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习近平来说 达赖喇嘛可能不再是“豺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08:5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avid Gray/Reuters

  达赖喇嘛与一名澳大利亚土着男子在悉尼的媒体见面会上行传统的“合十礼”。

  北京——20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僵化政策一直统治着西藏,近两年有约120名藏人通过自焚对这些政策表示抗议。而现在,是否正有一丝新鲜空气在吹进西藏?

  或许吧。(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当前正在西藏访问,这种罕见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住在纽约的作家和记者次仁南杰(Tsering Namgyal)本周早些时候在《亚洲前哨报》(Asia Sentinel)中发表了一些惊人的评论,认为上述那些政策可能会被放松(他引用了藏语网站Khabda.org的内容)。

  “政策突然出人意料地发生了转变,中国政府官员告诉一些藏区僧人,他们现在可以自由‘尊奉’达赖喇嘛为‘宗教领袖’,”次仁南杰写道。

  他还写道,这项政策被称作“试验”。一些僧人被告知他们现在可以不再批判达赖喇嘛,而过去一直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而且还可以不再称他为“披着袈裟的豺狼”了,次仁南杰在提到6月14日于青海省的一所佛学院召开的会议所发布的声明时说。当时是在委任一名新任党委书记。次仁南杰说,与会者包括高层官员,其中一些是藏族人。

  其目的何在?这是为了分离达赖喇嘛的宗教和政治角色。

  “‘作为佛教徒,你从现在开始应该尊敬且追随14世达赖喇嘛,”次仁南杰援引的新政策文件说,“但是在政治问题上,你不能这么做。政教应该分离。”

  现在,美国大使骆家辉也在西藏,他的访问从6月25日开始,将于明天结束。这次访问得到了中国官方的批准。使馆发言人柯英豪(Nolan Barkhouse)说,这是骆家辉自2011年担任大使以来首次访问西藏,也是自2010年以来美国大使首次访问西藏。

  骆家辉“在家人、几名使馆官员和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官员的陪同下”访问了西藏自治区,柯英豪说。他说,“此次访问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西藏自治区当地情况的了解,会见当地官员和居民。”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允许外国记者进入西藏,他们只能偶尔加入官方严密组织的记者团才能进入,而且连中国记者也要受到限制;有时候,外交官在进入西藏时会遇到问题,甚至连普通观光客也时不时地受到影响。骆家辉称:他“讨论了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外交官,以及外国记者和外国游客开放西藏的重要性,”柯英豪说。“他还强调了保存藏区人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其中包括藏区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

  下周六,也就是7月6号,是达赖喇嘛的78岁生日。据说,北京的强硬派决策者数十年来一直认为,达赖喇嘛(这位藏人精神领袖自1959年3月起流亡异乡,这里说当时存在他会遭到刺杀的恐惧)的最终死亡会有助于解决西藏问题。

  外界一直在猜测,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能否制定一个新政策。习近平的显要家庭与西藏有着不解之缘,其父在26年前曾与达赖喇嘛的哥哥会面。

  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在成为国家主席前曾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他被视作西藏问题的保守派。

  本月早些时候,一名共产党体制内人员在接受香港新闻杂志《亚洲周刊》采访时谈到了西藏。中央党校研究员靳薇似乎唿吁制定更为灵活的政策。

  一篇中文博客援引了靳薇在采访中的话说,作为西藏地区的掌权者,共产党必须接受非物质价值观对藏人的重要意义,这个官方宣称相信无神论的政党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经济发展会削弱西藏反对势力。

  靳薇表示,“若能创新思维、破解僵局,不仅可促进社会稳定,避免形成难以愈合的民族创伤,对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亦有正面影响。”她补充说,这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作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国际先驱论坛报》(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驻京记者。  翻译:陈柳、许欣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6-28 11:15:57 | 只看该作者
也不能一味压制啊,西藏人基本还是平和抗议的!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西藏以前的确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既然归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独立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3 16:06 , Processed in 0.0411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