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惩戒部队:你想回家吗?先炸掉这座机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08: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学头一天,老师就把你剔出了“三好学生”名单;长大后,你在事业上潦倒不堪,但在偷窃、斗殴和诈骗上却展现出天赋……但随着锒铛入狱,你居然开始转运:有人走进牢房对你说——战争爆发了,我们会给你一个成为英雄的机会。
  《战地5》的第一个单人战役,和80后的童年回忆《加里森敢死队》都使用了上述设定,其最夺人眼球之处也许是:主角们身为负罪英雄,生来就蕴藏着诸多矛盾——一方面,他们是无可救药的罪犯、是被社会唾弃的人渣;但在阴差阳错下,犯罪技巧却让他们成了优秀的战士——这赋予了整个故事强烈的戏剧感。

《战地5》“Under no Flag”战役中的主角就是一位罪犯,他后来被编入特种舟艇部队,前去破坏位于北非的德军机场
  从罪犯中招募军人的做法历史悠久,古代的“刑徒戍边”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为关押囚犯,政府将付出高昂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将其送往军队,以便让他们发挥最后一点价值——这种做法从冷兵器的时代开始,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了顶峰。
  根据定义:监狱是国家惩戒犯罪人员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限制它们的自由。但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提出的口号却是:“监狱必须为自由事业服务”。这种口号不是天方夜谭,在二战期间,美国监狱对战争贡献不容忽视。早在1941年、战争爆发前,犯人们已经在踊跃购买邮票和国家债券。而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在俄克拉荷马州的监狱里,几名囚犯甚至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希望能前去执行“自杀任务”。
  他们这样写道:“这是一项适合我们的工作,之前,我们中有些人曾经服过兵役。请您给我们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同时告诉世人:我们还有用处。”
  赞同这种观点的不乏其人:既然美国开局不利,而且这些囚犯愿意牺牲,既然如此,为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事实上,如果这一申请真的得到批准,“加里森敢死队”真的会在历史上出现。

二战美国的征兵海报,在战争爆发后,甚至囚犯中也掀起了参军热潮
***
  诚然,对用囚犯组建的部队,大部分80后都会想到这部美剧。它拍摄于1960年代末,后来在1980年代被引入国内。其主人公是一群特战队员,在入伍之前,他们都是一群罪无可赦的囚犯,但这些人艺高人胆大,在德军后方神出鬼没、屡建奇功。
  在加里森中尉的四名部下中,“戏子(Actor)”出身诈骗犯,会8国语言;卡西诺是职业盗窃犯,特别擅长开启保险箱,从抱奶娃到开坦克无所不通。“酋长”是个专门的偷车贼,在队伍内主要负责武力输出;高涅夫是小偷,是敢死队中的问题青年,专职是偷窃。
队职不计NTO断加益" img-size="700,606" style="border: 0px; display: block; margin-right: auto; margin-left: auto; max-width: 500px;">
《加里森敢死队》构成了许多80后的童年回忆,也在当时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
  虽然在当时,中国城市家庭的电视普及率还不到5%,但“加里森敢死队”的名字却家喻户晓。对长期认为主角就该“高大全”的国人来说,这些“流氓英雄”无疑是新奇和有趣的,并引来许多无业青年效而仿之。结果《加里森敢死队》还未迎来结局,便由于“社会影响不佳”而惨遭腰斩——但即使如此,作为一个童年符号,它仍然被镌刻在了80后的记忆中。
***
  而在现实中,美国政府则驳回了囚犯们的请求,并让他们在监狱内继续服刑。毕竟,当时美国的人口超过1亿,在海外还有大量的盟友——这让他们几乎不必为兵员问题发愁;另外,即使在监狱,囚犯们也有为国效力的途经——这就是生产军需品。
  事实上,早在1941年,这项工作便已启动,并有16.7万名囚犯参与,仅在年末,其产品总价值就超过了2700美元,而在随后几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3亿美元之巨。
  1942年,美国司法部正式宣布,将监狱转化为“军事工厂”,期间,不仅囚犯们劳动时间增加了,其产品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被服、罐头到飞机零配件无所不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做法也利于囚犯改过自新,在参与军工生产期间,他们不少都成了有资质的高级工人,这有助于他们在融入社会后找到更体面的工作,避免再走上犯罪道路。

1930-1940年代的美国监狱,战争期间,政府动员了大量囚犯进行物资生产
  随着战争进行,美国政府也在放松征兵条件。一部分囚犯开始接受训练:不过,这只限于犯轻微罪行的人员,而且只限于志愿者。在俄亥俄州立监狱,他们甚至组建了一个训练单位,其中包括60名表现良好的囚徒,他们每天训练2小时,完成军训后,所有囚犯将获得假释,并被派往不同的前线单位,以避免他们重新“交叉感染”。
  为违法人员为国效力,司法界也开始做出妥协,对涉嫌犯下轻微罪行(如交通肇事、意外伤害),或是初次犯罪的人员,律师(甚至是法官)会暗示他们参军。由于战时的混乱,法庭无法追查身处前线的当事人,正是因此,这些嫌犯实际是与国家做了交易:并通过为国效力得到了变相的宽恕。
  在前线,这些罪犯和嫌犯受到了诸多限制,比如不能分配到机要/指挥部门,其主管军官也要定期汇报他们的表现。至于用囚犯组建特殊部队也并没有出现,这一方面是有避免“交叉感染”的考虑,另一方面,纵然他们的江湖把戏能派上用场,但在军事素质上,他们还是不能和职业军人相比。《战地5》的第一场战役也许反映了这种情况:主角潜入德军机场,但炸弹的安装出了问题:敌机一起飞,固定好的炸药便都被甩了下去。

在这个袭击德军机场的单人战役上,主角在安置炸弹时除了大丑
  在二战中,确实有用囚犯组建部队的情况,但具体情况则相当复杂,他们中一部分来自刑事犯,另一部分则是触犯军法的“污点军人”,比如渎职者和逃兵。利用这些人员,军方组建了“惩戒营”“惩戒连”或是“独立突击步兵营”,并将他们投入到了最危险的任务中。这些人不是人们熟悉的苏联红军形象,但是在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们也承担起了战争的责任。
  在《英雄连2》里,惩戒营是苏军的高级步兵单位,他们配备了强大的半自动步枪、炸药包和反坦克步枪——连强大的豹式坦克都可以被它们轻松摧毁。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们的语音:
  “你需要自杀小队吗?(You need a suicide squad?)”
  “如果你没有赴死,就是没有努力!(If you are not dying, you are not trying)”
  这短短的两句话也道出了惩戒营士兵行动的危险性:如果一名士兵被编入了其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地狱。
所惹g#费Cn国>工人m回躲褂帮旋限" img-size="700,393" style="border: 0px; display: block; margin-right: auto; margin-left: auto; max-width: 500px;">
《英雄连2》中的惩戒营,他们的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是非常强大的攻坚武器
  苏俄军队最早的惩戒部队成立于内战期间,1919年,红军曾在一道命令中提到:
  “必须组建一支预备单位,用于收治逃兵和各种违纪人员……”
  在1941-1942年,随着前线惨败,投敌和脱逃现象屡见不鲜,于是,成立惩戒部队的想法又在苏军当中死灰复燃。1942年7月25日,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227号命令”,这道命令后来称为“绝不后退”,其中规定:逃兵和怯懦者将受到严惩,相关人员将被剥夺荣誉和军衔,并派往各个惩戒营和惩戒连。

227号命令也曾出现在《使命召唤1》的过场动画中
  在该命令下达之前三天,苏军的第一支惩戒部队便已经成立。而在接下来的近三年中,苏军共组建了65个独立的惩戒营和1048个惩戒连。在整个战争中,一共有超过42万名士兵进入了惩戒单位,这个数字相当于战争期间、苏联参军总人数的1.24%。在前线,这些军人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用鲜血洗刷自己的罪过”。
  2010年前后,俄国发行商1C先后推出了《战争之人》和资料片《负罪之人(Condemned Heroes)》,其中都讲述过惩戒营的故事。求涉及的关卡也非常考验玩家的耐心和神经:比如让官兵用血肉之躯趟平敌军的防线,或是潜入敌后、炸毁敌军补给物资等。你经常会看到,在关卡结束时,你麾下的战士几乎全部阵亡——但其他人还是不断地冲上前去,直到把敌人淹没在血泊里。

《负罪英雄》封面,它讲述的就是一支惩戒部队的战斗经历
  对惩戒营的伤亡,上述游戏也许有着艺术化的表达,但无可否认,惩戒营承担的都是最危险的使命:比如充当进攻第一波、强攻守备严密的敌军据点,有时,上级甚至直接要求他们从敌人的雷场上趟过。
  布尼亚托夫曾经担任第123惩戒营的连长,他亲口讲述了一次最为惨烈的战斗。那是在1945年初的奥得河-维斯瓦战役中,第123惩戒营充当强渡维斯瓦河的先锋。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的情况下,他的营于1月2日深夜出发了,他们刚出发就遭到异常猛烈的火力压制。
  布尼亚托夫后来回忆说:“战士们只好紧贴在橡皮艇上侧着身划桨,听着对岸射来的子弹从自己头顶呼啸而过,不时有迫击炮弹击中满载士兵的渡艇,人体和橡皮艇的碎片夹杂在一起被炸上天空。当惩戒营划到河中心时,就损失了一多半的橡皮艇,河面上满是漂浮的尸体,顽强登上河岸的战士们则遭到德军机枪的无情扫射,一些人绝望地躲到芦苇茂密的河漫滩或堤岸下,徒劳地想多活最后一分钟……”
  事实上,很多惩戒单位存在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或几周——因为随着战斗持续,其成员都已损失殆尽了。

  二战期间,并非只有苏联大规模地把囚犯派往前线,他们的敌人——德国亦然。在一战时,德国就有组建过惩戒部队的记录,而在二战中,这一“传统”也被沿用了下来。另外,其除了服刑的民间人员和违纪士兵,还有大量不满纳粹统治的政治犯。
  最早的德军惩戒部队组建于1940年12月,它们有时被称为“第500缓刑营”或“第500惩戒营”。最初,该营的士兵都是犯有较轻罪行的平民和士兵,至于重刑犯则因为“过于危险”而被排除在了征募名单之外。
  和其它惩戒部队不同,该营的指挥官都是资历优异的军官和军士,尽管如此,当后来他们被派往东线时,其伤亡数字仍然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该部队被用于执行危险任务所致。

随着战局恶化,德军也将兵员的征召目标延伸向了监狱
  随后几年,由于局势江河日下,心怀不满的违纪士兵越来越多,德军惩戒部队的规模也在扩大,在战争结束前,一共有超过50000名官兵被编入其中,同时,其成员来源也越来越广,监狱、法庭甚至是集中营都成了德军的兵员库。
  另一类部队应运而生,它们的番号为“999”,其成员中许多来自嫌疑犯和政治犯,如果他们志愿参军,一段时间后,之前的案底将被洗掉。1942年底到1943年初,这支部队得到了第999非洲轻步兵师的番号,并被投入了北非战役。然而,由于其中很多成员都是反纳粹分子,他们非常乐意向盟军投降。该师覆灭后,德军又组建了若干以“999”为番号的惩戒营,并将他们派遣到巴尔干半岛,与当地的游击队交手。

1943年在北非作战的德军,在北非战役的最后阶段,第999非洲轻步兵师投入了当地的战斗
  最后一支部队和前两者截然不同,该部队由十恶不赦的罪犯组成,其主要任务则是在占领区屠杀平民。
  这支部队也经常被称为“迭勒汪格”旅,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第一批成员中最初了包括300名杀人犯、小偷和盗猎分子。至于其指挥官——45岁的奥斯卡·迭勒汪格也曾因为猥亵少女而被判入狱。德军希望利用他们的铁石心肠和犯罪技巧,消灭沦陷国家的抵抗力量。

奥斯卡·迭勒汪格
  在东欧,这支部队犯下了不计其数的暴行,并使用了令人发指的手段:他们会用饿狗活活咬死支持游击队的村民,或是在水源地投入剧毒物质。当然,更多情况下,他们的杀人方式更为简单直接:把村庄夷为平地,村民不分老幼全部处决。

在华沙清剿市民起义的“迭勒汪格”旅成员
  在三年多的行动期间,该部队屠杀了数十万人,到1945年时,它已经升格为党卫军第36武装掷弹兵师。尽管这支部队已经参与行动超过3年,但在苏军的攻势下,这支部队还是迅速溃散:到4月底时,该师已经损失了全部装备。在德国战败前夕,迭勒汪格化装成平民逃往西部,但不久之后,他的身份还是被揭穿,并被一群波兰警卫活活打死在监狱中。同样,那些在该部队服役的成员战后许多也面临着罪行起诉,有些甚至隐姓埋名直到去世。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很多人物就像砂砾一样销声匿迹了,但他们犯下的罪行却没有那么容易消散,它们一直都在,并且恐怖如斯。”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9:45 , Processed in 0.0422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