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96|回复: 7

华裔教授揭示中国新老移民“代沟” 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1 13: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ove 于 2017-3-21 15:51 编辑

先看原文(中译本):

吴华扬致老一辈美国亚裔社会活动家们的私人信函 —— 关于新移民

吴华扬(原作)殷余民(中文编辑)

这封信是写给你们,我多年的朋友,不仅仅是在争取公民权利方面、而且在所有进步事业中将美国亚裔包括在内的社会活动家们。我在与你们共事的过程中明白,要说服美国非裔、拉美裔、犹太人和其他致力于社会正义的人士,他们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亚洲移民以及他们生长于美国的子孙,并非易事。 有些人表示怀疑,有些则怀有敌意。 然而,我致信你们,表达一种不同的忧虑。这一看法同样敏感,但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是你们在建设沟通桥梁的工作中潜在的障碍。它甚至可能意味着这一事业的终结。

我的看法如下。来自亚洲的最新一批新移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并不完全认同我们的理念。我恳求你们与他们接触,带着敬意聆听他们,并努力说服他们。这要求你,也包括我,不要以为他们需要被我们说教,就好像我们是自封的导师,而他们就是永久的学生。他们不会同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太多这样的经历。

无论我在何地遇到他们,在南加州郊区、旧金山西郊的“购物大街”、硅谷、东海岸、或者在以前几乎没有亚洲面孔的地方似乎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社区,他们都会抱怨,他们感觉失落。我熟悉这种情绪的来源:那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上的排外,那些可以看到的持续的对平等的剥夺。

令我担心的问题是这样 — 虽然我对于提及此事有些犹豫不决,但等待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 他们(中的一些人)似乎对亚裔美国人(老华侨),那些以这个称呼自居的和那些更加同化的人,感到愤怒,正如他们对于一些白人和黑人态度。有人这样告诉我。

(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我们不代表他们,我们不同情他们。我们背叛了他们。我们甚至不能用他们视为共同的语言来沟通。在国语(mandarin)中,“国语”这个词就是 “全国的语言”的意思 —— 尽管我被告知他们有时会喜欢用自己的方言,比如台山话。

最大的讽刺总是来自于镜子里的倒影。对我们来说,他们非常亚洲。对他们来说,我们非常美国。我们不属于彼此,等待孩子长大并不能解决问题。(是的,你们中不止一个人这样说,而只有少数人当作笑话。)

事实上我们的确不同,他们来自一个上升中的亚洲。因为技术的发展,他们可以继续与“祖国”保持联系。他们的自我认同,同我们的先辈一样,不是“亚洲”,而是他们的种族、家族、地方、宗教和环境。他们是有自己特色的美国人。

我们于他们而言是外国人,他们于我们亦如此,尽管亚裔之外的人说,我们看起来都一样。 而且,他们知道我们的居高临下,即使我们否认这一点。如同其他各种肤色和信仰的群体一样,那些已经安定下来的人,即使只是稍早一点,毫无例外总是暗示他们比他们的乡下亲戚更好,“刚下船”是丢脸的。有些人总是对(新移民带有)负面的刻板印象:喜欢炫耀,却不去排队;抠鼻子,吐痰,不良驾驶,消极对抗,幸好(他们)不吃狗肉。

我不想质疑你们的看法,你们私下向我解释过你们的担心,对此我并不反对。我们的某些亲友,在这里出现的远亲们,(想法似乎)令人惊奇。他们不相信民主,他们相信自己比其他人种更好,这一点如此明显,几乎不用指出。他们甚至毫不掩饰地认定,他们将超越白人。按照我们的标准,他们还可能是腐败份子。

他们(新移民)相信自己,他们不甘于劣势。恰恰相反,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具有攻击性,有别于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在很多问题中,从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到“非法”移民,到同性恋变性人权利,到警察暴行,到体罚,到死刑,他们准备以标志性的亚洲面孔,出现在你们组织的任何抗议活动的对立面。即使在环境问题上,他们感到对鱼翅或濒危物种的保护会影响他们享受山珍海味。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口音并没有阻碍他们的表达。

我听说过,一些亚裔美国人(老华侨)在敦促公民参与时,发现自己被一些站起来发声的亚洲新移民包围,但是他们是为他们自己发声,成为老华侨的对手的一员。如果你们(老华侨)指出他们被作为棋子利用,他们(中的某些人)只会更加愤怒,他们感觉到你们的尴尬,他们为了生存而只顾自己。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提出两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我确信我们应该去拥抱和接纳他们。

第一是我们所说的维持联盟的重要性。我们为“一席之地”而奋斗。如果我们不能全心全意地地欢迎那些跟我们长相一样的人,那将是大错特错。我们也要给他们空间,否则我们就是伪君子。如果我们不让步,我们将被抛在一边。所有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至少我们是这样宣称的。

第二个理由是战略性的。他们(新移民)比我们更加众多。他们不断进来,大多数亚裔美国人出生在国外,而不是本地。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移民模式确保这种人口增长趋势对他们有利。如果我们不赢得他们,或与他们结盟,他们将在数字上超越我们,使我们在政治上无足轻重。

如果老华侨想要“亚裔美国人”的概念持续到下一代,我们必须弄清楚如何与所有属于这一个弱势类别的人们交往。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否则,坦率的说,我们的事业将会失败。


我们可以有分歧,但是我们必须团结!


(2017年3月21日)


作者简介:吴华扬(Frank Wu),法学教授、作家、社会活动人士。美国加州大学黑斯汀法学院教授, 美国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现任会长。他加入百人会已有15年,长期参与华人社区服务,曾帮助主办为华裔科学家陈霞芬女士维权的北加州筹款活动,以及为俄州华人协会(OCAA)举办的陈霞芬听证会的集会活动提供法律援助。

他的著作有:《黄种人:美国黑种人和白种人之外的种族》(Yellow: Race in America Beyond Black and White)和《种族、权利和赔偿:法律和日裔美国人拘禁》(Race, Rights and Reparation: Law and the Japanese American Internment)(合著)等。



英文原文:

A Private Note To Asian-American Activists About New Arrivals

Frank H. Wu

I write to you as my long-time friends, those who have fought not only for civil rights but also to include Asian Americans in all progressive causes. I know from working alongside you that it has not been easy to persuade African Americans, Latinos, Jews, and others who have been dedicated to social justice that their principles extend to Asian immigrants and their American-born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Some have been skeptical, others hostile. Yet I send you a note now to express a different concern. It is as sensitive if not more so, but it also is even more serious a potential barrier to your bridge building efforts. It could signal the end of the project altogether.

Here it is. The most recent set of newcomers from Asia, in particular those arriving from China, do not share our commitments. I implore you to reach out, to listen to them respectfully, and to try to persuade them. That requires that you — and I — not assume they need educating by us, as if we were self-appointed teachers, they permanently students. They will have none of t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it enough.

Everywhere I encounter them, whether in suburban Southern California; the “Avenues” of western San Francisco; Silicon Valley; on the East Coast; or in communities that have developed seemingly overnight where there once were virtually no Asian faces to be seen, they complain. They are frustrated. I am familiar with the source of that sentiment: the literal historic exclusion and the tangible ongoing denial of equality.

But here is what worries me. While I have hesitated to call out the problem, waiting makes it worse. They seem to be as angry about Asian Americans, those who call themselves by that name and who are more assimilated, as they are about whites and blacks. They tell me so.

We do not represent them, We are not sympathetic to them. We have betrayed them. We cannot even communicate in the language they deem ours. One of the common words for “Mandarin” in Mandarin itself translates as “the national language” ― though I am advised they’d prefer a dialect such as Toisan in any event.

The greatest ironies are always in the mirror image. To us, they are very Asian. To them, we are very American. We are not quite one another’s people. Waiting for the kids to grow up won’t work. (Yes, more than one of you has said that, only partly in jest.)

The truth is we are different. They come from an ascendent Asia. They can continue to maintain contacts with “the homeland,” thanks to technology. They identify, as our forebears did, not as “Asian,” but by their ethnicity, clan, province, religion, and circumstances. They are American on their own terms.

We are as foreign to them as they are to us, despite others telling us we all look alike. And they are aware of our condescension, even if we would deny it. As with other groups of every color and creed, those who settled, if only slightly earlier, invariably imply they are better than their country cousins. As much as the phrase is appropriated and ironic, even hip, there is a stigma to being “fresh off the boat.” The stereotype is repeated: too much bling, not enough lining up in an orderly manner; nose-picking, spitting, bad driving, passive-aggressive conduct, and, let us hope, at least no dog-eating.

I do not doubt, and you have explained to me privately your concerns with which I do not disagree. Some of our cousins, distant kin who have shown up here, are alarming. They are bigots who do not care about democracy. They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better than other people of color, it hardly is worth pointing out since it is so obvious. They even suppose, not all that secretly, that they will surpass whites. They also might be corrupt albeit by our standards. There is no telling.

They are only starting to assert themselves. They do not claim disadvantage. Just the opposite. They attack, as Asians are not stereotyped for doing. On issue after issue, ranging from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to “illegal” immigration to LGBT rights to police brutality to corporal punishment to capital punishment, they are prepared to line up as a token Asian face on the other side of whatever protest you are organizing. Even on the environment, they feel persecuted for their taste for shark fin soup or exotic delicacies involving endangered species. And good for them. Their accent does not hold them back.

I have heard Asian Americans who have urged civic engagement lament that they find themselves surrounded by Asians who will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lbeit for themselves. A mascot for your opponent, they will be only more infuriated if you suggest they are pawns being used. They sense your embarrassment. They are self-serving for survival.

Be that as it may, I offer two reasons that are compelling enough. I am convinced anyway, to embrace them. It need not be “us” versus “them,” especially since others cannot distinguish.

The first reason is what we say. We talk about how important it is to sustain coalitions. We fought for a “seat at the table.” It would be wrong for us to be any less than wholeheartedly welcoming to those who look like us. We have to give them space too. We would be hypocrites otherwise. If we do not yield, we will be shoved aside. There is room for all, or so we ourselves proclaim.

The second reason is strategic. There are more of them than there are of us. They keep coming. The majority of Asian Americans are foreign-born, not native born. Immigration patterns ensure that this demographic balance of power will favor the former over the latter, at least for our lifetimes. If we do not win them over, or ally with them, they will overtake us numerically and render us irrelevant politically.

If Asian Americans want the concept of “Asian American” to last another generation, we must figure out how to engage with all who belong to an artificial, fragile category. The failure of the movement will be “on us,” to use the vernacular we must speak.

We must come togeth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3: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带一个脏字!知名华裔教授竟高调羞辱中国新移民

网友评论:

周末 无意间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了一篇英文报道,发帖的朋友义愤填膺,赶紧找到了《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的这篇原文,读完了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从未看过这么上档次的美国华人窝里斗的文章,不带一个脏字却把所有身在美国的中国新移民们骂了个体无完肤,最绝的是作者是一位美国知名华裔法学教授,Frank H. Wu,吴华扬,就职于加州大学黑斯廷法学院。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篇文章题目叫做:《写给美国亚裔社会活动家们的关于新移民的一封私信》(A Private Note to Asian American Activists About New Arrivals)。

读了题目就让人没有好感,明明是发布在公开媒体上的一篇文章,却偏说自己是封私信(Private Note),真Zuo!

这篇文章行文很阴险,初看以为是作者想要帮助初来乍到美国的新移民群体、主要要是亚裔群体、更具体的说是中国人提高社会觉悟、更好地参与到民主活动中来,结果却不断感受到了作者的恶意,文章写到中间居然脸都不要了,直接撕下面具代表所谓的美国社会亚裔/华裔精英阶层站在绝对制高点恶意攻击新来美国的中国移民群体。

新移民

怨恨老移民?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开篇先说明“我这篇文章是写给美国民权活动家们的”,表现出同理心想说在美国针对亚裔群体搞开展民权活动特别不容易,因为生活在美国的亚裔们“有些总是抱怀疑态度,有些充满敌意”。

看完第一段有点惊讶,这位在美国法律教育界摸爬滚打了多年,被任职学院授衔“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怎么逻辑如此简单粗暴,一句话就把美国亚裔分成了两拨,而且两拨都听上去都不怎么样。

第一段读完,差评!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第二段马上进入重点,那些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们总不和我们玩,我们的民权活动、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他们都不参加,所以我恳求大家,请倾听他们的声音,试着去说服他们吧!

这段好像是真诚地让美国的民权活动家们走近华人群体,去倾听新移民的心声。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无论我走到美国的什么地方、无论是西海岸还是东海岸,都遇到中国新移民在向我抱怨“他们很困惑,觉得自己在这个国家没有被平等对待”。他们的愤怒不仅针对的是美国的白人和黑人,他们看起来对在美国已经同化程度更高的、自视是美国亚裔的人们也很生气。

“是否被公平对待”这个问题在美国的讨论从未停止,这其中涉及到种族、性别、地域、行业,方方面面,不仅只有身在美国的中国人有这种情绪。

当然,吴教授的这篇文章是在讨论华人新移民的问题,所以OK没问题,请继续讨论,结果他笔锋一转,干起了挑事儿的勾当,指责华人新移民对土生土长的美国亚裔心生怨恨,按照他之前的行文逻辑捋下去,难道吴教授你是说“华人新移民受到各种不公平待遇的罪魁祸首是美国亚裔”???



他们 VS我们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他们(中国新移民群体)觉得:我们(土生土长的美国亚裔群体)不能代表他们,我们不够同情他们,我们背叛了他们,我们甚至不能用他们认为理应是属于我们通用的语言和他们交流。虽然普通话(Mandarin)是他们的全国性语言,但我发现在美国参加活动时他们更喜欢使用台山之类的方言。

吴教授想得真是多!请问我们这些所谓的“中国新移民群体”为什么需要你来代表?你来同情?我们之间又曾有过何等关联值得你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背叛我们?

还有吴教授为什么要攻击中国普通话和方言呢?我们中国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台山话是公认的美国华侨社区里最常用的方言之一,如果在美国遇到老乡说两句方言不是人之常情吗?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吴教授又有什么言外之意呢?这里实在没看懂,请看懂的小伙伴赐教...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很讽刺,对于我们来说他们特别亚洲,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特别美国,我们其实并不是一类人,等孩子长大也没用。

真相是我们是不同的,他们来自于正在上升的亚洲,感谢现代科技他们和他们的祖国依旧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们并不把自己当做亚洲人,他们是按照种族、宗族、信仰、环境来区分自己的,所以把自己视作美国人。

有句话你说的是对的,我们的确不是一类人,你是美国人,我们怎么变心底还是中国人,我们从未一厢情愿的硬要挤入你笔下的美国亚裔群体中,更别提摇身变成你笔下的美国人,而如果我们要是真的挤了你一定还觉得我们高攀不上,所以请放心我们本来也不想“高攀”!你也不用着急和我们撇清关系,因为我们从未否我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吴教授,你能笃定写出“中国来的新移民觉得自己是美国人”这句话的根据到底从何而来?

不知道吴教授家是什么背景,如果他不是二代、三代移民出身,以他这样的“奇才”应该可以十几岁、二十几岁来到美国一下飞机就立即变身典型美国亚裔成员,完全不需要时间融合,你真棒!

粗鄙的中国新移民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我们彼此之于对方都是外国人,尽管别人说我们长得相似,他们也乐得利用我们的谦虚,尽管我们可以随时否认。那些哪怕稍稍早些到达这里的新移民,耀武扬威地好像他们比自己还身在中国的亲戚更加优秀。可实际上呢?他们过分的珠光宝气、没有秩序、抠鼻孔、随地吐痰、车开的差、喜欢在背后使坏,让我们希望他们至少不吃狗肉。

这段对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们的指责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一方面说中国移民“鱼目混珠”,仗着脸和美国亚裔长得一样就冒充是他们的一员;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这两个群体有多么不同,他笔下的新来的中国移民是如此粗鄙庸俗。

别以为写到这里吴教授对中国新移民的羞辱就结束了,比这威力更大的轰击还一轮接一轮地跟在后面。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来先撇清一下,这段评价不是我吴教授一个人说的,是众多美国民权活动家对中国新移民的评价:一些新移民不在乎民主,他们觉得自己比其他肤色的人种优秀,因为这一点太明显了所以他们都懒得指出来,他们甚至认为他们将会优于白人。

在美国生活了这些年,从来只听说白人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还真没听闻吴教授的这番理论,读了这篇文章也真是开了眼!



(截图来自《赫芬顿邮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他们才刚刚开始表达自己的主张,他们并未表现出传统上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他们开始攻击,从高等教育到非法移民问题、再到LGBT权利、警察执法暴力,一次又一次地他们站在美国亚裔支持的对立面,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因为吃鱼翅、濒危动物而遭受压迫。短末还嘲笑一下新移民的口音:他们带着口音的英语也没能阻止他们。

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并非是写给什么美国民权运动家的一封信,也不是为了唤起新移民的民主意识,而是借文章赤裸裸地攻击与自己持不同政见的所谓“新移民”,因为这些异见者可能恰巧是晚于吴教授移民到这个国家的,于是就被扣上了“新移民”的大帽子,而所有初来乍到美国的中国移民也被一起打死了。

本来是抱着“想了解老华裔移民如何看待新移民”的初衷开始阅读的文章,现在看来真是浪费时间,文末吴教授还给出了两条所谓美国亚裔应该接受新移民的理由,归结一下就是“虽然我们不情愿,但他们人多势众,为了自己将来不会被挤出去所以还得将就着带他们玩一玩”。

自己 才是亘古 靠自己, 不变的真理

《赫芬顿邮报》是个左媒,能在这里看到这篇文章还以为进错了网站,可能是我肤浅、没文化,读不出吴教授的一片苦心。好奇去扒了一下吴教授的履历,发现吴教授可不是一般人。



(图片来源于changingfaceofamerica.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吴教授在加州大学官网公布的简历长达九页,哈佛、哥伦比亚、斯坦福、乔治-华盛顿、约翰-霍普金斯、加州大学,这些美国名校里都留下了他的任教痕迹,他甚至还在北京大学跨国法律研究中心成立初期担任教授。

除此之外,吴教授还是美国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的会长,百人会的入会资格十分严格,必须由会员推荐,并要经过所有会员的严格审核才能被接纳,李开复、杨致远、贝聿铭、马友友、骆家辉都是其著名成员。

这么一位有地位、有威望的法学教授,却写出了一篇充斥着“他们”与“我们”的恶意挑衅文章,“他们”是粗鄙的中国新移民群体,“我们”是吴教授心中的真正亚裔精英群体,他如此“精分”和在自己文章里批评的新移民按“种族、宗教”划分族群又有何区别?文章看似想探究新移民在美国民权活动中的行为根源,但最后因为吴教授实在站得太高只能写成了一篇逻辑堪忧的谩骂之文。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击吴教授个人,而是想让大家看清楚,有些所谓冲在社会活动第一线的、天天宣扬民主民权的精英阶层未必真的可以代表一整个群体,或许他们真的能力不足,也或许他们根本没把你当自己人,那有何来的代表同一族群共同发声呢?

所以还得落在那句老话上:生活在美国的移民群体,应该自己靠自己,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当地社会活动中来,自己为自己发声,别让所谓的吴教授、X教授稀里糊涂地就把我们都代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3: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望的哀鸣】华人新移民原来是这样?法学院教授的描述

转自:谢文鸿 北美华人之声

2017年3月18日,著名的极左派主流媒体HuffPost刊发了一篇猛烈抨击华人新移民(New
Arrivals)的文章[1]。该文章一出来,在华人新移民群体中造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弹。
令人称奇的是,该文作者为加州大学Hastings法学院的杰出教授Frank Wu(吴华扬),
他同时为“百人会”[2]的会长。以下和大家分享Wu的作品,看看他眼中的华人新移民
是什么样的。

文章的标题很有趣,叫“A Private Note to Asian American Activitists About New
Arrivals”(一篇给亚裔美国社会运动人士关于新移民的私密备忘录)。私密的,
Private,结果却选择在一个极具意识形态色彩的极左派主流媒体上发布。明明就是公
开的嘛。

文章的第一段表示这封信是写给他并肩作战多年老朋友们的。文中表示,对非裔、拉丁
裔、犹太裔以及其他致力于社会公正的人,要劝说他们将有关原则同样应用到亚裔以及
他们的后代上是非常困难的。有些人很怀疑,有些人充满敌意。Wu表示,该信是要讲另
一个他的焦虑,这是大家建立桥梁的可能障碍。

第二段开门见山,Wu直接认为来自亚洲的新移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和Wu他们理念不
同,希望大家能够带着尊敬去接触聆听并说服新移民们。这一段看起来还不错,虽然那
个理念不同看起来有点奇怪。

第三段开始看起来有点味道不对。Wu这样描述,他在每一处碰到新移民,无论是在南加
州的郊区,还是在西旧金山的街道上,还是在硅谷,还是在东海岸,还是在哪里,新移
民总是抱怨,他们很困惑。然后Wu表示,他对这种情绪的来源比较熟悉,有因过去的排
华法案,也有因还在进行的可以感受到的平等权利的被拒绝。为什么我没有和Wu一样的
感受呢?

紧接着,Wu表示了他的忧虑。他认为新移民对更融入美国的亚裔美国人一样的生气,如
同新移民们对白人和黑人那样。Wu说这是新移民这样告诉他的。我不得不表示Wu开始
诬蔑了。

Wu很直接,他表示,他们不代表新移民们,他们不同情新移民们,他们背叛了新移民
们。他们甚至不能按新移民们所认为的语言进行交流。虽然“Mandarine”(普通话)
的常用中文翻译可以是“国语”,但他得知新移民们在很多场合中更倾向用诸如台山话
(Toisan)这样的方言。Hmm,感觉是再次诬蔑。新移民多用台山话等方言?杰出的法
学教授Wu先生,你确定你说的新移民是近年来的新移民,而不是从一开始就为美国铁
路作出不朽贡献的我们广东同胞?还是说,您所定义的新移民,实际上,和新老无关,
而是,和您见解不一样的美籍华人?

Wu表示,非常滑稽的是,在Wu他们的眼里,新移民们非常“亚洲”,而在新移民们眼
里,他们非常“美国”。我们不是彼此一个民族的。他半开玩笑地说,等着孩子们长大
并不能解决问题。

Wu切入了正题。他表示,事实上,他们和新移民是非常不同的。新移民来自处于上升
阶段的亚洲,通过技术和“祖国”保持联系。新移民们如同Wu他们的先祖一样,不是用
“亚裔”来鉴别自己,而是用族群、宗族、省份、宗教信仰和家族等来鉴别自己。Wu
认为,新移民们是自己定义的“美国人”。

Wu认为Wu他们和新移民们实际上彼此之间都是非常不相干的,哪怕彼此长得很像。在
这里,他用了一段很糟糕的文字描述那些“fresh off the boat”(刚下船的人,指新
移民) :Too much bling, not enough lining up in an orderly manner; nose-
picking, spitting, bad driving, passive-aggressive conduct, and, let us hope
, at least no dog-eating(珠光宝气,不遵守排队规则,挖鼻孔,随地吐痰,开车技
术很差,被动攻击行为,以及,让我们这样希望,至少不吃狗肉)。

Wu提到了所谓他的老朋友们私下跟他提到的他并无异议的担忧。文中这样说,在美国
出现的“远亲们”令人震惊。他们是毫不关心民主的偏执狂。他们自以为自己比其他有
色人种高贵,这实在太明显,以致根本不需要指出来。他们甚至毫不令人惊讶地认为他
们将超越白人。他们用我们的标准来说,也可能是腐败的。这不是说说而已。

紧接着的一段又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描述。Wu表示,新移民们只是刚开始强调他们自己
。他们不承认缺点,而是与之相反。因为亚裔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开始攻击。Wu
在这里开始了让我都感到很反感的描述。他说,一件事情又一件,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到“非法”移民到LGBT的权利,到警察的暴力,到体罚到罚金等,新移民们随时准备好
站在你们正在组织的抗议的另一边,以标志性的亚洲脸孔。Wu说,甚至在环境问题上
,他们觉得自己因为吃鱼翅或别的濒临灭绝物种所制作的奇怪食物而遭受压迫。当然,
他们有一点还不错,他们的口音并没有阻止他们( And good for them. Their accent
does not hold them back)。

老天爷。。。Wu杰出的法学院教授,Wu“百人会”的会长先生,你究竟是在描述谁?
是在描述你所认定的异议分子,还是在描述我们在唐人街的广东同胞?哪怕我是广东人
,我也不吃鱼翅,更不吃奇怪食物啊!除非你和欧裔的认知一致:鸡翅是奇怪的,鹅肝
是美味的。无论如何,你描述的,跟所谓新移民,真的是绝大多数都不沾边。在这里,
因为Wu的确提到了很多我们所敏感的话题,并且是很多新移民近年来所关注的话题,
比如高等教育的平等录取问题,比如非法移民是否可以被鼓励的问题,我不得不这样断
定:Wu为了攻击在这些问题上持和他不同意见的“新移民”,他决定将非华人之外其
他族群对华人所有的偏见,都强加给他所谓的“新移民”。

Wu又开始了对新移民的挖苦。他用给他老朋友们的口吻继续描述。他说:我听到了一
些曾经呼吁公民参与的亚裔美国人抱怨自己被那些将站出来并发声的亚裔包围了。作为
你们反对者的一个吉祥物,那些新移民们,如果你们暗示他们只是被利用的小卒,他们
只会更加愤怒。他们感受到你的尴尬。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自我服务(They are self-
serving for survival)。

“被利用的小卒”,Wu的这种诽谤,实际上我们早已见过。曾经我们反对肤色法案SCA
-5时,另一位Wu老人家吴仙标先生一开始支持我们,后来就慌张地“警告”我们,千
万不要变成某一个政党的工具。看来在这些高等华人眼里,只要在政见上和他们不同的
,都只是“被利用的小卒”,而且,还很自私很无能哦,不仅仅是self-serving,而且
还只是为了survival。我写了这么多文章,对我而言,他说对了一半,我是self-
serving,自己喜欢嘛,但另一半却是不可思议,文章虽多,但都是卖力赚吆喝,吆喝
怎么拿来for survival啊,哈哈!当然,我不算新移民,也许Wu的嘲讽不适合我。

终于,老Wu的私密文章快结束了,他提了两个所谓他确信他和他所谓的老朋友亚裔社
会活动人士们应该拥抱新移民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看起来真是不高大上和不真诚。他告诉了他的老朋友们维持一个联盟的重
要性:为了(自己作为亚裔这样的族群)“在桌子上的一个席位”。如果不全心欢迎那
些长得像他们的新移民的话,那会是一个错误。他表示应该给新移民们空间。他强调了
不妥协的结局:会被挤到一边去。Hmm,在这里,我提个问,是谁被谁挤?作为一个族
群整体被其他族裔挤?还是作为一个小团体被日益壮大的新移民群体挤?

第二个理由,看起来也是不高大上和不真诚的。原来,只是出于策略考虑。他认为新移
民们人数超过了他们,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从亚洲赶过去。外国出生的占了亚裔的多数,
而不是本土出生的。他认为这样的移民模式将使得力量的天平倾斜到新移民们的一边而
不是Wu他们那边。他说,如果我们战胜不了他们,或者不和他们结盟,他们将在数量
上超过我们并将使得我们在政治上微不足道(If we do not win them over, or ally
with them, they will overtake us numerically and render us irrelevant
politically)。

最后,吴华扬Frank Wu表示,如果要让“亚裔美国人”再继续一个世代的话,那他们就
必须找出和所有属于一个“人造的、易碎”的人群相处的办法。否则,用最直白的话说
,失败将由大家承担。

写来写去,原来Wu还是那么无奈,原来Wu眼里的新移民们,基本上就是they,而不是
we,是他们很不情愿与之为伍但仅仅是因为不可改变的长相的问题,不得不从策略上接
触的。

如果这些话是路人甲说的,也无所谓,令人震惊的,是出自所谓法学院的杰出教授,所
谓华人“精英”组织的会长。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这几年来,他们发现自己无法掌控
真正开始参与到美国社会中的有极强自主意识的华人群体,再继续伪装下去也非常痛苦
,于是发出了绝望的哀鸣。

为了不让Wu先生太晚抓狂,我坦白,我并不是新移民,我是中国公民,但过去三年多
来的经历,特别是曾经在美国和新移民朋友们一起努力的经历,使得我不得不告诉Wu
先生:你的描述,实在令人失望,如同2016年大选期间,另一个高大上自吹已经募集到
500多万美元并多次背书成功的华人组织80-20的另一位吴先生那封信件一样令人失望。
道理是不因时空变化而变化的,也不因一个人的身份而变化的,无论你是中国公民,还
是美国公民,无论你是老移民,还是新移民。

感谢“百人会”会长吴先生Frank Wu终于告诉了我们他的心里话,虽然是通过直接在极
左派的主流媒体上公布,虽然那样很让华人这个族群在美国很难堪。过去三年多来我们
所好奇的一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为什么在我们的努力中,几乎听都听不到所谓华人
“精英”组织的声音,也得不到他们的些许帮助。

注:本文根据笔者自己对[1]的理解所写,如有理解错误,还请指出并见谅。Wu文已经
在我们对号入座的“新移民”群体中引发了非常大的反感,据此,笔者的理解,应该错
不到哪去。

昨天我们推送了《给高等华人、加州大学某法学教授Frank Wu的公开信》(只是中文版
,英文版请通过“北美华人之声”的历史纪录查看今天我们的推送),下面是一些网友
们的评论,顺便在这里奉送给诸位以及吴的朋友们:

评论 - 这些人骨子里是认为他们已经是Assimilated的了,而你们新移民不是,你们还
要维权?先融入吧。而又对华人整体地位甚为不满,原因不在别人如何对待我们,而在
我们自己不够争气。

评论 - 问题出在我们这帮人反非法移民反变态性教育反肤色AA反福票奴制度。。。哪
条是因为我们的国籍出身?  华左那套”(华人)必须只能应该和(民主党代表的)其
它族裔站在一起“的理论体系荒唐至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4: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华扬说的大体上没错,事实是那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4:2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顶Frank Wu! 有理说理,不要靠挖别人背景,指点左右,歇斯底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4:3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不比别人笨,也不要以为就比别人聪明。人类文明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5: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性如此,百年不变,远之远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7: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都会抱怨,他们感觉失落” 。看到这里,不往下看了。 对一代人的理解是需要时间和深刻地。即便是他们抱怨,你也一定没有理解他们的‘’抱怨‘ ,所以先别急着总结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6 15:19 , Processed in 0.0494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