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近平困境:纪念胡耀邦却不敢捅破窗户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0: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镜网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逝世不只是一名具改革意识领导人令人惋惜的殒落,也促使中共统治以来最严重的反政府骚乱──“六四”事件。对中国期盼改革的人而言,胡耀邦之名象徵共产党短暂的开明执政,直到坦克开进天安门广场一切才被粉碎,2013年4月15日是胡耀邦辞世第24週年,“六四”尚未平反,但特别的是官媒对胡的致敬变得更明显、更大胆,是否在如严冬般的一党专政下,“北京之春”的前兆已然降临?

  官方怀念胡的举动渐开放

  “六四”事件发生至今已24年,不过《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观察到,一直以来党的领导人对于如何处理胡耀邦的政治遗产意见分歧,举例来说,当他身故后,尽管学生高举他的肖像要求自由和民主,但党对胡的治丧规格仍按照长期担任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模式进行;1987年,胡耀邦被指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去总书记,却还能在去世前保持政治局常委的位置;胡耀邦也是跟随毛泽东参与过革命的沙场老将,无论强硬派领导人如何试图在“六四”事件中抹灭他的形象,其风骨依旧让人难以忘怀。

  多年以后,“六四”动乱的回忆显得褪色许多,党内官员对胡耀邦的态度也变得较为开放。2005年11月胡耀邦90岁冥诞之际,中共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胡耀邦的座谈会;此外,2010年,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悼念胡耀邦,他以温情的笔触写道,每次想到胡,“眼前便不断浮现出耀邦同志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积蓄多年的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难以平复。”《经济学人》指出,胡耀邦去世后,胡锦涛和温家宝常在农历新年期间拜访其遗孀献上尊重,新领导人习近平与李克强同样曾这么做过,然而,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共有意重新倡导胡的改革议程。



  当然,2013年对胡耀邦的感念稍微将屏障往前推了一点,《解放日报》说,现在“有一点和耀邦当年力促改革时颇为相似:改革同样面临巨大阻力,同样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而且如今面对的,乃是“发展起来以后更巨大、更多元、更深层次的矛盾堆叠和利益冲突”,因此,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党内健康力量重新凝聚改革共识。”此文作者是周瑞金,一位已退休的报纸编辑,曾帮助邓小平于1990年代初期对反对经济改革的保守派反冲。

  习近平仍视“六四”为禁忌

  尽管如此,当局仍急于防止胡耀邦引发有关“六四”事件的辩论,2013年同过去20几年一样,官媒没有提及发生在1989年6月3日及4日的血腥镇压,“胡耀邦”三字还是新浪微博上的敏感字词,搜索后只会得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果未予显示”的答案,所以许多用户通过使用胡耀邦的罗马拼音来规避审查,用一根点燃的蜡烛当作怀念象徵。

  等到2014年,也就是胡耀邦逝世第25週年和“六四”事件25週年,《经济学人》认为北京政府会越来越难阻挡人们将两起事件连在一起讨论。习近平上台后似乎有一番新气象,打击腐败和官场奢侈之风毫不手软,但针对“六四”如此禁忌的话题,他看起来并无意为无辜牺牲的学生平反,目前官方仍将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抗议活动定调为“反革命动乱”,被害者家属也一如往常,被当局警告不可参加任何纪念活动,即使是中国传统祭祖的清明节。

  另一篇由《纽约时报》记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发于《国际先驱论坛报》博客《会晤》(IHT Rendezvous)的文章提到,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死于心肌梗塞,在此之前两年他因为太“自由化”、太“同情抗议者”被邓小平赶下台。有趣的是,中国政府现在面对的压力,恐怕不亚于“六四”事件爆发前那种诡谲气氛。

  因此狄雨霏同意,官媒上对于胡耀邦的高度评价有其重要意义,人们不免好奇:这些作为党的喉舌的媒体,既然已这么显着地纪念胡耀邦,是否表示政府缓慢达成政治共识来推动改革?

  习李应像胡耀邦有所为

  胡耀邦死后的骨灰按他的遗愿归葬江西共青城,狄雨霏引述中国新闻社报导,当地导游童丽红称,2013年4月15日上午,约莫有上千名哀悼者来到胡耀邦墓前表达敬意,童丽红还说,每年大约有30万人前来瞻仰胡耀邦精緻的墓碑。“胡耀邦是我很敬佩的人,”来自甘肃兰州,78岁的哀悼者郭锡廉接受采访时说:“他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是我们的模范。我自己会向他学习,也会告诉我的子女向他学习。”

  从党报或官媒而来的说法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改革如果没有共产党支持都是黄粱一梦。有些评论人士认为,周瑞金的文章是以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班底中有人为改革做出的部分努力,他们隐晦地向中国自由派和改革派表示意向,希望能在改革问题上建立共识。

  胡耀邦离开人世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姓名不见于中国官方媒体上,但现在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环球时报》的官方微博写着:“24年前的今年,他走了……中国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学’四个字,我们为之奋斗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要继续努力──胡耀邦(1915.11.20-1989.4.15)。”

  《中国改革》杂志前主编李伟东表示:“中国政府和媒体一直在避免谈论胡耀邦这个话题,所以发表这篇(纪念胡耀邦的)文章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不过中共领导人应谨记在心的是,胡耀邦离去多年后人们依然怀念他的理由是他的确做出一些不同之事,而不是在象徵层面上大打迷煳仗,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都在等着习李两人何时才能“甩开膀子”有所作为,再拖下去,众人的耐心只会越来越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7-6 08:52:34 | 只看该作者
narde 发表于 2013-7-5 12:29
当一个既得利益阶级已经形成后,幻想重启改革来改变命运要比原先困难得多得多,晚清的历史已经佐证了这一点 ...

溫家寶在位最後時想學胡趙倡議政改,也還是無同僚敢回應!人民,只能繼續作“中國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08:42 , Processed in 0.0407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