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试官一听在美留学1年没实习经历 就没下文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6 08:3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




 据新华网9月26日报道,留学一年取得美国高校商学硕士学历的张晴,没想到回国后找工作居然会四处碰壁。她原以为找个上万元的工作是底线,但投了无数简历后发现,仅靠留学文凭在招聘市场上根本吃不开。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把留学当“镀金”轻松溜一圈回国的“洗澡蟹”式海归,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淘汰,留学生年收入从几万元到超过百万元分化严重。

  留美硕士月薪4000多元,不少海归薪酬收入低于预期

  “应聘时,面试官除了考察英语水平外重点看海外经验。一听我在美国留学1年且没啥实习经历,往往就没下文了。”张晴说,经过努力她才找到月薪4000多元的一份工作。

  张晴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等机构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44.8%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实际工作收入远低于个人期望工资。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说,自费留学生付出高额学费、生活费,必然对就业薪酬期待较高。

  齐立新说:“纯粹算笔经济账:现在,美国留学每年起步花费在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30万元,留学3年总投入在90万元左右。即便回国找到月收入过万元的工作,也得7年多才算收回留学投入。”

  受国内发展机遇与政策吸引等影响,海归人数激增。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54.45万人,同比增长3.97%;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同比增长5.72%,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

  据媒体此前报道,继上世纪5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两次留学生“归国潮”之后,中国留学生回归的世纪拐点已经到来,第三轮归国潮已经开启。若以一个留学生在外求学3年为均值,即以当年留学回国人数与3年前出国留学人数做比较,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进入拐点期,即“进大于出”。

  研究报告显示,54.8%的海归主要看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认为家庭、朋友圈都在国内,因此选择归国发展。该报告还显示,导致留学生回国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

  不少海归坦言,放平心态、理性调整预期成为必然。据跨国职业教育平台“职优你”与Boss直聘2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毕业的美国留学生,在国内求职的平均期望月薪为8395元,同比下降6.3%;实际平均薪酬为7085元,低于预期值15.6%,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的落差幅度同比缩小1.9个百分点。

  此外,有媒体将“国内应届生起薪”与“留学海归起薪”进行了比较。据悉,2016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65万。BOSS直聘与看准网共同发布的《2016年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应届生平均期望薪酬较去年回落5.6%,至4421元;起薪在3000-3500元区间的国内应届生最多,占到总数的14.1%;有七成的应届生薪水不足5000元。

  “大海归”“小海归”薪酬差距逾10倍

  据悉,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将“是否掌握独特技术或技能”作为分割线,将海归群体划分为“小海归”与“大海归”,其薪酬分化日益显著。

  毕达教育咨询总监徐传海说:“仅有普通文凭,缺乏技术与经验的‘小海归’竞争力明显较弱。能拿到高薪酬的,大部分是有名校过硬文凭或者多年实际工作经历,处于人才金字塔塔尖的‘大海归’。”

  湖北省一家国企负责人称,在普通社会招聘中,留学生与本土毕业生薪酬水平相当,“企业不可能独为海归打破薪酬公平体系”。相较“小海归”与国内毕业生同台竞争的失落,“大海归”的发展则如鱼得水。在德国留学8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杨治国,2009年归国后在武汉创立了一家地理信息科技公司,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杨治国说,在软件信息行业,无论海归还是国内毕业生,硕士的起薪为8000元左右。若是掌握全球领先成熟技术的海归人才,年薪则能达到80万元左右,如懂经营更是能达到上百万元。

  目前,“小海归”群体比例明显偏高。《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51.2%的海归在海外生活时间不足3年,29%的海归在海外生活时间在3年至6年。海归中,硕士研究生占61.5%,本科占31%。

  据悉,根据欧美学制,熟练掌握先进技术或成熟技能,一般要读完博士学位,或者有海外多年工作历练经验。而我国过半海归都是攻读两年制或一年制硕士。此外,随着留学“低龄化”,留学4年的海归中不少人仅读完本科。

  激烈竞争将淘汰“洗澡蟹”式海归

  “去光环化”倒逼留学从“镀金”转为“炼金”。一些海归介绍,海外留学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但不少留学生不努力克服语言、文化障碍,这种安逸、逃避的“镀金”式留学,最终能收获的也仅是一张文凭。

  两个月前,齐岳结束5年的留学生活,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在上海一家大医院当医生。读博期间,齐岳每天都是早上不到8点赶到研究室,一直加班到晚上8点后才离开。

  齐岳说,不加班加点实验,很可能研究成果就会被其他研究组抢先完成并发表论文,此前的辛苦白费。此外,在学习基础、语言文化都存在劣势的情况下,不付出更多努力很难得到导师的全力推荐。

  此外,留学生专业扎堆,与国内人才需求出现错配。《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主修科目中,商科占比达到46.3%,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项占比约20%,应用科学与自然科学占比分别为16.2%、7.4%。

  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公司董事长袁玉宇说,“洗澡蟹”式海归肯定会遭遇淘汰,海外留学生应充分把握各种实践机会不断“炼金”,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杨治国认为,留学生起薪高低不代表市场悲观或不悲观。个人价值总是在社会实践中回归的,不是有什么样的学历就应该拿什么样的工资,自身价值应该靠个人的努力奋斗来证明。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9:28 , Processed in 0.0615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