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为何在抗战快胜利时才对日宣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4:0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受影视剧影响中国军队形象被无限拔高

在近些年电视屏幕里铺天盖地的抗战剧中的国军形象一般都是国军部队各个都是齐装满员,配备有各种山野炮,机枪和装满粮食的大卡车和头戴钢盔吃着米饭红烧肉的士兵。

还有身穿呢子军服坐着吉普车的军官,那叫一个精神抖擞。军官们的家庭大多都是丫鬟成群的大财主家的公子。校尉军官们在舞厅里喝着洋酒,开着小汽车满街闲逛过着惬意小资的生活。其实那个时代的广东省政府也只有省长大人有一部车而已。就更别提什么多的跟蚂蚁一样的校级军官了。

在电视剧里,日军的通常形象就是几百抗着步枪,掷弹筒的大兵,跟着几个个骑大马的军官一路小跑,那身汗啊!那副不堪的摸样。真是让人有点不知所措。所以各方面实际上都非常之差。就是在中央军嫡系第14师的步兵排全无牙刷,肥皂和毛巾,全排只有1条粗布用来洗脸。一套制服要穿3年,吃饭不管饱。

抗战时期中国只是人口大国日本才是工业强国

中国从人口和面积对比日本说是1个大国,但如果对比工业实力那日本才是大国,中国只是1个小国。经过常年战乱,1939年中国内地的钢铁年产量只有1200吨,经过不断努力到1944年也只达到1万吨。在近现代战争中,钢铁产量1万吨对几百万吨对战争过程造成的影响要远远超过4亿国民对1亿国民的影响。西方对当时的中国战时经济是描述是除了几座有着微暗照明的城市和几百个政府经营的小型工厂,中国乃是一片幽暗,这是一个全然未工业化的区域。

中国工业水平很差,国家财政收入更是有限,以1个处于中世纪水平的农业国家所能够集中的资源是无法支撑起几百万现代军队进行长期全面战争的。

在实战中日军1个联队即可对抗中国1个军级部队

在实际战斗中日军1个步兵联队往往就可以对抗国军的1个军。这和不勇敢和怕死没有关系。按标准日军1个正规野战步兵联队拥有3980人.4门75毫米山炮.6门70毫米步兵炮.12门迫击炮,4-12门自动炮/狙击炮/速射炮,60挺重机枪,125挺轻机枪,153个50毫米掷弹筒和2190只步枪。

而中国军队军一级的装备也很恶劣,即便是中央军精锐也不神气,比如74军叶方华参谋回忆,在38年武汉会战时的第74军的51师装备就很烂,除了少数的河南制造的中正式步枪以外,其他都是汉阳厂制造的笨重的老套筒。机枪也不多,一个团也只有2-3挺重机枪。一个师只3门很老的克鲁格山炮。

如果日军出动师团级部队,那么师团直属炮兵和军属野战重炮联队将会被投入到战场。那么中国军队就更无法抵挡了。所以徐永昌将军计算,在战场防御日军40个师团,国军需要320个师投入作战,比例是1:8。但是前提是在山地进行防御战,一到平原就是防御战也无法支持。

虚弱的国力导致远征军缺乏异域独立作战能力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的装备也一样是惨不忍睹的。第5军是当仁不让的精锐。还是苏械装备相对较好,还配备有苏制T-26型坦克,但是由于缺乏汽油,所以这些重武器基本上并没有被投入到战场上。

中国远征军既无辎重部队,有无卫生部队。因为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非常缺乏汽车,比如中国远征军第66军只不过拥有3辆卡车,连拉军部的器材都不够,根本就无法运载弹药粮食被服帐篷等物品。也并不是国家不给配备汽车,在抗战时期,中国在最低谷的时候,载货用卡车全国也只有5000辆。

中国军队又缺乏骡马,首先是买不起,其次是养不起。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就是人背。粮食吃完了,就地花钱买来粮食,埋锅造饭,而且抗战国军伙食基本上是不提供副食的,只有盐水汤和糙米饭。天色黑了,就就地休息。

所以当初日军就估算,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范围不会出仁安羌以南的,应为补给不上。漫长的防线,薄弱的火力,几近于无的补给力,都决定了中国远征军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守势。由于英军的不堪一战,导致防线出现若干漏洞,让日军快速部队从容穿插迂回,中国远征军侧后。为了加强速度和突破能力,日军还给第56师团加强250辆汽车和坦克重炮。

抗战国军损失惨重曾有大批少年儿童加入抗战军队

抗战曾征召1200万人入伍战场伤亡320万

中国抗战立时8年,一共征召1400万人入伍。其中1200万经过训练补充到正规军队和人力搬运队。

常年艰苦的战争导致320万国军在战场伤亡,另外还有大批士兵染病或者逃亡。高度的职业危险性,艰苦的日常生活和几乎等于是零的军饷,渐渐的使人们畏惧于参加这样一支动辄伤亡惨重的军队。

小农经济的中国无法在战争中发挥出人力优势

当时的中国还是1个小农社会,土地被分割成无数的小块,尽管自家耕地很少,男性劳动力1年实际上并没有几个月的活可以做,可是每个家庭又都无法缺少男性劳动力。按当时的兵役法规定,公务员,学生,技术工人,军需工矿工人,运输业员工等等都是可以免征的。这也造成了中国人口虽然很多,但是实际可征召入伍的士兵数量却并没有日本多。

战争中大批失学少年和孤儿无所依靠志愿从军

现在军事爱好者只知道德国有1个十几岁少年组成的希特勒青年团师,并且被歌颂为爱国主义青少年的榜样。在中国抗战中,出现在国军中的少年兵实际上比这要多的多。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在中国城市和乡村造成了大批的孤儿。于是过往的国军部队为了让这些孤儿有口饭吃,就拉他们进部队做勤务兵和通信兵。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中国少年兵。

在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中当然也不乏少年兵,实际上中国的少年兵都可以被称为儿童兵,因为里面有很多10-13岁的孩子。美军联络官曾亲眼看到新6军第14师第42团年仅12岁的李乐贝,这位已经入伍1年的老兵在火线上连续向日军投掷了2箱手榴弹。最后这位少年兵成为了1名冲锋枪手。

1944年中国远征军立时3个月的松山攻坚战中也同样有大量少年兵参战。根据原日本陆军士兵早见正则回忆在7月25日国军第8军第103师对松山滚龙坡日军地堡发动攻击的时候。炮声一停,敌人已经攻到眼前,冲过来的敌人,有许多是连嗓音都还没有变化的少年,他们呼喊着稚嫩的声音冲了上来。

正是这些只有12-16岁的少年兵冒着缅甸雨季的暴雨,穿着草鞋,扛着中正式步枪一脚深一脚浅的跟着老兵们爬上海拔千米的松山。当信号弹升上天空的时候,班长猛的跳出来喊龟儿子,冲啊!大家一起拼命的跑,拼命的喊,直到倒下。

当时的新6军,战车营等部队都曾大量征召15-17岁的小学以上学历的少年兵入伍,因为这些少年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接受训练来的快。而且容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正如当时的一首军歌《少年兵》所唱的那样,“我们少年兵,我们少年兵,精忠报国肯牺牲,明天上战场,明天上战场,杀尽鬼子强盗兵,看国旗飘扬多美丽……”

在惨烈的抗日战争战场上,人们已经做好了牺牲一代男性打败日军的心理准备。但是数百万军人的伤亡病残,为了民族的最终独立与自由,让我们已经开始在预支中国下一代男性的勇气和生命。

抗战国军没有军靴也没有空投只有草鞋和扁担

中国远征军如同红军一样是一支草鞋军团

中国远征军是一支草鞋军团,近2000年前的三国演义里卖草鞋的刘皇叔早已家喻户晓,可有谁知道,在红军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其实在后面一路尾随追击的国军也是穿草鞋的。

第2次印缅大反攻从云南出发的中国远征军第11和第20集团军的士兵们也同样是草鞋兵,正是这些草鞋兵攻克了比硫磺岛上著名的折钵山高10倍的日军松山要塞。在荆棘满地的战场上,在凛冽的凄风冷雨中,草鞋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聊胜于无。

就是中国远征军第2次远征缅甸日军时的生活水准也是非常低下的。美国对于中国远征军的配发标准是只配发武器,不配发被服。远征军还是打着草鞋,穿着国军的旧军装。所以电视剧里的那些头戴M-1式钢盔,围着军用围巾,穿着美式军服的远征军也只能活在电视里里。

美军联络组摘下钢盔送给即将发动冲锋的远征军

仅仅是1944年10月龙陵会战时,作为中国最精锐部队的第5军投入战场的时候,为了向盟军显示国家的尊严,中国的形象才给第5军特别配发了胶鞋。不仅是鞋子的问题,抗战时期国军的军装也是3年一发。

在国军即将去攻击已经被日军打造成为坚固的要塞腾冲时。面对上万名只有布军帽的中国士兵。美军联络组摘下了自己的钢盔给中国士兵戴上,虽然只有几十顶。但却足以温暖士兵们年轻的心。 w

远征军如同国内的大部分部队一样缺乏汽车和骡马等运输工具,可以依靠的只有扁担和背包。伙食供应依旧是士兵自己在一条米口袋里装上大米或者干粮。远征军第53军第2次远征缅甸翻越缅甸雨季的高黎贡雪山时,没几天就吃完了随身携带的口粮。高黎贡山的温度只有摄氏7,,8度,寒风刺骨,时有阵雨雷电交加。部队就穿着雨衣吃野菜竹根充饥。翻越湿滑的悬崖绝壁,穿越300里山路崎岖的无人区,反攻腾冲日军。

远征军第103师在战后总结里也提到,国军攻击部队没有钢盔在冲击日军阵地的时候,面对炮弹,手榴弹,掷弹弹片和飞溅的石子,因而头部负伤的士兵非常多。

攻击部队没有军靴,穿着草鞋在冲击路上遇到日军铺设的低铁丝网,竹签以及其他障碍都不容易通过。在行动停顿时,冲锋速度被延缓,容易遭到日军机枪火网式打击。

抗战中国以1个农业国家难以支撑长期战争

抗战军队的艰苦,当然有管理不善的原因,但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没钱。1936年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美元,到了抗战爆发,日军攻占沿海各省及大部分重要城市,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援大部分丧失。

这个时候的政府只能从生活环境与明朝差别不大的西南农村征收农业税一类的收入,可是在古代那点钱连几十万拿大刀长矛的兵都养不起,更何况要养几百万近代化大军进行全面战争?国民政府的办法就是滥发货币,这实际上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

第2次远征军作战武器有所改善但并无绝对优势

远征军美械师相比美军师装备要差几个档次

但是中国远征军的这个美械师和美军的师是2个概念。中国的美械师是阿尔法编制,按账面编制,1个军直属12门105毫米榴弹炮,1个师直属12门75毫米山炮,4门37毫米战防炮。真正的美国步兵师1个师就有72门105毫米,155毫米榴弹炮。这2种美械师根本就不是1个档次的,中国10个美械师的炮力也赶不上美军1个师的炮力。

国军美械师全是栓动步枪,美国师都是M1半自动步枪,而且美国师还有大量汽车,坦克,装甲车等装备。两者在火力,运输,补给等方面相差不止2,3个档次。 w

中国远征军美械装备匮乏只是纸面美械部队

真正的中国远征军第2次入缅作战时,中国远征军在表面上是美械部队,就连这个账面装备水平实际上都没有。从1942年-1944年9月,美国运到云南交给中国远征军的武器数量是,冲锋枪2724支,步枪20000支,机关枪663支,迫击炮284门,火箭筒524具,山炮302门。而中国远征军则有18个师之众。

一般人们认为驼峰航线运输的物资都是给中国军队的各种武器,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正如何应钦所说,多数空运到中国的军火,都是提供给驻华美国航空兵的,交给中国的只有其中的2%。这还要包括驻印军和远征军的装备在内,能交给国内400万国军的只有区区1706支冲锋枪,1000支步枪,96门山炮和351挺机关枪。

美国全力援助印度的英国军队,运送到印度的大批指定援助中国的物资被交给英国,这个英军更是直接挪用指定给国军的抗战物资.抗战美国计划运输中国60个师的装备.但有21个师的武器被英国挪用,只有39个师的武器最终在46年全部交付国军。

国军用这点装备竟然装备出106个所谓的美械师和半美械师,实际上也只是有了1个美械师的头衔而没有实质。

中国远征军不是全美械部队

一般大家都从美国援助中国远征军这件事上感觉远征军就是全美械装备。第2次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是配备了很多美式装备,比如山炮,火焰喷射器,战防枪和火箭筒等武器。但是如上文所说的数量非常的少,并不足以配备一支拥有18个师的大军。

所以第2次远征军装备的武器还是以非美国武器为主。比如松山战役,国军投入的炮兵既有美国刚刚援助的75毫米山炮,也有战前从瑞典和德国订购的山炮榴弹炮,还有38年引进的苏联野战炮和115毫米榴弹炮。步兵们也还大量配备着麦德森,捷克式机枪和中正式步枪。

第2次滇印缅反攻中国取得不亚于冲绳战役的战绩

中国远征军第2次远征缅甸,20万远征军歼灭性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18和第56师团,要知道40万美军海陆空军在冲绳岛也只是歼灭了日军第24和第62师团(62师团不属于野战师团,只是在华北守炮楼的治安师团)外加一堆基本上没有武器的后勤基地部队。而且中国军队也得不到诸如战列舰直接近距离使用1吨重的穿甲弹炮击日军地堡,上千辆坦克装甲车掩护冲击等等这样的待遇。

国军第71军新28师担任参谋的盛兆说,第2次远征第20集团军,每天都要消耗几百发炮弹,甚至是几千发炮弹。回忆说,打一个山头总司令或者军长直接就下令打1000发,感到十分的奢侈,因为在抗战中这种事情从没都没有过。但是如果和美军打冲绳3个月就消耗470万发炮弹相比只是一丁丁点而已。

2次远征缅甸,使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首次获得了国际声誉。通过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使中国国际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抗战中国社会不具备全面战争条件全靠精神在支撑

中国抗战持久战的核心是等待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但这个持久战的核心是通过避免决战,将战事扩展到广大地域,分散日军兵力,加大日军后勤运输困难。再通过袭击日军侧后方来消耗日军。经过3-5年的战斗拖延住日军征服全中国的步伐,等待日苏,日美交恶,最后世界大战爆发。

一次彻底的世界大战,如果中国通过共同参战等方式站在战胜者的一边,那么在战后全新的世界秩序的格局中,中国将有机会摆脱在世人面前贫弱的帽子成为一个成功者。这也是中国远征军2次滇印缅远征的一个重要的意义。

中国以1个落后农业国拖住1个工业强国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

在这场历时8年的持久战中中国损失惨重。中国实际上难以仅靠自己就通过消耗战拖垮日本。问题不在于腐败,怕死,无能和缺乏斗志。

而是中国是1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无法长期坚持一场现代化的战争。现代化战争要求的是数百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有大量有现代军事知识的年轻军官。有充足的诸如从罐头军靴到坦克重炮这样的工业化产品。

这就需要1个庞大的工业体系,1个有效的管理严密的社会组织和大量的金钱,也就是1个高效的金融机构。

这些在中国都是不存在的。中国当时有的只有被日本全面封锁。汽油,铁矿,化学产品,药品凡是你能想到的什么都缺。就是要制造1发子弹,也是包括了采矿,冶金,化学,交通,仓储等各种工业行业支持的。在广而言之,这些工业还需要的高效的管理,技术人员,熟练工人以及铁路,火车,汽车的制造..........

中国得以对抗日本只有精神,一种几千年来通过不断的教化灌输融入血液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一个叫品野实的日本人在中日拉孟决战揭秘-异国的鬼一书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日军在镇安街的宪兵队抓获了2名年仅19岁的中国女孩,在搜查中在她们的头发里发现了密写的情报,内容为日军在该地的兵力兵器部署。在汉奸口中,日军得知这2个姑娘是远征军谍报班的学员,随后就让她们送到位于缅甸仰光的日军第33军军部,进行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可是日军没有从这2个花季少女的口中得到任何东西。

也许这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可以历经数千年风雨而不倒的秘密!

结语

虽然在抗战时期的中国1个月只能生产1500万发子弹,如果按300万野战部队计算,平均1个士兵只有5发子弹。从西方的观念来说在物质上根本无法进行防御,就更别提进攻战了。

远征军第11集团军美军顾问吴德上校说,中国军队耐受困苦的精神是世界少有的。能这样坚持斗争的意志,忍受恶劣气候和给养匮乏的痛苦,主要是他们认识到所参与的战争是反侵略的战争。

中国抗战没有太多辉煌的胜利,日军不断增加火力,在38年日本甚至把军械购置费的76%用来生产弹药砸到中国(在中国战场惊人的弹药消耗量,导致日军无力生产更多的对付美军的重武器)。虽然中国军队大部分战役都损失惨重。但是顽强的民族精神支持着他们就像一个不屈的拳手那样,不断被击倒又不断的爬起来。

我虽然无法直接打败你,但是我不认输,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缠死你。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期入缅作战失败撤退60周年之际,仅以此文向牺牲在缅甸战场和野人山无人区的远征军致敬。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 )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7:56 , Processed in 0.0410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