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8|回复: 0

为什么无论现实多难,我都建议你留在一线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5 14: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孟婆




前言

北京,一定是中国最魔幻的城市了,它既可以帮你实现梦想,也可以无情地将你打落底层,它既有最美的一面,也有最现实的一面,而这都是北京。


达尔文的演化论,已经清楚的表明,只有更复杂的环境,才能产生更高级能力,无论怎么呐喊极简主义,简单环境,简单城市作为寻找机遇和主动或被动成长的环境,是比不上巨复杂城市的,热带雨林的物种之丰富,与戈壁滩之荒凉,对比之强烈,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该不该留在一线城市,文末留言,你自己说了算!


银行史上最惨失业潮!这四大银行要裁2万员工,背后原因令人胆寒...

中信建投年终员工福利:总部2000现金 营业部发零嘴儿

巨变!7亿人沸腾了!

离开北京三年我肠子都悔青了

每年春节前后,总有一波逃离北上广的呼声。

而我,作为一个 2 次离开北京,并且已经永远离开,在可预见的几年内也不太可能回北京,以后恐怕更没有机会回到北京生活的人,想说一句:

离开北京三年,我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

2011 到 2012 年,我在腾讯工作,税后收入过万,工作内容是我极其喜欢也很擅长的内容编辑,领导非常照顾我,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可以说,那是北京对我最温柔的时间段。

但我在 2012 年 12 月坚决离职了,离职的理由,与大多数逃离北京的人理由差不多:

经常性的让我恐惧健康,但最可怕的是拥挤的地铁站。

当时我住在昌平地铁站,每天下班后,从知春路到昌平,要坐 30 分钟地铁站,出了地铁站之后,再坐 15 分钟公交车到小区门口,然后回家。

阴冷的冬日里,每天晚上下班后,挤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里,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简直毫无希望。

人挤人双脚悬空都不会摔跤。

夏天要忍受各种奇怪的味道,冬天地铁里热出了地铁冷。出地铁后坐公交车,等了一次又一次,公交车始终爆满,我每天都想省钱坐公交车,但每次都被吓呆了,只能打黑车回到住处。

第二天早上,再冒着寒风去挤公交车。

如此循环,日复一日,每一次,赶地铁的时候我都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我为什么留在北京?我在这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知春路附近的房子,条件稍好的次卧,也都要 2500 — 4000 左右。

我舍不得花钱租房子,希望能攒点钱。于是,我住在回龙观地铁站。

有时,我会打车去霍营地铁站,从天桥上看着地铁站口密密麻麻排队的人群,又再一次感到绝望。

而我租住的房子是个三室一厅的次卧,另外两个房间是两对情侣,如果下班回家早,我得排队洗澡;

早晨上班时,又得排队刷牙洗脸,在不足 3 平米的卫生间里,我常常问,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质量生活?

在地铁里,公交车上,也时常看见穿着高跟鞋、妆容精致的女孩。我常暗自揣度,不知是哪家公司的妹子。她们大都看上去很高傲,很年轻,有资本,在公司里,或许也是中层管理干部。但是,下班之后一样要挤地铁,哪里有丝毫尊严可谈?

为了避开高峰期的地铁,我偶尔晚下班一小时。

这样,回到租住的房子时往往已经 10 点多了,天上一轮冷清的月亮,照着被风吹得睁不开眼睛的我,我总是问自己:

「赚钱,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享受生活,为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吗?

那我这样算享受生活吗?

假如明天地球爆炸了,我甚至不能陪伴我的孩子,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

于是,无论领导怎么劝我,挽留我,我还是决意辞职。

当时,我的领导苦口婆心的说,你再工作两三年,熬一熬,就能买房子,到时候有了北京的房子,再把孩子接过来,生活就会好多了。

而我满脑袋只有一个念头:No,这样的生活再坚持 3 年,我会崩溃的。

想念北京更宽容的陌生人社会

于是,我忍受不了北京地铁的拥挤,我不愿承受北京租房的高房租,我选择离开。

但我仅仅离开了一年多,就又回来了。

因为,我想念北京的朋友;

想念北京随时可以看话剧、电影;

想念每周六小西天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电影讲座;

想念簋街的龙虾,以及和朋友们深更半夜吃着龙虾撸着串聊着电影小说剧本的无话不谈;

想念北京更宽容、更美好的陌生人社会。

2014 年,我在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任社区运营经理,也在知春路。那时,我发誓再也不要挤地铁,宁愿在公司附近租房子。

我和两个朋友合租了一间主卧,上班距离公司步行 5 分钟,再也不必挤地铁了。

但是,这一次,我也只待了不到一年,就再次逃离了。

这次,不是因为挤地铁(事实上,我几乎不挤地铁了,出行都打车),也不是因为租住环境,而是因为,梦想。

是的,你没看错,为了梦想。

当时我的薪水+稿费,大约每月收入 3w 左右,但是,非常累。

几乎是 7×24 小时无休待命。做过运营的小伙伴都懂,总裁一个指令,就得立即执行。

而我除了工作,还在写小说,每天下班后写一小时,周六周末写,越来越累,后来我又开始怀疑人生:难道我这么拼,只是为了赚钱?

最后我觉得相比赚钱,我还是更喜欢写小说,我想完成自己的写作理想。而工作已经不允许我继续写小说,我必须在二者之间做一个抉择,我选择了理想,选择放弃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结果呢?

结果就是 3 年后的现在,我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广州买房。

因为,北上广深四个地方,惟有广州的房价是我勉强能搭上车的。

逃离压力和世俗只会让你更狭隘

当年我以为理想大过天。

后来,我却发现,并不是离开了北京,我就能完成自己的写作理想。

逃离压力,逃离世俗,不会让你成功,只会让你变得更狭隘。

当我选择逃离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承受的痛苦时,我曾一度以为自己成功了。

而事实告诉我,我只不过是「看起来逃避了该承受的痛苦」。

而早晚有一天,我本该承受的,会加倍加诸于身。

这两天,知乎有个帖子「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年轻人的创造力」,里面有个高赞回答说:「去尼玛的良好教育,去尼玛的最好的医疗,我要离开北京,我要住大房子,开跑车,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嗯哼,如果你打算一辈子单身,那么,这的确可以。

可是,如果你要结婚,你要有孩子,你要为了你孩子的教育质量考虑;或者,仅仅只是为了人文化境,你就会发现,三四线城市,根本无法容纳你在北京淬炼过的灵魂。

离开北京后,我在老家买了房子,心想我一个写作的人,在哪儿都可以写。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创作。

结果却是买了房子两年,至今没有不动产权证,因为小县城里房管局、国土局、税务局争权夺利互相扯皮,搞不清楚如何办证;

去办理身份证、各种通行证,公务人员一脸高冷加恶声恶气,在一切都靠熟人关系的「人情社会」里,我格格不入,像个异类。

我也没有朋友,我怀念在北京时,遇到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的话题围绕着电影、小说、剧本、创作,我能清晰感受到整个行业的脉络。

而回到老家,你知道的,有能力的人,都不会留在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地方。

小区里的人三教九流。

孩子在楼下玩,跟小区的小朋友学了一口脏话回来,他高高兴兴拿着游戏机下楼分享,别的小朋友认为他在装逼;

小地方的教育水准,则只认分数,我希望培养他一两种兴趣爱好,但没有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

而反观我腾讯前领导家的孩子,比我家小朋友小 6 个月,但已经考了国家播音主持二级证书,从小学习迪士尼英语,老师是外教;

画画很赞,身为漫画家的先生认为那孩子美学素养很高;

情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各项素质均已远远超出我家孩子的水平。

如果我继续留在四线城市,在大概率上,我领导家的孩子,将来无论是能力、个人素养,魅力、各项水准都远远将我的孩子甩在身后。

除非出现奇迹,除非我的孩子将来智力超群成了科学家,或者他踩狗屎运成了当红小明星而且闭着眼睛一集 100 万。否则,我不认为我的孩子能够超越领导家的孩子,这还仅仅只是财务方面。

如果你说,这不叫输在起跑线,那我也无话可说。

如果你说,输在起跑线不可怕。

那我想问问你,为什么我们不能留在北京,而北京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可以?

这就是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阶层,正在固化。

如果你说,孩子需要的不是大城市的人文环境,是父母的陪伴,爱护,教育……那我只能说你太天真。你怎知道一线城市的父母,不能给孩子关爱和陪伴?

甚至,他们的教育质量,他们给予孩子的爱,要比我给的更好。

因为,父母的能力、智慧、比我更高,他们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显而易见,也比我更高明。

年前,我们带着孩子去广州,是由广州日报发起的全国友好人家活动。接待我们的家庭,是一对双胞胎家庭,双胞胎姐妹 9 岁,古筝 9 级,待人接物极有素养,父母谈吐不凡。

我和先生深受刺激。

仿佛这才醒来,终于不得不承认:

在一线城市里,你每一天所感受到的外在环境,你的见识,你所认识的朋友,你在行业里的能力,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的性格和魅力。

而四线城市里,封闭狭窄的环境,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封闭。

你不懂一线城市的高房价自然也不懂一线城市的好

我们终于清醒过来,一味沉浸在理想世界里,以为关起门创作不需要理会一线城市高房价,但事实会无情的甩你一巴掌,告诉你:

你不懂一线城市的高房价,自然也不懂一线城市的好。

你只看到一线城市道路拥挤,生活成本高,却看不到一线城市资源更广,机会更多,你在一线城市里,也将活得更坦然。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北京,我有一些朋友:

90 后开始创业,短短数年时间,公司融资千亿,成了移动阅读、影视行业的标杆;

有朋友专注于埋头做自己喜欢的手绘事业,不怕清贫,结果她受到大佬吹捧,为她成立工作室。

有不少朋友自主创业,获得宝贵经验,有些成功,有些失败,但个人能力毫无疑问都大大提升了;

上次去广州,我和一个作者朋友聊起网络上的热门段子,聊着聊着,心血澎湃,必须要写出一个故事,于是我开了一本新书;

在广州,我的朋友都是圈内人,我们三观相投,聊天轻松无障碍……

而所有的这一切,你在非一线城市,是享受不到的。

你离开北京,以为自己远离了高房价的捆绑。却不知道,你正在丧失一线城市的资源、环境。

在北京,你可以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而生活。而在非一线城市,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你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除了房价略低。

你省了高房价。但你付出的,却是其他更多你看不见的、隐形的成长。

而我现在开始愈发相信,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北上广,他只会越活越好,因为,北上广给他成长的机会;而非一线城市,成功可能只要你有人脉关系,只要你长袖善舞。

当然,在北京也有这种人存在,而且往往活得更好,尤其互联网行业,会忽悠投资人的少女总能快速获得资本青睐。

但我想说的是,北上广深,给了任何人以自己意愿生活的可能,只要你愿意付出代价,你总会有所收获。

北京,像是一座充满魔力的城堡,它真的可以实现你天方夜谭般的愿望,但也可以将你无情打落底层,让你看清楚社会的残酷,它有最美的一面,也有最现实的一面,而这都是北京。

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全中国只有一个首都,北京。

全中国 14 亿人口,还不包括外国人士,有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要留在北京,留在这片充满奇迹的地方……


你不懂一线城市的高房价

自然也不懂一线城市的好   

         ——ipo观察家

所以,那些无法留下来的人,注定将被驱逐。

人生就是要敢于折腾

我们决定去广州定居后,也遭到家人的反对。

家中长辈曾问,为什么要折腾。

我和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为什么不折腾?人生,就应该敢于折腾,越折腾,才越有可能变得更好。

父母供奉念大学,掌握技能,难道不是为了一种更好的人生、更有可能的人生?

中国农村里,无数人从乡下来到县城,县城里做生意赚了钱,向往省城;儿女有能力立足北京的,许多父母倾其所有在北京买房,一代又一代人的迁徙,也只不过为了后代站在更好的地方。

听过几个类似的故事。

有远见的父母,早早为儿女在北京买了房,为此不惜卖掉四线城市的房子,背上房贷,孩子们觉得自己不孝。

但是,毕竟你已留在北京,你的后代是北京人。想一想,你那些还留在村里的同龄人,他们的孩子若是 20 年后想成为北京人,得比你的孩子付出多少倍的艰辛才能做得到?

这就是北上深房价贵的理由,它贵的理所应当。

有人问我:既然后悔了,为什么不再去北京?

答案是:我已经 30 了,拖家带口,我再也没有勇气,也没时间供我挥霍,回到北京从头开始的代价,如今的我咬咬牙也扛不起。

而在几年前,假设我成熟一些,听信领导奉劝,算来我已入职腾讯 5 年多,咬咬牙,也许就已经买了北京的房子。

而且讲真,除了房价高,我并未觉得北京衣食住行比其他城市高。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北京房价仍然会继续上涨的原因。

永远会有年轻人去北京贡献年轻的生产价值。

而我想对那些仍然留在北京的年轻人说一句:如果有机会,咬咬牙,拼了吧。

年轻人千万别被高房价吓退

你说清华北大毕业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那为什么留在北京,我觉得这句或许可以回答你:

清华北大毕业凭什么就一定能买得起房子?学历可以折算成价值吗?

如果你认为能,那么,你有足够能力,你一定能在北京立足;如果你觉得学历不能折价。那么,就别抱怨买不起。

而且,很有可能清华北大毕业能力也未必超过 985 毕业生。前几天,公司负责孵化器项目的姑娘告诉我,招聘了一个 211 的男生,上班几天后辞职了,他说自己不愿意加班。

北上广深的房价当然贵。

而且应该贵。

它永远只为少数人而保留,为那些愿意留在北上广深、愿意为了享受优质服务而付出更高价格的人买单。

而离开北上广深后,但愿你还能在你的行业里继续磨砺自己;而不是住着大房子,开着跑车,成了小县城体制内一员。那样人生,除了有房有车,我不认为还有其他价值。

我们来这世上一趟,当然不是为了花毕生积蓄买一套房子。

但是,如果你觉得为了房子买单一辈子不划算,那么也许你可以想一想,你来这人间一趟,难道就被高房价恐吓而放弃这个城市里梦想和激情的味道?

梦想并没有多么了不起。我知道,激情也不能抵御每天挤公交车挤地铁的痛苦。但我只是想说,你留在一个高房价并且有无数可能的城市,或回到看似宽广实际上处处狭隘的地方,哪一种,才是你想要的人生?



真正有能力的在北上广只会越活越好,没有能力的逃到哪里都是炮灰                       ——ipo观察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7 22:38 , Processed in 0.0418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