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揭秘孩子的世界,颠覆你的育儿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9:5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的世界得从生命的源头说起。

  做个选择题先:

  婴儿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这个世界的?

  A 高兴

  B 懵懂

  C 难过

  D 恐惧

  答案是D,没错,恐惧。

  为什么?

  想象一个婴儿在子宫里的画面:

  婴儿睡在温暖的羊水里,被子宫包裹着,安静,温暖,

  在这个世界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不需要,一切都由子宫脐带全自动供给。

  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世界!

  我跟世界是一体的,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可是一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刺眼的光线,嘈杂的声音,寒冷的空气……这个陌生的世界很可怕。

  所以他们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哭,那哭声就是害怕,恐惧。

  世界已经不一样了,可是婴儿的大脑还没有这样的认知,所以他们的心理还停留在胎儿时期,认为自己跟世界是一体的。

  我一哭全世界都得来为我服务,我闭上眼睛一切都消失,我睁开眼睛一切又出现。

  这个时期婴儿还远没有主体和客体的概念,一切都是我,我就是全世界。

  这是一种完完全全、100%的自恋。

  可是妈妈不可能像子宫和脐带一样能全自动满足婴儿,那是神一般的存在,当婴儿哭妈妈没有及时满足,他就会陷入恐惧中:

  “怎么回事?怎么我会饿?饿这么久?这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我活不下去了!”

  所以婴儿的心是实实在在的玻璃心,分分钟碎一地。

  因为自恋,因为恐惧,因为玻璃心,所以安全感尤为重要。

  心理学家发现,0-3个月的时候,婴儿的安全感来源于妈妈及时的回应和无条件的满足。

  3个月以后,婴儿可以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安全感有一部分来源于妈妈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表情,

  婴儿从妈妈的脸看到自己,妈妈对我笑,我就是好的,妈妈对我凶,我就是不好的。

  这个时期有一个稳定的照料者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

  6个月以后,婴儿自己开始分化,她开始怀疑妈妈跟自己不是一个人。

  但大多数时候他仍然认为妈妈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一个器官,供自己使用。

  直到一岁左右,婴儿才明确地知道,妈妈是另外一个人。

  直到三岁,孩子才有恒定的客体意识,即外在世界是外在的,不是我,也是在三岁左右,孩子在语言上才分得清“你”、“我”、“他”。

  所以三岁以前,孩子都是比较玻璃心的,自恋需要得到满足,尤其在生命的头一年,父母怎样爱一个婴儿都不为过,这是安全感的需要。

  

  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发地开始探索世界,从最初的吃手开始,到抓东西放嘴里吃,推东西,扔东西,撕东西……

  他们通过口和手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一些物体的掌控力。

  大一点的宝宝喜欢玩“藏东西”游戏,把东西藏在另一个东西下面,然后一打开,他会欣喜不已,

  他发现一个东西不见了并不是消失了,这是个里程碑式的认识。

  一岁左右的宝宝喜欢玩捂脸的“躲猫猫”,两三岁爱玩“捉迷藏”,1-3岁喜欢翻翻书,都是因为有了这个发现而乐此不疲。

  这些都是在认识客体。

  孩子的玻璃心很脆弱,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常常一些小事不如意就大哭。

  比如:

  秩序敏感期,家里的家具要保持原样,有什么挪动了,大哭;

  审美敏感期,追求完美,饼干应该是圆的,妈妈咬了一口,大哭;

  物权敏感期,妈妈把我的玩具给别人玩,叫我分享,我不知道什么是分享,我的玩具是我的一部分,给别人就是割肉,大哭。

  ……

  这些都是源于最初的自恋,如果理解孩子的心理,不去强行破坏,给予正确引导,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就会意识到“我脑子里面的东西只是在我脑子里面而已”。

  把脑子里主观想法转变为客体的存在,就是一个放弃自恋的过程。

  4、5岁的孩子会出现“撒谎”行为,其实不是品行坏,而是他们发现自己心里想的别人不知道(之前一直自恋的认为别人都懂我心),

  所以用说些假话来试探。这是一个很高级的认识,是隐私意识的开始。

  

  自恋让孩子自我感觉很好,这是最原始的自信,

  成长是打破自恋的过程,这是一个失控的过程,安全感是接受失控的前提。

  一切都需要慢慢来,只能一点一点的失控,如果一下完全失控,那是崩塌瓦解。

  很多传统带娃方式违背成长规律,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最常用的手段是“哭声免疫法”。

  比如不要总是抱宝宝,会惯坏他的,比如过早的定时喂奶,断奶时跟妈妈分开,还有用这个方法训练宝宝独立睡觉……

  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

  “哭声免疫法”确实很管用,宝宝在哭一段时间后确实不哭了,会变得很乖,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懂事,很好带,

  但是以婴幼儿的认知他们是不可能理解大人的做法的,之所以乖,是为了生存。

  ----没办法!否则活不下去啊!

  不哭了不是懂事了,而是绝望了。

  也许你觉得孩子小不记事的,他们什么都不懂,怎么会有心理创伤?

  创伤是这样形成的:

  上面说了,婴儿认为我=世界,当我害怕恐惧时,我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好的,

  又,世界=我,所以:我是不好的。

  这会造成孩子自我价值感低,所以我们会看到安全感不好的孩子,也不自信。

  幼年时期,具体的事情是不记得,但是感受会留在身体里,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这个原理就像吃饭,我不记得我小时候吃了哪些饭,但是饭已经进入我的身体,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

  每一种感受和体验就是喂给大脑的饭,塑造着大脑。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所传递的情绪都会被孩子的大脑所接收,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塑造一颗大脑的过程,遵循成长规律,给予充足的爱,得到滋养的玻璃心才能成长为强大的心。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5 15:04 , Processed in 0.0412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