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斜月三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是一部反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03:19:39 | 只看该作者
                                                         潇湘馆和衡芜苑

  大观园取名大观是说园子里应有尽有堪称大观,有公子、小姐、仆人、出家人和戏子等等,里面的景致也是变化多端,有山水,溪湖,各种植物、动物,还有亭台楼榭。每处建筑的名称、风格和位置都和里面居住的人有关,同样每个建筑院子里植物的特点也和人有关。下面描述贾母一家人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参观的主要建筑是潇湘馆、秋爽斋、衡芜苑和缀锦阁等,在参观中贾母发现黛玉的潇湘馆和宝钗的衡芜院都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和她们各自的性格命运有关。贾母是红楼梦里真正的明白人,所以很快看出这两个住处需要改进的的地方:

  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甬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著笔砚,又见书架上放著满满的书,刘老老道:“这必定是那一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老老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贾母因见窗上纱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儿就不翠了。这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绿纱糊上,反倒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凤姐儿一面说话,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做被做帐子试试,也竟好。明日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户。”凤姐答应著。众人看了,都称赞不已。

  林黛玉属木,木在方位上是东方,潇湘馆就位于大观园的东部区域,木在四季属春天主生发有情,代表文明,所以黛玉的房间象书房主文明之象。过去皇帝的太子都住在皇宫的东边叫东宫太子,目的也是为了太子能够借东方木气,健康成长有文明气象。潇湘馆的院子里种满了竹子,这些竹子的特点和黛玉性格相符。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有中空、有节、挺拔的特点,象征人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黛玉就是很直率实在的人,黛玉的分身尤三姐、晴雯是性格刚烈,正气十足之人。同时木在五味中属酸性,所以黛玉, 晴雯等说话尖刻,爱吃醋。木在东方,佛在西道在东,竹子的这些特点又隐射到道家和东方汉人,道家人物和古代的汉族人都是心地刚直,有情有义,很有气节的。由于木被金克,西方占优势,所以从清朝到现在,正直实在的人少了,圆滑势利的人多了。

  潇湘馆的名字和里面种的湘妃竹有关,湘妃竹又叫潇湘竹,非常美丽,竹子上有很多斑点象人的泪痕。传说尧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叫潇湘夫人,后来舜死在了外地,她们在竹林里哭了九天九夜,眼泪洒在竹子上留下了泪痕,所以这种竹子就叫潇湘竹(又称泪竹)。它在黛玉的院子里出现,暗喻黛玉情深爱流泪的性格。

  贾母在潇湘馆里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她发现房间和院子里面都是绿色,缺少红色,所以她建议把窗户糊上红纱,这样颜色搭配才好看。木的五行颜色是绿色,火的五行颜色是红色,木能生火,木火是一家, 木火通明主文明之象,这里面引申出来的问题是潇湘馆为什么没有红色呢?实际上是暗示出东方木受到西方金的克制,木不能生火,文明受到压制,当时的社会受到西方佛学理学的影响,人的真情受到压制,人性压抑。潇湘馆的问题就是木火不通明,所以黛玉心情忧郁,贾母针对潇湘馆的措施就是添加红色,红色的五行是火,火能克金,所以木生火,火克金,使文明恢复,真情焕发。同时火能生土,万物生发都靠土,土对应人的五脏是脾胃,所以有了火,脾胃的功能就得到生助,身体的吸收和生长才能正常。林黛玉外号叫赵飞燕(汉朝很有名的一个皇后很瘦),那是因为她的脾胃土被肝木所克,所以她吸收不好,吃饭没胃口。她的住处无论在方位上还是颜色上都是木,克制了脾胃,所以贾母的措施就是增加红色火,有火通关,木生火,火生土,火克金,这样黛玉的问题得到一定的化解。同时按照道家风水学说,房屋的窗户对应的是人的眼睛,而人的眼睛对应的五行是火,所以在窗户上添加红色也是恰到好处。

  过去的人看八字,里面有阴阳五行的信息,八字中的问题属于先天的问题,先天的问题可以通过后天去弥补,所以通过名字、住处的方位、服装的颜色、从事的行业、包括饮食去调整。父母为孩子包办婚姻也是先看两个人的八字是否可以互相弥补。

下面描述是贾母和大家来到宝钗的住处:

  说著已到了花叙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兴。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著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衡芜院。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著数枝菊,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没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著,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著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给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么,我们原送了来,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道:“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贾母摇头道:“那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个亲戚,看著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么素净,也忌讳。……说著,叫过鸳鸯来,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照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拿来: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宝钗的住处靠近大观园西部叫衡芜苑,谐音恒无,代表西方佛家性理。宝钗属金,金在五行的方位上是西方,金的五行颜色是白色,宝钗姓薛谐音雪也是白色,宝钗外号叫杨贵妃,是形容她长得丰腴白胖。过去讲佛胖道瘦,修佛的人长得胖属阴,修道的人长得瘦属阳,所以属于西方佛家的宝钗长得白胖,属于东方道家的世外仙妹林黛玉身材消瘦。

  贾母等人坐船一靠近衡芜院第一感觉就是“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兴”,这种感觉和西方佛家冷漠无情,宝钗冷淡无情的感觉相似,金在四季主秋天,所以在这个季节里参观宝钗的住处更有切身体会。进到院子里后,看到的植物是奇草仙藤,没有树。为什么院子里是藤蔓这种植物呢?什么样的人会选择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同时也会选择种什么样的植物。藤蔓的成长需要依靠架子、墙壁和山石才能长大,实际上暗示出薛家的根基浅薄,发展是依靠外力的特点,也隐射到西方佛家的发展也是依靠外力,在无我的境界下被附体,同时自身无根(没有真情)的特点,宝钗所作的柳絮词里也指出了这两个特点。藤蔓阴暗、弯曲、缠绕的形态暗示佛家的内心是压抑扭曲的,压抑人的正常欲望和感情。佛这个字是左人右弗,含义是没有人的真情和欲望才能修成佛,宝钗就是个心眼很多很细心的一个人,说话谨慎,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她和黛玉表里如一的性格截然不同。

  贾母在衡芜院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宝钗是个十几岁的少女,正值春情浪漫的年纪,应该是喜欢花草和各种玩物的,但是在她的住处确很素净,在贾母眼里一个少女的住处如果过于素净那是不吉利的,实际上预示了宝钗将来要守活寡的命运。宝玉和黛玉都非常爱看西厢记等言情戏,这正符合他们的年纪,哪个少年不怀春?现在的女孩爱看言情剧、言情小说、崇拜偶像也是这个道理。宝钗不但不爱看西厢记等言情戏,还劝过黛玉不要看这个,说是女孩子看这个不务正业,应该学针线刺绣等。宝钗的问题来自于她先天的性格,有性无情,这个特点也是佛家和理学的特点---很理智无情,她的先天性格再加上当时社会占上风的佛教和理学的影响,使宝钗更加冷淡无情。

  贾母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就是,增加玩物,增加生活情趣,通过这种方式试图改变一下里面的风格,也改善一下宝钗枯燥无味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贾母增加的玩物也似含深意,石头盆景、纱照屏和墨烟冻石鼎都是石头做的,宝玉的本质就是块石头属土,土能生金,暗喻金玉良缘。宝钗喜欢青色服装(属水)代表性理,她床上的青纱帐幔也是青色,贾母觉得太素净,所以换成了有水墨字画的白绫帐子。虽然这些新添的东西色彩并不鲜艳,但是给房间里增加了生机和活力。

  贾母一家和刘姥姥参观并停留时间比较长的主要建筑是潇湘馆、秋爽斋、衡芜院和缀锦阁等,这个线路是从东往西走,暗合人生的历程。过去有句话“人这一生东边来,西边去”,东边主生,西边主死,如果有人想让谁去死都会说出“送你上西天”这样的话,可见西方包括佛家都是和死有关的,佛家看重涅磐,西方基督教也认为人死是上天堂的必经之路,只有东方道家才看重人体和真情、看重人的健康和快乐。这个线路走到衡芜院的时候,已经使人感到秋意袭人,景象衰败,说明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缀锦阁,缀锦(谐音坠锦)的含义就是花团锦绣往下掉的意思,所以这个住宅的名字起的就不吉利,但是这正是作者的深意,迎春住在这里,她的寿命很短,结婚不久就被老公折磨死了,迎春有个丫鬟叫司棋,谐音死期,名字也暗合这个不吉利的建筑,司棋最后也被赶出了大观园,结局很不好。如果说潇湘馆是春天,衡芜院和缀锦阁就是秋天和冬天,到了缀锦阁也就是死期到了。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03:30:16 | 只看该作者
                                                                  由贾政看儒教

  贾政是红楼梦里面的执政者之一,也是性理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他的思维方式对贾府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场景是节日期间的一个家宴: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唯唯而已。馀者,湘云虽系闺阁弱质,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口禁语;黛玉本性娇懒,不肯多话;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22回)

  贾政是红楼梦里最一本正经的人物,说话做事都中规中矩,按照世俗的观点就是人品端方、正直,但是他的这个“正”是儒学理学、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真性情的流露,在上面那个家宴里贾政古板严肃,大家都很拘束不能尽兴。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就是皇帝要象皇帝的样(君君)、大臣要象大臣的样(臣臣)、同理父亲儿子要象父亲儿子的样(父父子子),每个人角色不同,说话做事的模式也就不一样,符合这个模式的人就会有好名声,超过这个模式的言行就被认为不好或是大逆不道。在这种理论的熏陶下,贾政就变成了刻板严肃的形象,但是贾政真正的本性是这样的吗?78回对贾政有过简短的描述: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

  贾政少年时也是个喜好诗歌喝酒、激情狂放之人(象宝玉),但是被长辈规劝接受孔孟的教育后,人就彻底变了。到了78回贾政年纪大了,名利心也变淡了,自己原先的本性又恢复了一点,所以对宝玉的要求也没那么严了。这里所说的“正路”是什么呢?就是孔孟之道,并且用它谋取功名(经济仕途之路)。很多人都劝宝玉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让他学会所谓的“做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考取功名,他们这样劝宝玉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有通过读书谋取一官半职,才能在社会上有地位、光宗耀祖,使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所以说封建社会对人的变异就是从鼓励读书(科举制度)开始的,老百姓也误以为读书人明理还能谋取功名,觉得读书人了不起。

  贾政谐音假正,说明作者在暗示他的“正”是假的,实际上隐含了作者对儒学的批判。孔子讲修身齐家平天下,按照孔子的学说去做人,人会迷失本性,变得僵化做作(如贾政),如果再按照这种学说治家及平天下则危害更大!

  老子讲: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道德仁义礼这几个层次,礼在最前面,前识者就是只看重前面几个层次(如德仁义礼)的人,这样的人看起来守规矩、彬彬有礼,实际上是徒有其表迷失本性(道之华而愚之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下德之人。孔子就是非常看重礼的人,总想通过礼教维护秩序,维护人的道德。孔子对仁义道德有很多定义,实际上就是各种规矩和条条框框。规矩模式成了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人做事的动机是出于礼教而不是自己的真情,为了做而做,做出来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不做会被别人挑理,会很没面子名声不好。大家都按照礼教去做人就会迷失自我,丧失真情。针对这种现象庄子有过一个比喻:孔子的道德说教就象敲著锣抓小偷,造成的后果就是小偷一听到锣声肯定就藏起来了,抓不着。这个道德说教相当于敲锣,把好坏的定义全写出来,大家都看见是什么意思了,自然会让自己的言行符合那些定义像个好人,避免被说成是坏人,但是人真的变好了吗?只能说使好人变得思想僵化和做作,找不到自己、不自然;使坏人变得虚伪和奸诈,也就是伪善,满嘴仁义道德,肚子里偷鸡摸狗。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尊崇孔孟之道,用礼教维护秩序、约束老百姓言行,使他们生活在条条框框之下,同时又用功名诱导读书人接受这种理论,读书人当官后又成为统治者的工具。所以说贾政就是这种理论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害人者。在这种统治下的社会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真情和创造力,死气沉沉。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有以下描述: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著‘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著‘吃人’两个字!”

  鲁迅和贾宝玉都是明白人,贾宝玉为什么不爱看那些正经书呢?就是那些书都和所谓的仁义道德有关,学了就会泯灭人性,失去真情,甚至失去性命,这就是狂人日记里吃人的含义。

宝玉对所谓的君臣大义以及名节有以下评价:

  宝玉听至浓快处,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须眉浊物只听见‘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只顾他邀名,猛拚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战,他只顾图汗马之功,猛拚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袭人不等说完,便道:“古时候儿这些人,也因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啊。”宝玉道:“那武将要是疏谋少略的,他自己无能,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么?那文官更不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瑕疵,他就胡弹乱谏,邀忠烈之名;倘有不合,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若非圣人,那天也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交代。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钓誉,并不知君臣的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著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袭人忽见说出这些疯话来,忙说:“困了。”不再答言。(36回)

从上面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宝玉把真情看成是最重要的,而所谓的君臣大义和名节都是害人的学说,在这种学说熏陶下,人是为了所谓的名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活着,迷失本性,找不到自己。如果一个大臣拥有对国家、民族和皇帝的真感情,他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如果他言行的动机是为了忠烈之名,那么他的行为必然是虚假的、有害的,命丢了也不值得可惜。君臣大义的这种模式恰恰是孔子灌输的,使人迷失自我。贾政、王夫人、宝钗和李纨等人本质上都是好人,而且从表面上看他们确实是很正统的好人,但是他们被性理学说控制住了,所以就成了性理学的帮凶,压制人性,压制真情,发展下去人类社会就是死路一条。性理学说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了无数众生,如果这种学说在社会上占正统主流地位,必然会起负面作用。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就是这种学说造成的恶果,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大解放,就是西方人对西方宗教统治的反抗。正法的关键就象太虚幻境里里的木居士和灰侍者,木居士(主情)掌舵,灰侍者(主性)撑篙,以情为体,以性为用,以人为本。

  人的道德是学会的吗?老子讲: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把道德观念当作知识去学,会越学越多(为学日增),最后就会被观念知识迷惑而迷失本性,找不到自己;修道的过程就是放弃各种观念模式的过程(为道日损);道德观念不断减少(损之又损);减少到最后就是自己本性流露的时候(找到自己)也就是没有障碍无为的境界,达到无为也就可以做到无所不为(无为而无不为)自然而然。老子说道法自然,道也要取法于自然,可见自然为大。人一定要找自己,只有找到自己(做自己)才能做到自然(有自才能然),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怎么做都是在道的境界里,怎么做都是对的,各种观念为我所用,但是我又不被它们限制住,根据形势的变化可以抛弃旧的观念模式并创造新的观念模式,永远保持灵活自如的境界。

  孔子的使命就是恢复周礼,周朝有很多规矩和礼节,孔子学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人用各种观念和条条框框限制住,找不到自己,从而使统治者更好的操控人类社会。

  下面是毛泽东的一首诗以及毛远新记录的关于毛主席生前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评论:

  《读封建论》赠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秦犹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学名高实枇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诗中祖龙指的是秦始皇,十批就是指郭沫若的那本书,批判秦始皇。历代都行秦王政,历朝历代真正起作用的是秦始皇的治国方略。孔学名高实枇慷,就是孔夫子的那一套名气很高,实际上没用。熟读唐人封建论,就是柳宗元的封建论(子厚就是柳宗元的字),不要从柳子厚以后退回到周朝去了,文王就是周文王。

  毛泽东认为,孔子当年,他那套东西没有市场,周游列国,到处被赶出来,从商鞅变法以后,其它国家允许孔子的弟子(那时孔子已死)去讲学,可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唯独秦国,不听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统一!历代都行秦王政,从秦始皇死了以后,农民起义,楚汉相争,刘邦把项羽打败了又统一了中国,这以后,汉以后,从三国、魏晋,一直到南北朝元明清,历代皇帝都是骂秦始皇的,但是做起事来都是学秦始皇的,说一套,做一套,都骂秦始皇是暴君,但是他们做起来并不比秦始皇手软,所以历代都行秦王政。孔学名高实枇糠,毛泽东说:“孔夫子的很多话都是好话,现在看起来也都是好的,但是拿到现实社会里,那种复杂的矛盾他都处理不了,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又都是废话屁话!”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孙中山也好,陈独秀、李大钊也好,“五四”运动就是从批孔开始的,等到蒋介石坐上了宝座以后去尊孔、祭孔。蒋介石把孔家的后代请到台湾,现在还在那里。中国历史就是这样!当要起来造反的时候,都要批孔,当成了执政者,巩固地位时又要尊孔。

  毛泽东认为:“中国历代革命的时候都是从批孔开始,等到掌权的时候,都要把他请回来,干什么呢?把他作为对人民统治的思想专制的工具。”毛泽东为什么要批判孔子呢?因为他认为:“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用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时,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也快完了。”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4:47:45 | 只看该作者
                                                                   由贾敬看伪道教

    红楼梦是反佛学反儒学理学的伟大著作,其实红楼梦也是一部反伪道教的著作,这个伪道教其实是外道内佛,比如全真教(兴盛于元朝),和佛教一样要求修行人要出家,绝情去欲,无私无我,隔离社会隔离家庭。真正的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的正一天师道,有正常的家庭生活,看重真情,看重人的个性。下面描述是关于贾敬来历的:

    子兴叹道: "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妳:当日宁国公与
    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
    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
    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
    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
    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
    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
    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
    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
    来管他。(2回)

    这个贾敬为了成神仙,清心寡欲修道,对自己的亲人非常冷漠,毫无亲情。请看以下对话:

    尤氏听了,心中甚喜,因说道:"后日是太爷的寿日,到底怎
    么办?"贾珍说道:"我方才到了太爷那里去请安, 兼请太爷
    来家来受一受一家子的礼。太爷因说道:‘我是清净惯了的,
    我不愿意往妳们那是非场中去闹去。妳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
    要叫我去受众人些头,莫过妳把我从前注的《阴骘文》给我
    令人好好的写出来刻了,比叫我无故受众人的头还强百倍呢。
    倘或后日这两日一家子要来,妳就在家里好好的款待他们就是
    了。也不必给我送什么东西来,连妳后日也不必来,妳要心中
    不安,妳今日就给我磕了头去。倘或后日妳要来,又跟随多少
    人来闹我,我必和妳不依。’'如此说了又说,后日我是再不
    敢去的了。且叫来升来,吩咐他预备两日的筵席。"(10回)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贾敬对自己的亲人极为冷淡,还带有几分不耐烦,生怕家人的干扰影响他清修。儿子贾珍好不容易见一次他,结果他却很不耐烦。一年中贾敬只回家一次,就是在大年除夕祭拜先祖的时候回家住几天,在这几天里除了祭拜时还有向贾母磕头时露一下面,其余时间都是在贾府里独处一室,静坐养神,不理任何人。

    贾敬在红楼梦里出现的次数极少,关于他的描述也非常少,但是他在红楼梦里却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贾家的盛衰和他有很大关系,下面这首诗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看到的秦可卿的判词

    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4回)

    这首诗最后两句是说贾家的衰落和道德败坏不是从荣府开始,而是从宁府开始的,荣府是指贾赦、贾政、贾宝玉的大家庭,宁府就是贾敬、贾珍、贾蓉的大家庭。荣府和宁府隔著一条大街,荣府在街西(重性理),宁府在街东(重情)。佛在西,道在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西边的荣府信佛学儒学理学的人多,冷静理智的人多,如贾政,王夫人,李纨,惜春,迎春,宝钗,袭人等。而在东边的宁府,则出了个信道的贾敬,以及荒淫滥情的贾珍,贾蓉,秦可卿,还有经常出现在宁府的尤二姐、尤三姐。

    贾家的衰落为什么和贾敬有很大关系呢?就是因为贾敬修道而毫不管家,所以他的儿子贾珍从小没有父亲的管束,长大后有权有钱就胡作非为,同时贾珍又把自己的儿子贾蓉也带坏了,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宁府的混乱不堪和贾敬不管家有很大关系。荣府虽然信佛学理学使人很压抑,但是至少能够约束人的思想行为使人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而宁府却出现了乱伦的丑闻,秦可卿和公公贾珍通奸,尤二姐、尤三姐是贾珍贾蓉父子俩共同玩弄的女人,上行下效,宁府中的仆人丫环很少有干净的,难怪柳湘莲说宁府的石狮子最干净。除了玩女人,宁府还聚众赌博、同性恋,纲纪败坏。荣府是有性无情,宁府是有情无性、滥情纵欲。滥情纵欲之人实际上就是无情之人,也是迷失本性,找不到自己。宁府的风气也渐渐影响到荣府,贾莲、薛潘以及众多小厮业也和他们混到一起。所以贾敬的罪过实在太大了,万恶淫为首。按照正统的观念会认为贾敬清心寡欲,肯定是个好人,但是他对家人冷漠无情,不管家,造成家庭的败坏。

    最后贾敬的结果如何呢?下面的描述是红楼梦的转折点:

    正顽笑不绝,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众人听了,唬了一大跳, 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
    ?"家下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尤氏
    一闻此言,又见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个著己的男
    子来,未免忙了。只得忙卸了妆饰,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
    都锁了起来,等大爷来家审问。一面忙忙坐车带了赖升一干家人媳
    妇出城。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
    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
    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 如今虽死,肚中坚硬
    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
    烧胀而殁。"(63回)

    因为急于成仙,贾敬最后吞服丹砂中毒而死。这时的贾家还是全盛时期,前面一直有很多盛事喜事发生,但是贾敬一死,贾家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从贾敬的葬礼一直到红楼梦的结尾,贾家就不断发生各种不祥之事,悲剧气氛越来越浓厚。贾敬之死发生在红楼梦第63回,6+3=9,9为最大的阳数,阳极而阴生,盛极而衰。

    当时的社会,很多清修独修的修道人为了自己成神仙,不管家庭,冷漠无情。贾敬的谐音是嘉靖,嘉靖是明朝有名的喜好道教,迷恋成仙的皇帝,他的特点就和贾敬一样,只顾自己成仙,不管国家。但是他带来的危害更大,因为他不管朝廷,不管国家百姓。嘉靖在位四十多年,后二十多年因修道而不理朝政,他所宠信的重臣严嵩是明朝最大的奸臣,严嵩为了敛财祸害国家百姓,陷害很多忠臣,最后国家面临崩溃的边缘,幸亏有另外一个重臣徐玠与他周旋,最后徐玠以绝高的智慧除掉了严嵩。这个徐玠是王阳明心学的传人,以心学的智慧和严嵩抗争。嘉靖死后,这个皇帝的批语就是徐玠写的,可以说把这个皇帝写得一无是处。在徐玠的扶持下,明朝国家的形势才出现了转机。

    贾敬的谐音是嘉靖,隐含了作者的深意。在明朝和清朝有大批清修独修的人,实际上是走的是外道内佛的道路,他们的修行一样给当时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所以红楼梦针对当时的社会,对佛学、理学、儒教和伪道教都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04:40:31 | 只看该作者
                                                    评贾迎春和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劝善,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宣扬的都是因果报应,善恶有报,表面上是道家思想,实际上是佛家思想,是外道内佛。红楼梦里的迎春非常爱看它,下面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迎春的性格。

  迎春的奶妈赌博输了钱,知道迎春性格懦弱,所以偷偷拿走了迎春的首饰去换钱,迎春的丫环问起这件事情,迎春也不好意思去问奶妈。丫环建议她把这件事情向凤姐汇报,奶妈的儿媳妇在旁边听见了,就赖迎春有时也会向她们借钱,丫环很生气就和她吵起来了,迎春在旁边也不管,只在那里看太上感应篇。正好探春等人路过,知道原委后:

  探春接着道:"我且告诉你,若是别人得罪了我,倒还罢了。如
  今那住儿媳妇和他婆婆仗着是妈妈,又瞅着二姐姐好性儿,如此
  这般私自拿了首饰去赌钱,而且还捏造假帐妙算,威逼着还要去
  讨情,和这两个丫头在卧房里大嚷大叫,二姐姐竟不能辖治,所
  以我看不过,才请你来问一声:还是他原是天外的人,不知道理
  ? 还是谁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
  平儿忙陪笑道: "姑娘怎么今日说这话出来?我们奶奶如何
  当得起!"探春冷笑道:"俗语说的,‘物伤其类',‘齿竭唇亡',
  我自然有些惊心。"平儿道:"若论此事,还不是大事, 极好处置。
  但他现是姑娘的奶嫂,据姑娘怎么样为是?"当下迎春只和宝钗阅
  "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忽见平儿如此说,
  乃笑道:"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
  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
  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
  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
  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
  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众人听了,
  都好笑起来。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
  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迎春笑道:"
  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是个典故,指的是信佛的梁武帝萧衍在外敌已经攻打首都的情况下,仍然在那里妄谈因果不当回事,幻想着把敌人交给神佛去处理。迎春是个老好人,逃避矛盾,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因果报应上,纵容邪恶。探春和黛玉都是有情有义,正气十足之人,所以一下子就看出问题所在。而宝钗在现场也是不闻不问,和迎春一起津津有味的看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里面的思想和佛教的思想相似,都是劝人能忍向善。这些思想就像精神鸦片,使人面对邪恶,一味退让,心里还自我安慰: 老天爷还有神佛会惩罚恶人。

  面对矛盾和邪恶,只有针锋相对的和它斗争,邪恶才不敢嚣张,除恶既是行善。就在矛盾中处理矛盾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那些被佛家思想麻痹的人把希望寄托于因果报应或者来世,只能使社会和家庭更加败坏。按照传统观点迎春是个好人,但是她不能除恶,纵容邪恶,所以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人。

  红楼梦作者通过这个情节揭示了迎春的性格,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隐含了作者对道教太上感应篇的批判,也隐含了对佛教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思想的批判。这些思想使好人看淡、放弃名利情,让坏人接管。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04:40:56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和合

  以下描述是宝玉和大观园里戏子们的一段情节。在当时的社会,戏子的社会地位很低贱,但是作者在这里却借一个戏子的嘴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正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了一大惊,又听那边有人喊道: "藕官,你要死,怎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去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 "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里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宝玉忙问道:"你与谁烧纸钱?快不要在这里烧。你或是为父母兄弟,你告诉我姓名,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藕官见了宝玉,只不作一声。宝玉数问不答,……..
  ……这里宝玉问他: "到底是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藕官因方才护庇之情感激于衷,便知他是自己一流的人物,便含泪说道:"我这事,除了你屋里的芳官并宝姑娘的蕊官,并没第三个人知道。今日被你遇见,又有这段意思,少不得也告诉了你,只不许再对人言讲。 "又哭道:"我也不便和你面说,你只回去背人悄问芳官就知道了。"说毕,佯常而去。…….
  ……这里宝玉和他只二人,宝玉便将方才从火光发起,如何见了藕官,又如何谎言护庇,又如何藕官叫我问你,从头至尾,细细的告诉他一遍,又问他祭的果系何人。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窦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窦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窦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请看这句话:“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藕官讲出的大道理就是男人丧妻,应该续弦,否则妨了大节,那么这个大节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和合的关系。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道不全。

  中国道家阴阳学说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男女不结婚,没有夫妻生活必然造成体内的阴阳失去平衡。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女结婚有了夫妻生活,可以使阴阳相生,使双方的身体和精神都生生不息。在这里表面上藕官说的是男人丧偶应该续弦,否则妨了大节,实际上这个大节对女人也是适用的,也就是说作者的真实含义是指在当时的理学佛学兴盛的封建社会,那些立了贞节牌坊的寡妇虽然社会舆论认为她们好,有贞节,但是她们的行为却违背了阴阳和合的大节。这个大节却要比所谓的贞节重要的多,贞节仅仅代表了名声和面子,而符合了阴阳和合的大节却对人的身体和精神有很大好处,同时对社会也有好处。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理学的一个重要说法,它的说教使人都很看重名声和面子,同时压制人的正常欲望,结果使人和社会越来越虚伪。“即要当婊子还要立贞节牌坊”就是那个年代骂女人的很难听的话(也可以用来骂男人),如果破除那些理学的说教,使人都堂堂正正的做人,正当的对待自己的欲望,那些丧偶的女人也都正大光明的重新找丈夫,那么社会也就健康的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了。

  阴阳和合的大节也适用于修炼人,佛教、道教中的全真教还有很多清修独修的修炼人,他们的修炼方式都是不结婚,戒绝男女欲望,所以也是违背了阴阳和合的大节。怎样违背的呢?首先要从佛学理学的观点说起,它们把人的情欲看成是肮脏的,把人的身体看成是臭皮囊,所以它们只修性不修命,绝情去欲。阴阳、性情、性命这三者是对应的,性属阴,情和命属阳。情和命对应的就是人的七情六欲、人的身体和寿命等。性和命本来是一对阴阳,由于它们只重视性不看重命,也就是不看重本体和七情六欲,带来的后果就是阴盛阳衰,阴阳反背,这就是孤阴孤阳,阴阳割裂,所以社会出了大问题。

  现在的中国,虽然佛学理学的影响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是社会上仍然有大量的夫妻两地分居,大量的大龄未婚男女,很多人干脆不想结婚了,这种现象也违背了阴阳合和的大节,大家都忙着挣钱、忙事业和学业而忽略了爱情和婚姻。发展到最后,生育率严重下降(西方社会已经是这样了),人类可能会放弃结婚生子,而是采用克隆人延续后代。

  道家看重人体,看重真情,认为人的欲望是正常自然的,所以男欢女爱(阴阳和合)远远比挣钱、学业和事业重要的多,现在的人过于看重挣钱、事业和学业,忽略男欢女爱,造成人性压抑,感情淡漠。所以正法的关键就是回归人性,焕发真情。只有这样才能扭转阴盛阳衰的状态,使阴阳回到平衡点。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4:41:3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互根

  道家有阴阳互根的学说,意思是阴扎根于阳,阳扎根于阴,使阴阳长久不衰。做到阴阳互根的前提是必须阴阳相抱、相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阴扎根于阳,阳扎根于阴。那么阴阳相抱相合是如何做到的呢?大家知道异性相吸,阴阳的属性自动的就做到了阴阳相互吸引,相抱相合。对应到男女就是动情,互相吸引,恋爱结婚。

  如果阴阳不能相合就是孤阴孤阳,张三丰说过“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离了阴阳道不全。”所以孤阴孤阳就是无根的状态,无情的状态,必然衰败。如果男人、女人一辈子也不结婚,或者是不和异性结合,就是孤阴孤阳的状态,必然身心不健康。

  大观园里有两个人物,作者暗示出了是无根的状态,也就是无情的状态。她们就是李纨和宝钗。红楼梦里每个人的诗歌、居住的建筑、所穿的服装都和她们的性格、命运有关。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建筑就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李纨居住的地方是稻香村,宝玉很不喜欢这个地方,说它是靠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表面上是说稻香村的风水无根,实际上是作者在暗示李纨是无根的状态,也就是无情的状态。稻香村远无邻村、近不负郭是孤寡相,暗示出了李纨守寡。说到宝钗,她曾经作过一首柳絮词,说柳絮是轻薄无根需要依靠外力(风),实际上暗示出了她自己也是无根的状态;宝钗所住的蘅芜苑,里面长满了藤蔓,而藤蔓也有根基浅薄需要依靠外力的特点。有一次在宴会上,宝钗抽到一个签,上面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红楼梦里每个人抽到的签都和自己的特点有关,所以宝钗那个签是在说她是个无情之人。

  李纨和宝钗的结局都是孤独的度过一生,这种结果是她们自己造成的吗?是她们自己想要的吗?李纨谐音理完或礼完(寓意理学礼教完蛋),她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女四书”“列女传”等那套思想,自从青春丧偶后一直守寡,就如槁木死灰一般,其实是强行压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也就是压抑人性。而宝钗属金,代表西方,有佛家的特点,前面几篇文章分析过宝钗的诗歌“螃蟹咏”“柳絮词”,以及她居住的蘅芜苑(谐音恒无)都有佛家的特点,宝钗服用的冷香丸也是神仙针对她有性无情的特点(也是佛家的特点)开出的药。有一次在看戏的时候,宝钗向宝玉推荐的几出戏,也是和佛家有关,红楼梦每个人的点戏也是大有玄机,宝玉就是看了宝钗推荐的戏而有所悟,从而有消极厌世的思想。而宝钗为贾母点的戏是为了讨好贾母,所以并不是宝钗的本意。李纨在第50回出了个灯谜叫做“观音未有世家传”,什么样的人出什么样的灯谜,可见李纨的特点也有佛家的特点,也是无情无根。

  宝钗代表佛家,李纨代表理学,她们的状态和结果就是无根无情,孤阴孤阳。说明佛学理学会使人变得孤寡、无情无欲,违背了自然,违背了阴阳互根、阴阳和合,其实就是压抑人性。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版的,还一个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原版道德经里有句话是归根曰情,而不是现在变异道德经的归根曰静,所以情才是人真正的根。“归根曰情,情曰复命”这才是道德经的原话,佛学理学会使人变得无情无根,李纨和宝钗就是这种学说的牺牲品,作者通过分析她们的建筑、诗歌等暗示出了她们的特点,实际上也隐含了作者对佛学理学的批判,所以说红楼梦是对抗理学佛学的伟大著作。

  下面讲讲为什么阴阳互根可以使阴和阳生生不息,大家如果看过太极图, 会发现那里面的阴阳是黑白两色,黑色是阴,白色是阳,同时黑色中有个白点,白色中有个黑点,这个白点是阴中之阳,黑点就是阳中之阴,所以太极图里的黑色阴是外阴内阳,白色阳是外阳内阴。阴阳互根的目的就是阴扎根于阳,得到阳中之阴,从而使阴更强壮;同时阳扎根于阴,得到阴中之阳,从而使阳更强壮。阴阳壮大后,又不断的产生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然后阴阳互根又使阴和阳不断的吸取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这种流动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阴阳生生不息。

  阴阳太极图又象征着男女交合的状态,男人是外阳内阴,男人身体里面的阴就是精液;女人是外阴内阳,女人身体里面的阳就是阴道分泌液,那么男女交合就相当于阴阳互根,这个根就是男女双方的生殖器(又称命根子),互相扎根于对方的身体,通过做爱男人得到女人阴道分泌液里的阳,女人得到男人精液里的阴,这样可以使男人和女人的身体更强壮。长期和谐的性爱可以使男女身体和精神生生不息。中医里有句话就是善采阳者当采阴中之阳,这句话实际上说的就是房中术,在男女做爱中,互取阴阳。

  过去变异的道家男女双修提倡交而不射或者是交而不泄,实际上这种状态一样是性压抑,表面上是阴阳互根,但是由于男人不射精、女人不泄阳水造成没有形成阴阳的交流,男人得不到女人的阳水(阴道分泌液),女人没有得到男人的阴精,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有人认为男人在交合中不射精,只要女人有阳水(阴道分泌液),一样可以得到女人的阳气,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男人不射精,男人的生殖器因为有精液在里面不出来,会造成堵塞状态,从而女人的阳气进不来,实际上是堵塞了这种交流,只有精液射出,生殖器里面是中空状态,才更容易吸进女人的阳气,所以真正的无为就是顺其自然,该射就射,这样对男女双方都有好处。

  男女双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男人变成纯阳,女人变成纯阴,由后天状态返回先天,也就是由后天太极转为先天太极。男孩在没有遗精之前身体是纯阳,女孩在没来例假之前,身体是纯阴,这种状态适合练童子功,可以成仙,所以纯阴纯阳都可以成仙。但是童子功也是非常脆弱的,因为男孩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身体发育,自然会产生欲望,如果控制不好,男孩射精了,女孩来例假了或因为欲望产生阴道分泌液了,这时童子功就被破坏了,所以童子功很脆弱,也违背了阴阳交合之理。最美好的还是真正的男女双修,充分享受性爱,在双修的极乐中提高自己,最后成仙。这样的夫妻是神仙夫妻,永远保持美好的爱情、美好的性爱,永远不会孤独寂寞,这就是阴阳互根、阴阳和合的最大意义。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04:26:54 | 只看该作者
                                                  由王熙凤的评价看理学佛学的作用

  王熙凤是荣府里的大管家,不识字不看书,圆滑势力还贪财,是个大俗人。虽然如此,她确是个难得的管理人才,精明强干,深得长辈的信任,那些做事的仆人都很怕她、也听她的调度。王熙凤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看人很准。有一次王熙凤生病不能管家,不得不在家里重新物色一个能管家的人暂时替代她,她在和平儿商量人选的时候,对很多人有过如下评价:

  “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和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样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那里就不服!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人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 (五十五回)

  大奶奶就是李纨,王熙凤说她是个佛爷,并不是说她信佛,而是指她的心性和行为就像个信佛的人,心地善良,宽厚忍让,但是这样的性格却没什么用,管不了家。李纨谐音理完(寓意理学完蛋),是理学的代表,理学和佛学有相通之处,都是绝情去欲,压抑人性。按照理学佛学的理论,人的私心和情欲都是肮脏的东西,只有戒绝情欲,才能成为一个道德完美的人。现实中李纨也确实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品行完美,口碑很好,但是她自己好了又有什么用?在第55回开始的时候作者对李纨有过一句评价:“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从这句评价可以看出,如果让她去管家,贾府肯定混乱不堪,会更快的腐败崩溃。

  王熙凤对二姑娘的评价是不中用,二姑娘迎春是个性格很宽厚、很懦弱的人,平时爱看太上感应篇,相信行善和因果报应,即使仆人欺负到她的头上,她也不管也不生气,所以她的思想和佛学思想相近。

  王熙凤对李纨和迎春的评价都用了不中用这个词,这绝非偶然,她们虽然是好人,却没用。王熙凤的评价实际上是在暗示佛学理学没用,按照佛学理学修身养性,却成为社会上没用的人。如果她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管理者,会使家庭和社会败坏的更快。所以表面上佛学理学的目的是使人向善,成为道德完美的人,实际上佛学理学在社会上的推行,会带来真正的败坏。

  王熙凤对四姑娘的评价是还小,没有更深入的评价。但是在74回就详细描述了惜春的表现,四姑娘惜春信佛,是个无情无义之人,从小跟着她的丫鬟在大观园抄家的时候受到牵连,没有大错,但是惜春却毫不留情的把她赶出去了。可见信佛的人都是无情冷漠之人。像这种无情冷漠之人如果管家,一样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什么事情都不闻不问,毫不关心。

  关于黛玉和宝钗,王熙凤的评价很有意思。说她们尚好,但是黛玉身体不好,言外之意就是如果黛玉身体好,肯定是个管家的好人才。黛玉是个重感情,极有才华之人,有情有才之人才是有用之人。再看对宝钗的评价,王熙凤认为宝钗虽好,但是确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宝钗这样做的原因,一个是自己的身份是亲戚,不适合管闲事,还一个原因就和她自己的先天性格有关。同样是亲戚,为什么林黛玉就没有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呢?前面的文章分析过宝钗代表佛家,她的特点一样是无情之人,不爱管闲事。在73回, 迎春仆人偷钱的事情败露了,探春、黛玉和宝钗当时都在场,探春有情有义,正气十足,黛玉也批评惜迎春迷信因果不管家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虽说黛玉是亲戚不好多说话,但是从这件事情看出,黛玉也是个正义感极强之人,有情有义,所以黛玉如果管家,绝对和探春是一个角色,精明强干,明白事理。但是宝钗在现场的表现如何呢?她只是和迎春一起津津有味的看太上感应篇,对发生的事情很冷漠,根本不管。宝钗爱看太上感应篇,说明她也是同样特色的人,什么样的人爱看什么样的书。有理学佛学特点的人,往往正义感不强,自身道德完美,但是却对社会上的邪恶毫无办法,也不爱管,只是寄希望于别人也都相信这些道德说教。这都是幻想而已。

  王熙凤对三姑娘评价最好,认为她“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可见真正能管家的人应该都是像三姑娘这种有情有义之人,敢于和邪恶针锋相对的斗争。虽然作者不会明讲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好人,但是往往通过一些事情、通过旁人的一些评价,暗示出来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特别是在佛学理学儒学占上风的封建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并不是按照佛学理学和儒学的理念做事。

  前面的文章提到了红楼梦里面数字的含义,讲的是几位人物座位的安排,暗示出了他们所具有的特点。实际上不仅仅是座位的安排,称呼上的数字也能看出这一点,比如二姑娘(迎春)、三姑娘(探春)和四姑娘(惜春),二和四是双数,双数属阴,所以二姑娘和四姑娘都是有性无情的特点,这里的性是指佛家的见性成佛的性,二姑娘和四姑娘都有佛家“性”的特点,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但是三姑娘的三,是个单数,单数属阳,而情属阳,所以三姑娘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敢于抗争。还有个例子就是尤二姐和尤三姐,尤二姐名字里有个二,所以她是个逆来顺受之人,面对王熙凤的虐待不愿意抗争,只是认命。尤三姐有个三,绝对是个厉害角色,在和贾珍、贾琏的周旋中,大胆泼辣,把他们玩弄于掌骨之上,占尽了他们的便宜。在面对自己的姐姐受王熙凤的欺负时,尤三姐那时已死,但是仍然给尤二姐托梦,告诉尤二姐,与其受她折磨,坐以待毙,还不如拿把剑杀了王熙凤,和她同归于尽,如果尤二姐有尤三姐的刚烈,王熙凤必定不敢欺负尤二姐,反而另眼相看。后来贾琏又娶了个小妾叫秋桐,性情暴烈,结果王熙凤就不敢把她怎么样。同样薛蟠的老婆叫夏金桂,嚣张暴烈,宝钗也拿她毫无办法,要是宝钗有探春的性格,必然不是这个结果。可见恶人还需用恶的方法制,佛学理学所谓的善良面对邪恶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让邪恶更加嚣张, 它们用道德把好人的手脚捆住了, 从而使好人打不过坏人, 所以是打着善良的名义助长邪恶。

  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很多人都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破坏,实际上文化大革命破坏的是禁锢人思想的紧箍咒,比如佛学、理学、儒教还有变异的道教,这些东西即使到了当代,仍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现在社会上的所谓复古,其实又在把以前的精神垃圾重新捡起来,想让老百姓重新变成精神上的奴隶,如果得逞,毛泽东的努力就白费了。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03:34:42 | 只看该作者
                                                         评查抄大观园

  下面讲的是查抄大观园的情节,邢夫人(邢谐音刑,主刑法,邢夫人的老公贾赦谐音假赦,也主刑法)偶然在大观园里路过,发现一个傻丫头手里拿着一个绣包,上面绣着春宫画,很震惊。她把这个绣包拿给王夫人看,王夫人气得浑身发抖,生怕她的宝贝儿子被那些妖艳的丫头勾引坏了,所以下令凤姐查抄大观园。凤姐全名王熙凤,谐音亡西风,西方属金,所以西风对木有杀伐的作用。在第五十回诗社写诗的时候,大家都让凤姐开个头,凤姐说了一句“一夜北风紧”,北方数水,金水是一家,所以西风北风主性理。大家知道西风北风是寒流,对树木花草有摧残的作用,而木火通明主文明之象,凤姐查抄大观园对园中众多属木属火的人物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太虚幻境里关于凤姐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只鸟(暗指凤姐)站在冰山上(冰山很冷属水),这幅画的含义是王熙凤依靠的是冰冷庞大的性理派势力。信佛的王夫人让凤姐查抄大观园,探春,惜春,迎春在查抄中的表现截然不同: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 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 "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 "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 "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 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 "都翻明白了。"

  探春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丫环,故意说丫环们偷来的东西都在她的箱子里,你们只能搜我的箱子,不能搜她们的,言外之意如果我的箱子里有什么不好的东西,拿我是问,别找我丫环的麻烦。凤姐何等厉害的角色也惧她三分,深知探春是个正气十足,精明强干之人,所以她们也不敢找探春的麻烦。下面看看惜春的表现: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吃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惜春胆小,见了这个也害怕,说:"我竟不知道。 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凤姐笑道: "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只是不该私自传送进来。这个可以传递,什么不可以传递。这倒是传递人的不是了。若这话不真,倘是偷来的,你可就别想活了。"入画跪着哭道:"我不敢扯谎。奶奶只管明日问我们奶奶和大爷去,若说不是赏的,就拿我和我哥哥一同打死无怨。"凤姐道:"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的!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下次万万不可。"惜春道:"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 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但不知传递是谁。"惜春道:"若说传递,再无别个,必是后门上的张妈。他常肯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他。"凤姐听说,便命人记下,将东西且交给周瑞家的暂拿着,等明日对明再议。可巧这日尤氏来看凤姐,坐了一回,到园中去又看过李纨。才要望候众姊妹们去,忽见惜春遣人来请,尤氏遂到了他房中来。惜春便将昨晚之事细细告诉与尤氏,又命将入画的东西一概要来与尤氏过目。 尤氏道:"实是你哥哥赏他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如今官盐竟成了私盐了。"因骂入画"糊涂脂油蒙了心的。"惜春道:"你们管教不严,反骂丫头。这些姊妹,独我的丫头这样没脸,我如何去见人。昨儿我立逼着凤姐姐带了他去,他只不肯。我想,他原是那边的人,凤姐姐不带他去,也原有理。我今日正要送过去,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入画听说,又跪下哭求,说:"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从小儿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罢。"尤氏和奶娘等人也都十分分解,说他"不过一时糊涂了,下次再不敢的。 他从小儿伏侍你一场,到底留着他为是。"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更又说的好:"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尤氏道:"谁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 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尤氏听了,又气又好笑,因向地下众人道:"怪道人人都说这四丫头年轻糊涂,我只不信。你们听才一篇话,无原无故,又不知好歹,又没个轻重。虽然是小孩子的话, 却又能寒人的心。"众嬷嬷笑道:"姑娘年轻,奶奶自然要吃些亏的。"惜春冷笑道: "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几个字,所以都是些呆子,看着明白人,倒说我年轻糊涂。"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何如?"惜春道:"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尤氏笑道:"你倒好。才是才子,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激射,只是在惜春分上不好发作,忍耐了大半。 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你的丫头的不是,无故说我,我倒忍了这半日,你倒越发得了意,只管说这些话。你是千金万金的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名。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说着,便赌气起身去了。惜春道:"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尤氏也不答话,一径往前边去了。不知后事如何——

  入画是惜春从小就跟随的一个丫环,在查抄中发现入画有些东西是她的哥哥给的,只是不应该私自传送,凤姐认为这件事儿情有可原,而且是初犯,平常看这个丫环也不错,所以凤姐没觉得应该处罚入画。但是惜春认为入画查出了不该有的东西,让她很没面子,所以就想赶她走。惜春信佛,是个很孤僻,很冷漠,无情无义之人,最后走上了出家的道路。她从小就没有父母,是哥哥贾珍和嫂子尤氏带大的,后来贾母看她可怜就和荣府的几个姐妹一起过。由于从小就缺乏家庭的温暖,她的哥哥也是个胡作非为的人,所以惜春从小就看破红尘有出家的想法了。但是对佛教的向往,并没有给她带来温情,而是变得更加冷漠。

  在查抄中迎春的丫环司棋(谐音死期)也查出了不好的东西,但是迎春却不敢为司棋说话,也不敢向王夫人求情,最后司棋被赶走,她只是表示无奈。而有情有义的林黛玉、贾宝玉以及他的丫环晴雯都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但是晴雯仅仅是因为长相风流漂亮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最后郁郁而死,其实晴雯是个正气十足很纯正的女孩,没有和贾宝玉发生任何男女之事,倒是王夫人很欣赏的袭人(谐音西人主西方之人)很早就和宝玉有了男女之事。

  从查抄的结果可以看出有情有义的人都没查出什么来,而无情冷漠懦弱的人却查出了问题。从查抄大观园中姐妹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作者隐含的想法,有情有义的探春值得赞赏,而有性无情的迎春和惜春却让人叹息,可见佛家思想对她们的毒害。

  至于那个春宫画,受佛学理学思想影响的邢夫人、王夫人觉得它很脏,实际上是她们的这个观念脏,而不是春宫画脏。在汉唐时期,当时的文化和舆论认为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是很正常自然的,没有什么好忌讳的,更不会觉得它脏。到了宋朝时期及以后,受理学佛学影响,人的正常欲望受到压制。查抄之前大观园还是一片繁荣景象,查抄后大观园变得萧条冷清,好几个丫环被赶走,宝钗一家为了避嫌也搬出去了,冷落凄清的景象让宝玉深感悲伤,但是查抄并没有使大观园更干净,贾宝玉和丫环更加无法无天,玩出更多花样。贾家也没有因此走上兴旺之路。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04:39:04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全息论

  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是: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它本质上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全息照片”有个特性:如果将底片打碎,利用底片的任何一个碎片都能还原出该物品的整体影像。——由于这一特性与全息论认为的“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的意思一致,因此该理论被冠以“全息”二字。

  全息论还分宇宙全息论和生物全息论。宇宙全息论的核心论点是: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在潜态信息上,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态信息上,子系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

  生物全息论就是基于以小窥大的中医整体观,实际上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概念相一致。道家认为人体对应着宇宙,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身体的局部包含了身体整体的信息,比如脚的各个部位对应了身体各个器官及各个经络,耳朵和手也是这样,具体内容现在电视上的养生论坛都有论述,经常按摩这些部位会起到健身治病的作用。

  为什么说红楼梦也有全息论呢?前面我发表的很多文章已经运用了全息论这个方法,也就是说在红楼梦里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单独、孤立的个体,作者是从整体上描述这个人。比如一个人所居住的建筑,所穿的服装,所出及所猜的谜语,所作的诗歌,所点的戏,所抽的签,所爱看的书,所吃的药,所喜欢的花以及宴会上的座位安排,每个人的名字及称呼,还有每个人所放的风筝等等,都是这个人的一部分,都属于这个人的整体,在书里面每个人生活的细节都属于这个人的有机整体,都是息息相关的。

  可以说红楼梦全息论是对现在西方全息论和生物全息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它把个人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各个细节都看成是这个人的一部分,由这些细节所带的信息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整体的信息,由细节的性质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整体所具有的性质,也就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就和全息论的原理相一致,所以说红楼梦全息论也是非常科学的,而且更加全面。

  在现实生活中,人也非孤立的个体,每个人的住处、服装、工作、所用的东西、兴趣爱好以及所写的文章、所说的话都是这个人的一部分,都属于整体。如果懂得红楼梦全息论,就可以尝试着在生活中通过分析这些细节而了解一个人所具有的特点,非常有趣。比如按照道家玄学,可以通过分析某人的八字、名字、面相、手相或者是住房的风水推断此人的性格、身体状况、命运等。还有古老的拆字法,任何人随意说出或写出的一个字,往往就带有他个人的信息,可以通过拆字了解他的特点。任何人任何时间里所想的某事或某人也绝非偶然,往往这个时间就带有所想的这个事情或这个人的信息,分析这个时间点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就可以看出来龙去脉。

  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描写人物都是通过情节的铺垫以及戏剧性的冲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对话、形象、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红楼梦作者不仅仅使用了这些方法描写人物,还通过全息论从整体上从宏观上把握人物,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这不仅体现了红楼梦全息论的科学性,还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性——对抗封建社会的吃人学说(儒学、理学、佛学、全真教等)。在满清严厉的文字狱下,很多文人都噤若寒蝉,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多人都心灵扭曲、奴性十足,而红楼梦全息论是作者的一把利器,批判压抑人性的专制社会,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护了自己又达到了批判的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宝玉对稻香村的批判,其实就是对理学和礼教的批判,稻香村对应着李纨,李纨对应着理学礼教。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发现潇湘馆和衡无院都有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对应着黛玉和宝钗的问题,也对应着东方道家和西方佛家的问题。作者通过全息手法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下面再举一些例子,以说明作者对全息论的运用。

  “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 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63回)

  这个签暗示李纨就像一只老梅,老气横秋,心态和生理机能就象个老人,说不定李纨连女人特有的生理周期都没了,而她的年纪仅仅30岁出头,这就说明理学对人性的摧残。"霜晓二字是形容老梅所处的季节是秋天(属金、无情无欲)的早上(暗喻李纨还年轻),“寒姿”暗示李纨性寒(性冷淡),这就和西方佛家(属金)相似,无情无欲,所以理学和佛学是相通的,压抑人性。

  宝钗所写的柳絮词,说柳絮无根随风飘荡,她写的螃蟹咏说螃蟹性寒,所抽的签说:“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些细节都在说明宝钗是个无根无情之人,宝钗属金对应佛家,说明佛家无根无情。而李纨所住的稻香村在风水上也有无根的特点,说明她也有无根无情的特点,这就是作者的全息手法,通过各个细节看这个人的特点,同时又看理学佛学的特点。

  佛家和理学为什么会使人变得无根无情呢?情即是根,根即是情。这个根指的就是人的生殖器,又称命根子,是情的根源。宝玉这块石头来源于青埂峰下,青埂峰谐音情根峰暗指男人的小鸡鸡,所以宝玉是个情种。而佛学理学把人的情欲看成是肮脏的,所以要绝情去欲,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的生殖器(情根)再也不起作用,不能做爱,这就是无根的状态。李纨、宝钗无根,是因为孤寡造成她们的生殖器再也不起作用了,产生不了快乐,所以产生不了真情。一日夫妻百日恩指的就是性爱对男女爱情的巨大作用,男女在性爱之前的恋爱阶段也是在生殖器的作用下(性荷尔蒙)促使双方相互吸引产生恋情(阴阳相吸),这种恋情可以克服地位,金钱,出身上的差异而使双方结合。

  有根生命才会长久,道家讲阴阳互根,意思就是阴扎根于阳,阳扎根于阴,使阴阳长久不衰。男女做爱就相当于阴阳互根、相抱相合(相当于太极图),这个根就是男女双方的生殖器,在做爱时通过生殖器互相扎根于对方的身体,互取阴阳,长期和谐的性爱可以使男女身体和精神生生不息。佛学理学的作用就是斩断人的情根,使人孤寡无情(太极图阴阳分离),还美其名曰为了道德和天理,实际上它们是用道德的大棒打击人性,使人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行尸走肉,造成孤男寡女(孤阴孤阳)衰败无情。

在第三十八回,大家构思菊花诗的时候,每个人的行为都不一样,宝钗有什么样的举动呢?

  “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 (38回)

  为什么宝钗手里拿的是桂花,而不是别的花?桂花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桂花有“仙树”、“月桂”、“花中月老”之称,由此可见桂花和月亮有关,而按照道家阴阳学说,月属金属阴,太阳属木属阳,北京的月坛在西城,日坛在东城,西方属金东方属木,所以由日坛月坛的位置可以看出日月的属性。桂花的特点和宝钗属金一致,这又是作者通过全息法描述人的一个例子,任何细节都不是偶然的。还有一个例子: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贾母带着大家中秋赏月,季节是秋天(属金),这段悲伤凄婉的笛子曲又是从桂花阴里传出,为什么不是从别的花里传出呢?这个细节说明了桂花属金的特性,凄清肃杀,在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天时(中秋节)、地理(桂花阴)、曲子和人的心情相互感应达到高度的一致,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样的场景实际上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暗示着贾家已经衰败(如同秋天),已经并将要发生种种不详之事。

林黛玉对应的是什么花呢?书中已有描述: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63回)

  芙蓉花的特点是耐热耐旱,性喜近水,宜植池旁溪畔。花光水影相映成趣,尤显妩媚动人,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美誉。芙蓉花的花语是-—贞操、美人、漂亮、纯洁、高洁之士。所以芙蓉的特点对应着黛玉的特点。"风露清愁"四字的含义是什么呢?,风在五行里属木,所以和黛玉属木相符;露是露水,存在的时间很短暗喻黛玉寿命短,清愁说明黛玉忧郁的性格。晴雯死后,宝玉所写的《芙蓉女儿诔》是为了祭奠晴雯,说明晴雯、黛玉都对应着芙蓉,她们有相似的特点,晴雯的长相也像黛玉,实际上她们是同一个人,正如雨村的正邪两赋所说的异地同人(同样的人扮演了丫鬟、小姐、戏子、风尘女子等不同角色)。还有个细节说明晴雯和黛玉是同一个人:

  “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且请留步。 "二人听了,不免一惊。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唬得宝玉也忙看时,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79回)

  黛玉从芙蓉花中走出,丫鬟也看她象晴雯,说明黛玉和晴雯都对应着芙蓉花。宝玉所写的《芙蓉女儿诔》既是纪念晴雯也是纪念黛玉,包括后面宝玉写的歌颂林四娘的诗歌也是在讴歌黛玉、晴雯和尤三姐这样的人物。晴雯、尤三姐等人都是黛玉分身。

  说到分身,这又是作者一个重要的描述手法,分身法一样属于全息法,通过分身来看同样的人在生活中如何扮演不同的角色(异地同人),通过分身的性格看主体的性格,通过分身的命运看主体的命运,而这些不同角色的表现又在丰富着这个人的整体性格及其五行属性(比如属木或属金),她们都属于这一个人的整体,这就和全息论有了相似之处,由分身看主体,由局部看整体。

  宝玉有几个丫鬟是宝钗的分身,比如袭人、麝月、秋雯等,她们和宝钗的性格相似,她们各自的表现就是在丰富着宝钗的形象,也从整体上表明了属金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作者通过她们的名字表明了她们的属性,比如袭人谐音西人(西方之人,西方属金),麝月的名字里有月亮也属金,秋雯的名字里有秋天(秋季属金)。宝玉还有几个丫鬟是黛玉的分身,比如晴雯、碧痕等,晴雯的晴字里有日属木,晴谐音情说明晴雯拥有真情;同时雯字里有文代表文明,说明属木之人是有情、文明之人,东方属木,是拥有文明和真情的地方。还有碧痕的碧字代表绿色属木等等。通过名字表明她们的属性也是作者的全息手法。

  道家的相面术按照五行把人为五大类,有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土形人和火形人等,他们的性格、长相和体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社会上、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表现各异(异地同人),所以现实生活也符合红楼梦的分身法、全息法。

  在第25回,马道婆用魇魔法陷害宝玉和熙凤,两人经过三五天的折磨,奄奄一息,这时听到了僧道的木鱼声,贾政是如何反应的呢?

  “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 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住,便命人去快请进来。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命人请了进来。”

  这里可以看出,贾政不愿意和那些僧道打交道,和他们在一起很不自在。贾赦也曾经提出想找僧道给宝玉、熙凤二人治病,但是贾政表示反对。贾政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和僧道打交道呢?因为僧道经常会和神灵鬼怪打交道,关于鬼神,孔子讲“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贾政深受儒学影响,远离鬼神。在正式家宴上,贾政也总是很严肃,摆出一副严父的形象,让大家都很拘束,这也是深受儒学影响的结果,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等级观念和礼教。贾政带着宝玉和一帮清客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对稻香村非常喜爱,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建筑,稻香村对应着理学,贾政对应儒学。贾政喜爱稻香村这个细节也是作者的全息手法,影射儒学和理学是一丘之貉。历史上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的新流派,提倡三纲五常,提倡灭人欲存天理,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宝玉对稻香村的批判,隐含了作者对理学儒学的批判。批判它们伪善、违背自然、压抑人性。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05:11:03 | 只看该作者
                                               由一僧一道的选择看值得度化之人

  红楼梦有两个人物,若隐若现,飘忽不定,就是那一僧一道。整部红楼梦的起源、演绎和结尾都有他们的身影,出场不多,却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他们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趁着机缘度化一些人,同时也带着那块石头去红尘中历练一番。

  那一僧一道确实不虚此行,都度化了哪些人呢?有三个人,甄士隐、柳湘莲和贾宝玉。他们也曾想度化幼年的林黛玉和英莲,但是她们的父母怎么舍得把小黛玉和小英莲给他们。

  按照佛家的说法,只有根基好、有慧根的人才值得度化,所谓根基好的人无非就是淡泊名利情,与世无争、没有执着之人,所以按照这个标准,红楼梦里有不少人值得度化,比如贾敬、宝钗、李纨、惜春和迎春等等,但是那一僧一道并没有选择他们,这恰恰是作者的深意,暗示出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值得度化。

  下面看看那被度化的三个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先看甄士隐,书中所述他是个秉性恬淡之人,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喜观花修竹,酌酒吟诗,是神仙一流人物。按说这些特点已经说明他是个超凡脱俗之人,但是甄士隐真正的特点在于他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有侠义心肠。他和贾雨村萍水相逢,非亲非故,但是看到雨村很有才华却穷困潦倒,一直很想帮他。有一次他们一起吟诗赏月,雨村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抱负和难处,甄士隐急忙相告:早就想帮他了,当时就馈赠银两及衣物,助雨村科考。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甄士隐虽然淡泊功名,确是个拥有真情之人。

  再看柳湘莲,大家都说他是个冷面冷心之人,对一般的人都无情无义,实际上柳湘莲一样是个拥有真情之人。他对自己的朋友如贾宝玉就很仗义,尤三姐的自杀让他伤心欲绝!还有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柳湘莲是个有侠义心肠的人,薛蟠被柳湘莲暴打之后,没脸在家呆着,只好去外地做生意,谁知路上遇到强盗,而柳湘莲因为打了薛呆子也是避祸在外,流浪江湖,正好遇到了这伙强盗在抢薛蟠的货。当时柳湘莲没有看见薛蟠,也不知道是谁的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散了强盗,可见柳湘莲也是个正气十足之人,后来和薛蟠结拜为兄弟。

  第三个被度化之人就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宝玉,众所周知宝玉是个极痴情的人,他的这份痴情不仅仅是对林黛玉,而是所有他喜欢的女孩,包括故事里听到的女孩,都让他牵挂,比如刘姥姥讲的那个雪地里的女孩,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刘姥姥编出来的,宝玉却信以为真,总想知道后面的结果。宝玉也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住处充满了情趣,刘姥姥在大观园喝醉了,无意中来到了怡红院,发现里面就像迷宫一样,到处都是各种玩物。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有情有义,一僧一道想度化的小黛玉和英莲也一样是有情之人。只有有情之人才值得度化,无情之人不值得度化,比如贾敬、李纨、宝钗、惜春和迎春等,还有信佛的王夫人和受儒教影响的贾政,都不是那一僧一道的选择。至于滥情纵欲的贾赦、贾珍、贾蓉和薛蟠等更是垃圾一样的人,没有真情。

  红楼梦里还有很多有情之人,比如尤三姐、晴雯、探春、贾蔷、贾芸、芳官等,为什么那一僧一道没有选择他们呢?其实红楼梦里面虽然人物众多,但是很多人物都是分身而已,比如晴雯和尤三姐就是黛玉的分身,书里面提到了她们的长相像黛玉,还有一个和贾蔷相好的戏子长得和林黛玉也很像,也是她的分身。而柳湘莲、贾蔷、贾芸等就是宝二爷的分身,袭人、麝月、秋雯等就是宝钗的分身。所以那一僧一道的选择往往就是抓住了典型,暗示出了和他们有类似特点的人都是值得度化的人,可以看出拥有真情的宝玉、黛玉、柳湘莲、尤三姐和晴雯等都是可度之人。至于宝钗,那一僧一道只是给了宝钗一个冷香丸的药方,药方里面的数字包含了22(代表阴阳相合),实际上是说宝钗是孤阴(无情之人),只有阴阳相合,产生真情,才能治好宝钗的病。

  在太虚幻境里,有个迷津,水很深,里面有很多妖怪吃人。这个迷津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暗指常人社会---红尘,真正的人类社会拥有真情,是个很温暖的地方。那个迷津象征着什么呢?它指的是被儒教、理学、佛学还有变异道教(全真教)统治下的社会是一片苦海,而那些吃人的妖怪就是儒教、理学、佛学和全真教等,为什么说它们吃人呢?因为它们的学说是吃人的学说,压抑人性,泯灭人的真情。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几千年的道德说教就是吃人的学说,压抑人性。毛泽东欣赏鲁迅,就是欣赏这一点,具有反叛精神,鲁迅敢于向几千年来压抑人性、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发出挑战。

  贾宝玉也是极富有反叛精神的人,林黛玉也是这样的人,从来不劝宝玉学那些四书五经。作者安排在迷津之上由木居士(代表真情)和灰侍者度人,实际上是想说明要想挽救腐朽没落的社会,要想广大百姓逃离苦海,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归人性!焕发真情!铲除那些吃人的学说!由此可见红楼梦这本书是极富有人文思想的伟大著作,红色代表真情,红楼梦书名里的“红”字代表的就是人间真情。空空道人给这本书起名为情僧录,意思就是说有情才能悟道,无情就不能悟道。所以说红楼梦又是可以使人悟道、修道的伟大著作!

  斜月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14:20 , Processed in 0.04737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