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1|回复: 0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恢复五一长假是改革后退(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22: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专访,称黄金周和带薪假不可能长期并存

  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施行带薪休假制度。然而,能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大多集中在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而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个体私企的员工,因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外出旅游计划不得不集中安排在小长假或“黄金周”。

  新华社刊文指出,只有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才能有效避免节假日旅游"井喷"现象。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则认为,黄金周的弊端是与生俱来的,黄金周和带薪假不可能长期并存。昨天,蔡继明教授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镜头一

  享受着带薪年假 却仍在黄金周出游

  “家人都没休假,一人怎么玩”

  柳提是位上海网友,她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旅行,选带薪假,和家人一起出游,选黄金周,因为孩子平时上学。”她表示趁孩子的暑假出游也很好,但同事都想在七八月休假,并不都能获准。“老板对年假一次最多批两三天,基本上也很难去远处玩。”

  刚工作一年的王小姐与柳提有相似观点,她每年有5天的带薪假。“我赞成带薪休假,黄金周出游也是不得已,因为家人也都在这个时间才能休息、出游。”如果不能和家人一起,她觉得休假也没意义了。

  镜头二

    带薪假休不了 黄金周成唯一指望

  “工作一年多,没休过年假”

  小程在南京一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工作一年多了,但他还从没休过带薪假。“我们也有带薪假,一年好像5天吧,但工作太忙了,没时间休啊!” 小程说如果申请休假的话,领导也会准许,但因为程序开发的工作比较忙,一个项目往往要持续半年,休假成了奢望。“黄金周基本算强制休假,基本只有这时候才能安排自己的出行或者其他活动。”

  扬子微博小调查

  过半网友认为:避免黄金周爆棚 在于落实好带薪假

  昨天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发起一项调查。选项为两项:“黄金周:休假有保障,带薪假难落实”,以及“带薪假:这是改变爆棚、安全隐患之根本”。

  截至昨天下午6点,一共有210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有100人选择“黄金周”,110名网友选择“带薪假”。也即超过半数的网友认同,落实带薪假才是改变假期景点爆棚、消除井喷带来的安全隐患的根本途径。但网友留言却是另一番光景,均强烈要求恢复五一长假。“正常加班费都没有,带薪假在中小私企怎么可能实现?”网友“陈冠睿2611767445”也觉得还是多几个长假现实一点,“恢复五一有什么不好的?总比带着各种阻挠、各种担惊受怕的年休假强”。

  蔡继明教授特地请本报记者帮忙澄清:“我从未说目前要取消十一黄金周”

  蔡继明教授向扬子晚报记者表示,2008年五一黄金周是自己的课题组研究建议取消的,但自己从未说过目前要把十一黄金周也取消。“毕竟目前带薪假落实有限,十一黄金周还担负着满足人们旅游需要的重任”,希望在十一黄金周存在的同时,积极推动带薪假的普及。等到带薪假全面落实了,黄金周也就消失了。

  对话专家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黄金周的弊端是与生俱来的,等到带薪假全面落实了,黄金周也就消失了。昨天,蔡教授也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专访。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

    带薪休假全面落实了,黄金周自然就消失了

    观点一:黄金周的弊端与生俱来

  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的爆棚并引发安全事件,这也是课题组提倡带薪假、取消黄金周的原因。那么此次井喷与带薪假的落实程度是不是有一定的关系?

  蔡继明:出行这么多人,首先因为带薪假没有全面落实,另外还有多种原因,比如人们收入的增加、旅游支出的增加、出游人数的增加。今年十一黄金周格外拥堵也与高速公路免费等特殊原因有关。事实上,不是今年黄金周才这么拥挤,从1999年有五一、十一黄金周以来,都是这样。出现这种(井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个黄金周假日制度本身,它不可避免的、与生俱来的弊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统一放假出行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全国人民在同一个时间放假,一块出行必然是井喷。

    观点二:黄金周是“被放假”

  记者:本报调查显示,多半网友认同带薪假是解决爆棚的根本途径,但又强烈反对取消黄金周,是否矛盾?

  蔡继明:黄金周休7天并不是法定的假日制度,而是在法定休息日的基础上临时做的假日的调整。比如十一本来是3天假,有关部门把本来就应该享有的 4天休息日挪过来,凑成了7天的长假。人们本来可以选择分开休息的,现在必须得连续休完7天,然后再连续工作7天,这就造成了被动放假。因为接下来没有休息日了,7天长假只有出去玩,虽然痛苦,但还得忍受,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休息日放到一起休假。

  网友认同带薪假又抗议取消黄金周,并不矛盾,绝大多数人认识到是这个制度本身产生的后果,带薪休假是最好的选择,但又苦于现在没有很好的落实,不得不指望黄金周,实际上是无奈的心态。

  这(集体休假)必然造成现在大家都看到的现象。它可能刺激了旅游,但一定是以多方面付出代价作为成本的。人们出行质量下降、高速公路成停车场,景区环境破坏,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如何缓解?交通部门增加几列动车、飞机增加几个航班、景区再多开几趟缆车?哪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满足集中休假带来的压力,旅游业再做出承诺,都是不可能兑现的,服务质量一定是下降的。如果满足十一黄金周井喷式的旅游需求,那平时的生产能力就会严重过剩。

   观点三:十一长假拥堵与取消五一黄金周无关

  记者:推行带薪假以来,是否从实质上缓解黄金周拥挤?目前有没有带薪假效果的研究?

  蔡继明:只要有黄金周,就会产生拥挤等各种问题,不能说推行带薪假几年来没有缓解黄金周的拥挤。两三年前看到媒体上提到,带薪假落实了 40%-50%,可能是从人数、假期的时间上算。这个数字并不是我提供给媒体的,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这两年带薪假落实了多少,没有搜集,但应该是逐年在增加的。那怕带薪假落实30%,肯定比没有带薪假,黄金周承受的压力要小。

  记者:不少网友把拥堵归咎于五一黄金周的取消,你怎么看?

  蔡继明:没有直接关系,黄金周拥挤是由于制度本身造成的,也有多方面原因。在其他原因不变的情况下,被取消掉的五一黄金周也是能通过新增的中秋、端午、元旦3天的小长假分流。不可能把五一的人流量挤到十一去。

  有人提出增加一个黄金周来“泄洪”,那么这个“洪水”是怎么造成的?它是人为制造的,本来就没有这个洪峰。原本可以通过双休日、带薪休假来分流的,又人为地放到一起,把原本分流的人群集中到一起形成洪峰,为了泄洪,又制造一个(五一假)洪峰。

  观点四:恢复五一长假是改革后退

  记者:黄金周和带薪假是对立关系吗?同时实行会掣肘?

  蔡继明:两者不可能长期同时存在,不是一定要取消黄金周,而是带薪假全面落实了,黄金周自然就消失了。如果一个人有随时选择出游的自由,还会选择和大家一起在黄金周出去吗?(记者:但一家人很难同时休假)孩子没有带薪假但有寒暑假,一共3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带薪假举家出游。在这3个月里出行总比在两个黄金周里出行分流的程度要更高。单位或企业有它自己的工作性质要求,双方要协商最终选择休假时间,全国成千上万的企业,结果必然是分散度假。很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因为带薪假落实不了,所以要回归黄金周。问题是,没有落实是不是就不要落实了?带薪假是改革的方向,一旦恢复五一长假就等于放弃了带薪假,就是在改革路上的后退。

  观点五:带薪假是改革的方向

  记者:如何强化带薪假推行呢?

  蔡继明:带薪假的落实是有困难,这也在于各方没有积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企业错误地认识带薪假会增加劳动成本,个人顾虑带薪假会影响工作,甚至丢掉饭碗。政府的劳动人事部门没有足够的重视,工会没有很好地维护工人的权利。这些都有待于改进。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带薪假,这也是2008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强调,这是好的现象。通过全民的努力,把全世界各国都普遍推行的劳动者休息制度完善起来,不能反过来消极懒惰地回避矛盾的态度。只要各方都努力,带薪假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述评

  保留黄金周“打底” 推动带薪假制度

  黄金周和带薪假,是否确实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呢?确实未必。

  劳动法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彭光华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计算:现在全年有5个3天的小长假,还有两个七天长假,加上双休日,全年的假日时间达115天。如果再加上2008年开始的带薪年休假,假日将达120天以上。按照这个数据,一年中劳动者约1/3的时间是假期,这个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

  但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从最理想的角度来看现实问题。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带薪休假还存在若干的现实问题:一是很多人反映的带薪年休假不给力,对很多劳动者等于“画了一个饼”;二是即使有了带薪假,但举家出游的条件是家里人的带薪假全部集中在一起,这种“匹配”在现实中往往有点难。如果再考虑到孩子们只有寒假和暑假的话,这种匹配成功的可能性就太低了。

  彭光华教授对记者说,十一黄金周是在国庆3天法定假日基础上形成的,又恰逢秋季这个最适宜出游的季节,能满足劳动者休闲的需求,然后,经过大半年的辛勤工作,让劳动者享受一个较长假期,放松身心或休养精神,对国家和企业持续发展有好处,这也是他们的权利。记者觉得很有道理。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能因为黄金周出现集中出游导致堵、挤、脏、乱等等问题而因噎废食。

  记者认为,应该在保留黄金周的基础上,出台强制实施带薪年休假的措施。打了黄金周这个“底”,再逐步寻求更多进步。(扬子晚报 记者 于英杰 周茂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5 21:12 , Processed in 0.0431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