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发现圆明园被焚毁前旧景照片 网民一睹为快(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15-11-8 16:15 编辑

艺藏

这张照片是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在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摄,据专家推断应为圆明园旧景。这张照片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0万英镑上拍。(来自“艺藏”微信公众号)

1860年前,拍摄的从北京城墙俯瞰照片。


1873年,被毁13年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廷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后,西洋人在中国的居留权从广州、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扩张至北京。在英国人赫德掌管下,大清海关多西洋雇员,恩斯特·奥尔末即在其中。他不算什么重要人物,关于他的资料也有限,只知是德国人,1847年出生在希尔德斯海姆附近的伯瑟恩,家里是经营旅馆生意的,十几岁加入19世纪欧洲的最后一波探险潮,随一支商船队前来远东,船在中国海岸失事,他就留在了中国东南沿海。1867年左右,不过20岁出头的奥尔末在厦门开了家照相馆,但没多久他就结束了生意,转而谋职于大清厦门海关。随职务升迁,奥尔末从厦门先后迁居北京、广东和青岛,直到46年后退休,1914年携妻子离开中国返回德国老家。








秦风说,奥尔末在北京海关的任职时间是1872年8月到1880年4月,近8个年头。奥尔末拍摄照片的时候,距圆明园被焚13年,同治皇帝正巧也在1873年发布上谕,命择要重修圆明园,开工不到一年就因资金短缺以及众臣反对告停。圆明园被毁后,园区留有清兵看守,但由于西洋楼景区位于整个园子位置偏僻的东北角,守卫较松,在北京的外国人常自由出入,把这一片废墟当做了野餐地点。奥尔末经常随海关同事及家属一起进到西洋楼景区,有机会拍下照片。对于圆明园西洋楼建筑,奥尔末有着和多数西方人一样的好奇和溢美,在离开北京职位18年后,他在日记中追忆当年所见:“映入你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湛蓝色的天空里,随着观者移动的脚步和太阳的光影不停变幻,建筑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衬让它们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幻影……观者不禁怀疑自己来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里。”面对一片纵火后的废墟,这样的文字未免夸张,远不如他12张照片平实可据。




2015年,被毁155年后,今日的圆明园。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9 04:01:48 | 只看该作者
平平无奇,一个山寨西方建筑不伦不类的大杂烩。因为死无对证了,正好方便中国人把它吹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1-10 00:08: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被焚的圆明园并非需要吹上天,而是见证了一段被侵略的屈辱,时刻警醒后人不要重新再遭受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1-11 12:02: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圆明园不过是满帝国主义压榨剥削汉民族老百姓民脂民膏的奢侈品,满帝国主义被新兴帝国主义打得屁滚尿流,不值得同情,而且大快人心,要不是满帝国主义作死,汉民族根本不可能引来解放的中华民国的诞生,小辫子要留到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11 18:18:06 | 只看该作者
搜刮的民脂民膏,大清帝国确实可恨,可是毕竟是历史的证明,为何要焚烧,西方洋鬼子也太不地道了。就算是仿造的,那也可以证明西方艺术的展现,难道是仿造的太好,嫉妒了?其病态心理又值得考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3 22:15 , Processed in 0.0455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