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来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23:3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不知道呢?尤其是许多人靠旅游吃饭,这句谚语就被喊得震天响了。KFS为了卖房子,更是天天吹“天堂”,弄得来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天堂”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交通堵塞是“天堂”?雾霾笼罩是“天堂”?哈哈,天知道!





  众所周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本是古人的说词,说的是古代的苏杭,……
  (一)
  “天堂”之说,怎么来的?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多人想考证出这句谚语的确凿来历,到底是谁第一个说出来的,但结果都没有能完全成功。——你想,一句众人口传了千年的民间谚语,一定要说它是谁第一个发明出来的,这实在是太难了,只要认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这应该是永远不会有确定答案的考证。——这句谚语显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地形成,渐渐地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还不如先把与它有关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资料罗列一下,结论说不定自然而然就会有了。
  (1)隋文帝统一南北,改吴郡为苏州,改钱唐郡为杭州。就历史文化而言,姑苏比钱唐要悠久多了,姑苏在春秋时就成吴国都城,杭州到隋朝才有城墙,到唐朝中期才渐渐兴旺起来,而成为一个著名都市,则是在五代吴越国将它定为国都之后。所以杭州要能与苏州并称,最早也只能是唐五代时期。
  湖山需要文人捧,古代没有报纸、电视,只能靠诗歌、文章的流传扩大影响。一个地方,如果能得到当时著名的文人夸赞,就有福了。中唐时期,白居易既做过杭州刺史,又做过苏州刺史,苏杭二州有幸遇到这位大诗人,要不出名都很难了。他向越州刺史元稹夸称:“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杭州)尽不如。”其实,当时越州何至于不如杭州?无非是文人夸口罢了。后来他做了苏州刺史,又称赞苏州“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呵呵。当然,他这么夸赞自己为官的地方,并非凭空“意淫”,苏杭二州的确有值得赞美之处。尤其打动人心的,是他离开苏杭后那失恋般的思念,他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又说“江南忆,其次忆吴宫”。这些流传千古的《忆江南》,所以感人,因为那都是些真情!此外,他还在《见殷尧藩待御忆江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这句“江南名郡数苏杭”,将苏杭并称,说江南名郡就数苏杭,那意思和味道,与夸苏杭是人间天上,也就相差不是很多了。

  (2)历仕五代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陶谷,收集五代十国的民间谚语著成《清异录》,书中收入有关杭州的民谚“地上天宫”条目,赞词称“轻清秀丽,东南为甲;富兼华夷,余杭(杭州)又为甲。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也。” 经过五代吴越国时期,与战争频仍的中原形成巨大反差的苏杭,在北宋首都开封成为繁华富庶的代名词,当时“苏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之言,就成了开封流行的一句俗语。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则更脍炙人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后来连宋仁宗赵祯都写诗夸说杭州是“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3)到南宋时期,杭州作为都城,苏州作为都城附近的大州郡,苏杭的地位就更重要了。诗人范成大编著的《吴郡志》说:“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注意,陶谷也罢,范成大也罢,都清楚地说了,他们记述的是民间谚语。这些民间谚语的说词,虽然有些许差别,但意思几乎是一样的。  
  (4)经过南宋时期的发展,杭州的繁华到了新的高度,不仅名闻华夏,而且名扬世界。南宋灭亡,凤凰山皇宫虽然后来被破坏,但城市的基本,西湖的美丽还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杭州,就大惊小怪,夸张地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元初女真族人奥敦周卿见到西湖,也情不自禁写下了散曲《咏西湖》:“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谓“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不过是引用了民间谚语而已。
  (5)明代,来华的天主教教士Trigault在《行在考》中又记为“上说天堂,下有苏杭”。郎瑛的《七修类稿》则记为“上说天堂,下说苏杭”。
  总之,苏杭“天堂”之说,是众人口传了千年的民间谚语,古代没有现代的那些媒体可以迅速统一人们的口径,同样意思的话,传来传去,自然会有些差别。——但是,这样说,那样说,还不就是那么一个意思吗?如果我们硬要去评论它们哪个对,哪个错,哪个优,哪个劣,哪个早,哪个迟,不是很有些好笑吗?
  (二)
  “天堂苏杭”之说历史上有过多种版本,现在的人们则通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种说法。仔细考究上面罗列的历史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民间谚语的最初形成,是在五代。它的广泛流传,始于北宋。

  苏杭在五代同属于吴越国,相对于中原,较少战祸,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宋朝以后就成为历代朝廷的钱库粮仓。我怀疑“天堂苏杭”之说并不是当地人自吹自夸首创的,而是五代时的外来游人到苏杭之后的感叹和传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中华何处不美丽!人们到外地去旅游,都会情不自禁地赞美某地某处如何如何。那个首先记录这一民谚的五代北宋人陶谷,曾经作为中原朝廷的使者到过吴越国,吴越王钱俶盛情款待过他。陶谷从动荡的北方到江南,感觉肯定是比较敏锐,感触一定很深,所以他会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赞苏杭。据《西湖游览志余》,有个宋代的江西秀才,骤见西湖而叹曰:美哉,奇哉,殆天造地设之景也。明代南海人邓林初到杭州,惊叹之余写诗云:“游遍江湖未到杭,不知人世有天堂。”明正德年间,有个日本国使者经过西湖,题诗道:“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著工夫。”从上面这些古代的事例,可以看出“天堂苏杭”之说,大多是初到苏杭的人情不自禁发出的溢美之词。所以,我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并不是本地人的原创和自夸,广泛流传就更要归功于各种各样的外来游客了。
  (三)
  多年来网上流行一种所谓的“地域帖”,有些小P孩很喜欢以地域为由互相攻击,不过苏杭二地的网民互相攻击的现象很少见,但是也有人很喜欢研究苏杭究竟谁更应该排在前面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苏”要在“杭”的前面?呵呵,太搞笑了。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排座次的嗜好,看看《水浒传》就知道了。“苏杭”或者“杭苏”真有那么要紧吗?苏杭并称,无非是一种历史形成的习惯,不过是苏州成名的历史更早的反映而已。要说苏杭的优劣,只能用各有千秋作为答案
  本博客对杭州说得多,苏州很少论及,这是因为我对苏州的名胜古迹大多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不敢胡言乱语。如果大而言之,我觉得苏州山水之美,绝不在杭州之下。且不说苏州古城那些园林,单就苏州太湖西山、东山,还有那奇妙的天平山,还有那澹台湖、石湖、阳澄湖等等众多湖泊,就能让人不胜赞叹!每次游苏州,最后都会不知不觉又想到历史上的那句民间谚语,果然是名不虚传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想到这句民间谚语能历代相传,确非偶然。(当然,有些地方必须假装看不见那些煞风景的“现代”水泥林之类的东西,只看天然山水,只想象本来面目。)
  苏州真正是一个处处见文化的古城。我们不要忘记,明朝的中后期,吴越地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市民阶层,苏州可是中国的各种思想文化新潮流的发源地,是当时全国最时髦的地方。所以18世纪的《红楼梦》第一回就说,姑苏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注:
  (1)正因为明朝的中后期,吴越地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市民阶层,苏杭成为中国的各种思想文化新潮流的发源地,是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所以满清初期,辫子皇帝在江南大搞屠城,大搞血腥的文字狱,强力镇压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所以喜欢不断“下江南”,就是为了推行奴才文化,巩固野蛮的统治。
  (2)杭州之名源于余杭,隋大业三年和唐天宝元年又曾两度改杭州为余杭郡,故文人也常以余杭作杭州别名。本文所引白居易、陶谷诗文就有如此情况。
  (3)北宋刘焘《树萱录》记载:唐高宗时人“员半千有庄在焦戴川,极风景之胜,里谚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于此又可见“上有天堂,下有XX”这样格式腔调的俚谚,民间早已有之,只是“下有”什么,可以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填空而已。
  所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只能说它是民间的俚谚,各代文人,不过是记录而已。意思相同,但记录的人不同,说词自然也就有差别。因此,我们肯定是不可能找到最早的发明者,除非我们能把天上的星星数清楚。——天上星,数得清吗?
  (4)至于历代文人为什么都爱记载这句谚语,那是因为他们跑到苏杭,发现实在是美,觉得再多的形容夸赞,还是不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民间俚谚。
  
  苏州太湖西山风光(2008年摄)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8-21 20:52:41 | 只看该作者
苏杭的美在哪些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21:45 , Processed in 0.04085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