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留” vs “小留” 一篇网文在海外华人圈引发激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8 14:4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sa 于 2018-4-28 14:50 编辑

文章来源: 文学城子女教育论坛



“老留”——迷失在中美之间的一代  作者:伍国

最近,在美国的一些中文网站上,兴起了一阵“老留”针对“小留”的讨伐。老留,严格意义上说,是指2000年大规模自费留学开始之前,到达美国,落地生根,如今事业有成,子女正在陆续进入大学和婚恋年龄的一部分人。小留,特指在2010年前后,自费来美国读高中和大学本科的一部分年轻人。老留和小留可以说不是一代人,甚至可以说,小留和老留的孩子,即所谓ABC, “华二代” 是同一代人。

老留的心态,有几分倚老卖老,也有几分自亮伤疤的伪豪迈,因为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说自己当初如何怀揣几十美元到了美国,一下飞机就进餐馆打工,或者第二天就进了实验室干到晚上十点,以此反衬小留如何依赖父母,靠父母养活,花天酒地,不爱读书,习惯不良等等,同时吹嘘自己的孩子如何成功“爬藤”——进入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如何学钢琴,如何获奖。这种沾沾自喜的心态,已经成为现在五十多岁左右的在美“老留”中普遍流行的症状。

其实,“老留” 这一代人仔细分析起来,未必是完全经得起推敲的,虽然他们已经极为习惯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以“精英”自命。首先看一些数据:“9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后,随着留学不再受限以及人们收入增加,留学逐渐从只属于少数人的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1978年到2000年中国共有22.3万人留学人员,其中国家公派5.7万人,单位公派10.2人,公派人员占了绝大多数。而进入新世纪后,公派留学人数只有小幅攀升,自费留学人数则一路高歌猛进。” (网易新闻中心,“六十年留学历程”)。在2000年前留美的人中,公派(含接受美国大学资助的自费公派人员)比例高达71%,这意味着,最终定居美国的老留中有极大概率是公派滞留美国不归的。固然,这样的人生选择没有人苛求他们,甚至没有人去质问他们滞留不归的动机,即便是嫌弃国内收入和物质待遇低下(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也多少可以理解,但这种违背公派誓约滞留美国的人,仅仅因为自己不靠父母,就嘲笑自费留学的“小留”,却显得矫情。

更何况,这些下了飞机就进实验室的人,今天还有多少人天天在实验室里做科研,更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这些“精英”们完全知道,在美国要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能不断地调整人生的航向,不停追逐热门专业,热门职业,也就是说,投机和利己是这一代“老留”骨子里的基因,是他们难以改变的。因此,当二十多年以后,他们中很多人看到国内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又开始患得患失,觉得自己错过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更好的发财机会。这种强烈的投机心理,原因恰恰和“身揣几十美元”下飞机,没有底气和恒心,很容易妥协和随波逐流有重要关系。他们从不在乎“初心”是什么。

熟悉中国当代文化的人都知道,1990年的留学生,大都有一种背水一战,“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悲情,而正是这种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些不择手段,一度发展得几乎类似邪教的民间教育机构。老留们在这种机构的洗脑下,怀着范进中举的狂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扭曲心理来到美国,对于美国自然是感恩戴德的。正如一些头脑更为清醒的人指出,今天的小留是留学市场的消费者,而当年的老留更像等待施舍的人。

老留中绝大部分是从事,或曾经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他们即使到了21世纪仍然念念不忘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高中里的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即使到了2017年,定居美国已经超过20年了,他们竟然还在煞有介事地在网上讨论,为什么美国总统都是学文科出身,而却他们对“文科生”的鄙夷是从来毫不掩饰的。在这方面,他们的头脑似乎仍然生活在1970年代压抑人文社科的中国。

因为成长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严重缺乏和投机心态的驱使,这一代人到了美国以后,非常容易成为“基督徒”,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也知道,去教会仅仅是安慰自己的孤独感和进行社交,并不是为了寻求信仰。或者,他们对信仰的理解,就是一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获利,就感谢上帝,仿佛上帝是为满足他们的私欲而存在。或者,他们虔诚地祈祷上帝保佑自己属意的总统候选人当选,祈祷上帝帮助排斥自己不喜欢的族群。任何东西,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工具性的。

在政治上,这一代人的偏狭和自恋导致他们坚定地维护他们所单方面臆想出来的一个荒谬的美国图景——理想的美国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勤恳劳作的白人和像他们这样的依靠自己的双手成功又聪明的华人才有资格享受的国度。他们完全不考虑,美国立国的核心是开放和多元化,而他们自己也正是多元化的受益者,而黑人在美国的历史远比亚裔更长。假如不是民权运动惠及亚裔,不是多元政策容许大量华人留学生居留美国,不是中国的某种开放的态度容许他们违背当初回国服务的诺言,他们根本没有今天自得的资本。他们公然厌恶和鄙弃所谓“黑墨穆”的种族主义言论在海外中文网站上无时无处不见,让人惊异他们在美国的二十多年里,究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影响,还是固执地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

因为对自己当年“不靠父母”的盲目骄傲(他们在美国所获得的奖学金多少来自纳税人,多少来自慷慨的私人捐赠,他们是从不考虑的,好像只有自己的“优秀”是唯一的因素),他们不仅鄙视正常地依赖父母的小留,还敌视一切在他们看来“吃福利”的人。他们表现出对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强烈的敌视,似乎忘记了,在意外,伤残,灾害面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过,即使有一些“懒人”存在,也是“精英”无需去妒忌和比较的,因为精英的关注在于自我实现和自身对社会的贡献,绝不是围攻所谓的“懒人”。对弱势群体吃福利表现出的不满,恰恰不是真正的有担当的精英心态,而是一种凭借个人的“优秀”和“杰出”把弱者赶尽杀绝的冷血。

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推”进“藤校”,但如果他们的孩子在大学里变得关注社会,关注弱势,关注落后国家和地区,他们就一致认为,他们的孩子是被美国大学里的“左棍”洗脑,却从不认为,他们自己给孩子从小按照收入高低进行的未来职业排序,是一种远为可怕的,真正的洗脑。

在他们偏狭得可笑的极右翼头脑中,有的时候连基本的逻辑和常识都没有。比如,他们到美国的时候,是以研究生或博士生的身份享受助研和助教的奖学金——免学费和每月补助,而这种资助,或美国为本国公民提供的联邦贷款,本科阶段对外国学生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的。这意味着,中国高中生要到美国读本科,必须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但这是自然而然,并不丢人的事情。如果父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意愿,可以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接受不同体制和理念之下的教育。事实上,很多小留正在选择多元化的学科组合,很多人学习艺术,关注环境问题。在中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趋近的大环境下,他们去留两便,并非都有背水一战,必须留在美国,回国就是死路一条的绝望。他们和老留当初的文化生态和个体心态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我不得不说,在如今五十多岁的,滞留美国不归,最终入籍,看似功成名就的高学历 “老留”中,存在相当一部分这种自私而冷血,利己却不精致的极右翼人士,也不得不考虑,如果这部分人确实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北大,清华,中科大培养出来的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人才,那么确实值得问一下,这种教育的理念,初衷和社会效果究竟是什么?

老留一代人因为人文教育缺失,物质匮乏所形成的功利,自私,狭隘,缺少定力,随波逐流,患得患失,缺少宽容,使得他们不论在美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都成为边缘。在封闭和自恋中迷失,是这部分60后老留中利己主义者的命运。在一个更大背景下看,他们确实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独特群体。


老留和小留的基本区别实际上只有一点

VA居民

80 年代九十年代来美国的老留都很贫穷, 我们混到今天,每一分钱都是靠自己的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换来的,因此我们的生存能力极强, 是靠自己的实力打天下, 我们的最大人生成就是打下了基础,让自己的下一代在这块土地上 生根发芽成长。

小留的长项是父母有钱,下了飞机就买名车豪宅。 不需要走老留那段苦难的历程, 但也缺少了在这片土地的生存能力。  问问你们自己, 如果家里不给你寄钱, 靠你自己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生存?

本人 85 年怀揣 30美元 来美国, PHD 毕业。前几年 过生日时, 孩子们对我说, 谢谢你们给了我们 一个 apportunity , 你们的人生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榜样, 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现在中国人有钱了, 他们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把孩子送到国外去。 不是吗? 土豪们以为自己有钱了, 把银子一撒, 把孩子往国外一扔, 孩子就成才了吗。 相信小留中有许多人会成才, 因为你们的条件是我们这代人没有的, 年轻还有钱, 但能不能成才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机遇。



对老留的抨击嘲笑过二十年一定可以用到小留身上

刁小山

老留大多50多岁了(有些已快退休),在正常的社会里,除了极少数政界的,走的已经是人生下坡路。20多年以后小留也一样。

不管怎么说,绝大部分老留23年前(以1995为界)手揣几十美金,混到今天美国中产,能把孩子送进常青藤一类的名校,我不认为他们失败了,哪怕错过国内的发展(很多其实多少也赶上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因为国内的各种联系)。所谓边缘化,在国内50多了做不到副部级,其实也是边缘人(在国内你说的话没人听,不管用,其实也是边缘人)。钱这东西,到了一定时候就是那么回事。不管中美哪边的,有多少人往返中美坐的是商务舱头等舱?(偶尔免费升舱的不算。)

都是极少极少数,自己花钱坐商务舱的老留我只听说过一会,因为腰出事了,不能坐,只能买商务舱躺着。


驳一下迷失的老留一文

槐花王

1。首先, 作者立了个自己以为的观点,加在老刘身上,立于这个伪论点,批评老留。说老留以自己打餐馆工进实验室来批评小留"如何依赖父母,靠父母养活,花天酒地,不爱读书,习惯不良等等"。这个论点本身就是作者硬加给老留的。 老留们自己砸锅卖铁付学费, 怎么会批评小孩用父母钱读书。特别是高中和本科,老留难道不是更清楚奖学金助学金高中本科能不能拿到。对于小留的讨论好像是别的吧

2。说老留是"违背公派誓约滞留美国的人"。作者引用那些统计数字, 2000年前,多少人公派多少钱自费。 应该说count的 是"人次",好多公派的回去后又自费出国了,说老留"极大概率是公派滞留美国不归的"是不对的 ,我认识的老留自费的占绝大多数。公派的,必须回国服务多少年, 他们要留下来, 要不就办个豁免要不就回去履行要求 然后再自费出来, 也都是合理合法合程序的。"自费公派" 难道不是自费? 作者算入公派很牵强。 自费公派其实就是单位同意让你走而已, 那时候单位学校想放人就放人不想放人就卡着你, 应该不能算成公派吧?

3。作者说"老留一代人因为人文教育缺失,物质匮乏所形成的功利,自私,狭隘,缺少定力,随波逐流,患得患失,缺少宽容,使得他们不论在美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都成为边缘。"。首先老留这一代人,才不是人文教育缺失的一代。 有多少国内的文章,都说五几年到六几年出生的一代是富有理想追求科学的一代, 查查微信这种说法应该是普遍接受的。 这一代人留在国内的,正是祖国发展这几年的主力军也是最大受益人,应该是小留爹妈一代,是为小留付学费生活费的一代人,怎么在中国就成了边缘人?还有那几个国内科技公司的老总还不是海归回去的,马云? 怎么在中国就边缘了?! 其次,说老留一代缺少人文教育,其实现在的国内学校才更缺失。 现在的国内综合性大学排名节节后退就说明问题啊。

4。 说老留"投机和利己" ,其实老留的同代"老没留"也是一样的,他们放弃国企,奔赴广州深圳以及各种外资企业, 跟出国是一样的, 有多少国内的人始终如一跟原单位共存亡了? 老留出国前,有几个能斗的过国内单位的各种勾心斗角,有几个在升职加薪分房子中能"投机"过、能"自私"过国内同僚的? 正如作者所说,老留们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那这个绝望,不正是他们在国内的生活所赐予的。

我本人对小留没有意见,对老留充满感情,对海归充满羡慕。老留中有作者所说的现象,但是归结到老留的人格人品上,我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说老留的这些缺点,老留的同时代人都有,要不为什么他们那是那么羡慕出国的呢? 也就这几年不那么崇洋了。老留小留都有时代的烙印。

(不过,看来好像作者很熟悉文学城啊, 也不错)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4-28 16:25: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南海流氓孙子们不愿意看到美国公民和新移民较好地去相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4-29 06:44:46 | 只看该作者
美國總統從來沒有中國人說的文科生,美國從政的多是律師,商人,醫生。 美國這些專業是最實用的,高中升學時最熱門的。中國人說的文科是高考裏墊底的文史哲教育心理等等,所以中國文科生是弱智的一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21:40 , Processed in 0.04364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