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亲手堵住孩子的嘴(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07:4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有个妈妈在后台给我留言,言语间很是焦虑。她的女儿读初中,从这学期开始,总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着不去上学,由此落下了功课,又抱怨父母不关心她。好好说,不听,嫌烦。稍微说重一点,就被顶撞回来,和父母的关系很拧巴。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能感觉到女孩的矛盾心态:又排斥父母,又渴望得到关爱。想好好学习,又因为一些问题力不从心。这种拧巴的状态让她烦躁不已,无处发泄。我问这位妈妈,孩子最近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问题。她说,她也怀疑,但什么也问不出来。母女俩几乎无法交流,说不了几句话,女儿就不耐烦地把自己关到房间里,弄得这位妈妈百般揣测,察言观色,却无计可施。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该做的没做——很多父母自己就没有交流的意识。

他们不善于、也不好意思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知道怎样去倾听——内心深处,他们也不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再往深里挖,可能在潜意识里,这些父母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个附属物。孩子出现问题,就像东西坏了要去修理一样,把问题解决掉就行,不用谈什么感受不感受的。无论孩子有多小,他都是一个人,一个不同于你的、有自己想法和感受的人。你必须通过交流去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没有培养出和孩子交流的习惯,没有形成一种坦诚、接纳的交流氛围,那么,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的心门也会向你慢慢关闭。你再也无法看到他的内心世界,无法知道他内心的冲突、纠结。

而对于孩子来说,当他遇到问题,本能地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却因为没有交流的习惯,而不知道怎样去说,或者羞于去说,只能在内心的冲撞中挣扎自救。


不该做的做了——很多父母误解了交流的意思,认为只有给出评判、建议,甚至指责,帮助孩子改进,才是有效的交流。这些父母,他们只看到了“事”,没有看到事情背后的孩子,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的感受。

那么,该怎样保持和孩子的交流畅通呢? 学会真正的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仅仅关注事情。

开心、委屈、愤怒、担心、害怕、悲伤、惴惴不安……这些都是孩子常有的感受。

当孩子向你诉说事情时,你能看到事情背后他的感受吗?试着放下先入为主的建议、指责、评判,学会换位思考,去感受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所有的表达,是为了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接纳。问问自己做到理解和接纳了吗?

说出自己的感受,也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感受。真正有效的交流,是情感的交流。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才能看到孩子的感受。很多妈妈说,平时还好,当自己身心俱疲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一点小事就会冲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就试着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担心又会冲你发火。给妈妈一点时间,休息一下,妈妈的能量恢复了,就不容易发火了。”在孩子眼中,一个平和表达自己的妈妈,和一个动不动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教给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只希望,当孩子长大成人,你们还能够坦诚地交换对生活的看法,得到情感的慰藉。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长久的陪伴,对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08:48 , Processed in 0.0441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