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8|回复: 0

清华食堂杂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8 14: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二、三原来都是员工食堂,称之为一员工、二员工、三员工

我的记忆中,一员工后来重新装修后就成了荷园,二员工后来改成了荷园二餐厅,现在好像又改名了。大部分教工都去一员工,二员工主要服务于住在周边的青年教师,也有南区的教工为了省事在那里买主食,印象中那里的馒头做得不错。

三员工就在明斋后面,万人的一部分原址,面对体育代表队的宿舍,食堂内部还曾有一个巴掌大的小酒馆。三、四、五、六围成一圈,其大门分别面向四个方向。90年代后东区的学生食堂重新装修之后,桌椅搬动不便,很多原本在七、九食堂办的周末舞会就搬到了三员工,因而在学生中也有一些名气。四食堂是这四个扎堆的食堂最早关闭的,租给了毛毛饺子公司成了饺子车间。后毛毛饺子公司搬走后,好像还空了一段时间。五六两个食堂后来把中间的隔门打开了,给人的感觉成了一个食堂,但是实际上还是分开经营的。

回民食堂在四个食堂的东面,清西餐厅(现在也没了)的南面。只有回族同学可以就餐。

七食堂最早服务于住在五、六、七三座楼(八号楼原来住的是青年教工比如杨振斌同志)的部分学生,其中五、六号楼是女生楼(八九十年代一段时间清华只有新斋、五、六三座女生楼,曾有学生画了一幅图,一个绿油油的清华轮廓里面三个小红框,名为“点缀”,贴在三教的板报栏里……咱青蛙们其实是很幽默的)。七号楼原来是机械系的宿舍楼,机械系的女生比例几乎是全校垫底的,把他们放在七号楼,汗……。六七号楼之间是望眼欲穿的一片核桃林,下面是黑洞洞的东区菜窖。后来七、八号楼也改成了女生宿舍,七食堂就仿佛成了女生食堂了。八十年代的时候女生楼是随便进的,后来不让进了。还有谣传说贺书记曾想把“吾楼奇葩”(五六七八号楼)用围墙圈起来,把七食堂也圈进去,像解放前的古月堂一样。于是男生们起哄,纷纷要求义务劳动,在围墙四角各建炮楼一台,日夜站岗云云……不过仔细看五号楼西墙,上面留有自卫反击战时的大标语痕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颇有意味。七食堂后来改名风味餐厅。

八食堂原来是服务于十一号楼(精仪、自动化)、十号楼(材料)的男生的,在经管学院牛起来以前,这两个系招收了不少体育生,因而几乎垄断了校运会和各种比赛,体育极其强盛,在这两个楼里经常看到各种彪形大汉,所以八食堂的粗犷似乎也是有其背景的。滑稽的是这两个大系挤在了十一号楼和十二号楼一层,其住宿情况之惨,也是全校闻名。

九食堂的食客主要来自十二号楼(化工)和五号楼。饭票没有统一之前,九食堂是闻名全校的明星食堂,西区的学生甚至会拿着每个月两块钱的“硬通货”特意来九食堂尝鲜。其时五分以上的菜票都是按食堂划分的,各种面值的菜票颜色类似,但是设计稍有不同,而且注明了食堂。我曾见过九食堂的一个师傅轻蔑地捡出了一个同学的一张其他食堂的五分钱菜票,自称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为了体现领导的关怀,每个学生每月可以购买十张褐色彩票,每张面值两角,全校通用,颇为珍贵。曾收集各食堂之菜票留作纪念,后来不知道扔哪儿了。其实东操以北未开发的时候,九食堂的位子颇为偏僻,东侧不远是垃圾塑料袋群魔乱舞的一个小苗圃,小苗圃旁边是全校所有泡菜坛子的集散地,那个味儿,北侧外加小臭河一条(后来盖上了),再往东北是学校的猪圈,大猪小猪们身上的味道随着他们的喧闹声一阵阵地飘过来……北操开发以后、东区澡堂子后面的地推平了但是还没有盖楼的时候,春风来临之时,风卷着黄土和开水房的煤堆,直冲着那些东区浴室里出来的“出水芙蓉”们扑过来……现在的格局,那是天壤之别了。

印象中当时十食堂的任务最为繁重,在十四、十五食堂建成之前,周边的学生(还都是男生)很大一部分都在十食堂就餐,因而造就了十食堂的特殊地位,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十食堂和三角地一样是信息集散地,也是那段时间唯一一个二十四小时开放的食堂。后来牛X了,墙上加了个大标语,“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什么的,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其实去十食堂就餐最方便的应该是环境系的某些师生,如果在两边的窗户上拉一个滑轮之类,环境系馆的人买饭都不用出办公室,呵呵。

十一食堂是营业性食堂,也是饭菜质量较好、价格较贵的食堂,最早学生们不能去,主要是那些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们蔑称其为“继院”)的学员。这也是最早收现金的食堂。二楼是餐馆,可以订菜,也可以举行婚礼。

十二食堂主要分配给住在九号楼的计算机系男生。但是这个食堂离学生区比离三教还远,而且有势能差。从九号楼上去,要爬一个非常陡峭的台阶,如果你不幸给同屋带了一份饭,而且还舀了一大盆免费的米汤,一手还夹了一瓶酸奶……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经过的那条小路旁边堆满了蘑菇房的瓶瓶罐罐(从八号楼去三教的那条小路东侧,曾有几间蘑菇房,位于抗震研究所北侧),脏兮兮的,很影响食欲。饭票统一以后,食客越来越少,九十年代初就关门大吉了,现在是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十二食堂一个最大好处也是离教室近,早上来不及吃早饭,去三教的路上顺路买两个煮鸡蛋(稀饭油饼是不便携带了)。春日的早上,不知道有多少次曾经两手各攥一个鸡蛋在迟到的大教室后门眺望寻找安全的座位。

十三食堂为运动员食堂,为运动员所专用,普通饭票不能使用。运动员们的饭票是体育组发的,不是买的,所以这个食堂颇有些神秘。改革开放之后,去了多次,发现烂得可以,所有的菜都是剁得稀烂,跟喂鸡似的。后来就撑不下去了,被七食堂(已改为风味餐厅)吞并了。

十四食堂、十五食堂是随着北区的男生宿舍建起来的,十四食堂很有特色的是那个排成圆圈的队形。那一片男生楼曾经算是个死角,所以此二食堂也是女生罕至的地方,很多人搞不清楚哪个是十四哪个是十五,清华的学生大学几年从来都没有去过这两个食堂的也不在少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7 18:13 , Processed in 0.0407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