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粟裕为何不写、不读、不看淮海战役文章?(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20: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粟裕的夫人楚青说,粟裕多次对她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我作为粟裕的秘书,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粟裕酝酿、参与战役决策指挥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粟裕发电报给毛泽东,建议举行淮海战役

  在豫东战役之前,粟裕就考虑打淮海的问题了,前后有3个多月。在济南战役就要结束的时侯,1948年9月24日早晨7时,粟裕用4个A绝密等级,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起草好,交给我们送机要科去发,并且还说,他要等毛主席的回电,毛主席的回电要是来了,哪怕他睡觉,也要把他叫起来。到了第二天下午,毛泽东的回电就来了。粟裕看得很认真,重要的地方他还圈圈点点。看完电报后,粟裕说,这下好办了,毛主席同意我们举行淮海战役,摆在我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组织、如何执行的问题了。他还将电报批给陈士榘、唐亮、张震、钟期光等传阅。

  粟裕指挥部队打济南的时候,他的夫人楚青带着两个孩子从大连后方来了,正好遇上中秋,粟裕、楚青、孩子和我们这些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指挥部所在地——山东省宁阳县大伯集村团团圆圆过了个节。形势好转了,机关相对稳定了,粟裕的家属虽然从后方到前方来团圆了,但是我也没有看到粟裕抽时间和楚青、孩子们在一块玩一玩,聊一聊,而是把他的全部精力、全部时间放到指挥作战上面去了,一会儿看电报,一会儿看地图,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想问题,一会儿发电报给毛泽东、华东局、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汇报情况,提出建议,要么到作战科去了解情况,考虑问题,丝毫没有因为家属的到来,影响他指挥部队作战。

  粟裕建议: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并成立领导机构

  粟裕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同国民党军决战。在取得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以后,淮海战役成为契机。从淮海战场的全局出发,1948年10月31日,粟裕在电报中向毛泽东建议说:“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毛泽东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研究后,11月1日回电表示同意。粟裕看到回电后非常高兴。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是他的宿愿。早在1948年1月22日的电报中就有这个思想,他说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因而,毛泽东回电同意后,粟裕怎能不高兴呢!他认为从组织上明确解决了统一领导问题,这为取得整个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他认为这也是南线决战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光靠一个野战军是打不成这么大规模战役的。他还说:“南线决战的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们是不敢下这个决心的。”

  有的同志问我,粟裕给毛泽东发电报,怎么光提陈毅和邓小平,而没有提刘伯承呢?根据我的了解,刘伯承当时率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没有和陈毅、邓小平在一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因而没有提到刘伯承。

  至于在什么地方同国民党军队决战,粟裕认为,在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比在其他地区决战好。他的这个想法,于1948年11月8日晨,同张震联名发电报向毛泽东汇报,得到毛泽东同意后,大决战的格局就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

  此后,在粟裕的建议下,毛泽东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研究后,决定加上刘伯承、谭震林,建立一个5人统一领导机构——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并在11月16日18时,发电报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粟裕,要他们一同到粟裕指挥部的住地——安徽肖县的蔡凹,商讨成立总前委的问题。

  我清楚地记得,刘伯承等是16日到的。陈毅我是见过多次面的,但刘伯承、邓小平我以前没有见过。刘伯承很魁梧,高高的个子,戴了一副黑框眼镜,穿一身土布军装。邓小平个子虽然不高,但看上去很精明强干。一见面,粟裕就激动地说:“刘司令,我们1932年从红大分开后,17年没有见面了,很想念你啊!”刘伯承也说:“是啊,我们17年没见面了,我也很想念你啊!”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第二天,他们就在粟裕住的房子里面,具体商讨了成立总前委的问题,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委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为常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并研究了下一步渡江作战的问题。会议开完后,他们5人还在粟裕住地大门口左边石榴树旁合影留念,摄影者为三野政治部摄影师陆仁生。18日,刘伯承、陈毅两人去中央开会,邓小平返回二野。

  1949年11月,粟裕在南京讲述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一场大决战,作战方针边打边完善

  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和以前所有的战役方针不一样,不是一开始就完善的,而是边打边完善的。粟裕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规模比较小,想用苏北兵团加上一个纵队,攻占两淮(淮阴、淮安),收复宝应、高邮,得手以后,再考虑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这就叫小淮海。

  毛泽东看了粟裕的这个建议后,同意举行淮海战役,但说:不要先打两淮,收复宝应、高邮了,还是先打黄百韬兵团。一打黄百韬,整个战场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不是小淮海而是演变为大淮海了。国民党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孙元良兵团、黄维兵团都来增援了,总兵力不是几万、十几万而是80万。不仅如此,蒋介石准备派宋希濂兵团来增援,还准备从台湾、广西、甘肃抽调部队组成新的兵团来增援,准备在淮海地区和我们干一场。面对敌人的频繁调动,粟裕按照毛泽东确定的作战命令,就是要把黄百韬兵团包围起来,加以消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不是很弱的,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属于中上等,打他应该说是一个大仗、硬仗。这样大规模的仗,解放战争以来,我军还没有打过,粟裕心想,必须认真对待,谨慎从事,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叫他有来无回。黄百韬警惕性很高,发现我们要隔断他和徐州援敌的联系,为了逃脱被歼灭的命运,千方百计要向东援的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靠拢。担任阻击任务的我十纵队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七纵、十纵、十一纵,阻击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东援,寸土必争,打得英勇顽强,就是没有让邱清泉兵团向东前进一步,任务完成得很好。邱清泉很狡滑,看到黄百韬保不住了,形势不妙,不仅不向东增援,反而向西后退了。蒋介石派儿子蒋纬国率战车旅亲临战场增援黄百韬,也没有挽救黄百韬被歼灭的命运。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被阻在蚌埠以南过不来,黄维兵团被二野围住。由于打敌人增援的部队打得好,给粟裕消灭黄百韬兵团以足够的时间。黄百韬兵团被包围以后,我们没有将野战运动之敌和驻守之敌严格区分开来,开始几天进攻并不顺利。粟裕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纵队首长开会进行研究,决定部队从野战运动转为迫近作业,将堑壕、交通壕挖到靠近敌人村落附近,距离敌前沿阵地50米至30米处,逐个争夺敌人的火力点及所占村庄。在选择攻击村落时,采取先打弱敌再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方法。采用这种新的战术很奏效。用了8天的时间,就将黄百韬兵团的5个军12万人,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为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黄百韬兵团被消灭后,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究竟打谁,一时还定不下来,经过反复研究,直到11月24日,经毛泽东同意,确定打黄维。粟裕认为,如果说打黄百韬是胜利的基础,那么,打黄维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打黄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黄维兵团战斗力很强,是一块硬骨头,啃掉了他就等于啃掉了蒋介石在淮海战场的主心骨。主心骨没有了,等于主要矛盾解决了。所以,粟裕说,他最关心的,还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他后来曾说:他一生中有过三次紧张,最紧张的还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为了第二阶段的胜利,他除了派陈士榘先后率领4个纵队和特纵主力,配合中野参加围歼黄维兵团外,还全神贯注地指挥担任阻击、钳制任务部队的作战,以保证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顺利完成。为了消灭黄维兵团,他曾经7天7夜没有睡觉,躺在行军床上,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忘掉吃饭、忘掉喝水、忘掉睡觉,血压也高起来了,还得了美尼尔斯综合症,天昏地转,连七届二中全会都未能参加。由于华野积极配合中野作战,黄维兵团12万人,在1948年12月15日,终于被我们全部消灭。

  黄百韬兵团被消灭后,徐州的刘峙集团就慌了,军心动摇,惊恐万状;黄维兵团被包围后,刘峙集团更恐慌。蒋介石下令杜聿明率30万人马,于12月1日的拂晓,撤离徐州向西南方向突围。粟裕得悉这个消息后,用11个纵队多层、多路,尾追、拦腰追、超越追,终于把杜聿明集团30万人马,紧紧地包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地区,使之成为瓮中之鳖,逃也逃不掉。同时,在12月6日,把孙元良兵团全部消灭。这个时候的粟裕,才算松了口气。

  在围困杜聿明集团的一个多月里,由于我们战场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威力,分化瓦解了战场上的敌人,陆陆续续共消灭了敌军十来万人。他们有的起义、有的投诚、有的被打死、有的开小差,剩下的只有十来万人。1949年1月6日,我军发起总攻,只用了4天时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就被全部消灭了。整个淮海战役消灭了徐州“剿总”的前线指挥部,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余人,击毙了敌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七兵团司令黄百韬,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只有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

  1月10日这一天,粟裕跑到秘书处兴奋地大声疾呼:“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粟裕指挥部队打了好多的胜仗,我第一次见到他如此高兴。

  毛泽东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斯大林得知淮海战役胜利消息后,高兴地在他的台历上写下了“奇迹、奇迹、真是奇迹”几个字,并要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向毛泽东提出要求介绍淮海战役的情况和经验。

   淮海战役的胜利,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使解放战争由5年缩短为3年.

  

  粟裕为何不写淮海战役的文章


  淮海战役是我军战史上规模空前宏大、历时较长(65个日夜)、以少胜多(我军60万兵力对国民党军80万兵力)的大胜利。粟裕充当了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角色,充分显示了他的战略思想、军事才华、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毛泽东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可是粟裕生前却没有公开发表任何纪念淮海战役的文章。虽然不写、不读、不看关于淮海战役的资料,但这场战役依然是粟裕一生不舍的情结。

  《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后,好多同志看到后,高度肯定他的战争回忆录写得好,写得实事求是,写得全面,写得深刻,是一部粟裕兵书。也有一些同志看到书中没有写淮海战役的问题,有一些埋怨情绪,或者认为是一种缺陷和遗憾。

  粟裕的夫人楚青说,粟裕多次对她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

  粟裕生前的缄默并不意味着他对淮海战役的淡忘与无动于衷。楚青在整理粟裕遗物时,从他的小本子里发现他亲笔写的《沁园春·淮海战役》。根据分析,这首词可能是1977年写的。同这首词放在一起的还有庆贺粉碎“四人帮”的诗,考察“三北”(华北、东北、西北)的诗,以及祝贺楚青50岁生日的诗。楚青清理出他的这首词后,打电话叫我去,把这首词交给我,说首长写这首词,是动了一翻脑筋的。初稿写出后,他可能嫌潦草,又正正规规的誊写了一遍。他的这首词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浓缩一体,内容如下: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首歼碾庄百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我拿到粟裕首长的这首遗作时,激动得手都发抖了。

  为了弥补《粟裕战争回忆录》里没有写淮海战役的文章这个缺陷,2007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再版的时候,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将楚青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以及粟裕遗作《沁园春·淮海战役》补录了进去。

  这样,大概能了读者、战友的心愿,一抒将军生前未抒的情怀。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05:05 , Processed in 0.0426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