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太宗做的这件事,让今天的人望洋兴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09:3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与传统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十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唐太宗李世民带领大臣到民间体察民情。在一个叫徐家庄的地方歇息时,他隐隐约约听见有哭泣声,掀开轿帘一看,不远处的田地里有一位老妇人领着两个小孩正在耕种,其中一个小孩坐在地上大声哭叫。看着这老的老,小的小,李世民有些生气了,这家壮劳力呢?怎么让老人和小孩出来耕种土地?他立即差人将那老妇人叫到跟前。对方一听说轿子里坐的是当今皇上,吓得一下子跪倒在地。

“老人家,你家儿子和儿媳妇呢,他们为何不耕种?”李世民问老妇人。

老妇人哭泣起来,回道:“皇上,都是我前世的罪过呀,儿子因抢劫杀害多人,被判了死罪,正在等候问斩,儿媳妇一气之下跑了,只剩下我们祖孙3人。”

“你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为啥抢劫?”李世民问。

“我儿叫徐福林,只因家里太穷,跟人外出做买卖一时犯了糊涂,不该呀!”老妇人说完后又磕了个头,就回到地里干活去了。

望着老妇人和两个小孩在地里耕作,李世民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即差人给老妇人送去了银两。

体察民情回来,李世民这天正在皇宫审阅大臣们的奏折,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的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奏折中说眼下朝廷大狱里有390名死刑犯,请皇帝尽快下诏让他们伏法。

拿着奏折,李世民陷入了沉思。自从他当上皇帝以来,长年的南征北战让他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他一向反对严刑酷法,对死刑犯的审核极为慎重。他曾多次对大臣们强调,事关人命,切不可错杀。

李世民因3年多前错杀了大理丞张蕴古,一直不能释怀。那次,他召集由中书、门下两个部门五品以上官员及尚书一起商议死刑。有个叫李好德的人,因在公开场合大肆宣讲妖妄之言,李世民下令将他下狱治罪。

大理丞张蕴古就此事上奏说:“皇上,李好德有疯癫病,按照我大唐法律不应当治罪。”一旁的几位大臣为讨好李世民,纷纷上奏弹劾,认为张蕴古是有意袒护李好德。李世民一气之下,下令将张蕴古斩杀于东市。

杀了张蕴古,解了一时之气,李世民事后却非常后悔。按照唐律规定,凡是口出妖妄之言并且涉及国家、君主的,应当处以绞刑,但唐律同时规定,对80岁以上、10岁以下及身体带有笃疾者,应当由大臣上奏请皇帝予以减免处罚。疯癫病属于笃疾的范畴,张蕴古奏请李世民法外开恩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这次错杀,李世民在朝堂上对群臣们说道:“从今以后,在判处死刑案件时,要在两日内进行五复奏,地方案件也要三复奏。进行复审时,对虽然应当依法处死但情有可原者,应当录状上奏。”所谓五复奏,是在判决前两日和前一日上奏两次,行刑之日再上奏三次。

李世民仔细审看了390名死刑犯名单,一个叫“徐福林”的名字跃入他的视线。这不是体察民情路上遇到的那老妇人的儿子吗?李世民立即叫来大理寺卿戴胄,并取来案卷查看,证实这个徐福林就是那老妇人的儿子,家离长安城50多里,因家中贫困,抢劫一个商队,在打斗中将商队中的几个人全部杀死,自己也负了重伤。

李世民问戴胄:“他一共抢了多少银两?抢夺的钱财是不是给了家里人?”

戴胄回道:“经过审问,徐福林把抢来的钱财全分给了他所在村子里的村民,官兵已将分了的钱财全追回来了。徐福林杀人劫货,罪当处死。”

拿着死囚的名单,李世民突然站起来,说:“带我去看一下这390名犯人。”

来到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李世民亲自询问了每一个人的姓名、家住地址,犯的什么罪。死刑犯们对所犯罪行都认账,对即将受到的处罚也没有异议,当问到最后一名犯人时,他跪下说道:“谢谢皇上来看我们这些将死之人,我叫徐福林,家住徐家庄……”

“你就是那个徐福林?”李世民叫道,“你可知家中还有什么人?”

“家中上有70多岁的老母,下有两个不到10岁的娃娃,难为妻子照顾他们,都怪我一时糊涂,后悔已来不及了。”徐福林眼泪汪汪地说。

“你可知你妻子已离家而走,家中只剩祖孙3人了?”李世民说道。

“什么?这是真的?皇上你咋知道?”徐福林瞪大了眼睛。站在一旁的戴胄立即将李世民体察民情的路遇及施舍银两的情况说了一遍,徐福林一听连连磕头,额头上都渗出了血。

“你们这些人都即将问斩,离开人世前,还有什么要求?”李世民问道。

“感谢皇上屈尊来看我们,如果皇上能开恩,让我临死前再回家看望一次老母和两个娃娃,我将死而无憾。”徐福林大声说道,其他死囚也齐刷刷地跪下请命:“请皇上再开恩典,让我们回家探望一次家人吧。”

“你们这些死囚竟敢得寸进尺了!皇上亲自来看你们,已是对你们及家人天大的恩典了。”戴胄大声训斥犯人,随即又望着李世民说:“皇上,这些死囚都是经过严格审理的,都是情无可原、罪无可恕、死无可冤之人。”

李世民陷入沉思之中,放死囚犯回家实在有些冒险,从古至今还没有哪朝皇帝将判了死罪的囚犯放回家的。如果他们一去不回,后果不堪设想,可要是不答应,这些死刑犯的亲人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李世民思虑片刻,突然抬起头来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好,朕可以答应你们不受任何约束地回家与亲人团聚,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午时三刻自行返回伏法!”

390名死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

一旁的戴胄忍不住上前提醒道:“皇上,他们都是罪大恶极之人,没有信用可言,到时不回来怎么办呀?让他们回家探望亲人可以,得由朝廷派人押送。”

李世民朝戴胄摆了摆手,露出坚定的神情,说:“用诚心才能换忠心!”说完又转身对着囚犯们大声说:“我相信你们不会辜负朕的这份信任。”之后,李世民让戴胄将390名死刑犯再次登记造册,重新核对家庭住址,签字画押后放人。

转眼到了第二年九月初四。这天一大早,李世民在众位大臣的陪同下来到大理寺司衙大门,只见长安城大街上已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拥堵得水泄不通。原来,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刑犯回家探亲的事早在民间传开,老百姓在赞赏皇帝大度开明的同时,更担心390名死刑犯能否按期回来。到了李世民同390名死刑犯约定的归期,大家自然都跑来看热闹,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大理寺司衙门前,他们不相信那些逃脱了牢笼的死囚犯会主动回来送死。

此时,戴胄已布置好刑场,刽子手们手中明晃晃的鬼头刀,让每一个人都胆寒。就在大家焦急等待时,第一个死囚回来了,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约定的午时三刻到了,大理寺官员立即清点人数,389名,还差一人。

“是谁还没回来?”李世民问道。

狱吏们不敢怠慢,急忙找来花名册查看,竟然是徐福林还没回来。

“该死的徐福林!忘恩负义的东西!”戴胄在一旁愤恨道。389名死囚也都愤怒起来:“徐福林的良心让狗吃了,若俺还有机会出去,非宰了这个狗杂种不可。”

“对,杀了这个不讲信用的小人,扒了他的皮!”死囚犯们仿佛受到了奇耻大辱,此时他们担心的不是即将到来的处决,而是为一个同伴的爽约而痛心疾首。

现场所有目光都转向李世民,他却镇定自若,挥了一下手,下令道:“再等一个时辰,如再不来,先斩了这389名死囚,再捉拿徐福林。”

眼看快过一个时辰了,徐福林还没来,戴胄急了:“皇上,时辰将到,请先下旨斩杀这389名死囚,再速派人去捉拿那个不讲信用的徐福林,将他千刀万剁,再灭他九族。”

戴胄的话音刚落,一辆牛车穿过人群,快速进入人们视野。这时,从牛车车篷里探出个人头,正是那个徐福林,他的脸清瘦、蜡黄。

“你怎么回来迟了?”狱吏大声斥责道。

徐福林吓得一下子跪倒在地:“请皇上明察,我病了……”他在返回长安的路上病倒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赶路,结果还是比约定时间晚了一个时辰。

李世民来到徐福林面前,问他家中可好,妻子可否回来。徐福林磕头谢恩,说老母好,娃娃好,妻子也找回来了,他可以放心地走了,边说边咳嗽不止。

李世民站到一高处,清了清嗓子,大声对跪在地上的390名死囚说道:“是你们的信用赢得了我对你们的尊重。传朕旨意,将这390名死刑犯各打20大板,然后全部赦免。”

这个被正史名典的千古奇事的始末还要从唐太宗的仁德说起。太宗爱民如子,他曾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太宗规定,杀一个死囚,得向皇帝报告三次,而且,实行死刑之日,皇帝不能进酒肉,不能欣赏歌舞。因为酒能乱性,音乐能使人沉湎于情感中,不能进行理性思维,目的是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刻让皇帝进行冷静思考,以免错杀无辜。

而且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再加上太宗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相当好,贞观初有几年,全国死囚犯还不足百人。

面对如此仁德的皇帝与这般公正的司法,可以说这些死刑犯原本就心无怨言,只有悔恨之意,又得到了太宗的怜悯,自然心怀感激。而太宗又是一位非常讲诚信的君主,俗话说“民以吏为师”、“上行下效”,死囚们“自投罗网”的行为正体现了太宗德行善化的巨大力量。而太宗的大赦并不只是出于怜悯。

古人认为做人的根本就是“诚信”,这些死囚能够信守约定,知道感恩,说明他们还有做人的底线,所以太宗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有这样一位道德高尚、懂得以德治国的君主,才有了廉洁奉公的官员和讲究规矩的百姓,这也就不难理解,唐初为何出现政治清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3 14:52 , Processed in 0.0401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