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0|回复: 0

成功的大学申请不是包装,而是帮助考生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2 1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东学苑








每年的申请季结束, 都会有大家一致看好的顶尖学生马失前蹄,录取结果跌破眼镜,也会有中游生逆袭成功,进入顶尖大学的例子。因此很多人有了一种误解,认为那些能进入顶尖大学的学生是因为有好的包装。


这种观点其实低估了那些名牌大学招生官的智商。且不说那些靠包装出来的申请很容易被招生官的金睛火眼识破, 即使你的包装手段高强,进入了自己心仪但并不适合自己的梦校,将来的人生之路能走到远也是个问号。成功的申请,应该是帮助考生挖掘自己的闪光点,让招生官看到他的亮点和将来的发展潜力,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在孩子申请大学的过程中,一个睿智的家长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功课:

第一,对于大学招生的基本规则和程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听到不少的家长吐槽说孩子申请过程中插不上手,甚至孩子根本不让自己知道。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威信缺失。家长对大学申请的信息,要从“我听说”变成“我知道”。只有讲出靠谱的东西,孩子才愿意和你交流。如果你请了第三方顾问机构帮助申请,你也能判断对方讲出来的东西靠不靠谱。

第二,根据自己子女的特点,和孩子、老师一起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大体上可以把小孩分为如下几类:

1.有超常天赋且勤奋。这类孩子往往会被学校重视,录取顶尖大学的机会很大。他们往往是凤毛麟角,大多是别人家的孩子。千万不要训导自己孩子以他们为榜样。这类小孩不宜仿造,也基本上模仿不了。

2.勤奋肯吃苦,有显著特长。这些孩子成绩不一定最拔尖,但不会差,有的还非常优秀。华人社区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是我们的骄傲。各大学会依据自身的综合平衡需求而招收有显著特长的学生。
实际上录取有一定的偶然性。即使是世界冠军,也不见得申请的学校一定会录取。人们会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些孩子成功的故事,但成功的背后有多少人看见他们难言的艰辛。要想在特长方面成功还需有一定的天赋,况且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成功。

3.成绩不是特拔尖,无显著特长,但有优良素质,有特点,有气质。好大学招了不少这样的学生,因为学校认定这类孩子能贡献社会。华人社区这类孩子偏少,尤其是男孩。这可能与我们性格内向及价值观差异等因素有关。

多次闻听成绩优秀的孩子未被理想学校录取而叫屈,不服气被录取的孩子成绩比他差。就录取而言,有运气,有偶然因素,但优良素质等因素经常被忽略。


优良素质不是虚的,包括爱心,责任心,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以及有毅力有恒心,能吃苦肯奉献,和有强烈的进取心等等。这些必须有时间和有机会去磨炼,去表现。就素质而言,并不是华人的孩子天生比其他族裔的差,而是我们家长应反省。
走进一社区,华人家庭十家至少五家琴声悠悠。典型的理工男也要被逼去练琴。设想一下,如果把十年室内的练琴时间和精力用在在外做义工和参加社会活动上,让孩子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未来的成功,可能会有更大的帮助。

走出去做事情,见世面,比关起门来学特长更重要。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往往有两项大奖,一是被华人家长重视的成绩优秀奖,另一就是有关公益及社会服务类的奖。
培养有优良素质孩子并不是很难的事,唯一需要的天赋或先决条件可能就是吃得了苦,肯奉献,能坚持。我们应大力鼓励,多培养这样的孩子。

4.有天赋,但不太认真勤奋的孩子。这类孩子有潜力,似乎男生比女生多一些,应尽早引导。有些男孩11年级时才睡醒,可惜准备大学为时已晚。但家长千万不要慌,孩子能醒就是好事。大学只是人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马拉松晚几步起跑没太大关系。

5.成绩优秀或优良,但特长和特点不明显的孩子。华人社区这类孩子较多。

其实,只要成绩好,不管是否得过大奖,不管是否有文体特长,很多人有机会获得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奖学金。如11年级时PSAT成绩考进Top 1%,成为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s 全国奖的候选人(全国15000人),一般会收到许多大学主动提供奖学金的信。PSAT 成绩进1%者,是公开的信息,在网上均可查到。

家长往往在孩子特长上下苦功,而忽略了特点。比方说,很多小孩都在弹琴,但是,拿不到州和国家级的奖项,就算不上是拿得出手的特长,在申请中只能作为打酱油。

即使刻苦培养,大多数孩子可能也很难有特长。相比之下,培养和表现出优良品质,可能更为现实。家长和孩子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千万不要盲目攀比。

6.成绩良好或成绩一般,其他方面也比较平常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较多,大多去一般大学。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觉得有什么不安。

大家都很清楚,雇主看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不会关注文凭和GPA。只有第一份工作大家都没经验时,名校毕业生才暂时有优势。其实大多数家长,你和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为什么要强求自己的孩子不同呢?自己的名校梦想,不一定非得逼孩子圆不可。

其实很多这样的孩子,将来努力上进,人生非常精彩。去州内公立大学,投入少,性价比高;而且A好拿,GPA高,将来申请医法商等,说不定还是好事。三流的大学,走出一流的学生。申请大学时,和孩子商量讨论后,孩子同意优先考虑州立大学,尤其是有奖学金时就不去一般藤校或其他私校。

很多时间,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心态没有调整好。不切实际的期待,虎妈的乱推,希望落空的失落,和孩子的关系恶化,吵架,冷淡。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和准备好做父母的。


第三,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小孩。


申请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小孩将来的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而且肯定比我们这一代人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家长可以成为他们的导航仪,但方向盘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上。

第四, 帮助小孩在硬件跨过门槛。


所谓硬件,就是可以数字化的那些指标,包括GPA、标准化考试、AP成绩等。竞赛获奖相当于硬件中的附加分。一般说来,只要硬件过了线,进入我们一般所说的“名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第五,帮助小孩挖闪光点,并在文书和申请表格中反映出来。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闪光点?

首先,简单地罗列一大堆高大上的活动不能成为闪光点,要从中得到收获。顶尖大学希望招收的学生,是要从他的高中时代的表现看到他将来的潜力。顶尖大学要看到的是,除了高分之外,还能在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也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仅仅只有高分,而看不到热情和追求,这样的学生是不会受到顶尖大学青睐的。前几年很热闹的西部支教、非洲支教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

其次, 思路要拓宽。 比如说领导力,并不是一定要在某个群体中当头。有的领导力是协调型的,还有的是服务型的。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自己没有去竞选学生会的职务,而是热衷于帮助他的朋友搭班子,摇旗呐喊,并且帮一个上一个。这个学生在文书中写了这个故事,最后被耶鲁录取。

小孩的闪光点,不仅仅局限于超群的特长,而且在于他自身蕴藏的优良素质。有的小孩创造力强,有的小孩大局观好,善于计划,有的小孩做事认真,有的小孩长于坚持…素材挖掘之后,要通过合适的故事组合到申请中。只要在申请中表现出其中一点,而且表现出对所申请大学的真正热情,而不是仅仅因为大学的排名而选择了该校,录取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第三,脚踏实地而又与众不同。有个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在本地一个自行车行帮助修自行车。到高中阶段,学业紧张了,要在学校乐队和修自行车当中选择一个,他继续修自行车。后来去了伯克利。


能反映闪光点的地方主要是文书和申请表。在准备文书的过程中,要和小孩多交流。在聊天中把小孩从小到大的故事聊过来,也许就能发现文书的写点。大多数高中生很烦家长把他们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说事。但一旦他们明白了这些成年往事的回忆能够帮助他们进入理想大学,他就会和你一起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有些家长认为是亮点的地方,小孩并不这么看。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必沮丧。你可以试着按你的思路写一篇文书,小孩也许不一定接受你的观点,但他可能从中受到启发,写出令招生官耳目一新的文书。

第六,很多情况下,在文书写作和选校选专业方面,家长的想法和小孩的观点不一致,有的时候冲突还挺大,谁也是说服不了对方。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和高中的升学顾问多沟通。私校的升学顾问对每个考生的情况了解得的比较清楚。公校的学生人数众多,很多学生顾问根本不认识。但他们每年经手过那么多学生申请,对各大学的情况和本校历届毕业生的升学情况非常清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升学顾问是能够帮家长和考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理想方案的。

第七,自己挖掘的亮点要和高中老师推荐信的内容吻合。


推荐信是所有申请材料中唯一自己看不见的。但是和老师多沟通,了解一下他准备写的是否与学生、家长想让他写的一致,大多数老师还是愿意讲出来的。如果你的“自吹”变成了“他吹”,小孩录取梦校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第八,不要忘记,小孩填表结束后帮助检查一遍。


不要让这么长时间精心的准备毁在一个小小的失误上。

检查完毕之后,安心睡觉去吧,等着梦校的通知砸过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6 04:58 , Processed in 0.0638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