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检要趁早 心肌梗塞事前恐无征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7: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桂芬






●一名爱运动、重视养生的70岁男性,在打网球时发现愈来愈喘不过气,经由运动心电图检查才知道心血管已经严重狭窄,有极大机会发生心肌梗塞。近年也有许多相关类似的新闻报导,看似健康的人前一秒还在跑步,下一秒就不支倒地,都是因心肌梗塞发生前完全无征兆。

台湾台北荣总健检中心管理科主任吕信邦医师表示,临床上有四分之一的心肌梗塞患者都无典型症状表现,而是出现头晕、倦怠、呼吸道甚至肠胃道症状,部分病人则是出现下颚到左肩的反射传导疼痛,此时应进行鉴别诊断、厘清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吕信邦指出,一般门诊会先接受静态心电图检查,但除非过去已曾发生过心肌梗塞,否则静态心电图很可能显示正常,如果想要知道心血管有无缺氧的情形,会建议再安排运动心电图或核子医学扫描进行确认。若结果显示心脏肌肉确实发生缺氧情形,医师会建议民众再进一步地接受心导管检查,但该项检查属侵入性检查,且需住院。吕信邦表示民众可先考虑接受心脏电脑断层检查,以非侵入方式揪出心血管的哪端狭窄、狭窄情形如何,若是确认狭窄情形严重,病人就应接受心导管手术或心血管绕道手术,才能避免心肌梗塞发生。

吕信邦强调,心血管狭窄并非打通或放支架后就没问题,还需服用药物及严格控制危险因子,才能尽量避免狭窄再发生。置入传统金属支架,心血管还是有二到三成机会再度狭窄,而目前广泛使用的“涂药”金属支架,可有效将再狭窄机会降到一成以下。

然而,金属支架毕竟是外来物质,长期放在心脏血管壁上,多少可能造成血管的伤害与负担,血管也难有弹性,无法随着心脏需求,自行扩张、收缩。随着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目前已有全吸收式血管支架,以人体可分解的聚乳酸类生物材料代替金属,植入后二到三年,会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被人体吸收,让血管回复原有的自然收缩与舒张功能,无“异物”永久留存体内。病患接受后续心脏电脑断层追踪,也不会因金属造成假影,影响医师判断。

吕信邦说,全吸收式血管支架并非任何血管病灶都合适,针对血管太细、钙化太严重的病人,须先针对病灶妥善处理,且由医师专业判断后建议使用。近年来,因西式饮食习惯,心血管疾病已有年轻化趋势,定期地接受健康检查仍才是预防保健之道。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4 12:11 , Processed in 0.0388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