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4|回复: 0

抗日战争的启发 悲剧的中国军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3 05: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张凯强的日志
一、八年抗战中国战场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
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1、二战中日军死亡数字
  先看战果。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不知包不包括伪军),占日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这是中国战胜日本、中国是抗日主战场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尽管这两个数字都来自日本书籍,却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这里要谈一下军事常识。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因为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军队的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正如一些老红军身经百战受伤几十次仍能继续参加战斗(真是nb啊,不死金刚?),如进行累计就有会出现几十人受伤,实际受伤的只是一个人。所以战争损失只统计绝对损失(死亡)。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据日本自己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回想一下中国的损失,唉)。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日军绝对损失总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
  其余日军死在哪里?看一看战史就知道,有18万多日军被英联邦军队击毙在缅甸(含中国远征军击毙1万多日军这一战果),9万日军在中国东北被苏军击毙(主要是诺门坎和苏联出兵东北两场战役)。也就是说,约有120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还是美国人猛),占战争中日军死亡总数的64%。

2、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我们还长期接受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乍一看确实如此,不好辩驳。然而只要清醒地分析,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实际上是另一个障眼法。它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
  日本陆军二战中有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
  1931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东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东北义勇军,最高峰达到30万人,但在关东军打击下,30年代上半期已大部覆灭,少数退入关内;另一支是中国领导的抗日联军,最高峰接近5万人。但在日军残酷清剿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后主力基本被打散,1940年残部退入苏联编成1个旅,只有1000多人(杨靖宇赵尚志 赵一曼 周保中……惨啊)。也就是说,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已无成建制军事力量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作战,中国八年抗战战场,也就是在关内与日军“中国派遣军”作战的战场。我国的历史书中也都称抗战中敌后的游击队抗击侵华日军的60%,也只计算日军“中国派遣军”力量,因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力量派军队到东北去打击关东军(抗战结束后倒是上演了进军东北的争夺战,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啊)。但在提到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总数时,又加上关东军的数字,确实是“为我所用”。只要查看日军战史就清楚,二战中关东军从来就是以苏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后来全部覆灭于苏联红军之手也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谈一谈具体数字。中国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只有一段时间,就是1937年“七七”
  卢沟桥事变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大部和精锐确实集中在中国战场,这些为大家所熟知,不必多说。诺门坎事件日军惨败于苏联红军之手(真是惨败,阵亡近两万人),痛定思痛,遂重点加强关东军,通过“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使关东军膨胀到16个师团,85万人,精锐云集,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居第一(每师团2.5―2.8万人,而“中国派遣军”每师团仅约1.3万人,只有关东军一半,而且师团炮兵也远不及关东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又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基本与中国战场形势无关,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大的战略集团?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远东苏军兵力。“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军估计远东苏军超过60个师,2700辆坦克,鉴于诺门坎事件惨败的教训,认为是日军难以对付的,只有在远东苏军减少到原有1/3的时,才能出兵进攻;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论数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锐大多抽调给南方军,质量已大为下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随后面对美军越来越猛烈的反攻,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国内军”为抗击美军登陆本土也通过总动员而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实际上成为战略预备队,质量空前虚弱。战争末期关东军新成立的24个师团,战斗力仅相当于原有的8个师团;“中国派遣军”27个师团,大多是四流部队升级编成,战斗力极弱(只剩下第3、13师团战斗力较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120个师团,不但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171个的70%,而且云集了绝大部分精锐师团。
  看一看日本投降时的兵力分布,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006JZmKgzy7fa4VPN5y94&690.jpg 067Y06&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8 09:58 , Processed in 0.0463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