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2|回复: 0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陵墓却叫“明十三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3 07: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鉴





明朝十三陵是今天北京市的重要景点,来北京不可不去十三陵,探究明朝历史不可不到十三陵。但是,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啊,怎么只有十三座帝陵?难道都被盗墓贼挖走了?整个陵墓都迁移了?

并非如此,明十三陵分别是,长陵安葬明成祖朱棣,献陵安葬明仁宗,景陵安葬明宣宗,裕陵安葬明英宗,茂陵安葬明宪宗,泰陵安葬明孝宗,康陵安葬明武宗,永陵安葬明世宗,昭陵安葬明穆宗,定陵安葬明神宗,庆陵安葬明光宗,德陵安葬明熹宗,思陵安葬明思宗。

十三陵分别对应明朝的十三位皇帝。那么,还有哪三位皇帝没在北京十三陵安葬?

一、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起于微末而扫平天下,是一位大有为的君主,也正是在朱元璋手里大明王朝奠定了定都南京,经营东南辐射天下的格局。从朱元璋对南京城的营建也足以看出,朱元璋对南京城帝国京师地位的看重。所以朱元璋驾崩之后,理所当然地安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直到今天,孝陵依然保存了下来,南京地铁依然有孝陵卫等站。




二、明惠帝朱允炆

这位年号建文的皇帝是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当国时间不长,但是在短短的几年里,建文帝革除了许多明太祖晚年的恶政、弊政、苛政,赦免了很多因为冤狱被株连的大臣,颇有汉宣帝之风。但是,朱允炆对于国内诸侯王势力过大,尾大不掉势压中央的实际格局局面痛心疾首,在他主持之下,明朝开始削藩。

而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建文帝的老叔举兵造反,打起了“奉天靖难”的旗号。在靖难战争中,燕王大军先是由北平直下山东,又回到华北裹挟其他诸侯王之兵,之后对南京展开向心突击,以弱势兵力战胜了明朝朝廷派来的大军,最终攻克南京城,朱允炆在破城当日的大火中不见踪影,成为历史一大疑案。



建文帝下落不平,朱棣篡位之心天下皆知,之后燕王朱棣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这算是过了一个时代,在朱棣心里,朱允炆到底去哪儿了?死了还是没死?他还想抢回帝位吗?这恐怕是萦绕他一生的梦魇。在正史记载中,建文帝再也没了踪影,自然也就不用安葬的帝陵之中了。当然,即使是建文帝被俘虏后再死去,按照朱棣的性格,估计也不会给他皇帝之礼安葬。

三、景泰帝朱祁钰

公元1449年,明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受到亲信太监王振的怂恿,和进犯大明的瓦剌军队遭遇,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打的全军覆没,明朝皇帝朱祁镇被瓦剌大军俘虏。这是明朝版的靖康之变吗?

大明王朝最精锐的京军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虏,大量的王公大臣被杀。瓦剌大军在击败明军之后乘胜追击,一口气达到了北京城下。这是大明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时,皇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在群臣的拥护下继位为帝,这就是被称为景泰皇帝的明代宗。景泰帝还算镇定的处理了危局,任命于谦为大军统帅组织北京保卫战,于谦也是不负众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举打垮了瓦剌大军,保住了大明朝的江山。


等到明军获胜,瓦剌大军败退之后,国家局势稍稍安定。坐上皇位的景泰帝也是越来越舒服,毕竟从古到今没有几个人能够经受得起皇位的诱惑。这时候有大臣提出,要迎回被瓦剌俘虏的太上皇,曾经的皇帝朱祁镇。景泰帝对这个提议相当不感冒,你们把我哥哥迎回来了,我去哪儿?再把皇位还给他吗?

但最终,明朝还是选择迎回了朱祁镇,景泰元年,明英宗从瓦剌归国。但是明英宗很快发现,这个国家,这个京城早就变了天。景泰帝对自己的哥哥十分警惕,便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之中。

七八年后,景泰帝病危,已经不能临朝理政,于谦联合一帮大臣欲立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朝中依然有人想富贵险中求,太监曹吉祥、大臣徐有贞、石亨等人合谋要迎请明英宗复辟,在一天清晨,他们纠集一部分士兵和下属攻入了南宫,带着英宗皇帝打进了紫禁城奉天殿,随后,明英宗召集百官宣布重新登位。

而他的弟弟,景泰皇帝这时候还没死,而是被软禁在了西苑,明英宗把弟弟降为郕王,景泰帝又挨了一个多月这才死去。


明英宗对自己的弟弟十分嫉恨,也对自己在南宫的遭遇记忆犹新,于是只以亲王之礼安葬,不承认景泰帝的帝号,把景泰帝安葬在西郊金山,称为景泰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6 01:14 , Processed in 0.0423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