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0|回复: 0

远去的历史国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7 19: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听雪

2004年10月14日,北京。

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在将协定文本交换后,两人热烈握手,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在这里,我们可以相信,这二人的笑容不仅仅是礼节性的,其中确实展露出了久违的真诚与欣慰。因为,以这个边界协定为标志,加上在1991年签署的《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以及1994年签署的《中俄西段国界协定》,中俄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走向终于完全确定了。

这个协定真的来之不易,是付出了无数人的泪水、心血,以至生命换来的。在历史上,中俄两个国家在边界上的恩怨纠缠实在是太久、太深、太累了。最危急的时候,两国在边界上剑拔弩张,陈兵百万,甚至已经有了发动核战争的念头。如今回过头去,在心有余悸之余留下的是无限的感慨。之所不同的是,对于俄罗斯来说,边界的确定只是对一种即成事实的最后敲定;对于中国来说,则在尽最大努力争回一些利益之后,只能对远去的历史国土徒留思古幽情了。

在最初,中俄两国本来相隔万里,并不搭界。之所以有了后来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缠绕,完全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中国是地球上最悠久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和古代希腊、埃及、巴比伦并称,历史疆域的形成分为数个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家雏形便已出现,所辖地域大致在黄河中下游一带,陕西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中国历史版图的基础。当时秦朝疆域东北到今辽宁东部,北至长城一带,西到甘肃东部,南到广东,西南到云南。可以看出,这个版图基本涵盖了汉民族的主要生活地域。

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版图有了大面积的扩张。汉武帝是个强势君主,一生东征西讨,用兵无数。在东北,汉朝的疆域达到了吉林及朝鲜半岛中北部一带;在西北,打通了河西走廊,第一次将新疆纳入了中国版图,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部分地区,当时称为“西域”;在西南,边界则推到了越南北部,辖域包括现在的越南首都河内地区。在此后的700多年间,这个版图并无太大变化。到了唐朝时,又是一个国力强大的盛世,版图再次扩大。在东边,囊括了整个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及现在的大部分朝鲜半岛;在北边,推进到了蒙古高原的北界;在西北,囊括新疆,势力遍及现在的中亚各国及阿富汗一带,最远达到咸海东岸。不过,唐朝的疆域比较不稳定,很多新开辟的地区不久便又失去了。到了唐朝中晚期,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唐朝西部边境便收缩到了甘肃中部一带。

宋金五代时期,正统的中原王朝宋朝国势不强,辖境大为缩小,北边只到河北和山西中北部;西北则缩到了陕西西部;西南失掉了越南境内的大部分领土;西部隔大渡河与吐蕃为邻。宋朝可以说基本是个汉族规模的王朝,今日中国版图的其他领土则置于辽、金、西夏、吐蕃、大理等国的统治之下。

13世纪时,蒙古民族崛起,四处扩张,几乎统一了亚洲大陆。蒙古人先后征服建立了在伏尔加河流域包括俄罗斯中南部地区的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西亚两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岛一带的伊儿汗国;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一带的察合台汗国;今新疆西部至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窝阔台汗国。除了四大汗国外,领有蒙古高原本土的蒙古大汗蒙哥和忽必烈又先后挥军南下,灭掉了大理和南宋,加上先前灭亡的金和西夏土地,征服了整个中国,建立了大元帝国。元帝国的版图东边最远到达东西伯利亚;西边到新疆东部;北边到北冰洋;南到大海;西南部则第一次将西藏纳入了版图,最远到达缅甸中部。

明朝代元之后,恢复了很多传统的中原王朝辖地,疆域比宋朝要大许多。明朝版图北到内蒙古南部;东北包括现在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不过几百年来一直伸入朝鲜半岛北部的一块退了出来,丢掉了咸兴以北直至鸭绿江边的如今朝鲜矿藏最丰富的地区;西边最远到新疆哈密;西南到缅甸北部,包括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流域的江心坡地区。明朝末年,国势日衰,边疆的许多地区都失掉了。

清朝又是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但却奋力开拓,终于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中国版图。清朝最初是在东北崛起的,经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基本上统一了东北境内的女真各部。清太宗皇太极时,又征服了内蒙古地区和整个黑龙江流域。清朝入关后,扫平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及明朝残余势力,占领了中原及江南地区。1882年,康熙出兵收复了台湾。康熙、雍正两朝几度出兵打败西蒙古准噶尔部,正式将外蒙古、青海和西藏收归版图。乾隆时再度出兵,灭掉准噶尔部,统一新疆全部地区,疆域延伸到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一带。至此,中国版图在清朝达到全盛,面积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

俄国的建国史比中国可晚多了,最早是从公元9世纪开始,当时已是中国晚唐时期。俄罗斯国家是由古罗斯国发展而来的,是由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公元11世纪左右,罗斯国分成了许多小的公国,分布在今日的莫斯科到基辅一带。公元13世纪,罗斯诸国中的莫斯科公国崛起,不断兼并周围的小公国,开始了向外的扩张。当时蒙古人已征服东欧平原,在罗斯东部建立了金帐汗国,统治着众多的罗斯公国。莫斯科公国假意逢迎蒙古人,暗中积极发展势力。到了1462年,伊凡三世即位时,莫斯科公国已相当强大,而蒙古金帐汗国则日趋衰落。1480年,莫斯科公国的军队打败了蒙古军队,终于赢得了国家独立。至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的疆域北至北冰洋,南至南俄草原,西到波罗的海,东至乌拉尔山,面积已达280万平方公里。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将莫斯科公国改名为沙皇俄国。此后,俄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张。

当时蒙古金帐汗国已分裂成了若干个小的汗国,分布在从伏尔加河流域到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沙皇俄国几次出兵,先后征服了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把边界推进到了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俄国还向西扩张,从古波兰王国夺取了整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581年,俄国派出一支哥萨克远征军,越过乌拉尔山,开始向西伯利亚扩张。西伯利亚地域广大,僻远无人,元朝灭亡之后蒙古部落也四分五裂,西伯利亚地区也就成了无主之地。当时这里生活的蒙古人因和当地人长期通婚,已和传统意义上的蒙古人有了区别,史籍上通称为鞑靼人。

哥萨克人都是一些世代相传的职业军人,他们不领军饷,生活来源全靠抢掠,所以作起战来极为勇猛。哥萨克远征军凭借着火枪等先进武器,首先征服了还是只有原始弓箭的西伯利亚汗国,占领了整个鄂毕河流域。其后,俄国毛皮商人组织的雇佣军也加入了这场远征。俄国人顺着鄂毕河的支流向东推进,每到一地就筑垒固守,这些堡垒日后都成了新兴城市。俄国人也不知道这片大陆的尽头到底有多远,只是凭着逐利扩张的本能而不停地前进。西伯利亚地区长年苦寒,上千里都是无人区,些许的通古斯人和靼鞑人又都非常原始落后,所以俄军的推进并不费力。世界历史上出现了一幕奇景:俄国人像跑马圈地一样在大片地收获国土。

俄国人一直推进到了叶尼塞河流域,从当地人口中知道在东面还有一条大河,便又沿着叶尼塞河的支流继续向东前进。不久,俄国人果然又见到了一条大河,这就是勒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都是亚洲大陆上规模巨大的河流,流域总面积达到800多万平方公里,水量极其巨大。这些河流都向北流入北冰洋,沿途又大多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可以说大量的水白白流入了北冰洋。试想一下,中国北方如此缺水,还要南水北调,不但选线令人头疼,调水时尚需修建水泵,一级一级向上泵。如果能从这三条大河引水南下,水量几乎是用之不完的,水势是从高向低流,还不需建水泵,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一幅蓝图。只可惜这片土地终于在17世纪落到了俄国人手里。

俄国人并不停顿,顺勒拿河支流继续东进,一直走到了鄂霍次克海边。俄国人从这里向南,征服了堪察加半岛,又向东穿过冰封的白令海峡,占领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至此,经过了近60年时间,俄国囊括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版图扩大到了1547万平方公里。

大约在1638年,俄国以在鄂毕河流域建立的雅库茨克为基地,开始向东南方扩张,不久,到达了黑龙江流域。在这里,中俄两个国家第一次接触了。

当时,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主要是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和河东的达斡尔人、鄂伦春人、赫哲人等少数民族。他们都受归满清王朝管辖或向其纳贡。不过,当时清王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中原内地的征服上,整个北方人烟稀少,实际上是有边无防。

俄国人到了这里后,在黑龙江源头石勒喀河以西修建了尼布楚城(今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涅尔琴斯克),在黑龙江北岸修建了雅克萨城(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俄罗斯境内),以此作为据点,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逐步向黑龙江以东以南蚕食。清朝在黑龙江沿江一带没有驻军,离此最近的驻军地尚在远隔千里的牡丹江流域的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因此对俄军的侵扰鞭长莫及。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三十多年。到了康熙二十年以后,整个中原都已平定,三藩削平,台湾收复,中国的国势日益昌盛。这时,康熙帝终于下决心解决北方边境的问题。

从1683年到1686年,清朝出动大军连续发起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终于击溃了侵入东北的俄军主力。当时俄军人数最多时不过1000人,清军一线兵力则达3000人以上,加上运输及后备部队,多达上万,在力量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从武器上说,双方都有火枪,而清军在火炮上还优于俄军。从后勤上说,清军在数年间沿黑龙江地区设置了不少军需驿站,舰队可以沿黑龙江运输兵力和给养;俄军最近的基地在尼布楚,而物资尚要从相隔几千里的雅库茨克运来,如果要运到雅克萨战场,还要突破清军设置的封锁线。综合整个战争情况,俄军之败是必然的。清军当时完全有实力全歼俄军,甚至可以宜将剩勇追穷寇,将势力扩张到西伯利亚地区。然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康熙帝决定适可而止,以收复失土为目标,并无如俄国一样的扩张之心。而俄国因为力量所限,终于无法扩大战争,强行占有黑龙江流域。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开始坐下来谈判。

清朝本想在当时向清朝纳贡,但还未内附的喀尔喀蒙古(今外蒙古)境内与俄国进行边界谈判。但与俄国勾结的西蒙古准噶尔部突然发兵攻打喀尔喀蒙古,严重阻断了道路。中方不得不远道千里,前往俄方控制的尼布楚城进行谈判。1689年8月22日,清、俄双方的谈判代表在尼布楚城外两座紧连在一起的大帐篷中开始举行边界谈判。

清方谈判代表一开始提出要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实际上这个地区早已由俄国控制,因而遭到了俄方的断然拒绝。随后俄方反过来抛出要以黑龙江为界,尼布楚、雅克萨要归俄国的提议,同样也被清方拒绝。其后清方又提出以贝加尔湖划界,收回雅克萨、尼布楚及贝加尔湖以东的色愣格河、石勒喀河流域所有土地。俄方拒绝清方的提议,坚持以黑龙江为界的原方案,双方针锋相对,谈判一时陷入僵局。为避免谈判破裂,俄方降低要价,提出以牛满河或结雅河(精奇里江)为界,以占领黑龙江中游北岸的广大土地。清方不同意俄方的这个方案,但又作出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但仍遭俄方拒绝。在清方谈判代表团来尼布楚之前,康熙曾指示要力争以尼布楚为界,必要时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此为底线,决不可再退。实际上俄方谈判代表团也接到了俄国沙皇的谕令,命其在退出雅克萨后中方仍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以退出包括尼布楚城在内地区的最后方案来签约。但因为中方代表团中有“内鬼”向俄方通风报信,俄方代表团掌握了中方的最后底线,反而在谈判中咄咄逼人,坚决拒绝以尼布楚为界的方案。为了争取和俄国达成协议,清方代表团秉承康熙的旨意,再次作出了重大让步,提出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俄方代表知道这已是能得到的最大筹码,于是接受清方提出的分界线,同意放弃对雅克萨的占领,但要坚持通商。在双方各退一步的情况下,边界条约终于达成。

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直至海为界,以北以西属俄国,以东以南归中国。额尔古纳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归属为俄国领土。雅克萨城归中国所有,俄国将修建的城池拆毁,居民遣回俄国。双方定约之后,准许互通贸易。俄方为了赢回一些面子,故意在外兴安岭以东至海的乌第河流域归属上胡搅蛮缠,终于使清方同意此处先不定界,留待以后再议。

这里要注意,关于条约中的以“到外兴安岭,直至海”为界的解释,双方在条约各文本中理解不一。外兴安岭(当时称诺斯山)东段分为南北两个分脉,北向为主脉,南向朝东者为支脉,当时将北向主脉延伸到今楚科齐半岛东端的岬角称为诺斯角。而外兴安岭在乌第河源处分成南北两脉,南脉在河南入海,北脉沿北海(今鄂霍次克海)上行在白令海入海。清方认为以外兴安岭为界是指以北支主脉为界,而“直至海”是指以乌第河的北脉到海。如此一来,清方认为的待议地区就包括了外兴安岭北支与南支之间的北到北冰洋、东到白令海峡,包括勘察加半岛和整个乌第河流域在内的广阔疆域。而俄方认为的“直至海”是指以乌第河的南脉到海,这样争议地区仅是外兴安岭与毗连的乌第河以南的南主脉地区。也就是说,尼布楚条约实际上留了一条大尾巴,双方争议地区包括了外兴安岭以东延伸到白令海的大片地区。而长期以来,因为研究不够,中国在《尼布楚条约》的现代地图上关于乌第河待议地区的画法,则基本上循的是俄方的解释。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一年后的1690年,清军将领巴海曾带兵巡视外兴安岭和勒拿河以南地区,并到俄国在东西伯利亚的统治中心雅库茨克会见了《尼布楚条约》签订时的俄方全权代表戈洛文,面告其勒拿河与乌第河地区为大清国土,勿骚扰滋事。而《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二、三十年里,俄国人在此地区扩张时也一直小心翼翼。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时的比利时人托马斯曾绘制了鞑靼地图,就清楚地将勒拿河与外兴安岭南支间东至大海的地区列为未定地区。

尽管中方在领土上做了较大的让步,但《尼布楚条约》基本上还是一个体现了双方意志的平等条约。在此后的150年间,中俄双方在东部边界上再未有大的干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8 13:57 , Processed in 0.0561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