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4|回复: 0

比寒冷更可怕的是:未来,没有冬天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2 06: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寒冷更可怕的是:未来,没有冬天了

[比寒冷更可怕的是:未来,没有冬天了|Sisy Big Bang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jkuCSouL8axHEp3Z#rd]

来源:Sisy Big Bang
《预言2025:冬天不再来》

今年的北极提前进入春天,温度已达 2℃,相较于 10 年前提早了 16 天。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受它影响,现阶段全世界很多地区都在遭受极寒天气。

美国纽约、新泽西近日引来大风雪,美国人很少看过瞬间下了这多雪的场景。尤其新泽西,冷得更像是极地,迫使该州州长不得不下达最高警戒的紧急命令。

本该迎来初春的三月却变成了风雪的三月天,这都要归咎于从西伯利亚来的「北极漩涡」。其实,它在奔向美国前,早已肆虐过欧洲大陆。

美国的3月,风雪不期而至

上周,意大利山区低温骤降至零下 40℃,德国降至零下 24℃,爱沙尼亚降至零下 29℃,捷克则是零下 18℃。克罗埃西亚的西北部小镇因气温罕见降至零下 20℃、积雪厚达 2 米,整座城市陷入瘫痪。

这还只是开始,因为就连温暖的地中海沿岸如今也已被冰雪覆盖,科西嘉岛都下雪了。整个欧洲从内陆到沿海,大片冰封,仿佛被冻住一般。

「我们完全没有准备」「真是不敢相信」「大自然之母已经安全疯狂了」,2 月 26 日,意大利首都罗马降下了 6 年来最大一场雪,这也是数十年来,意大利罕见遭遇「2 月底下大雪」,部分地区积雪厚达三四公分。平日游人如织的特雷维喷泉变得异常冷清,就连坐落在罗马市中心、号称「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的圆形竞技场,也因陷入冰雪风暴暂时关闭。

罗马圆形竞技场因暴雪关闭

同为欧洲大城的英国首都伦敦,2 月 27 日,被厚重的云雾笼罩,某种程度上也算呼应了她「雾都」的称号。只是,随之而来的是自 1991 年以来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才 0℃,比以往 2 月均温足足降了 8℃,部分地区清晨甚至测得 0℃ 以下气温,白天竟比北极圈还冷。

暴雪天气导致英国交通瘫痪,火车误点、停驶,更让当局被迫面临数百万英镑的乘客索赔。英国小报将其称之为「来自东方的野兽」,就连英国气象专家特多诺维奇也惊叹:「这股寒流带来的现象,七八年才有一次。」

因此,英国天然气价格翻倍至历史高位,这不只是经济上的危机,而是以不同形态威胁人类的生存空间。欧洲已有 55 人死于这场严寒;比利时当局甚至决定,强抓无家可归的街友去收容所避寒;法国巴黎也有 50 名议员选在最冷的一天露宿街头,呼吁更多人关注寒冬中的人道危机。

暴雪导致英国交通瘫痪

造成这些极端现象的原因在于:北极不可思议的「暖」。

平常这个时间,北极气温正常应该在零下 40℃ - 50℃,然后会有一个极地漩涡把所有冷空气集中在一处,如果有风吹来,体感温度会下降到零下 70℃ - 80℃。

但是近几年,极地涡旋越来越小,北极温度由此上升。气象学家预言,不到 10 年,某一个夏天,北极会完全没有冰,即使冬天,冰也会很少,就连涡旋也会没有——那一天,人类就没有所谓的冬天了。

极地漩涡变小,北极气温就会随之升高

世界气象组织分析,欧洲这场自 2013 年 3 月以来最强的极地涡旋,过去曾经出现在北美,因为强风把往年同期锁在北极上空的冷空气往南推,以至北极气温升高。

不过,今年的情况却让人更忧心,因为单是 2 月,北极就有 9 天出现高于冰点的温度,2 月 25 日甚至高达 2℃,而且还将以骇人的强度和时间继续下去。

据联合国环境部门小组官员 Erik Solheim 介绍,正常情况下,北冰洋覆盖的海冰会在 3 月份达到最大值,但现在却只剩下 1400 万平方公里,只比俄罗斯国土面积稍小一点,创下了历史新低。

当北极的冰都消融了,也就没有冬天

海冰融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将面临生存危机。例如因大航海时期崛起的伦敦、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就会受到重击。以中国为例,最重要的几个城市如上海、广州,也都是港口城市,处在危险边缘。

中国国家海洋局曾发布《2016 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数据显示,2016 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平面分别比往年高出 74 毫米、66 毫米、115 毫米和 72 毫米。城市方面,上海、浙江的升幅最大,比往年上升 102 毫米和 125 毫米。

如果北极温度继续上升,一直到没有冬天,那全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 7-10 米,这样一来,长江就会一路淹没到南京,到时候在上海买房可能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中国最重要的几大城市多为沿海港口城市

第二个影响则是温室气体的增加。一旦格陵兰岛和南极永冻层底下的冰川开始融化,就会释放出很多甲烷,这些甲烷进入到大气层后就会大幅增加温室气体。

前两个影响可能需要 10 年、50 年左右显现,但第三个影响就可怕许多,因为来得非常快——北极暖化会加速干旱的到来,最快可能 2025 年就会出现。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近期列出了全世界 11 大将来最缺水的城市,其中,南非的开普敦已经成了「典范」。这个在南非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时期,白人居住的最富裕城市,正上演「一个城市没有水」的现实灾难片。

开普敦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

开普敦是一个拥有 400 万人口的临海大城,却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水可用的大城市。它遭遇了连续三年前所未有的干旱,水库预计将于 4 月 22 日枯竭。现在,市政府每周会根据水库容量和使用情况,更新「最终日」的日期。

一旦水库储存量只剩下 13.5% 的时候,市府就会停止供水,因为淤泥和瓦砾碎片会让最后 10% 的水无法使用。届时只提供水给必要的基本服务,例如医院,至于居民用水,只能前往政府设置的 200 个供水点提水,每人每天最多限额 25 升,一旁会有武装警察盯着,避免群众想多取水而发生暴动。

气候变迁的学者预估,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开普敦人现在遭受的百年大旱,也可能是未来世界的常态。

开普敦市民每日只能按量打水

很多人乐观地觉得地球上有很多水,但是,70% 是海水,可饮用的淡水含量只占 2.5%。如果海水进入地表底层,就会导致本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变得很咸,使淡水更少。所以,未来人类的争夺战会围绕水资源展开,甚至导致战争。

回顾过去的几场大革命,例如法国大革命,诱因是厄尔尼诺,实则就是干旱,它导致粮食短缺,人抢食物,自然就爆发了战争。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
源自气候导致的经济低迷与食物紧缺

「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的汪中和教授,援引近期数据,对地球「变脸」表示忧心:北冰洋海冰快速缩减,总体积在夏季已剩不到 1/4,而位于格陵兰最北的气象观测站也显示,该地区 2018 年以来 0℃ 以上的时间累积已多达 61 小时,创历史纪录。

北半球最大的陆冰储藏库就在格陵兰岛,拥有 262 万立方公里。当它开始消融,整个地球板块质量就会重新分布,从陆上到海里面都会有大规模调整,板块就更加不稳定了。这就意味着,未来发生灾害的频率将大幅增加,规模日益扩大,300 万年前形成的北冰洋平衡将遭到破坏,必然会产生一系列负面连锁效应。

如果格陵兰岛全部消融,那整个世界的海平面会上升超过 6 米,部分城市岌岌可危。科学数据推估的时间,最快 10 年内,北冰洋海冰到了夏季就将消失不见。

北冰洋是一个最重要的气候调节器,当它丧失了功能,整个地球温度的分布会往高温热浪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冷的季节、冷的时间、冷的范围会一直不断地缩减。

现阶段,正是北冰洋寒潮外泄,所以才有如此寒冷的冬天。如果有一天,北冰洋没有冰了,就没有这种寒潮的来源,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温。

格陵兰岛海冰因暖化加速融解

不会下雪的地方下雪,该下雪的地方不下,该冷的不冷,不该冷的却冷得不行:这似乎是地球的「回光返照」。如果极地涡旋越来越小,海平面上升,温度上升,水蒸气蒸发,跑进大气层,一旦下雨就会是可怕的的大风雨,并引发泥石流……世界面临的问题将非常严重。

很多人问,现在节能减碳还来得及吗?如果现在全球都大规模地减排,降低到原先《巴黎协议》设定的目标,或许还有机会减缓暖化的速度。但基于物理规律,过去积累的热能已经被吸收了,不可能再回头。

最新一期英国《自然与气候变化》杂志警告,全球暖化若得不到有效遏制,最快本世纪末将有 70% 的王企鹅受到生存威胁;格陵兰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导致海豹绝迹,以海豹为食的北极熊也将等着饿死。

这些生存危机都在真实发生,人类的忽视正酿成不可逆的悲剧。这不是发生在电影里,或是留给下一代,而是近在咫尺。就连一个不需要冷气的俄罗斯现在都能因为高温发生森林大火,这个世界的改变远比人想象的要快。

就像万众期待的《哥本哈根协议》没有签成,最后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可去年,美国又说不干了。

北极暖化,无食可觅的北极熊骨瘦如柴

投资一栋房子或是投资人生,十年可能很短。但对于环境而言,人类确实可以在这段时间做出更多的努力,哪怕只挽回 2℃。

理想的状态是,这个过程中没有水资源的掠夺,没有战争,没有悲剧。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当人类面临生存困难的时刻,就会杀红了眼,不会去想减碳,也不会理性地谈话,比如思考国家之间应该如何互相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7 19:26 , Processed in 0.0412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