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完美榜样真能教出高情商孩子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17:0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们的思维里,母亲这个角色似乎从来都带着耀眼的光环。因为母爱最伟大,所以母亲都应该用博爱的心来对待孩子,只能包容不能生气,只能坚强不能抱怨。但是,让孩子在一个完全没坏情绪的环境中成长,真能培养出高情商吗?@琦琦妈的观念是:我们要做母亲,不要做圣母↓↓↓↓↓

  

  轰隆隆的引擎声,也掩盖不住响亮的巴掌声

  公车上有位妈妈,怀中背巾围着不到一岁的男宝宝,另外带一个年约5岁的小男生,他似乎无法安份坐好,甚至一度坐到地上。我没听见他跟妈妈在吵什么,只听到妈妈斥责:“起来!”接着是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啪”!

  对照公车轰隆隆低频的引擎声,那瞬间的高频声响,让坐在公车最后一排,刚送小包上学奋战结束,正发呆、放空的我,一下子回过神来。

  “小男生会不会因此听话啊?”我暗自揣测这样的管教能有的成效。

  过了几分钟,又再次听见掌掴声“啪”传入耳!

  接着,他们三人按铃下车了。

  妈妈背着小宝宝及背包手忙脚乱地摇晃前进,也絮絮叨叨提醒那小男生自己要抓好扶手。我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有种复杂的感受。

  旁人的议论可能是:“那么没耐心干嘛生小孩?还生两个?”“当她小孩真可怜...”可是, 这两个耳光代表她不爱自己的孩子?

  也许,她只是需要来杯清凉的青草茶消灭火气,或是有个充满智慧的局外人,来化解当时的僵局,也许下车后在某个街角,又看见妈妈给孩子一个拥抱,也许还有很多我们没看见的部分,无论好的或坏的。

  

  母亲慈爱形象的幻灭

  失职的母亲的确存在,弃养、虐儿、吸毒…时有所闻,她们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也缺乏照顾、带领另一个生命成长的能力。

  不过多数母亲仍是在满怀爱及期待下拥有了小孩,只是我们总把母亲这角色神化,歌颂母爱伟大的同时,也攻击着妈妈任何的失控,母亲被赋予的理想形象有如无暇的陶瓷娃娃,还需如月般带着圣洁的光芒,照亮孩子及家。

  无论养育孩子经历多少手足无措的混乱时刻,母亲对外最好少抱怨、常保持坚强的微笑及最大的包容度,社交平台上呈现清一色的幸福亲子照,即使关上门后,默默经历数不清的风暴及关卡,每天还是要高唱“对你爱不完”。

  否则,你就会被外人讪笑失职,被批判做不到为母则强,“你大概是不够爱孩子”、“你可能是意外怀孕吧?”、“孩子是你生的,怎无法自己概括承受,动不动就那么焦躁、生气、无助?”

  

  平心而论,曾有医师在门诊遇过被甩巴掌的病人,耳膜充血及破裂,所以掌掴孩子的确不妥。我们真的必须不断提醒自己,管教和洩怒仅有一线之隔,小心越了界,甚至造成孩子身心的伤害。

  在公车上的那位妈妈,因为心中的地雷区被引爆,当下已无法成功扮演一个慈爱母亲的角色。但同样身为母亲,自己也无法成为那个时时刻刻都满怀耐心、面对孩子任何问题、挑战,都能在短时间内先同理他,接着讲出一堆道理来说服他的人。

  虽然心疼被掌掴的孩子,我却也心疼那位妈妈当下的脆弱、慌乱,毕竟如果口头管教有效,何必动手?

  有时阅读一些教养文章,仿佛期望母亲成为一个无负面情绪之人。殊不知人若在疲累、忙乱时,大脑主管情绪的杏仁核早已不被掌管理性的前额叶控制,所谓“理智断线”是可能发生的,只是断裂程度的分别罢了。

  

  做母亲,不是做圣母

  每个人都有坏情绪,坏情绪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做了母亲,就识趣地躲远。育儿专家总是告诫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坏情绪,否则坏情绪会传染给孩子。

  如果孩子变得易哭易闹不讲理,母亲首先不应该责怪孩子脾气坏,而要检讨自己,通常是母亲的焦虑造成了孩子的不安。

  但是如果某一天,我们带着情绪回家,虽然进门之前,告诫自己要调整、要克制。然而,孩子还是像有感应一样格外不配合,一会儿尿裤子,一会儿动了不该动的东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母亲忙于各种救火,终于,内心被克制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一个处于情绪低潮的人,无论怎样克制,都会在细微之处表达出自己的坏情绪,而神奇的孩子通过母亲的一个表情,便能知道今天不太妙。焦虑与快乐一样,可以迅速传染,明白这个道理并不难,不去因此责怪孩子,也不难,难的是我们怎样让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坏情绪。

  妈妈像圣母一样,从来没有坏情绪,孩子的情商就会更高吗?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一切以不切实际甚至不人道的标准要求为人父母者的育儿理念,都有矫枉过正之嫌。

  

  

  妈妈请先拥抱自己的生气

  我们被鼓励要拥抱孩子的天生气质,要接收孩子的情绪,因为他们的大脑发展还不成熟、因为每个阶段都有发展的敏感期,那些“烦”都是正常。但我们是不是忘记接受并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打从心底否定它?

  很多让妈妈戒吼的书上写过:“戒吼是理想,但很难戒也不必怪自己”。从婴儿时期难以沟通、对话的压力到叛逆期孩子的顶嘴、针锋相对,妈妈要面对无数个教养课题,而有些书中设定的理想母亲形象,是不是太强人所难?

  最好的育儿方式是与孩子一同成长,而成长的过程,必然有痛苦、不安、失控,让孩子明白怎样从这些情绪中走出来,知道过程与方式,比直接给孩子一个没有坏情绪的完美妈咪重要一百倍。

  亲爱的妈妈们,与其为了负面情绪懊悔自责,我们更需要的是紧紧拥抱内心那个疲倦、脆弱、也渴望被同理的自己。再去探究为什么生气,怎么减低压力源,该如何寻找宣洩情绪的管道。

  完美榜样给孩子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平凡妈妈偶尔出现的坏情绪,何况完美并不存在,只是压抑的结果。

  

  同理应是双向的

  在很多讲P.E.T父母效能训练的书中,也有提及父母不是神,而是人。父母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自己并非万能超人,也有情绪,也会疲倦。

  若孩子年纪大一些,已具备基本的认知理解能力,就可以诚心地让他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事而生气,所以有哪些反应、行为,并讨论下次可以怎么改善。

  无论是妈妈本身或孩子行为的调整,在孩子面前给他一个真实的、有喜怒哀乐,但仍能自省的妈妈,胜过于处处压抑、否定怒气,辛苦地戴着圣人面具的凡人。

  亲子的情绪管理并非只着重在其中一方,一定是从认识、感受、接受各自的情绪做起,不是吗?

  我们努力同理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事情,但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也要让孩子学习体察、同理他人的感受,否则孩子成人后该如何适应这个社会,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脾气?

  但是,包容、体谅不该是单向的,在每次亲子冲突后能互相倾听、理解及沟通,相信才能养出更贴心、懂事的孩子。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3 00:15 , Processed in 0.0426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