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漠满天星: 从新苏格兰到新英格兰的秋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晚秋时节,我与家人乘坐公主号游轮从纽约出发,沿着北美东海岸游弋了一圈。先北上到加拿大新苏格兰省(Nova Scotia)的首府哈利法克斯(Halifax),然后到加拿大新布省(New Brunswick)最大城市圣约翰 (Saint John),再南下回到美国,先到缅因州的阿卡迪亚国家公园,随后到波士顿,最后一站是罗德岛的新港(New Port),游玩了东部大西洋沿岸的五个海滨城市。

这些地方不算特别惊艳,旅游资源只能说有些特色,总结起来有四多:云雾多,灯塔多,古要塞多,龙虾多。印象中新英格兰的红叶闻名天下,但在大西洋海岸线沿岸一点也不壮观,还不如纽约上州,看来秋天看红叶还是要进山。天气一天一变,头天到哈利法克斯出太阳,第二天到圣约翰就阴雨绵绵,下午要离开时又突然放晴,第三天到缅因是个大晴天,隔天到波士顿就淅淅沥沥下了一天雨,最后一天到罗德岛天气又好转。我们被告知此行已算幸运,前一趟游轮在缅因阿卡迪亚和罗德岛的港口因为天气太糟都不能靠岸而改去波特兰镇,我们这趟总算五站都按原行程上了岸。
海港城市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东岸海洋四省最大的城市,小有点名气是跟举世闻名的几次大灾难有关,而且海难、陆难、空难占齐。家喻户晓的“泰坦尼克”冰海沉船就发生在哈利法克斯附近的海域,哈城出动救援队将幸存者以及遇难者的尸首拉回来,不少尸首就在此地下葬。如今“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墓地成了哈城的一旅游景点。港口出口很窄,十九一七年一艘巨型的法国军火船在出口与其它船只相撞起火,岸上的人们听不懂法国水手的警告,跑去救火或观望,随后发生大爆炸,死伤几千,摧毁了半个城市,是历史上有名的陆难“哈利法克斯大爆炸”。在哈城海域的上空还曾发生过一起大空难:一九九八年瑞士航空一架大型客机在此失事,机上几百人全部丧生。

1 哈利法克斯港口

坐游轮旅游,我最喜欢干的事,莫过于清晨到甲板上看游轮进港、黄昏看游轮出港。游轮在早上七点到达哈利法克斯港,我们六点起床到餐厅吃早饭,看到东方慢慢发亮,出现橘色的朝霞,这种颜色的朝霞一般预示着一个好天气。饭后爬上顶层甲板,等着看日出。游轮缓缓驶进狭窄的港口,绕过一个有灯塔的小岛,靠上码头。旭日东升,东方远处的军港沐浴朝晖,一片金黄,而西方的半边天却是一片粉红。港口稀松平常的景色在这种光影下,变得绚丽迷人。寒风拂面,鼻涕横流,手脚僵硬,而心中却是一片温暖。
2 旭日东升


3 起雾了


4 雾中的教堂

北面海面突然起雾,向南方蔓延,眨眼功夫,对岸的景色就变得朦朦胧胧,有阳光的雾景,真是难得一见。我们因为要发几个电子邮件,下了船就带着电脑到城里到处走,找到一家可以无线上网的星巴克咖啡厅坐下来。雾越来越大,十几米远都看不清楚,心想完了,这一天算泡汤了。发完邮件回到船上把电脑放回房间又下船时,浓雾竟然消失得无踪无影,好一个大晴天!
5 出海


6 宁静的海湾

重新回到街上游逛,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要去参观城中高地的古要塞,下午看一场皇家骑警风笛军乐队的表演。古要塞建在城内高地,能俯瞰港口和城市,八角形,堡垒墙上有炮口。古要塞据说是由法国人修建的,但被英国人夺了去,改造加固后,成为固守港口的军营。如今成为城中一大旅游景点,要塞内有军事博物馆,驻守士兵仍然沿袭传统苏格兰装束:红色军衣,格子呢裙装,高高的黑绒帽,扛着长长的老式步枪。这里的看点是每天正午的放炮,每小时士兵换岗以及士兵在要塞广场上的操练。
7 要塞的钟楼


8 执勤的卫兵


9 苏格兰裙装

要塞高地绿草如茵,一条小径通向城门。城门口外面岗亭排起了长队,来参观的游客不少。我们买到票走到城门,被警察拦住,说是差一刻钟就到正午,里面要准备放炮了,正在关城门的人看我们进退两难,便招手让我们进去,一溜烟跑了进去,城门在我们身后关上了。要塞里面是个空旷的大院,四周都是高高的城墙,感觉像个监狱。上面城墙上对着港口的炮口处,几个士兵正在忙碌,将大炮推到位置,装上火药,快点火了,士兵用耳罩堵上耳朵,围观的游人一见,纷纷用手效仿,我因为手里拿着相机就没法堵,炮打响了,一团白烟冒了出来,觉得脚下的地都在颤动,我虽然离大炮咫尺之遥,倒没有震耳欲聋的感觉。
10 正午时分准备打炮


11 苏格兰风笛手


12 舞姿婷婷


13 峭壁上的灯塔


14 暮海帆影

第二天游轮去到新布省芬迪湾里的大城市圣约翰。天阴沉沉的,飘着细雨。圣约翰的人大概是世上对外来游客最友好的人了,无论是码头、车站、银行、商店、还是街上,当地群众有问必答,而且不厌其烦为你介绍,解释,甚至带路。一下码头,就有人为女士献上一朵鲜玫瑰,为男士献一枚带圣约翰标志的别针。
圣约翰是个工业城市,早年是北美东海岸一带最大的造船基地,旅游资源着实有限,宣传小册子上介绍的值得一游的地方竟大多是室内集市。码头上的工作人员笑容可掬地向我们推荐两个这样的集市,说是迷人的室内“农夫市场”,还特别指出,出了码头走几步,就有一条全封闭的空中走廊到达这些集市,可免受风雨之苦。北美的“农夫市场”就相当于国内的农贸市场,但远远没有国内农贸市场“活鸡活鸭、生猛海鲜、当场宰杀、立等可取”那样地激动人心,不过蔬菜瓜果倒也新鲜可人。我乘坐豪华游轮,不远万里来到这菜摊,你说我买点什么菜好呢?
加拿大新布省和新苏格兰省之间隔着一条又长又窄的海峡,名叫芬迪湾,是世界上潮汐最高、吞吐水量大的海峡。圣约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倒流瀑”,位于圣约翰河流入芬迪湾的河口。海湾涨潮时可高达几十米,当水位高过河面时,海水就倒灌进河里,在河口桥下的几块礁石形成倒流瀑布。落潮时,河水又正常地“江河入海”。一天之中,这样循环反复两次。取决于季节,每天看到倒流瀑的时间是不同的。
15 圣约翰倒流瀑,海潮向河里倒灌

我们来到大桥观潮时,海水还在倒灌,但已经基本上与河水势均力敌了,此时的水位已经升高,倒流瀑一点也不壮观,看不出来跟其它的河流有什么不同之处。“倒流瀑”公园的人热情洋溢地给大家介绍倒流瀑的原理,推算出当天离退潮的时间还有几个小时。退潮时,可以看见海水流速逐渐减慢,然后河水终于顺流过来,进入海湾。大多数游人也就在圣约翰河大桥附近的观景台上一晃便离开,有少数大胆的乘快艇从河的上游冲下来,与海潮对撞,体验“与潮奋斗”的刺激。
16 与海潮冲撞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泡一杯清茶,在观景台坐上一天,看潮起潮落,流水改向,应当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而我们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淋得像落汤鸡似的缩着脖子,一步一滑地在观景台探头探脑,桥下海水河水黑暗浑浊,实在无美感可言。随大流,到此一晃即可。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天空突然裂开一个口子,里面竟然露出天蓝色,乌云快速飘离,阳光洒了下来。我们又到城里闲逛,到了市中心国王公园,里面搭着几个小帐篷,以为是流浪汉的住所。看纸板上歪歪扭扭写的字,才知道“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圣约翰也有人响应,本土化后的口号是“占领圣约翰”。没想到加拿大如此淳朴平和的地方也在闹均贫富。
17 市中心一小广场


18 “占领华尔街”当地有响应者


19 灯塔与游轮

回到船上,爬上顶层甲板,正值夕阳西下,头顶上的云层很厚,被阳光染成红色。突然又下起了雨,相机的镜头湿得模糊一片。连忙躲在顶层甲板的一个硕大的白球下。城市的上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道彩虹,平凡的圣约翰将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向我们告别。赶紧用相机拍下这场景,一阵食物的香味铺天盖地而来,原来我们躲雨的那支大白球是游轮厨房的通风口。(待续)
20 圣约翰之黄昏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36:55 | 只看该作者
结束了两天的加拿大之行,游轮回到美国境内的新英格兰地区,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缅因州海岸线上的阿卡迪亚国家公园。该公园在全美国58个国家公园里面,面积算很小的一个,大概是倒数第五。原来是一些顶级富豪的私人地盘,其中有大慈善家洛克菲勒二世,多尔,摩根,卡内基,福特,以及范德比尔特家族等人。这些富豪们在缅因风景如画的海岸线上买下一些海岛,作为夏天避暑的住处。后来富豪们将这一片土地捐给政府,开办国家公园,据说当时还差点没有捐出去,因为政要中有人想开发这片地,而富豪们捐赠的宗旨则是永久性的保护。大部分土地来自私人捐赠的美国国家公园,大概也就仅此一家吧。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是美国本土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之一。我们的游轮恰好在日出前就进港抛锚,很幸运,那是一个好天,我们清早起来在游轮顶层甲板,欣赏到那天美国的第一轮朝阳。
1 新英格兰海岸线晨曦


2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

游轮在海中抛锚,游客乘坐渡船到沙洲港登陆。小镇沙洲港(Bar Harbor)是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的门户。原来看字面还以为是“酒吧港”,这次才弄清楚,“Bar”在这里是指小镇与对面的一块小岛之间在退潮时露出的一片沙洲,退潮时可以从沙洲步行过去到小岛。
3 沙洲港

以前来过这个公园,主要景点都逛过,所以这次来我们打算徒步走到从未去过的“鹰湖”(Eagle Lake),沿途拍拍秋色。到了实地一看我们的计划很不切实际,公路又窄又弯,根本没有人行道,这天游客量大,车辆很多。从地图上看鹰湖离沙洲港只有二、三英里,因为要爬山,实际上不止,也不知道那里景色值不值得花这么大的力气。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在旅游旺季提供免费班车上山,但到十月中旬就不开了。港口附近有很多商家卖巴士游,看下来发现每家去的都是相同的三个景点:卡迪拉克山顶、雷鸣洞海岸以及“苏德芒”自然中心(Sieur de Monts Nature Center),每家来回的时间都是两个半小时,每家的价钱都差不多,一个小时发一趟车,批量化生产,有规模,有效率。打消了徒步的念头,跟众多游客一起,登车巴士游。秋色已经过了高峰期,满山遍野的褐色,零零落落几片红叶,一派残秋的肃杀。巴士在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不到二十分钟,匆匆忙忙拍几张照就得走。
4 卡迪拉克山顶眺望出去的法兰西人湾和刺猬岛


5 “苏德芒” 小溪秋色


6 沙洲港沿岸

巴士游结束后回到船上自助餐厅,慢慢吞吞地吃了顿午餐,东游西逛回到房间,看着电视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起来把头天下雨打湿的袜子洗了。想看看在阿卡迪亚公园拍的照片,到处找不着相机,心里一惊:糟糕,吃午饭的时候把包放在餐桌下面,回来时忘拿了。包里除了相机还有两张信用卡,一张银行卡,几百块钱。从餐厅回来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头上直冒冷汗,拔腿就往餐厅跑。旁人取笑:“她一定是饿疯了!”
到了餐厅就往餐桌下面看,哪里还有包的影子。绝望之中,一个菲律宾籍的女待过来问我是不是找包,她负责收拾这一带的餐桌,看我的包还在餐桌下,以为我去取食物还要回来。等了一阵没等到,就把包交给前台大堂的失物招领处了。赶紧跑到大堂把包领了回来,打开一看,里面东西都在,钱分文不少。现今能够在数个小时后将钱包失而复得的地方不多了,游轮算一个。感激之余,写了封感谢信给游轮领导,建议大力表彰该女待。
到波士顿的时候天气糟糕透顶,一直下雨,又湿又冷。下船时旁边的一群游客依然兴致勃勃,听到他们其中一人说,下雨怕什么,参观博物馆,看戏去。我当时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坚持要走有十六个景点的“自由之路”,要去看查尔斯河一带的风景。可能潜意识里期望天气再次出现奇迹,就像在圣约翰,希望碰上雨后彩虹。天阴暗得像铅块,雨不停地下,裤子湿了,鞋子里进了水,在没有几个行人空荡荡的街上走着,觉得自己傻得出奇。回来后洗洗涮涮时,一千遍一万遍地问自己,明知下雨,为何不去美术馆?为何不去看戏?想起一位无名哲人的话:“我们都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
游轮下午四点就离开了波士顿,晚上有晚宴,正式餐厅吃龙虾大餐。龙虾是新英格兰海岸一带的特产,那里海水温度低,适合龙虾生长,沿路海岸线上布满了捕笼的浮漂。吃晚宴要穿正式着装,男士西装革履,女士晚礼裙装。从箱底翻出我们的正式着装换上,这次带来的着装好久都不曾动过,穿上才发觉男士的裤子小了,女士的裙子小了。在富丽堂皇的餐厅里,在吊灯与杯盏交相辉映的餐桌旁正襟危坐,不断收腹,赌咒发誓从此要将健身作为头等大事。
人人都说龙虾是新英格兰一绝,新鲜好吃。以前到缅因也吃过龙虾,新鲜是新鲜,可是并没有觉得有多好吃。老美吃龙虾就在水里一煮,大概不讲究火候,龙虾肉煮得又老又绵,口感全无,暴殄天物啊!游轮大餐以龙虾尾为主,大对虾为辅,火候要好些,只是味道太淡。我问服务员要辣酱,泰国籍的待者立刻心领神会。周围的几桌每人都要两只、三只龙虾吃,我们每人只要了一只,就着辣酱,匆匆吃完走人,紧梆梆的洋装穿在身,在里面实在坐不住啊。回去换上宽松的休闲装,上到顶层的自助餐厅,悠悠闲闲地补吃,当然龙虾就没有了。
7 龙虾大餐

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是罗德岛的新港市。罗德岛是美国本土面积最小的州,夹在麻省和康州之间。新港市在罗德岛的南部海岸。小小的新港,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顶级富人扎堆的地方。这里的旅游特色,就是去豪宅一条街看豪宅。从码头附近的访客中心了解到,看豪宅有两条路:一条叫做“峭壁步道”(Cliff Walk),沿着东部尽头的海岸线;另一条叫做“贝尔维”大道(Bellevue Avenue),从北向南穿过城中心。走“峭壁步道”看豪宅的后院,走“贝尔维”大道看豪宅的正门。两条路中任何一条全长都差不多五英里,有了将健身作为头等大事的豪情,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先走“峭壁步道”,再从“贝尔维”大道走回来,要是实在走不动了就乘车回码头。
8 罗德岛海岸线


9 岛屋

峭壁步道是东海岸线上礁石堆里的一条小径,弯弯曲曲,上上下下,一边是浩瀚的大西洋,一边是豪宅的后花园。每经过一个豪宅便趴在篱笆栅栏往后院里瞅几眼,豪宅的房间几乎个个朝向东方,可以想象从豪宅里看旭日东升时的海景是何等的美妙。
10 峭壁步道上的景色

走这条步道的游人还不少,有对夫妇背着背包和三脚架,走在我们前面。我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去拍豪宅的摄影发烧友,不过奇怪地是,他们不怎么看豪宅,倒是不断地往海里看。白日里海里的景色平淡无奇,他们停下来,女的举起了望远镜,男的支起了三脚架,然后从背包里拿出高倍望远镜架在上面。我好奇,上去问他们看什么,女的随口说了一长串术语,见我诧异,便解释说,就是一种野鸭子。
11 不看豪宅看野鸭

豪宅一条街上最有名气几家的是“布勒克”庄园,云石别墅,“玫瑰崖”别墅和“杜克”庄园。“布勒克”庄园和云石别墅都是运输大王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分别属于两个富三代儿子。“玫瑰崖”别墅由银矿大王的女儿特蕾莎欧.列克所建。“杜克”庄园属于朵莉丝.杜克(Doris Duke)。这些豪宅都是富人们夏季避暑的行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富豪专找大富豪玩,一群分就都群分到了新港靠海的这片宝地上。富豪们每年到这里来避暑,也就在别墅庄园里住三、五周时间。如今这些豪宅都被富豪的后人捐给了新港历史遗址保护协会,对大众开放。
12 “布勒克”庄园后院(Breakers Mansion)


13 云石别墅由来自欧洲的云石建成(Marble House)


14 云石别墅后园的海景


15 玫瑰崖别墅(Rosecliff Mansion)


16“杜克”庄园的后院(Duke‘s Mansion at Rough Point)

在“贝尔维”大道上,一对老年夫妇迎面走来,老头颤颤巍巍地问我看没看到“世界上最富有的女孩”的庄园。他指的是烟草大王杜克的独生女儿朵莉丝.杜克。这可是早年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一生颇有戏剧性。老杜克将部分财产捐给了一所教会学校,就是现在的杜克大学,绝大部分财产留给了自己的独生女儿。这位富豪千金相貌出众,像个电影明星,年纪轻轻便父母双亡,可以想像一生的命运有多精彩。她在美国就有五所庄园,有私人的波音七三七飞机,不停地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结过两次婚,生了个女儿活了一天就夭折。第二任丈夫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一个外交官,因为她富可敌国,第二次婚姻受到美国中情局的干预,让她和二任丈夫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怕这笔巨大的财产落到不可靠之人手中,对美国形成威胁。富人跟普通人一样,也给心上人送礼物,只不过这位富家千金的礼物令人咋舌。她送第二任丈夫的礼物包括:一马圈打马球用的马、B-25轰炸机、巴黎郊区一幢十七世纪的古老房子,,,。不过这些礼物也没有能够使她的婚姻长久。第二次婚姻失败后(中情局确有远见)她一直独居,绯闻不断。在她七十九岁时做整容手术后不久,跌了一跤,摔断了骨头,身体每况愈下,后中风死亡。她的一生,被写成了书,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 名字就叫“世界上最富有的女孩”。
17 “杜克”庄园内的园艺


18 新港的灯塔


19 星形的亚当古要塞


20 暮色中的新港大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5:20 , Processed in 0.0630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