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0|回复: 0

家长如何避免隐形娇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5 07: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底什么样的爱是溺爱?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既怕自己太严厉,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又怕自己太松懈,孩子过于调皮。那么,如何找到平衡点呢?


  虽说现代的父母都已经有了基本的理念:不能培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但是,即便怀揣这样清醒的认识,家长们仍很难避免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过度的爱与关注,导致了“隐形娇惯”。


  据新浪教育网报道,曾有教育专家总结当代娇惯孩子的十大特征,包括:特殊待遇、过分注意、轻易满足、包办代替、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等。


  这些特征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对孩子产生过强的保护欲。明明孩子自己能处理的事情,父母偏要替孩子代劳。


  在以高质量教育闻名全球的芬兰,《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教授、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享受探索、有责任感的小公民。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便学习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在树林中辨识方向,寻觅路径。


  让孩子变坚强是最好的保护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们都明白要多向孩子表达爱意和夸奖,让他们远离压力、挫折和逆境。但这样的孩子一旦遭遇挫折,可能变得比一般的孩子更沮丧。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伤痛、消化挫折。而父母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有家长说:我孩子很乖,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其实,在孩子要求之前,你已经提前满足他了。我们应该思考,如果有一天,当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时候,他应该怎么适应社会?


  设定底线  养成规则意识


  在面对规则的束缚时,孩子会向父母试探规则的底线,比如再看十分钟电视,再玩一局游戏。当规则可以不断被打破时,也就意味着没有规则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被宠溺的孩子在与人的相处中,不懂得有“可以”“不可以”这些概念。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应当”的。他变成了任性的个体,即便面临生活中的困难,他们也会觉得那些都是父母所该承受的。


  挫折教育  凡事靠自己


  害怕孩子受伤害,是父母最大的焦虑。实际上让孩子在安全范围感受挫折,才能获取战胜困难的能量。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妨冷眼旁观,先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解决方式。如若孩子无法独自走出阴霾,再走到他身边进行指导,但同时传递信号:凡事要靠自己。


  关注孩子内在需求


  家庭教育最不易之处,就是家长们需要传授知识之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比如对爱的感知、责任的塑造、毅力的训练、对自身的正确认知等等。当家长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孩子最复杂、最个性化的存在。因而,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让其拥有内心的满足感和丰富性,才是抵御今后人生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基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8 16:43 , Processed in 0.0423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