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共怒批苏贞昌 展示对民进党策略底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7:2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两岸红绿人士在香港的对话已经落幕,台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受到了大陆的高度礼遇,7月1日在深圳又受到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热情会见。中评社2日发表文章指出,与此同时,大陆方面对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展开了异乎寻常的高分贝批评,指责言论不断。一弛一张,充分展示了中共对民进党、民进党人士的不同策略及政策底线。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不久前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表示,大陆有足够的耐心化解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俞正声并对绿营人士喊话,他说:“那些曾经支持过、追随过、从事过台独的人,只要他们有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意愿,大陆都欢迎他们来大陆走走看看,欢迎他们加入到两岸交流合作的行列中来。”我们看到,这一政策,立即落实在与谢长廷的互动上。对待谢长廷,大陆的诚意、善意一览无遗。

苏贞昌不久前访问美国的时候,说了很多话,大陆一直在观察,当时都没有吭声。

苏贞昌访美期间提出了3R原则,就是负责、和解、再平衡。依照苏贞昌的说法,所谓负责,就是民进党具有治理的能力,是个负责的政党;所谓和解,就是民进党愿意和中国大陆互动,不只希望和中国大陆政府对话,更期待和大陆庶民交往;所谓再平衡,就是台湾应该被美国整合为再平衡的一员,积极加入TPP。

对此,我们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其中包含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一待苏贞昌返回台湾,所谓的3R原则就完全抛弃在脑后。苏贞昌重新恢复了逢陆必反的面目,大张旗鼓挞伐“习吴会”的成果以及两岸两会达成的“服贸协议”。其言辞犀利,动作大幅,令两岸愕然,令大陆高度警惕。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共方面断然采取驳斥苏贞昌的口诛笔伐举动。这样的大规模的批判,在两岸关系中已经多时不见了。

从最为贴近中共原意的中评网刊载的“北京来论”六篇文章,可以清晰地感触到中共对苏贞昌的恼怒之处:第一,苏贞昌攻击“习吴会”及“一个中国架构”,是极端台独的思维,中共对此最为愤怒。第二,苏贞昌为反对而反对、“逢陆必反”,与台湾主流民意作对,中共也难于认同。第三,事实表明,苏贞昌主政下的民进党仍然是一个“台独”政党,仍在肆意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损害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中共对此必然反击。第四,苏贞昌企图在不改变“台独”立场的前提下,打消美国的疑虑,争取美国对民进党和其本人的支持。中共也需要断然表明立场,让美国人看到真相。

由此可知,中共对苏贞昌的观察很深入,评价是极其负面的。

在“北京来论”六篇文章中,也完全透露了中共对付苏贞昌的底牌:第一,中国大陆绝不容忍苏贞昌以及民进党“台独”的言行主张。第二,不会允许苏贞昌以及民进党试图通过策略调整让“台独”蒙混过关。第三,不会允许苏贞昌以及民进党坐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

我们认为,中共可能做出了决策,在民进党不放弃台独路线的情况下,绝对不与民进党,也不会与苏贞昌谈交流。如果苏贞昌依然故我,中共与苏贞昌的互动今后必然是零!这样的僵局将一直维系到2016年大选。

对比中共与谢长廷的热络互动,我们分析,不同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谢长廷是有一定威望的民进党领导人,且是民进党内比较理性的,愿意与中共良性互动的代表人物;第二,中共无法认同民进党的分裂主张,但是不排斥与愿意与中共友好互动的民进党人士接触。第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共更加认识到与民进党人打交道的必要性,民进党人也深感迫切性,民共人士双方都有积极性。

余克礼在红绿香港对话上的致辞也透露的三个原因:第一,谢长廷的一些主要政治主张,大陆方面认为有讨论的空间与可能。第二,谢长廷对于维护两岸关系的正面发展态度是积极的。第三,谢长廷愿意主动积极与大陆互动。

中共怒批苏贞昌,那么民共关系从此就陷入死局了吗?我们认为未必就是这一个结局。

如果苏贞昌确实要达成负责、和解、再平衡的责任,要顺应民意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真正做到与中共和解,那么,就必须回头。如果苏贞昌能够与谢长廷一样,提出正面务实主张,支持、赞成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那么,必然峰回路转,民共交流的大门立即訇然洞开。

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在香港红绿对话开幕式上所讲:“要去推动两岸关系前进的潮流,而不是站在这个潮流的对立面”。如是,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民共之间的和解与对话就一定能够实现。


(韩熠 编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15:01 , Processed in 0.0393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