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高考为何不再“最公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09:0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仇广宇

  你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如果告诉你,有一天我们将会取消高考,会怎么样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起身反对,常识和本能都告诉我们,高考这种“纯凭分数”的考试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但其实,它也是各种偏见、暗疮滋生的土壤。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媒体报道,“异地孩子”张图因为不能在北京高考准备出国留学,但由于孩子的母亲可以给孩子办理美国国籍,孩子拥有侨民身份,反而可以在北京参加“异地高考”,另有消息称,侨民身份还能获得加分。张图的吊诡境遇,让这则新闻在网络上获得了大量转发评论。

  故事的最后,以教育部门通过媒体辟谣称“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才可申请高考而告终。但这并不能动摇整个故事的内核,它被冠以“一个异地高考生的逆袭”,成为大时代里的一则黑色幽默。

  而另外一个故事也是意味深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孩子往往被外地考生视为“天之骄子”,但在高考这件事儿上,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苦衷。杨天就读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如果发挥正常,根据往年分数线,他的父亲认为儿子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但杨天却说,“我不敢报。”他称自己是“裸考”。因为他不享受任何加分政策,于是他填报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市高考考生总体照顾率超过了18%,几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顾,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无论是大城市的“天之骄子”还是自视为“弱势群体”的“外地考生”,这些“不公平”的客观存在,都让每一个考生心焦。

  “加分”“照顾”““招录不公”......还有本就被大量讨论的异地高考问题,政策的出台,原本是为了纠正应试教育中的过度现象,以及为了对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形成补充、调整。但时至今日,高考已经被加诸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含义。它成为争夺本就分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甚至被极端人士认为是“寒门人士”的最后一根上升稻草。

  而如上所述的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壁垒”“潜规则”,又在进一步加剧着人们的焦虑心理。“最公平”的高考已经渐渐演变向“不公平”。

  有人反驳说,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如此指责“最公平”高考会不会太过苛责?话虽没错,但我们关注的,就是那些可能发生,甚至已经导致了“不公平”的政策,它阻碍着人们仅凭个人实力往更好的方向爬升。客观的“不公平”或许难以避免,政策上的歧视却有可能消除。

  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正如学者熊丙奇所言,“我们教育部门应该真正的、认真的反思。”“只有真正改革我们的高考制度,才能够让这些问题、这些体制消失。”

  如今的高考承载了太多的现实功能,但它与教育又紧密相连,这样的矛盾,让高考变味儿,教育走形。于是,孩子们在人生本该最精彩最美好的阶段,必须承受极大的压力和痛苦,忍痛抛弃那些有助于成长的教育方式和应该获得的知识,努力使自己变得“唯分数是从”。解决之路,唯有把这些问题分解分化,逐步厘清高考应有的功能,让两者不至于“互相干预”,互相打扰。

  而我们的教育制度所真正追求的,不过是让每一个孩子,不管来自任何家庭,都有可能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我们呼吁解除一切的“不公平”,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得到真正的教育。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1:36 , Processed in 0.0389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