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升官祭:一位清华人写在陈吉宁部长履新之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08:59: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荒岛生

编者按: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一片混乱,各种政治势力角逐,宁静的清华园也不例外。1931年9月21日,无党派背景的梅贻琦成为清华校长,从此清华大学“不再是个政治皮球,步上了正轨”(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版,P132)。梅贻琦主掌清华期间,秉持自由教育的理念,使清华在学术和思想地位上保持独立,符合清华师生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清华精神”,清华大学迅速崛起为国内外的知名学府。
1月28日,51岁的清华校长陈吉宁出任环保部党组书记,成为又一位“学而优则仕”的典型。然而,在舆论一片击节称叹、拍手叫好的同时,也有人在喧嚣中发出“异质”声音。我们分享一位清华校友的文章,从另外视角观察这一事件。

校长升官祭
◎荒岛生

    我有一个奇怪的理论,如果你现任的领导离开的时候,无论去哪,履新或是升迁,如果大家都奔走相告、额手相庆、欢欣多于留恋,是不是会觉得多少有点尴尬和不够礼貌。所以这时候有点不同意的声音,是不是也是一种委婉的赞颂呢?

    那我们能说点什么呢?有可能寄语点什么呢?鉴于粗人掌握不了对高校教师“可以批评不能抹黑”要求的精致尺度,就表达一点内心感受吧。

1、情绪

    想起门户网站的新闻下方会有各种看完此新闻后的表情,高兴、沮丧、赞成、愤怒… 如果对这一则新闻,我选择失望。

    失望源于曾经的崇拜。清华园流传一个小段子,校长每年最辛苦的任务是5次演讲,本科生迎新一次毕业一次,研究生迎新一次毕业两次,关键每次还要不同。今年您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慢着,这不是总结的节奏么?随后的话题是持之以恒与敢于舍弃,您并没有去解释这两者看起来的相互矛盾,正如像在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解释过的那样。那次演讲中“你们更需要的是不唯众、不跟风,不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具有从容地行走在无人知晓的荒原上的勇气”的段落令人痴迷、心生向往,但是听闻短暂校长生涯后的升迁,听众被打回了骨感的现实,将来的学生们会不露声色地提醒自己,哦,人生最可靠的还是一步一步的攀爬,价值信念只是攀爬累了补充营养的鸡汤而已。

    失望源于曾经的拥护。当改革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甚至于改革利刃要触及我们自己利益的时候,甚至于不同意某些具体的改革做法的时候,相当多的有志青年依然在为您的理想辩护。因为理想总是比苟且更能说服人,哪怕理想还只是理想化,哪怕追逐理想的步子因为太快而趔趄。但是一旦高举理想之旗的人选择了离开,我们还能毫不怀疑改革背后传说中的“政绩”动机么?我们还能毫不犹豫沿着您规划的理想之路执着前行么,臣妾们做不到啊。至于新校长是不是选择“萧规曹随”,坚持改革的硬度、频度和持久,这和人心的信仰或猜疑比起来,简直不成为一个问题。

    失望源于曾经的期望。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总要考虑百年之后的历史评价。部长甚至于副总理、副委员长、副主席将会有很多,数风流人物,前后十数年而已。但清华校长不一样,您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我们真心希望过您的历史标签不光是直率、能干、改革,还应包括独立思考、傲然风骨和不随波逐流。顺带着,您的新岗位在不经意间又唤起了民众对于行政级别的津津乐道,搞清楚高校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是什么级别,远比理解他们的学术背景更袭人眼球,又不禁令人想起了去行政化就是“去,行政化!”的坊间段子。

2、辩解

    有人说高校教授去政府任职在西方大学中不乏榜样,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其根本的不同,西方大学的专家政客是双向车道,都是一份“工作”,任满了届到了就换到新的岗位,相反教授倒是可以干一辈子。而谁曾见咱们的领导卸任回来耕耘校园,因为治国平天下才是更青云的人生追求,安全而光荣的退休才是美好的故事结局。所以不要借口国际惯例,需要的时候是国际惯例,不需要的时候是中国特色,这不是道路自信的精神。

    有人说双肩挑是清华传统,领导在学术和行政中游刃有余,挂职的施一公教授最近也表示“校领导的科研做得都很出色”。但实践反复证明,双肩挑能挑出领导干部,能挑出院士,再加把劲,甚至于能挑出自然科学一等奖,但是清华校长不必要也不应该是双肩挑的榜样。原因很简单,制度之后,为将为匠,多多益善;制度之先,为帅为率,一生仅一事。

    有人说这是国家更大的需要,清华不要囿于门户,教育,高等教育,清华高等教育,定语之定语,子集之子集,能影响多少人。而阳光、空气和水是万民所急、万世之忧,但是真的很遗憾,中国的环境问题绝大分时间是经济问题,偶尔会变成政治问题(APEC蓝),不小心造成性命问题(提头来见),但很少呈现出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所以有多位“不愿具名”的环保官员给媒体吹风,毫不掩饰地指出”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为技术型领导背书。但这样一来,环境部长能解决的环境问题,不同样是定语之定语,子集之子集?

3、愿望

    不愿看到,您在懂政治顾大局的携裹中,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而离教育家的初心渐行渐远。不要用国家事业去说服自己,小家的理想未必比大家的卑微。

    也不愿听您说“我会一直关注和支持清华的发展”,因为在更伟大的视野和更宏大的语境中,这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更不愿想象这将变成一个常态,新领导总是年轻的,仍是追求进步的,还是要挑更大的担子的,那么清华要从留美预备学校变成领导预备学校么?

    爱别离,是为祭。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9:19 , Processed in 0.0391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