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9|回复: 0

唐伯虎到底在哪里点的“秋香”?(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4 03: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伯虎点秋香是每个苏州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那故事里的“秋香”到底是谁?唐伯虎又是在哪里点的秋香呢?
  


[url=][/url][url=][/url]


  王鏊像
  唐寅的一生与东山的山水、师友相伴,尤其是同先生王鏊、师弟王延喆和师妹王素兰之间的情感,更是深深缠绕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王素兰就是唐伯虎命中的“秋香”。
  


  唐伯虎像
  唐伯虎第一次到东山是明成化二十三年(1486)十月,当时他刚满18岁。那年,王鏊仲兄王涤之,在后山朱巷建造了一座规模颇大的园林,取名“壑舟园”。其园落成之日,刚刚升为朝廷讲官的王鏊为之作“壑舟记”,沈石田、蒋春州绘“壑舟图”,在吴中诗坛已小有名气的唐寅,随祝枝山、文徵明等吴中名流至东山朱巷庆贺。
  
  王鏊长女王素兰,年刚二八,艳丽聪慧,活泼可爱。唐寅见之动心,素兰亦喜书画,对才华横溢的唐伯虎也早有耳闻,见了风流潇洒又多情多义的唐伯虎也产生了爱慕之意,竟邀唐寅在王府后花园里游玩嬉闹了一会。
  
  但婚姻大事,需父母做主,王府千金不敢雷越半步。时吏部尚书杨廷和、礼部主事杨循吉和沈周、祝允明等吴中诸名人均作贺诗,唐寅当然不甘落后,也和一首:“洞庭有奇士,构堂栖之霞。窗榻类画舫,山水清日嘉。移者固为愚,负者焉作夸。智力措身外,讽咏日增加。眷彼动静心,为乐安有涯。”其诗“醉翁之意不在酒”道出了他情爱素兰,却又欲达不能的无奈心情。
  
  唐寅生于姑苏城内一户小商人之家。家境虽不裕但唐寅自幼聪敏,“数岁能为科举文字”,他立志考取功名,要娶王素兰为妻。谁知命运总是与他开玩笑,先是家庭发生变故,接着科举屡次受挫,加上他恃才傲世,与时人不谐,生活极为窘困,别说用大红花轿把王府千金娶来家中,就连生活也日渐艰难,其“东山情愫”只能隐于心灵深处。
  
  弘治五年(1491年),王鏊喜得次子,王府二公子满月之日,已拜王鏊为师的唐伯虎又雇船南下,到王家庆贺,想见素兰一面,以圆多日相思之梦,可王府中却不见心上人的影踪。酒宴闲谈之中,当得知王素兰已于三年前嫁于西山徐缙时,唐寅心中顿觉一阵惆怅,酒宴吃了一半,他就匆匆告辞。据说当年唐寅旧情难断,在东山,转了一圈,竟爱屋及乌,晚上又悄悄寄宿在陆巷村。
  
  从此以后唐寅把对王素兰的思念,寄情于先生王鏊和长子王延品身上,不管人生发生多大变化,对王氏父子真情不变。原本春风得意的唐寅后因受科场舞弊案牵连而下狱。出狱后他遂绝仕途,寄情诗文书画,开始了走千里路,读万卷书的人生征程。
  
  30岁以后,唐寅的诗画已于世有名,达官贵人求画者不绝。此时“放荡不羁”的唐伯虎一身傲骨,藐视权贵,但对王鏊却极为尊重。弘治十八年,王鏊父丧后在家守孝三年期满,再次应召入京。
  
  时唐寅经多年努力,已在苏州桃花坞内建成桃花庵,并在其间吟诗作画,流连诗酒,不轻易外出。当得知王鏊要再次出山,立即赶赴东山陆巷,作《王鏊出山图》为其送行。刻画出了56岁的王鏊正襟端坐车内,那“把酒花间花英笑,春光还属白头翁”的喜悦心情。后该画成为唐伯虎的传世代表作,可见其所化之心力。
  正德十一年,王延品因得父荫,事毕补山东兖州推官。临行,唐伯虎作《金阊送别图》以送行,又在画上题诗曰:“爱我惟君众所知,君今去我我谁依?阊门十里官杨柳,谁把枝柯比泪垂?投契于君十年间,寻常花月酒杯前;酒杯今日将君别,花为谁开月自圆?”其感情之真挚流露于字里行间。
  
  王鏊归里后,常入苏城居“怡老圆”,门下诸生唐寅、祝枝山、文徵明等,相与谈古论今,花前月下,饮酒赋诗,挥毫染翰,竟日不厌。正德十四年,王守溪七十寿辰,诸门生为其庆寿,唐寅为之作“七十寿序”,并敬献“寿诗”。1524年,王鏊病故于里第,唐寅为之题“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挽联,高度评价了“天下穷阁老”王鏊清廉而清平的一生。后其联镌刻在东山陆巷王阁老墓前的柱石上。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让洞庭奇才唐伯虎有着难舍难分的情愫,居于东山设身处地的探索其文化底蕴,感受文人雅士对这里的钟爱和不舍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6 05:19 , Processed in 0.0686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