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级航母“信浓”号的覆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4:2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4年11月28日夜,东京湾。一艘神秘巨舰正在冰冷的海面上缓缓地航行着。虽然美日之间的战争依然血腥而残酷地进行着,但此刻这片海面却充满了宁静。29日凌晨3时17分,一声巨大的爆炸突然从巨舰的右舷响起,橘红色的火焰腾空而起,映红了夜空。30秒后,又有三声爆炸在巨舰的首部响起,巨舰痉挛了,开始倾斜下沉。29日上午10时56分,巨舰红色的舰首直指天空,进行着最后的挣扎。然而,冰冷的海水并没有怜悯这艘超级巨舰,终于,它被无情地吞噬了。29日下午14时,护航的驱逐舰向日本帝国海军军令部拍发了一条电文:“信浓”号2512名舰员失踪1435名,救起1080名……

“信浓”号,这艘二战中最大的航空母舰,在仅仅进行了17小时的试航后就被击沉,成了历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信浓”号的沉没,也预示着日本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
帝国夕阳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打败了清朝北洋水师,一跃成为令西方国家刮目相看的海上强国。《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从中国榨取了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而这笔钱中的很大一部分又用在扩充海军力量上。

1905年日俄战争中,迅速膨胀起来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全歼了俄国驰援远东的波罗的海舰队。这个巨大的战果使联合舰队声誉鹊起,也使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躁动。狂妄的日本帝国已经不满足于称霸东亚,而把贪婪的眼光放到了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目标”,日本把宝压在了军事实力上,尤其是海军,更成为日本极为倚重的对外扩张急先锋,得到了优先发展。

飞机的出现,使战争扩大到了三维空间。世界各主要海军强国纷纷开始研究飞机如何在军舰上得以应用,日本自然也不甘落后。1914年8月日本把其“若宫”号商船改装成一艘水上飞机母舰;1922年12月27日,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凤翔”号。此后,日本的航母研发工作一帆风顺,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已拥有专门设计建造和改装的航母10艘。

1941年12月7日,日本抽调6艘大型航母组成的机动部队,在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的带领下对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由于美军麻痹大意,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其太平洋舰队遭到了惨重损失。偷袭珍珠港得手后,以航母为主力的日本机动部队又马不停蹄,袭击了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科伦坡和亭可马里港,还在印度洋上炸沉了英国的“竞技神”号航母和两艘重巡洋舰。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快乐时光,出尽了风头,充分展现了舰载航空兵机动性强、打击力大的特点。

然而好景不长,遭受突然打击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很快缓过神来,对日军展开了反击。1942年5月,美日之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航母大战——珊瑚海海战。结果日军被击沉“祥凤”号航母一艘,损失飞机97架,日本海军的攻击锋芒首次受挫。紧接着的6月,著名的中途岛海战爆发,战役结果日本被击沉“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号四艘航母,损失舰载机332架以及大量熟练而极富实战经验的飞行员,日本联合舰队的海上机动部队遭到重创,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惨烈的太平洋海战清醒地告诉人们,航空母舰已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核心,欲制海必先制空。中途岛海战后,日本为了弥补航母战力的不足,一方面加快建造5艘重防御的改进型“大凤”航母和增加15艘“云龙”型航母;另一方面是将大型船只改装为航母。“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艘也在改装名单中,这就是“信浓”号。“信浓”来自于日本古国名,在今天的长野县境内,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战将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血战的沙场。

信浓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由原本建造的第三艘大和战舰的船体改装而成。

“信浓”号由横滨海军船厂建造,于1940年5月4日开工。其间由于物资短缺,曾两度停建。至改装前已完工50%。因此,日本军方决定不改变原设计的战列舰舰体,只在主甲板上安装一层机库、装甲飞行甲板和岛式上层建筑。横须贺海军船厂承担了改装任务。

由于太平洋战事已酣,“信浓”号的改建工作被列入日本海军优先紧急工程,数千名工人日夜赶工并被告知不许离开船坞。而且船厂背靠悬崖,其他方面却竖起了钢筋栅栏,保密措施看起来万无一失。

但是在“信浓”号身上却一直笼罩着一股不祥之气。首先是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海上机动部队面对攻势如弘的美国快速航母编队只有搭架之功,损失一天比一天大。从1942年8月至1944年6月,美日之间又进行了3次航母大战,即第2次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3次海战结果,总计日军损失航母4艘,舰载机570架,而美军的损失只及日本的1/4。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损失很难得到补充(到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日本航母部队可怜到充当诱饵以掩护栗田舰队的重巡洋舰攻击美军登陆船队,结果4艘甲板空空的航母全被美军舰载机炸沉),而美国此时却开足马力,充分发挥出其雄厚的工业生产能力,新型航母和其他舰艇源源不断供应前线部队,海军实力急剧增强。

此消彼长,日本帝国已经日落西山了,一艘“信浓”号已无回天之力。

其次是由于赶进度、压工期所带来的突击施工,使许多建造工作都是匆匆完成;再加上原材料短缺、熟练技术人员少,建造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这为日后实际使用留下了极大隐患。

1944年10月8日,“信浓”号下水;同年11月9日,“信浓”号完工。但这时,美国海军已逐渐逼近日本本土,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已处于垂死挣扎中,覆灭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信浓”号能为日本海军乃至日本帝国注射一剂强心针吗?

超级航母

“信浓”号标准排水量62000吨,满载排水量72890吨,是二战中最大的航母,这个排水量纪录直到1960年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服役才被打破。

该舰舰体长256米,宽40米,舰宽38米,吃水10米,飞行甲板长266米,航速27节,续航力1000海里/18节,动力装置与“大和”级相同,最大功率15万马力,人员编制为2400人。
“信浓”号虽然称得上是当时的“巨无霸”航母,但设计载机却只有47架,其中20战斗机,27架攻击机。这是因为日军并不只是要求“信浓”号成为一艘攻击航母,而且还要求它成为一个流动的海上补给基地,为其他航母补充飞机或为其他水面舰艇补充弹药、燃油、食品和淡水等。实际上,“信浓”的庞大舰体也的确可以装很多东西,这种“创新”设计也算是一种日本特色吧。

“信浓”号与其他航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装甲防护力强。该舰采用的是“大和”级战列舰的舰体,具有严密的水下防御,设计有三重舰底,水线处有厚200毫米的装甲带,为此不惜耗费上万吨的钢材;全舰划分为1147个水密隔舱,以保证遭到水下攻击时海水不会大量涌入舰体。从理论讲,“信浓”号拥有当时最强的水下防护能力。为了防御空中攻击,“信浓”号像“大凤”号航母一样对飞行甲板也进行了装甲强化。其甲板装甲厚75毫米,上面还覆盖有200毫米厚的钢骨水泥层,同时还加强了要害部位的防护。这种装甲飞行甲板是得自于美日航母大战中惨痛的实战教训。在实战中,美国两国都发现,对航母威胁最大的不是鱼雷,而是俯冲轰炸机投下的航空炸弹,尤其是穿甲弹,可以轻易地撕碎航母薄薄的无防护的飞行甲板,在航体内部爆炸,所以,加强飞行甲板的装甲防护是大势所趋,并一直沿用至今。有了装甲防护,日军仍感到不踏实(因为美海军航载机对其舰艇的威胁越来越大了),又在“信浓”号上装上了16座127毫米主炮和多达145门25毫米高炮,主要用途是防空。而早先的“瑞鹤”号航母虽然也装有16门127毫米主炮,但却只有36门25门高炮。

厚实的装甲和密集的高炮,表明日本海军已经开始改变其战争初期那种重攻击轻防御的作战思想,但这种改变是被迫的,从骨子里讲,日本海军一直是将攻击放在第一位的。

舰载机是航母的攻击拳头,而作为一艘超级航母,“信浓”号在这方面恰恰最弱的,偌大的航母只有47架舰载机,与排水量仅为10600吨的“龙骧”号轻型航母一样多,空有巨人的身躯,却无巨人的铁拳。至于让“信浓”号去充当海上流动补给站,则未免太奢侈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战争末期日本舰载航空兵力几近枯竭,航母机动部队已经是徒有虚表了。

原打算配属给“信浓”号的舰载战斗机是A7M系列“烈风”战斗机,它是著名的A6M“零”式战斗机的后继机型。该型机于1942年7月开始研制,设计师仍为“零战”的设计师——崛越二郎。由于要给“零”式的新型号和J2M的设计生产让路,“烈风”的研制进度比较缓慢,直至1944年5月6日首架“烈风”A7M1才开始试飞。
“烈风”A7M1机长11米,机高4.28米,翼展14米,最大起飞重量4410公斤,最大速度574公里/小时,固定武器为2门13.2毫米机枪和2门20毫米机炮,另外可挂2枚250公斤炸弹。该机装一台NK9K“荣”22型18缸气冷发动机,最大功率2000马力(高度6700米时只能输出1570马力);同时该机还装有自封油箱、防弹风档和给座舱布置有装甲。

由于A7M1发动机推力不足,所以高空性能差,6000米高度上最大平飞速度只有564公里/小时。鉴于此,日本军方暂时搁制了研制计划。但没过多久,军方又让堀越二郎设计装三菱MK9A发动机的“烈风”A7M2型战斗机。1944年10月13日,“烈风”A7M2进行首飞,在6600米高度上平飞速度达到了628公里/小时。日本军方对试飞结果极为满意,正式命名为A7M2舰载战斗机22型,并安排三菱重工的名古屋和大阪工厂生产。但由于当年12月的名古屋地震和美军B-29轰炸机的空袭,“烈风”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未生产出一架。

而日本海军一直倚重的“零战”虽发展到“零战”52型,后来还出现“紫电”、“雷电”等型号,但产量一直不大,还不够补充前线的损失,更不要说配给“信浓”了。

至于攻击机,情况也类似于“零战”,99式俯冲轰炸和97式舰攻都已捉襟见肘,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叫喊声中,根本不可能抽出来几十架装备还未出过一次海的“信浓”号。
不愉快的事情层出不穷。除了舰载机问题外,“信浓”号舰长阿部俊雄大佐在给海军军令部的报告中指出:“信浓”号的12座锅炉只有8座能工作,航速只有8节,舰上的水密隔舱大都未进行检测,一些收尾工程迟迟不能完工。而且,随着B-29轰炸机越来越猛烈的空袭,“信浓”号的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考虑到这些情况,日本军令部决定让“信浓”号驶入相对安全的濑户内海躲避美军轰炸并完成最后的工程。

1944年11月28日中午,“信浓”号在第16驱逐战队的3舰驱逐舰“滨风”、“雪风”和“矶风”号护航下,小心翼翼地驶出东京湾,进行自己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海上航行。

死亡试航

夜空,明月高挂。为了航行安全,“信浓”号和3艘驱逐舰均采取了严格的航管保密措施。4舰均未开航行灯,舰只外部见不到任何灯光。

在东京湾外辽阔的洋面上,“信浓”号上的25名了望睁大了眼睛,精神高度集中地注视着洋面。突然,值更官向阿部舰长报告:发现敌舰雷达信号,从脉冲频率上看像是一艘美军潜艇,时间是晚上19时15分。

阿部舰长感到很疑惑,日舰并未发现美军舰艇,美舰却自己发出雷达信号。难道美军疯了吗?或者是另有企图?沉思了好一会儿,阿部判断自己的军舰遇上了美军潜艇“狼群”。美军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一艘故意发出雷达信号的潜艇把护航的驱逐舰引开,而其他埋伏的潜艇则伺机攻击“信浓”号。基于这个判断,他下令无论出现何种情况,护航舰只都不得丢下“信浓”号;同时阿部还命令关闭各舰雷达,改为灯光联络。

事实上,“信浓”号发现的只是美军执行营救可能会被日军击落的B-29轰炸机机组人员任务的“射水鱼”号潜艇,周围海域再无其他美军潜艇。但我们不能以此评判阿部舰长当时的决定如何不对,毕竟在情况不明的时候,他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信浓”号,做此决定也无可厚非。

“射水鱼”号被发现时正在东京湾外的海面上给蓄电池充电,同时修理出现故障的雷达。在水面上活动的潜艇极易暴露目标,对此,艇长恩赖特上校也很担心,命令了望仔细搜索海面。值得庆幸的是并无意外情况出现,恩赖特才稍稍安下心。

射水鱼号属于美国海军巴雷欧(Balao)级潜艇,这类潜艇与加腾级(Gato)潜艇以及后来的鲤鱼级巡洋潜艇一起构成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远洋潜艇战的主力,装备有前6后4一共10具鱼雷发射管并且备有24发鱼雷,同时还装备有一门5英寸口径的火炮,攻击力比当时的德国U型潜艇还要高很多。

晚上20时30分,“射水鱼”号雷达修好。过了一会儿,雷达兵报告在艇方位30度处发现接触,恩赖特极为不满,因为他看到的岛的方位是60度,于是他命令雷达兵好之修理雷达。很快,雷达兵又报告说艇长所看到的岛在移动;紧接着,一名了望报告:右舷发现目标。21时10分左右,了望和副长同时喊到:目标是一艘航空母舰!

恩赖特闻言大喜,他马上用望远镜对住目标,没错,是一艘战舰,于是他决定咬住这艘战舰,伺机击沉它。

由于“信浓”号走的是“Z”字路线,所以尽管整个编队速度较美潜艇快,但却不能摆脱以近乎直线行进的“射水鱼”的跟踪。

也许是难以忍受这种莫名的恐惧,“信浓”号编队中的“矶风”号驱逐舰突然转向离开编队,以35节高速朝“射水鱼”冲去。日舰的举动,使恩赖特吃惊不要紧,重重要的是使阿部俊雄吃惊不小:“矶风”号怎么能违抗命令私自出击而置“信浓”的安危于不顾呢?想到此,他命令航海长发信号给“矶风”,让其立即回到适当岗位。

二战日本海军阳炎级驱逐舰

一束红色灯光从“信浓”发出,“矶风”号看到后,在距“射水鱼”5海里时,悻悻地掉头回驶。

紧接着,阿部又命令编队保持180度航向,以20海里/小时速度前进,甩开尾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时,“信浓”有根主轴上的一个轴承温度过高,经过多种办法降温后却一直降不下来,航母不得不降低速度,以不超过18节的速度行驶,阿部闻此消息,不由得直摇头,这下任何一艘美军潜艇都可以追上它了。阿部始终让认为跟着“信浓”的是支潜艇“狼群”,否则,对于一艘潜艇,他是毫不在乎的。
“射水鱼”航速比不上“信浓”号,在“信浓”转为180度航向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看该舰消失。因此,恩赖特祈祷“信浓”走到“Z”字尽头再转回到210度航向上,这样,他就有机会截住它,他期待着这个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信浓”号编队果真转向西驶,“射水鱼”的雷达又发现了目标。但是“信浓”号并没有像前面那样高速前进,而是降低了航速,这令恩赖特百思不得其解(他当然不知道“信浓”号主轴出了问题),只好耐心等待“信浓”号朝自己驶来。

29日凌晨2时16分,“信浓”号转回到210度航向,并朝“射水鱼”驶来。恩赖特看到后,欣喜若狂,当即下令“射水鱼”向西驶5分钟,以便在正横面发起攻击。3点04分,“射水鱼”开始下潜,3点07分,“射水鱼”下潜到潜望镜深度,并作好了攻击准备:发射管注水,鱼雷定深3米。同时,恩赖特还画了一幅“信浓”号外型草图。
这时的阿部俊雄也接到了报告,美舰雷达波消失。他意识到美军潜艇已潜入水中,“信浓”号即将厄运当头了。

随着恩赖特一声“发射”令下,鱼雷军士长卡拉汉立即按下发射钮。“嗖”的一声,第一枚鱼雷离开发射管,带着水泡飞驰而去;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第六枚鱼雷急驶而出,射向“信浓”号。再后来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悲惨的景象……

射水鱼号发射的鱼雷中有4枚直接命中了信浓号右舷,由于匆忙赶工,信浓号的水密非常不完善,很快就进水倾覆,射水鱼号潜艇乘乱逃脱了护航驱逐舰的攻击。

后记

“信浓”号的沉没,直接原因是建造质量不过关。“信浓”号用的是“大和”级的舰体,舷侧装甲带厚达200毫米,对鱼雷有很强的防护力,况且还有大量的水密隔舱。“大和”级的第二艘“武藏”号在莱特湾海战中被命中14条鱼雷和16颗炸弹才宣告沉没,按理说4枚鱼雷是不该让“信浓”号沉没的,当时阿部俊雄在“信浓”号中雷后没有下令减低航速也是基于对舷侧装甲的防护力和水密隔舱作用的自信。然而他忘了一条:“大和”和“武藏”是倾全国之力而造的两艘巨舰,用的是最好的钢材和设备,建造者是最熟练的技术工人,工期上又是严格设计进度进行、有条不紊。而“信浓”号在建时就由于原材料短缺而停建,后来又在改装中图节省、赶进度,装甲材料和设备等都是突击安装,在试航时,“信浓”号上许多水密隔舱还未安装隔舱门,也未检测过,导致中雷后海水灌入冲破了一个又一个船舱,所谓水密隔舱竟成了样子货。由此可见,“信浓”号的工程质量是不合格的,时髦点说,当时的“信浓”号是个典型的“豆腐渣工程”。此外,“信浓”号的沉没也与损管措施不当,舰员大都是新兵、未经训练有关。

但是,如果我们不拘泥于从“信浓”本身进行分析,眼界再放宽些,就可以看到“信浓”号的沉没有着更深层的原因。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射水鱼”的鱼雷攻击,“信浓”号的结局也注定是消亡。

撇开战争的正义性与正义性不谈,首先从日美双方的综合国力上看,日本就与美国差了一个数量级。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时任日本驻美海军武官的山本五十六就一直对美国的工业潜力心存畏惧,曾极力反对与美开战。他深知美军海军主力舰只,尤其是航母力量在1941年时虽不及日本,但美国一旦将其工业生产能力动员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造出很多舰只,从而使其海军力量超过日本。山本认为日本要想与美军在太平洋抗衡,唯一的办法就是奇袭,在战争初期就击败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对手缓不过劲来,赢得时间,然后再细想对策。这种想法成了山本日后偷袭珍珠港的理论依据。

事实上,即使是号称是“美国通”的山本五十六也没有估计准确美国的综合国力,更不用说其他日本领导层人士对美国综合国力的认识了。

拿对作战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来讲,煤、石油、铁矿石、橡胶、棉花等,日本基本依赖进口,而这些物资的供应地恰恰又均处于美英等日本的对手控制的地盘内。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获得东南亚地区的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日本所需的物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所能提供的却越来越少,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日本,使其始终处于“饥饿”状态。而这些战略物资对美国来讲却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可以源源不断得到满足。

再说工业生产能力,以飞机生产为例,1942年日本共生产军用飞机8861架,美国为49445架;1943年日本共生产军用机16693架,美国为92196架;1944年日本共生产军用机28180架,美国为100752架。其他作战武器的产量,美国也均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日本。美国生产的军火不但大量装备本国军队,还源源出口到许多盟国。由此,美国号称是“民主国家的军工厂”。
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使日本根本无力与美军争胜,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是日本国民经济生存能力脆弱,经不起打击。日本是个岛国,主要人口和工业集中于本州南部和九州北部沿海地带,呈一字形分布,极易受到来自海上的打击。二战后期,美国利用B-29轰炸机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加之以海上潜艇封锁,切断了日本的海上交通,使日本国内得不到工业原材料和粮食,前线得不到兵员和武器。国民经济基础基本被美军摧毁,只能走上举国投降的道路。

第三是日本海军重攻击轻防守,一旦对手发起攻击,往往都能实破日军防御,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在太平洋战争初、中期,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实力是强于美军的。然而几场海战后,美军越战越强,日本却越战越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疏于防守。
珊瑚海海战中,“祥凤”号有战斗机16架、攻击机12架,来袭美机为16架战斗机、36架俯冲轰炸机和24架鱼雷机;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龙骧”号派出15架“零”式战斗机前往攻击瓜岛,留下了9架尚未升空迎敌,就被美军30架俯冲轰炸机和8架鱼雷机击沉;马里亚纳海战沉“飞鹰”时,日军有战斗机75架升空,来袭美机为85架战斗机、77架俯冲轰炸机和54架鱼雷机。由此看来,日本机动部队从来就没认真重视过自身的空中防护。此外,日本机动部队的反潜能力也弱,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日军损失的3艘航母中居然有2艘(“大凤”和“瑞鹤”)是被美军潜艇击沉的。

与日军相比,美军是攻守兼备。同样以马里亚纳海战为例,美军在航母部队前方日本来袭方向布下战列舰群,让其担当航母部队的防空屏障。当日本机动部队4个攻击波326架舰载机来寻美航母编队时,遭到了战列舰炮火的凶猛杀伤和美战斗机的英勇拦截,几乎全被击落,而美航母却未受什么损失。

第四是日本海军的“精兵攻策”使航母机动部队经不起消耗,实力锐减。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都是抽调出来的优秀飞行员,空勤人员的技术也都极为熟练,飞行指挥员更是上乘之选,日本机动部队就是靠着这支“精兵”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但是这种政策的弱点是经不起消耗,因为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必须要经验丰富的教官认真传授技术才行。而日本却把飞行老手都放在了战斗部队,后方的好教官极为缺乏。但日本在战争期间一直没有适时调整这种政策,以致经过几次航母大战后,日本优秀飞行员和技术熟练的空勤人员大量阵亡而后方又补充不上来,造成日本机动部队在战争后期名存实亡,由“菜鸟”飞行员驾驶的“零”式、99式、97式飞机竟成了美军飞行员获得勋章的靶标。

可以说,日本国力的先天不足以及作战指导思想的严重失误,注定了日本在战争中必败无疑,“信浓”号的覆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4 22:08 , Processed in 0.0438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