监管成败的主要标志,二级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几乎丧失殆尽。
中国股市的主要弊端和核心症结是基因问题。从旧体制脱胎而来的中国股市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诉求,从而使得市场始终带有计划经济的传统胎记和明显印记。行政权力的“看得见的手”如影随行,像梦呓一样挥之不去。
一级市场冠冕堂皇地荣登大雅之堂,二级市场被制度无视沦落至边缘化地位。对融资者的过度眷顾和对投资者的过份冷漠,充分反映出中国股市的定位错误和市场扭曲的严重程度。这样的股票市场,不可能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而只能削弱甚至消灭中产阶层;不可能促进社会财富的有效增长而只会蒸发社会财富进而形成负财富效应;不可能导致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只能造成市场的风险积聚和社会的紊乱失序,直至完全丧失股市的应有功能与主要作用。
美国股市达到800家上市公司用了100年时间,平均每年8只;中国股市3年发了711只股票,平均每年237只。美国股市在过去37年有14183家公司退市,中国股市在过去28年只有57家公司退市,同时还有一大批公司恢复上市。没有市场调节的供求关系,没有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没有对行政权力的抗逆机制,资本就不成其为资本,市场就不成其为市场,财富就难以提升财富,效率就无法推动效率。行政管制和政策操控是中国股市的命门和死穴,也是投资者普遍亏损累累、市场功能和作用悉数皆失的制度根源。
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该普惠于投资大众而不只是培养亿万富翁。
最小的市场干预与最大限度的投资者保护,应该也必须成为监管机构恪守的监管底线与自律主题。中国股市运行在一个泥沙俱下的混沌空间,投资的财富效应和资源的配置前景都茫然无望。
这种状况不从根本上加以扭转,市场的底线就会越来越低,市场的秩序就会越来越乱,市场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变形,市场的作用就会越来越负面。
不从根本上重设股市的发展路径,不从制度上削弱权力的畅行空间,中国股市就会离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远,不但不能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会成为科技含量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障碍和阻力。
一个多余存在的三个代表流氓犯罪集团
中国式P2P:钱多!骗子多!傻子更多!
功夫财经
P2P这种新兴的金融创新模式,最大的问题是风险控制,本质问题则是社会环境。
这么多钱放在P2P老板面前却没有半点监管,这个行业不出事才怪呢。
只有当大家都以欺骗为耻,懂得取财有道的时候,只有中共死亡,市场经济下法制诚信正规银行才能焕发新的生机。p2p高利贷才能边缘化。有人打着金融创新的口号,高利贷衍生大量刑事案。
昨天,互联网金融圈传出大消息,说大名鼎鼎的团贷网也爆雷了,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东莞市公安局发布的情况通报。
据工商资料显示,东莞团贷网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4日,控股股东为唐军,其同为A股上市公司派生科技实控人。实控人都给抓了,派生科技不得不当即宣告停牌。
对P2P有过关注的朋友,肯定都有听过团贷网的名字,这家公司此前在业界口碑不算差,在互金会上更是以从未逾期著称。截至2019年2月28日,该平台借贷总余额145亿元,当前出借人数22万人。
可以说,自从那年e租宝开始,不时就能看到P2P爆雷的消息,而每次爆雷过后,都会有大量受害的投资人跑去维权。有的老板跑路了,投资人哭天抢地的骂,有的老板自首了,投资人则要求把他们放出来继续运作平台。
还有一些整个就是池鱼之殃,比如南京的钱宝,本来也没那么快爆雷,结果由于南京河西某楼盘只收现金定金,活生生被挤兑而死。
P2P因何会有市场?
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金融需求,传统银行业标准盈利模式是一手收储户的存款,一手放出贷款吃利差,绝对是一个躺着都能挣钱的行业。
众所周知,浙江的民间金融借贷就非常繁荣。浙江人会做生意敢做生意,也有这种民间传统的支撑:一人做生意,全村借给他钱。
很长一段时间,民间借贷的面比较狭窄,一般都在同乡这些熟人群体中发生。但一个行业有利润,自然就会膨胀壮大,在互联网金融之前,就有许多小贷公司应运而生,把生意做到了陌生人之间。
而到了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儿就更进一步了,由买卖双方直接见面,行话叫发标,资金需求方讲清楚资金用途和需求,让资金提供方在平台上直接交易,平台的作用不过是提供一个撮合的渠道,团贷网的交易模式就是这样。
按理说,P2P公司是绝无可能爆雷的,因为他们本身并不运作资金, P2P公司应该只是一个信息中介,通过自己的平台将放款人和借款人进行对接,并且收取相应的(信息中介)费用。就好像淘宝,买卖双方只是在淘宝上交易,货品不是淘宝的,钱也不用给淘宝网。
P2P模式的最大隐患是什么?
事情如果有这么简单就好了,但在中国,这种模式存在一个巨大隐患,就是风险管理的问题。如果说熟人社会有借有还,靠的是人情信用,那么到了陌生人这儿,可靠的风险管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同样道理,银行之所以更愿意借钱给那些大企业大客户,就是因为后者有充足的质押和担保,或者直接借给国有企业,反正都是国家的,还不了也不算啥。银行喜欢借钱给中共有权力能寻租的官员,因为银行知道他们有特权,贪污受贿,一定能还钱,不怕人失踪,权力就是信用。
到了P2P这儿,出借人都觉得是把钱给了平台,谁知道你跟借钱人是不是一伙的?于是风险管控的压力就必须由平台承担。说到这里讲一段笔者亲历的真事。
2012年互联网金融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个想搞P2P的公司找到我,让给设计一套风险管理的模式。
当时我的设计是这样的:既然做的平台只是撮合,那么就连风险管理也不要由平台来做,而是第三方公司在上面竞标。
​比方说,张先生是资金需求方,王先生是资金出借方,张先生挂出资金需求和一系列证明材料,这时候平台不进行审核,而是由驻扎在平台上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审核评级。
第三方公司不是一家而是许多家,他们分别对这个标进行评估,最后客户自己看结论做选择。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后,第三方风险管理公司会优胜劣汰,水平高的自然脱颖而出生意更多,水平差的呢,只好被淘汰掉。
可惜这种模式在当地政府审核中被PASS掉了,评审专家认为既然客户在平台借钱,就应该由平台自己来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
好吧,自己搞风险评估,也就意味着平台深入介入了借贷双方的交易。这样一来,P2P平台们并不是真正的peer to peer,而是跟传统的银行业一样,平台用高利率吸引存款再去放贷。
最终造成的局面便是,大量的资金直接进入p2p公司自己的账户,他们再进行投资赚钱给客户。说到这儿,你大概也能看出问题究竟出在哪了吧?
怎么说呢,好歹银行还是国家的,贪污是要坐牢的,这么多钱放在P2P老板面前却没有半点监管,这个行业不出事才怪呢。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
排除掉那些开始就是想行骗的家伙,就算老板想好好做这个行业,风险管理也太难。出现下边这几种情况,都足以让P2P公司爆雷:
一是放贷和投资收不回,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如果信用良好,为啥不去国有银行直接拿钱?就是因为抵押担保不够格嘛!所以投资收不回是很常见的事。
二是公司内搞风险管理的跟外面撸贷款的里应外合,把不该借的钱也往外借,然后跟外面骗贷的分钱。考虑到这个行业的门槛如此之低,作恶成本也不高,这样的风险管理从业者不要太多。
三是在市场上收取的资金成本太高,如果要挣钱,只能找肯出更高利息的借款方。大家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收益越高风险越高,比如垃圾债的利率就很高。
​这样就很容易出问题,而P2P公司的情况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公司就陷入困境,有的老板开始是想好好做,陷入困境后便用高利率再去吸收存款,最后只能陷入庞氏骗局的窘境。
四是专业撸贷款者的存在,这个社会真的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就以撸各个平台的贷款为业,各种伪造记录包括电话通话记录,可以在短短一天内借走平台几十万。
当然,除了这些,我没说到的是一些不可抗力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掠夺。
中国P2P的最大问题是(去除纯庞氏骗局的骗子)早已脱离了P2P作为信息中介的本源,在中国的土地上进化成了一种类似于资产证券化的影子银行平台,为正常情况下不能从银行体系获得授信的个人与机构(例如大学在校生,房地产企业,产能落后行业)提供资金,但是又没有做到适当的风险隔离。
出现信用风险事件(项目违约,面对兑付压力)后,只能通过挪用客户资金的违法手段来应付即期的流动性压力。说白了就是10个锅子9个盖。到最后锅子数量没变但是没盖子了,只好去自首。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的结论是,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信任,大家都以欺骗为耻,懂得取财有道的时候,P2P才有可能焕发新的生机。
3月27日,团贷网老板实控的派生科技发布公告,把上市公司股份的99.89%质押给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质押用途为融资。
然后,当天老板和高管就统统跑去自首,你说这种行为,究竟算什么呢?亲爱的读者,你们来告诉我吧。​​​​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09:52 , Processed in 0.0622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