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光小夜曲》的来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04:4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17-9-27 04:44 编辑

维基百科



莎韵之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サヨンの鐘

假名        サヨンのかね

平文式罗马字        Sayon no kane



描绘莎韵之钟始末的同名电影剧照。照片右边为饰演莎韵的李香兰、左为另一日本演员三村秀子饰演的莎韵同学ナミナ(松村美代子)

莎韵之钟,或译莎鸳之钟、莎勇之钟;该故事发生于1938年台湾日治时期的台北州苏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已迁村,1960年转移至今宜兰县南澳乡金岳村[1]),一名泰雅族少女沙韵·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师田北正记搬运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湾总督为了褒扬其义行,颁赠予当地的纪念桃形铜钟,该钟即称莎韵之钟。

本仅为短短一则地方新闻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经刻意报导后,被台湾总督府用来宣扬理蕃政策的成功,并与国歌少年双双成为皇民化政策的宣传样本。

目录  

1        事件经过

2        报导

3        赠钟与宣扬

4        皇民化宣传

5        后续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事件经过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日军于兵源不足下,开始征召各地日本青年,组织持续进犯中国的军队。在被日本统治的台湾方面,首波被征召对象,除了驻守台湾的台湾军之外,就是为数颇众的驻台警察。而这些于各地担任警察任务的日籍青年,一旦接到征召令,就必须马上离职出征,开赴以中国华北为主的中日战争战场。

1938年(昭和十三年)9月,一名于该台湾原住民村落内南澳蕃童教育所从事教职的警手[2] 田北正记,接到了由台湾总督府发布的从军征召令,并立即依法离职前往中国战场。因南澳一地位于台湾宜兰山区,教育所教师田北正记派[3][4]莎韵(泰雅语:Sayun Hayun 日语:サヨン)协助搬运行李。

9月27日,两人在行经宜兰山区途中,不但遇到台风,还在过渡武塔南溪时,碰到溪水暴涨。在天候恶劣下,田北正记虽顺利离开宜兰,但是同行的泰雅族17岁少女莎韵却在暴风雨中不幸于南溪便桥上,失足落水失踪。经当地警所营救后,除了发现所背负行李外,并无莎韵任何行踪。

为什么总督府送给原住民“铜钟”,汉人的铜钟显与原住民的文化没有一丁点关联性,当时日本人统治台湾已将近半世纪,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送钟给泰雅族流星部落(リヨヘン社)的意义何在,可能一直都没有被注意到。原来,莎韵负责背原住民用金砂铸造的“金钟”,那是流星社族人为感谢日本老师田北正记长年在生活环境恶劣的山上教育他们原住民儿童,如今老师要离开了,所以族人所能送给老师的唯一的纪念品如今随莎韵落水而失踪,族人念兹在兹,觉得送老师的礼物没有送出去而耿耿于怀。才会把莎韵的死与金钟的失踪看得同样难过。根据受访者所述,流星社所在的南澳南溪上游的黄沙所铸造的钟,声音清脆,而且钟声传得很远。至于后来日本总督府为了宣传而拍摄的电影“莎韵之钟”为何没有交代莎韵背金钟落水的这段史实?笔者的猜测是,南澳南溪上游有沙金的消息一旦为外界所知,必定引来许多违法的掏金贼,金矿本来就是战略性物资,不能让一般人知道矿产就在南澳深山的流星部落,甚至被征用来背金矿砂原住民青年都不知道他们所背的是金矿砂,只知道比一般的沙土沉重,背到苏澳交给日本人后可换得一包的粗盐,当时,原住民的物质需求不高,盐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物资,所以也乐以帮日本人采金矿砂。

报导

9月29日,台湾第一大报《台湾日日新报》刊出简要新闻报导,标题为“番婦渓流に落ち,行方不明となる”(蕃妇落溪,行踪不明)。该报纸于此报导中,以数行文字简单说明学生莎韵为了送别田北警手,搬运其行李下山经南溪时,失足坠落南溪中而导致下落不明。

经多日搜寻未果后,同年11月26日,莎韵所属之半官方性质女子青年团团体,特地举行盛大的“少女莎韵追悼会”,开始被炫染成为“爱国行为”。参加者除了莎韵亲友同学及女子青年团团员、蕃童教育所教员、警手、警佐之外,台湾统治中央机关总督府,还由理蕃课长率领多位官员前往参加。而已于华北战场与中国作战的田北正记也从中国战场派发电报表答感激与怀念之意。

赠钟与宣扬

盐月桃甫油画:莎韵之钟

12月6日,台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于巡视泰雅族部落时,听闻此事,特地前往莎韵墓地祭祀致意。除了慰勉家属、公开赞赏莎韵之“进诚奉公”精神,特地还做了一首诗。不但要求所属为之宣传,也向台湾总督府报告。至此,莎韵事迹引起多数官员重视。

翌年的1939年,《台湾爱国妇人新报》元月号刊出一则报导:《番界銃後哀話-乙女サヨンの死》。该长文详细报导雾社事件后,泰雅族利有亨社被强迫迁移至南澳后的皇民化现况,并以莎韵、田北正记师生情谊为报导主轴,除了赞赏莎韵“为国捐躯”外,也报导了藤田知事赠诗经过。

1941年2月20日,由全台高砂族青年代表领衔演出的“皇军慰问学艺会”于台北公会堂演出,其中以藤田知事诗文为蓝图的“サヨン少女を思ふ”歌曲为最受瞩目的表演项目。由莎韵之同学ナミナ以泰雅语及日文演唱的女声[5]独唱,因曲调优美,歌词感人,获得了现场一致赞赏,而这里面还包括台下观众之一,台湾总督长谷川清。在特地深入了解故事来龙去脉后,长谷川总督决定表扬此少女,并以此做为皇民化教育的宣导教材。

1941年4月14日,长谷川总督于总督府亲自接近莎韵家属与少女青年团团员,并颁赠一座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爱国少女莎韵之钟)字样的铜钟给相关人员,而至此,“莎韵之钟”一词成为台日两地争相报导的新闻报导。

1943年,因大战爆发,殖民当局为强化原住民地域认同感,预定将利有亨(日语:リヨヘン)地名改为和风地名“鐘ヶ丘”,即取自莎韵之钟之典故[6],但未实现即战败。

皇民化宣传

莎韵之钟

サヨンの钟

莎勇之鐘.jpg

基本资料

导演        清水宏

编剧        长赖喜伴

牛田宏

齐藤寅四郎

主演        李香兰

近卫敏明

大山健二

配乐        古贺政男

制片商        松竹

满洲映画协会

台湾总督府

片长        75 分

产地         日本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台湾

语言        日文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日本 1943年7月1日[7]

发行商        松竹

因为正值中日战争战事胶着,莎韵之钟故事成为日本军国政府宣导的利器,不但台湾日本两地新闻广播媒体争相报导,也介绍莎韵遇难事件的详细经过。不但如此,总督府开始举办一系列相关纪念宣传活动,如立碑[8]、画像、话剧、演唱、作曲。画家盐月桃甫曾至流兴社取材,创作一幅名为“莎韵之钟”的油画。

其中,“佳話サヨンの鐘”(佳话莎韵之钟)的活动纸剧(纸芝居)与“サヨンの鐘”(莎韵之钟)歌曲为此系列里面,较受瞩目两项活动。其中,原唱为40年代日本名歌星渡边はま子的流行歌曲《莎韵之钟》,该歌曲发行不久后,即风靡台、日、满、港、沪等地。后来,更被翻唱为国语歌曲《月光小夜曲》和粤语歌曲《每当变幻时》。事实上,雾社事件罹难之日本警官遗族,也是40年代日本知名歌手佐冢佐和子,也曾在1941年-1945年年间台湾巡回演唱《莎韵之钟》。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落实皇民化教育,除了要求知名台湾作家吴漫沙为莎韵立传外,台湾总督府还特别出资委请民间电影业者拍摄电影《莎韵之钟》[9]。由李香兰主演的该电影,于1942年正式于台湾中部的雾社开拍,并于翌年于台、日、华北、上海、满洲等地上映。而李香兰除了主演该《莎韵之钟》电影外,也演唱电影主题曲《莎韵之歌》而稍早之流行歌曲“莎韵之钟”仅为该电影的插曲。

后续

二战后钟和纪念碑被毁。直至1990年代之后,该事迹才再被流传,亦有不少相关活动。例如:2004年10月份于桃园龟山、南投水里、云林莿桐;由台湾文建会主办,台北爱乐文教基金会承办,台湾原住民原缘文化艺术团负责演出之原住民歌舞剧〈莎韵的故事〉[10]。[11]

除此,2007年11月23日至24日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亦于宜兰南澳举办名称为“台湾的历史记忆-莎韵之钟殖民地文化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中,不少台、日、中、韩学者及事件见证人应邀参加。

2011年8月10日,业余登山家、台新金控总经理林克孝因为寻找莎韵之路而失足身故于南澳束穗山中,亦重新让台湾探讨起该事迹,甚至有人仿原曲填词于网络上悼念他。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7:44 , Processed in 0.0627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