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經文化藝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08: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政經文化藝術 10/12

10/12 Bloomberg重點摘要
歐洲新聞
英首相梅伊同意國會辯論表決脫歐計畫 英鎊反彈大漲
英鎊交易 如今像個危機市場貨幣
歐盟委員會委員:外籍人才對英國來說是資產
德意志銀行擴大出售私人債券 默默再籌15億美元
看好英國 MSCI英國ETF收到單筆9600萬美元投資
大都會保險(Metlife)擬擴大在愛爾蘭業務
亞洲新聞
全球最大的IPO聯旺集團投報率6000% 但分析師要投資人敬而遠之
習近平主導中國大夢 要在足球項目上打敗德國、巴西
沙烏地阿拉伯帶著俄羅斯的承諾離開伊斯坦堡 OPEC歧見可望化解
全球性調查 香港人比較懂錢 但法國人比較會「管理」錢
俄羅斯表示將加入中國 對抗美國擴大飛彈防禦體系
美國影響力漸弱 葡萄牙對中國開放投資亞速群島
調查人員懷疑 三星新的Note7的電池瑕疵跟先前回收的不一樣
三星Note7之死 讓三星品牌陷入空前危機
三星做對了一件事 第三季營業利潤預估值 從7.8兆韓圜砍至5.2兆韓圜
杜特蒂需切斷與美協防「需花一點時間」 三份國防協議可書面終止
日本豪華車銷售上漲19%
中國降溫房產市場的努力無效 渣打建議徵房產稅
債務違約風險高漲 中國城市面臨童話破滅
市場憂心泰皇健康狀況 泰國股匯雙殺
香港泛民派議員就任 宣誓詞加入反中口號
澳洲標售史上最大76億澳幣30年期國債
美洲新聞
支持還是反對川普? 共和黨擔心深化「內戰」氣氛
BMW在加州發表最新概念摩托車 連安全帽都不用戴
全球營運總部轉至愛爾蘭控股遭追稅 臉書對抗美國國稅局50億美元補稅要求
韓進海運資遣所有美籍雇員
阿桑奇把維基解密變成了川普的最佳朋友
高爾為希拉蕊站台 提醒民主黨選民莫忘2000年大選
紐澤西州長克利斯帝支持川普 但稱絕不替川普開黃腔辯護
川普的稅改計畫 似乎會將編制員工變成約聘僱員
川普募款大將Scaramucci:川普贏得大選機率很低 但還是有可能贏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別把債券當股票操作
逾十年最大獲利衰退 易利信股價重挫

《華爾街日報》10/12
全球新聞
國際能源署:OPEC 9月份原油產量創紀錄新高
俄能源部長:凍結石油產量的潛在行動或至少持續六個月
2016年投資市況大逆轉
歐洲新聞
土耳其和俄羅斯加強兩國貿易關係
美國新聞
美聯準會埃文斯:不必過分擔心通脹率高於2%目標
民調顯示希拉蕊支援率領先川普9個百分點
希拉蕊提出新的減稅方案以爭取搖擺選民
亞洲新聞
Note 7問題或造成三星電子3.1萬億韓圓損失
三星召回事件將供應鏈管理置於聚光燈下
美國FAA擴大針對三星蓋樂世Note 7的飛行禁用令
三星召回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全部Note 7
日本通過320億美元額外刺激方案,但仍有人呼籲出臺更多舉措
大陸新聞
中英兩國放鬆客運、貨運航班數量及目的地限制
債轉股並非解決中國債務問題的靈丹妙藥
有報導稱中國將再度加大樓市調控力度,分析師稱無需恐慌
企業產經
韓國雙龍汽車與陝西汽車集團簽署合資企業初步協定
Airbnb推出新計畫,為房主提供收入提成
海航實業股份將斥資1.3747億美元收購八個美國高爾夫球場
索尼欲藉虛擬實境頭盔重現往日輝煌
BMW將擴展電動車產品線
百勝擬在剝離中國業務後進一步瘦身 減少直營店數量
七國集團達成加強金融業網路安全協定



《金融時報》10/12
歐洲新聞
俄法兩國外交遇僵局 普丁取消巴黎之行
英國退休首相該怎樣發揮餘熱?
美國新聞
專欄 走下坡路的美國民主制度
川普抨擊不再支持他的共和黨人
FT社評:共和黨應與川普保持距離
美國總統選情下的投資策略
亞洲新聞
三星停售Note 7智能手機
大陸新聞
中國總消費與總投資比例近年為何下降?
Lex專欄:中國聯通股價上漲能否持續?
英中同意增加航班
專欄 中新關係不應有“半官半媒”的尷尬
專欄 減緩中國社會的冷漠化趨勢
生活軼聞
全男性小組討論面臨反彈



《紐約時報》10/12
美國新聞
眾議長宣佈放棄川普,共和黨內嚴重分裂
專欄 唱唱這個:總統辯論「神曲」
拉夫·勞倫,希拉蕊的御用裁縫?
「滾回中國」?時報讀者講述曾遭遇的種族攻擊
亞洲新聞
三星全球停售Note 7,要求用戶關機停止使用
大陸新聞
中國信貸問題 從衛生間看你的借貸償還能力
溫州民房倒塌22人死亡
中國遊客「黑名單」為何不見效?



油價經濟--油價上漲15%,創下15個月來的新高,原因是OPEC終於同意實施八年來的首度減產。OPEC成員將在本周於伊斯坦堡會面,分析認為油價在年底前站上每桶六十美元的價位,並非無法想像的事。
http://www.bloomberg.com/…/what-could-higher-oil-prices-mea…
油價需求--國際能源總署執行長Fatih Birol接受彭博訪問表示,在OPEC於伊斯坦堡達成凍產協議後,將對石油市場將產申衝擊,因為油價攀升會導致需求疲弱。此外美國的獨立產油商也在密切觀望這次的協議。
http://www.bloomberg.com/…/iea-s-birol-oil-price-increase-m…








《天下雜誌》選讀
慢東京
作者:周敏 2016-10-12
捨棄追求外顯的華美,更深究生活的價值。日本,歷經311大震、經濟成長疲軟後,放慢了過去追逐西方單一潮流的腳步,重新回歸基本面,好好過有質感的生活。
隨著日本熟齡社會來臨,以好品質取代華麗,以多元化改寫一致,東京的生活時尚正逐漸走向「慢」風潮。
「世界愈來愈多元,我覺得沒有(單一)趨勢,就是最大的趨勢,」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一件短袖黑襯衫與休閒褲,素樸的《&Premium》總編輯芝崎信明向《天下》團隊說明他對當代潮流的觀察。
《&Premium》是少數近年成功轉型的生活時尚雜誌,不僅在日本當地形塑出一種根源於在地而輕盈優雅的生活風格誌,也受到台、港與美國等地讀者喜愛。
芝崎指出,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整個社會氣氛丕變,人們想的是如何好好地過每一天,「人們關心的生活面向,不再只是時尚服裝,而是飲食、居住,環境與文化等。」
二○一三年芝崎信明在雜誌改版時,將雜誌重新定位為讀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提案」,訂下三大原則:以內斂的品質(quality)取代外顯的華美特質(gorgeous);與其追求效率,不如回歸心靈滿足;以「謹慎又安心地打理每一天生活」為主軸,悠悠緩緩地散發它的影響力。
今年日本新開幕的百貨NEWoMan,也反映出相同的生活導向。
NEWoMan營業部促銷小組樓管中野沙彌子告訴《日經Trendy》,「最新的購物趨勢是,很多人來找能讓生活更加豐富的新奇商品,不只是服飾。」
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豐富,lumine集團旗下的NEWoMan,一改過去將服飾鞋類與其他商品八二比的比重,調整為五五比。
為生活策展,時尚放慢了
提供生活提案(curating),是東京在生活時尚零售產業裡,最熱門的關鍵字。
看準資訊爆炸時代,人們疲於應對飛快生活節奏的需求。經營生活時尚品牌Beams四十年,社長設樂洋觀察,現在很多有趣的東西,都發生在時尚之外,「時尚本來是有力量的,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遊戲、app也具有這樣的力量。」
設樂洋與團隊將大量的資訊透過主題策展的方式,結合擅長的「洋」與日本文化中的「和」,推出和洋同體的Beams Japan計劃,匯聚與日本相關的服飾、餐飲、生活道具、藝術與文化等,將新宿的一棟街角大樓,打造成面向世界的窗口,及人與人聚集的場所。
同樣在新宿,歷經十五年建設完成的新宿車站新南口,人行步道加寬、公共空間加大,綠意植栽與寬闊的階梯式景觀座台,特意為川流的人潮,留下一個「慢」的空間。
負責規劃的建築設計師大野力相信,「只要有人願意停下來,車站就能成為一個活動的中心,文化交流的地方,」他將這裡以人們生活的「第三個地方」為藍圖進行改造。
好好過日子 就是新時尚
距離都心愈遠,悠然閒適的慢生活時尚,愈發外顯。
在距離新宿三十分鐘車程的自由之丘,傳統低矮兩、三層樓高的街區裡,摩登的生活用品店與傳統商品比鄰而居,餐廳裡標榜的是強調健康與在地食材。
十八年前,以公平貿易原則開創品牌的People Tree,慢慢地扎下了根,由創辦人蜜妮主張的道德時尚、綠色消費等觀念,透過公平貿易供應鏈生產的創新方式,照料著供應鏈的生產者,也照耀著消費者。
過快的生活節奏、過多的生活資訊、過度的消費,走過一輪又一輪的時代變遷,東京已經親歷它的危機與轉機。
當單一的流行浪潮退去,讓人更清楚看見生活的本質。「人們更能自由地生活,」芝崎信明定義了這一代日本人的生活時尚。
更多相關新聞資訊請參考《天下雜誌》,網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775

《中時電子報》選讀
德國預計在2030年全面禁用汽油車
2016年10月12日 15:46 江飛宇
世界第一台內燃機汽車是德國人在1885年發明的,自此汽車幾乎主宰了人類的主要道路,成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過汽車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德國國會最近通過法案,在2030年時,將要禁止道路上出現內燃機汽車,將由電動車來全面取代。
環保下重手 荷蘭擬立法2025禁售汽柴油車
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引述德國明鏡週刊的新聞,說德國聯邦參議院的朝野政黨一致同意將要停止汽車的使用,並且也敦促其他歐盟國家也一起跟進,以降低空氣汙染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德國綠黨議員奧利佛(Oliver Krischer)說:「我們必須認真面對巴黎協議,以遏制溫室氣體的持續排放,2030年之後就不應該有內燃機汽車在道路上行駛。」
德國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生產商,包括福斯、賓士、BMW等,銷售量也是全歐第一。在福斯爆發出排氣量造假的醜聞後,更是決心在空汙與減碳要徹底做到,以挽回德國的環保形象。
巴黎協定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扼止全球暖化的環保議案,不過它不是第一個;在此之前也有京都議定書及哥本哈根協定。先前成效不彰的主因就是大國沒有實際執行,因此如果德國能夠成為重要代表加以落實,是有機會其他先進國家跟進參與,串連成國際共識,如此才有真正的效果。但環保道路相當漫長,氣候專家預測,即使從明天起全世界都做到完全的零碳排,也要等到50年後的2060年代,才能使大氣層裡的二氧化碳降到1990年的水準。
更多相關新聞內容請參見《中時電子報》,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012004318-260408

《亞洲週刊》選讀
難以預測的美國總統大選
2016年10月16日 第30卷 41期
美國近年來經濟貧富不均、在國際上樹敵太多,使美國社會也日益不安穩。美國人心求變,但這種求變心卻沒有值得寄託的對象,只有謾罵、中傷或小動作,因此被評為史上最爛的一次選舉。
美國大選目前已到了緊鑼密鼓的最後關頭,從特朗普和對手希拉里第一場辯論後的民調,即可看出這次選舉的難以判斷和難以預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都一面倒認為民主黨希拉里穩佔上風。CNN民調認為希拉里得到六成二的民意支持,特朗普只獲二成七。至於由美國退伍軍人組織贊助的「公共政策調查」則認為,希拉里得到五成一支持,特朗普只有四成。由主流媒體和機構所作的調查都顯示,希拉里似乎贏定了。
但從美國大選發展至今,人們早已知道這次選舉已演變為主流非主流、圈內圈外的對立殊死戰。民主黨的希拉里已募得一億六千多萬美元獻金,而且她曾任第一夫人、參議員及國務卿,政商關係已到了最高境界。她壟斷了一切主流勢力和主流媒體為自己助選,例如民主黨中央黨部對同黨的桑德斯極力打壓,使他初選選得非常艱苦。希拉里也能發動主流媒體對特朗普展開攻擊,並在民調上透過操作而製造有利於自己的民意。就以CNN的辯論民調來看,它的群眾選擇有四成一是民主黨籍,共和黨只佔二成六,而且民調樣品數只有五百多人。只根據五百多個樣本,就宣稱希拉里獲得壓倒性領先,CNN的辯論後民調其實無任何意義,它等於是在替希拉里助選造勢,利用民調操縱民意和選情。
但美國早已進入網路時代,除主流機構和主流媒體的支配型民調外,也興起了一種網路民調。網路民調比較不嚴格,但參加者眾多。在辯論後,就有一些網站作了民調,結果和CNN完全不同。例如CNBC網站的網路民調,特朗普以六成七大幅領先,希拉里只有三成三。《時代》雜誌也作了網路民調,參加者多達一百九十四萬人,特朗普獲五成五支持,希拉里只有四成五。不同的民調就有完全相反的結果,因此第一場辯論後,到底是希拉里還是特朗普領先,大概誰也說不準。
由辯論後的不同民調,可見即將舉行的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大選是個完全猜不準的選舉。最近幾年來美國貧富不均日益惡化,加上多次爆發恐怖攻擊事件,警察殺害平民也持續發生,而聯邦調查局最近也公布了二零一五年的犯罪殺人案增加幅度,增加達百分之十點八,為十年來最高紀錄。經濟貧富不均、在國際上樹敵太多,使得美國社會也日益不安穩,人心求變。這次大選就是一次人心求變的選舉,主流與非主流的對立空前嚴重,它的結果也非常難以預料。九月份最後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就明言,這次大選不是在選哪個人當總統,而是在選美國往何處去。由於它涉及美國的巨變,所以直到現在仍有兩成的選民並沒有作出決定,導致這次選舉變得更難以預測。《經濟學人》也大膽指出,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特朗普當選是「不可思議的事」(unthinkable),但現在已被認為是「謹慎的不可能」(mildly improbable),意思就是說如果特朗普當選,並不會使人驚訝。
對於這次大選,最近的《經濟學人》倒是作了與眾不同的觀察。它指出在八月中旬以前,各種民調都顯示希拉里大約領先百分之八,賭盤也認為她的當選可能性在八、九成之間,但到了九月第一個星期一美國勞工節之後,有利於希拉里的氣氛突然改變,她的身體狀況,以及她攻擊支持特朗普的群眾是「一籮筐悲慘的傢伙」(Basket of deplorables)等,出現某種反彈。根據後來的調查,希拉里在許多州已失去領先;賭盤也認為她會當選的機率降到百分之六十五。自初選以來,雖然特朗普的發言飽受主流派批評,但他卻能一路過關斬將,贏得提名。特朗普和希拉里對打,也一直處於挨打的位置,但他越挨打越反彈,自認有逆轉勝的機會。在美國人心求變的時刻,選舉的規則也告改變,非主流的特朗普,挨打有時候成了政治資產。
今年的大選是難測的選舉,雖然特朗普遭到圍剿式的攻擊,但他仍搖搖晃晃地硬撐,希拉里的領先差距也在縮小,兩人的消長難測。這次大選也可說是美國史上最爛的一次選舉﹕希拉里機關算盡,看起來人模人樣,但卻被視為不誠實、不可信的人物;至於特朗普,則言辭粗魯,到處樹敵,至於他的思想及政策走向,至今仍無人說得清楚。兩個都是相當糟糕的候選人,因而有兩成選民現在仍是票投不下去。美國人心思變,奧巴馬選舉時一個「變」(change)就造成極大的氣勢,但現在這種求變心卻沒有值得寄託的對象,因此這次選舉只有謾罵、中傷或搞些小動作,看不出一個大國的氣象。近年來歐美社會沉?已多,人心求變,歐洲主要選舉遂出現許多不可思議的結果;這種政治的突變是不是也會在美國發生呢?
更多新聞內容請參考《亞洲週刊》,網址: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

《中時電子報》選讀
梅伊出訪 國會籲勿硬脫歐
2016年10月12日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周一出訪丹麥和荷蘭,希望跟歐盟談判脫歐之前,爭取更多歐盟成員國的支持。
與此同時,英國多位來自各黨派的國會議員周提出針對脫歐舉行投票,警告硬脫歐是「重大危險」,但梅伊政府迅速否決投票要求。
梅伊10月2日宣布將在明年3月底前啟動脫離歐盟程序後,周一是她首度與個別歐盟成員國領袖會面。
儘管丹麥和荷蘭等北歐國家,向來在貿易與外交政策議題上立場與英國一致,但在脫歐談判上,這些國家卻可能成為英國對手。因為他們不想對疑歐派民眾釋出脫歐不用付出代價的訊息。
梅伊為此對丹麥民眾表示,英國不會回到歐盟懷裡,但會繼續支持與丹麥進行自由貿易,希望以此拉朧丹麥的支持。
丹麥總理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說,雖然英國脫歐是「悲劇」,但他希望能「和平分手」,這將是未來談判的出發點。
梅伊後來與荷蘭總理魯堤(Mark Rutte)會面,雙方會後沒有表達立場。雖然英國與荷蘭有密切的政經關係,但荷蘭輿論主張對英國脫歐持強硬立場。魯堤9月在國會曾表示已準備摩拳擦掌。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政治教授巴里(Tim Bale)認為梅伊很難找到北歐國家支持她的脫歐計畫,因為他們跟其他歐盟成員國一樣對英國脫歐相當失望,幾乎可以肯定他們會採取強硬態度。
梅伊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出訪其他歐盟成員國,繼續爭取個別國家的支持。
正當歐盟對英國態度強硬的同時,英國各黨派有不少國會議員反對脫歐或硬脫歐,而提出由國會投票來決定未來與歐盟關係。
但梅伊政府已拒絕這項要求。負責脫歐談判的大臣戴德偉(David Davis)表示,梅伊政府將拒絕任何要推翻脫歐公投結果的企圖。
更多新聞內容請參見《中時電子報》,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12000072-260203


【文茜的世界週報】諾貝爾和平獎遺珠之憾
《敘利亞內戰六年 當地民眾組成白頭盔部隊 日日在戰火下搶救同胞》
在敘利亞內戰期間,敘利亞當地的民眾組成了「白頭盔部隊」,他們覺得逃亡不是辦法,因為是自己的國家,即使已經變成如此的分崩離析,但死亡不足為懼。這個民防組織不相信槍,也不相信火藥,他相信的是愛。他們在當地進行了很多醫療救援的工作,這是來自地獄中的天使。雖然今年未能拿下諾貝爾和平獎,但他們從戰火中勇敢拯救無數無辜生命的行為,獲得全世界的讚揚。
白頭盔部隊志工說,當你走進阿勒坡,你會想,這根本不可能活著離開。你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死,桶裝炸彈可能會丟向你,或是被砲彈碎片、火箭桶擊中。
這裡不是地獄,是比地獄還悲慘的人間煉獄。
六年了,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六年了,每一天都有人承受著失去至親的痛。每一天都有來不及長大的孩子,留給這世界無言的嗟嘆。
五歲的Omran是幸運的,他獲救了,滿臉是血卻不哭不鬧,讓人看著揪心。而幫助Omran逃過一劫的,正是來自敘利亞的民防組織,白頭盔部隊。
白頭盔救援組織他們都是敘利亞平民,卻肩負著最危險的救援任務。他們總是從基地抬頭仰望,等著砲彈降落,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趕赴轟炸區。
當所有人都想逃離死亡,他們卻毫無畏懼的朝死亡奔去。
2013年,哈拉赫從廢墟中徒手挖掘,救出了這個出生僅僅兩周的嬰兒,他們叫他"奇蹟寶寶"。
至今已有超過6萬人在「白頭盔」的守護下死裡逃生,這群最平凡的英雄,卻自願接下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
領隊Shahoud說,革命暴發之前,我在一家室內裝潢店工作。我從2013年革命暴發之後,就開始在阿勒坡的民防組織工作,我既不想跟政府軍也不想加入反抗軍。我選擇從事人道救援,我的武器就是我的頭盔、鏟子跟醫療設備,我討厭殺戮。從事這份工作至少你是在拯救靈魂,而不是殺害一個人。
他們有時候只能徒手在最危險的地方執行營救任務,有時候要搶救的則是身邊的弟兄,從開始救援到現在,已經有132位志工喪生,逾400位志願者受重傷,包括救出奇蹟寶寶的哈拉赫,就成了政府軍砲火下的亡魂。
「白頭盔部隊」的成員說,我們必須對國家有信心,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不應該離開,如果我不站在國家跟同胞這一邊,或是被壓迫的人民這邊,誰會呢?倘若我離開,或者我們通通逃離,那就一個都不剩了。
自己的同胞自己救,就是這樣的意念跟堅持,讓「白頭盔部隊」得以在短時間內,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隊友,目前有超過三千位志工,分別在敘利亞八個省114處據點,將人道救援進行到底。
多虧這群日夜投入拯救生靈的無名英雄,烽火無情的敘利亞,才有重建的希望。

【三星Note 7又傳冒煙 正式宣佈將永久停產Note 7】
最新三星Note 7又傳出冒煙。一名男子在客廳沙發坐著,妻子突然驚嚇跑出來,拿著冒著濃煙的note7到戶外去,以避免危險。
南韓電子巨擘三星(Samsung)昨天正式發出聲明,暫時停止販售旗下智慧手機GALAXY Note 7,並呼籲用戶停止使用這支手機。不過,三星在11日下午五時後又宣布,已決定永久停止生產和銷售Note 7。
三星並且同時呼籲目前手中持有 Galaxy Note 7 的消費者,不論是否已經換新,都要關機以策安全。而三星前所未有的停產動作,不但使得三星股價 11 日一度重挫超過 5% 的幅度。


【英國無人車試運行 目標2020正式上路】
英國無人車---英國牛津大學的Oxbotica公司開發的兩座位無人車於周二,在白金漢郡小鎮米爾頓凱恩斯進行試行,該公司希望通過無人車試行測試,進一步了解無人車技術如何與行人及其他公路使用者互動,目標 2020 年正式上路。
Oxbotica於周二無人車測驗前,作出多項準備,包括為米爾頓凱恩斯繪製的地圖,及與地方政府擬好安全計劃。英國商業及能源部長祈國光(Greg Clark)指,他們首次在城市,作劃時代的無人車試行,無人車市場給他們的汽車和科技公司,帶來巨大商機。據報,英國汽車公司積架(Jaguar)、越野路華(Land Rover)、福特汽車(Ford),亦將加入英國無人車計劃。
來源:路透社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Sky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Skyladder will finally be reaching a mass audience - The show will premiere on Netflix around the world as one of 'Netflix Originals’ on October 14th, 2016
《天梯》-影片將在2016年10月14日Netflix的原創,在Netflix全球首映。
影片的結尾,蔡國強用一個巨大的熱氣球掛起500米的天梯(這裡就先不劇透了),這是拍攝中最具有挑戰性的部分。總共安排了11個機位,包括Red Epic, Amira,Movi rig,Gopro以及兩台遠程遙控直升機在強風中環繞跟拍整個過程。
為了遠離人群窺視,整個活動在一個偏遠島嶼上開展,沒有電和網絡,幾噸的設備用當地漁船搬來搬去。不僅如此,颱風天拍攝受到限制,延遲了幾天,應該沒人會希望熱氣球帶著含幾噸會爆炸的煙花,在他們頭上晃來晃去吧。
導演Kevin Macdonald不受限制地採訪了藝術家蔡國強的朋友、家人以及他在藝術界的朋友,自由地探討藝術家蔡國強的精神世界。經過20年的失敗,蔡國強終於在他的家鄉完成了這一壯觀的煙花作品,影片用紀實的手法記錄了蔡國強實現了他一生的追求,他的《天梯》達到藝術上登峰造極的境界。
Kevin Macdonald完美打造了這一華美而絢麗的影片,而蔡國強的作品本來稍瞬即逝,完全在於當下,Kevin則用鏡頭為後世留下紀錄,展現藝術家的才華。
影片由Fisher Stevens(《海豚灣》《競速滅絕》)擔任製作,由Kevin Macdonald(《冰封168小時》《末代獨裁》)導演,部分拍攝由Bob Yeoman擔任(他拍過任何你能想到的Wes Anderson的電影)。
天梯官方宣傳影片:
https://m.youtube.com/watch?v=lLTT8ogRf50


《鏡周刊》選讀
【諾貝爾和平獎】致力終結血腥內戰 哥倫比亞總統壯志未酬先抱獎
文 | 劉瑞芬
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大爆冷門,頒給了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表彰他致力終結哥國延燒52年的內戰,但弔詭的是,哥國民眾五天前才在一場公投中否決了這項歷史性和平協議。事前各界看好的大熱門人選,敘利亞的志願救援組織「白頭盔」(White Helmets)則鎩羽而歸。
桑托斯表示,「這對我的國家是極大、極大的肯定,我代表他們接受這個獎項。哥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受盡了折磨,尤其是數百萬的受害者,但這場戰事,就快終結了。」
哥倫比亞政府在桑托斯主導下,與馬克思主義左派武裝叛軍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經過四年折衝,在9月26日簽署了一份和平協議,這是一項歷史性創舉,因雙方交戰已超過半世紀,累計死亡人數超過22萬,更造成700萬人流離失所。一紙協議,終於可望讓這場拉丁美洲歷時最久的游擊戰劃下句點。
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大爆冷門,頒給了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表彰他致力終結哥國延燒52年的內戰,但弔詭的是,哥國民眾五天前才在一場公投中否決了這項歷史性和平協議。事前各界看好的大熱門人選,敘利亞的志願救援組織「白頭盔」(White Helmets)則鎩羽而歸。
桑托斯表示,「這對我的國家是極大、極大的肯定,我代表他們接受這個獎項。哥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受盡了折磨,尤其是數百萬的受害者,但這場戰事,就快終結了。」
哥倫比亞政府在桑托斯主導下,與馬克思主義左派武裝叛軍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經過四年折衝,在9月26日簽署了一份和平協議,這是一項歷史性創舉,因雙方交戰已超過半世紀,累計死亡人數超過22萬,更造成700萬人流離失所。一紙協議,終於可望讓這場拉丁美洲歷時最久的游擊戰劃下句點。
「他劃時代的企圖,開啟了對話,堅決地讓該國歷時50餘年的內戰告終。 」
但誰也沒想到,幾天之後,哥倫比亞民眾在一場公投中,以些微差距否決了這項協議,許多選民認為對叛軍太過寬容。和平協議的命運立即陷入未知,桑托斯面臨重大挫敗。
儘管如此,負責遴選和平獎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桑托斯的得獎原因是「他劃時代的企圖,開啟了對話,堅決地讓該國歷時50餘年的內戰告終。 」
在公布得主的記者會上,有人提問,桑托斯斡旋的和平協議已被哥倫比亞民眾推翻,頒給他諾貝爾和平獎,是否不尊重哥倫比亞的民主?委員會主席卡爾曼(Kaci Kullmann Five)回答,哥國民眾拒絕的是協議部分特定內容,而不是和平本身。
她說,公投失利,「和平進程面臨停滯的風險,內戰恐死灰復燃。」藉由把和平獎頒給桑托斯,希望能發揮激勵效果,鼓舞桑托斯和叛軍領袖繼續和談,落實協議,並給予桑托斯力量,讓他能成功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記者會現場一陣驚嘆,遴選和平獎得主的過程嚴格保密,結果常出人意表,今年也不例外。宣布的當兒,在奧斯陸等候消息的記者爆出一陣驚呼,有位記者提問,「桑托斯本人是否和我們一樣訝異?」
敘利亞的「白頭盔」組織原本呼聲極高,大約3000位志願者,在深陷內戰的敘利亞戰區進行搜救任務。人間煉獄中,成員們冒死在轟炸後的危樓裡穿梭,救出一個又一個血淋淋的傷者,影像在網路上瘋傳,也贏得許多人由衷的感佩。本周稍早,英國衛報甚至在社論中主張和平獎應頒給白頭盔,結果卻不從人願。社群媒體上,擁護「白頭盔」得獎的支持者難掩失望,「白頭盔」則不忘發文祝賀桑托斯得獎。
該組織表示,「我們最期待的不是諾貝爾,而是和平本身。」然而,800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2940萬元)的獎金,原可用來購買救護車和鑽探機械等必要的救援裝置,如今落空,他們只得自行在網上募款。
華盛頓郵報報導,哥倫比亞國內對桑托斯的得獎同感欣慰,這是該國第二座諾貝爾,上回是大文豪馬奎斯在1982年榮獲文學獎。桑托斯在全國電視演說中表示,「這個獎是屬於受害者的。祈願,不會再新增任何一名受害者,不再有人死亡,我們必須攜手一起完成這個進程,並打造穩定、持久的和平。」
桑托斯四年前開始推動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和談以來,在國際上贏得一片好評,披頭四成員林哥.史達(Ringo Starr)甚至錄製了一首歌曲,大加讚揚,但哥倫比亞老百姓民眾卻不怎麼領情。今年以來,隨著哥國經濟持續放緩,犯罪率上升,桑托斯的民意支持度始終徘徊在30%以下的低檔。
豪門子弟致力終結內戰
現年65歲的桑托斯出身首都波哥大望族,畢業自美國名校哈佛大學。2006至2009年間,他擔任哥國國防部長,當時,在美國的協助下,桑托斯殲滅了FARC許多指揮官,使他們元氣大傷,2010年桑托斯入主總統府,開始尋求與叛軍展開對話,決心以終結這場血腥內戰作為自己的政績。
在挪威和古巴的調停下,經過四年走走停停,終於突破僵局,在今年8月間敲定和平協議,當中列出武裝叛軍解除武裝的時間表,並安排讓戰士重新回歸社會,甚至競選公職。
然而,和談掀開太多舊傷疤,綁架案、強暴婦女,以及FARC幾十年來成為古柯鹼交易的大毒梟,但桑托斯卻抗拒讓叛軍入獄的呼聲,憂心這麼一來會使他們遠離談判桌,重回戰場。
政治恩師反目 指為叛徒
在長期以來意識形態兩極化的哥倫比亞,親商、開明、中間派的桑托斯被視為一個異數,而他的政治立場也使他在10月2日的公投中,缺乏激情政治鐵票的奧援。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和平協議的,正是欽點桑托斯作為接班人的前總統烏力偉(álvaro Uribe),紐約時報指出,烏力偉把桑托斯形容成「叛徒」,背叛了叛軍歷年來殺害的民眾,他赦免叛軍的罪嫌,只為換得一紙協議。許多哥國民眾顯然也同意這種看法,公投最後以50.21%比49.78%的些微之差未能過關。
在一次專訪中,桑托斯認為在尋求伸張最大正義與追求和平之間,「我們獲致了平衡點,但謀和遠比打仗困難,因為你必須改變人們的看法,尤其是曾蒙受苦難的人,試圖說服他們能夠寬恕。」
和平協議月底失效
公投闖關未果後,桑托斯正努力尋求補救方法,他和烏力偉以及其他反對派會晤,專家分析,雙方可能會尋求更改協議內容──或許涵蓋讓叛軍領袖入監服刑,或者再次進行曠日廢時的協商。和平協議10月31日即將失效,時間已越來越緊迫。
不少記者詢問何以叛軍領袖隆多尼奧(Rodrigo Londono)和希梅內斯(Timoleon Jimenez)沒有共同獲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他們從不針對未得獎者置評。叛軍未共同獲獎,或許讓桑托斯鬆了一口氣,而諾貝爾的背書,也可能成為桑托斯和反對派斡旋時的有力籌碼。
FARC領袖隆多尼奧10月7日也表示,仍致力於推動和平,他在推特上發文,「我們尋求的唯一獎項是和平、社會正義,希望哥倫比亞不再有民兵,沒有報復,沒有謊言。」
本屆和平獎提名大爆炸,一共有376個候選者,包括148個組織與148個個人,創下歷來最高紀錄。
更多新聞資訊請參考《鏡周刊》,網址: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nobelpeaceprize/index.html

TED:「Onora O'Neill: What we don't understand about trust」
【 TED演講:關於信任,我們一無所知】當我們懷疑陌生人,懷疑朋友、伴侶甚至是最親的家人,那表示這是時候,我們該重塑信任了!其實,真正應該做的是:讓自己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拾起信任,從自己做起。
演講內容:
今天我想談的是信任, 在這之前我想要提醒你們 人們對於信任的普遍觀點。 認為這些都老生常談的事, 他們變成了社會上經常討論的陳詞濫調。 我認為一共有三點。 第一是一個主張:人們普遍認為, 信任感驟減。 第二個是一個目標:我們需要有更多的信任。 而第三個是一個任務:我們需要重建信任。
而主張也好,目標和任務也好, 都是誤解。 所以我今天要跟你們說的 與社會上所公認的主張、目標和任務截然不同, 而我認為,這是對信任這一話題更好的解讀。
首先是主張:爲什麽人們普遍認為信任感驟減? 根據我自己的證明出發, 我不知道答案。 我更傾向於去想信任感 可能在某些活動或者組織裡驟減 但是在其他活動或組織裡增加。 我沒有一個總體觀察。
但,當然,我可以去看民意調查, 而民意調查按推測來說是 “信任感驟減“這一主張的根源。 但當你真的去看從以前到現在的民意調查時, 並沒有根據去可以去支持這一主張。 也就是說,二十年前 被不信任的人群, 主要是記者和政客在現在還是不被信任。 但二十年前被高度信任的人群 現在還是被高度信任,如法官和護士。 其他人的信任感在其中, 順便提到一點,在街上的普通人 信任感都在中等程度。 這是一個好的證據嗎? 民意調查記錄的,當然,是意見。 但他們還能記錄其他別的什麽嗎? 所以他們開始看人們回答 一些問題時的一半態度。 你們相信政客嗎?你們相信老師嗎?
如果有一個人問你,”你相信水果蔬菜攤販嗎? 你相信魚販嗎? 你相信小學老師嗎?” 你也許會開始問,“爲什麽要信任?” 這也許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回答。 當你明白了問題的答案,你也許會說, “好吧,我相信他們之中其中一些,但不是其他的。” 那也是非常理智的一件事。 簡要來說,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 我們嘗試去把信任從不同的層面來理解。 對於我們信任的程度 會根據某種類型 比如說政府人員或官方人員 而統一 不做假設。
比方說,我也許會說我一定會信任 一個我所熟知的小學老師 教授學前班閱讀, 但是卻絕不能讓他開校車。 我也許知道她並不是一個好的司機。 我也許相信我最多嘴的朋友 可以使對話變得順暢 但恐怕不能信任他可以保守秘密。 這是一個簡單的論點。
所以如果我們收集這些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的證據 來證明信任是分不同層面的, 那麼爲什麽當我們把信任這一話題抽象意義上想的時候 就丟失我們的智慧了呢? 我認為民意調查對於真正存在的信任程度 是非常錯誤的指標 因為他們以信任作為話題的時候 就丟失掉良好的判斷力。
第二,那麼目標呢? 目標是要有更多的信任。 好吧,坦白說,我覺得這是個愚蠢的目標。 這不會是我的目標。 我的目標會是對值得信賴的多信任 而不是對待不值得信任的胡亂信任。 實際上,我的目標是不要去相信那些不值得信任的。 而且我認為,比如,那些人 把他們的存款存在馬多夫(旁氏騙局,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欺詐案)名下 然後馬多夫再把他們騙光, 我認為他們, 就太過於信任了。 更多信任不應該是人生中的一個明智的目標。 明智的選擇相信和明智的選擇不相信 才是更合適的目標。 曾經有一個人說, 放在第一位的應該 不是信任而是可信度。 可信度是用來檢測人們在特定的層面 是否可信。
而我認為判斷要求我們觀察三件事。 他們是否有能力?他們是否誠實?他們是否可信賴? 如果我們發現一個人在有關事項里 具有能力, 可信又誠實, 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去相信他們, 因為他們可信賴。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不可信, 我們就也許不會選擇相信了。
我有幾個有能力又誠實的朋友, 但我確不會向他們去張貼一封信, 因為他們很健忘。 我有朋友非常的自信 他們能做某些特定的事情上, 但我也認識到他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我非常高興的說,我不認為我有很多 有能力、可靠又極其不誠實的朋友。 (笑) 即使有的話,我也還沒發現。
但這就是我們需要的: 信任之前檢測可信度。 信任是反應。 可信度是我們需要判斷的。 誠然,這是很難去判斷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嘗試為 各種各樣的機構、專業人員以及政府官員 建立問責制度 讓我們更容易去判斷他們是否可信。 但很多這樣的體制卻有反效果。 他們並不像預期的那樣有效。 我記得當我跟一個助產士談話的時候說, “你看,問題在於處理文書工作 比生產的時間還要長。“ 有一個問題遍佈在 我們的所有場所和機構裡, 那就是問責制度 本應該用來保護可信度 和用來做可信度的證據 但它卻做著相反的事情。 它使做複雜工作的人們分心, 比如說助產師, 讓他們去勾選表格框框而不是讓他們去助產。 你也可以舉你自己身上的例子。
這就是目標。 我認為,目標更在於是可信度, 如果我們嘗試去做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更把我們可信度傳遞給別人 那就是另外一件不同的事了。 如果我們嘗試要去判斷是否他人 政府官員或政客們是否值得信任, 那真是不容易。這些是判斷,反應, 和態度都遠遠不夠的。
第三點,任務。 把任務定位重建信任,我認為, 同樣是起到了適得其反的功效。 這個目標建議的是你我都應該重建信任。 好吧,我們可以為我們自己做這個。 我們也可以重建一點的可信度。 我們可以在兩個人之間嘗試去提升信任。 但是,說到底,信任是獨特的, 因為它是由他人給予的。 你不能重建別人給予你的東西。 你必須給他們給予你他們信任 的根據。 所以我認為,你必須,值得信任。
當然,是你通常不能夠 欺騙所有人,一直欺騙可以得到的。 但你也必須提供有用的證據 來證明你值得信任。 要怎麼做呢? 每天,每個地方,這都在 被普通的個人、官員、機構 有效的實踐著。 讓我給你們一個簡單的商業案例。 我買襪子的商店跟我說,我可以退還這些商品, 他們不會詢問原因。 他們把襪子收回並且退還給我錢 或者給我一雙我想要顏色的襪子。 這很好,所以我相信他們。 因為他們使自己放在一個弱勢地位。 我認為其中有大道理。 如果你讓自己相對於另一方弱勢, 那麼你就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你是可信任的 而且你對自己所說的有信心。 所以,最後,我認為要發現我們所要追求的 並不十分困難。 那就是可信任人們之間的關係, 並可以判斷何時以及如何 他人是可信的。
這其中的寓意在於,:我們需要少釐清一些信任, 更不要去想對待信任這一話題的態度、 檢測或誤解民意調查, 而更需要想是如何成為可信的人, 以及你如何給予人們足夠的、有用的 和簡單的證據來證明你是可信的。
謝謝。

【法國最大紅酒博物館 紅酒產區波爾多體驗佳釀旅程】
法國知名的葡萄酒產區波爾多,一座耗時七年建造的葡萄酒博物館,最近正式開放民眾參觀。這棟斥資8100萬歐元打造的博物館,號稱葡萄酒界裡的迪士尼樂園,共分為19種不同的主題,並且結合數位科技,希望給民眾五感具備的品酒旅程。門票為20歐元,折合台幣約730元。
博物館的造型讓人為之驚艷,這個歷時七年打造完成的10層樓建築,占地超過14,000平方公尺,博物館遠眺就像是個彎彎曲曲的銀色大管子,宛如葡萄園中蜿蜒攀爬的藤枝,更像極了搖晃酒杯時,在杯中旋轉跳舞的紅寶石。
除了獨一無二的建築造型外,博物館有19個不同主題的展覽空間,博物館中珍藏了全球80個國家800多個品牌,超過14,000萬瓶葡萄酒,遊客可以用五感體驗(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以及活潑的科技互動,親身感受六千年來的葡萄酒文化與歷史,體驗一杯佳釀的生命歷程。
來源:美聯社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影帝李奧納多推出紀錄片《洪水將至》 美東正迎超強颶風】
馬修,號稱加勒比海近十年來最強颶風,4號清晨以時速230公里強風捲起泥沙和暴雨,強勢登陸海地,奪走至少300條人命。
這是2010年強震來襲後,大自然對海地又一次殘酷考驗,應急蓋出來的簡陋矮房,根本耐不住強風,以至於不少人都是被樹木壓死,或者被磚瓦擊中斃命。災情最嚴重的第布隆半島還有城鎮被直接夷平。根據聯合國統計,海地有超過35萬人急需救助,包含庇護所。
海地原定九號舉行的總統大選被迫延期,鄰近的古巴也迎來洪水及5公尺高的巨浪,而緊接著造訪的巴拿馬,立刻宣布機場關閉,駛往度假勝地的郵輪更改航線,所有人屏息,因為馬修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美國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和北卡羅萊納州。
佛州州長嚴肅警告,馬修堪稱2005威爾瑪和卡翠娜後破壞力最大的超強颶風,透過衛星空拍畫面直擊,馬修的暴風圈又大又紮實,颶風眼清晰可見。最可怕的是,氣象專家研判,它行進路徑非常詭譎,恐將在美國東南沿岸二次登陸,屆時強度重組,影響時間也會拉長。
氣象專家指出,過去大西洋颶風季都是從每年6月開始一直到11月為止,8月到10月尤為高峰,今年颶風季不只提前5個月報到,且相較於往年更為活躍。原因歸咎於持續一年的超強聖嬰現象,正在朝反聖嬰轉變,異常氣候源自於暖化加劇。
好萊塢影帝李奧納多再次推出關於氣候變遷的最新紀錄片《Before the Flood》(洪水將至),距離他首部製作關於氣候挑戰的《關鍵時刻》(The 11th Hour)已近10年。全片耗時2年半拍攝,預計10月底上映,刻意挑在美國總統大選前這個時間點,似乎有意訴諸輿論,要未來的美國總統把對抗全球暖化列為施政優先。
李奧納多在《洪水將至》紀錄片中表示,「我們已經知道幾十年了,超過半世紀。我們不斷嘗試和大家針對氣候變遷進行對話,人們才知道氣候變遷,但問題似乎變得日益嚴重。事實是,我們對這個議題了解越多,掌握了每件有助解決問題的事,我越能理解我所知多有限!
《洪水將至》紀錄片內容:連我們(印度)在太陽能上的投資,都比你們美國多,半數以上的(美國)官員甚至仍不相信氣候變遷的存在!為什麼你認為會有人反對科學,我認為是政治因素,人們如此傲慢,以為他們能改變氣候。環境議題已經變成大規模示威的最大原因,我們希望能追究他們的責任,這是我們歷史上最重要的議題。問題在於我們能否及時扭轉乾坤。
值此同時,繼中美印度等排碳大國之後,歐洲議會才剛剛以610票贊同、38票反對、31票棄權,表決批准了巴黎氣候協議。
巴黎協議看似以創紀錄的速度生效,但全球暖化的速度也絲毫未減,來自氣候的挑戰仍接踵而來,人類關關難過、步步驚險。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4 01:38 , Processed in 0.0652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