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acOS Sierra预览版评测:优化存储拯救入门电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17: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一款已经成熟运行了15年的操作系统,忽然改名了,这本身就意味着不小的变化。是的,我说的就是在刚刚过去的WWDC 16上发布的macOS Sierra系统,它的前身是叫了15年的OS X。虽然目前我们用到的还是开发者预览版,但从中也能看到macOS向着更加移动化的方向迈进了,它的使用方式与iOS有颇多相似之处,也许二者的融合以及互联互通,是这一版“老树开新花”系统的最大看点。

  虽然在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新名称,但在我看来,macOS Sierra仍然是之前OS X 10.11大版本的延续,你可以看到很多功能仍然是之前OS X的一种延续,同时你也能看到,macOS与iOS、watchOS的连接更加紧密了(这么看来改名还真有必要,至少敲名字的时候很顺手),也就是说,苹果的移动设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如果你硬要说这是一种封闭的系统,那我也觉得没啥不好。

  从这一版上你能看出,在iOS上玩得很顺手的一些应用,被搬到了macOS上面,例如Siri、Apple Pay以及画中画,这其实是苹果生态的一种延续,更是对苹果用户产生粘性的地方。但这些新功能好不好用,它们被搬到macOS之后会不会像在iOS上面那样顺手?都是我们这篇评测重点关注的。

  Siri还是那么贫

  

  也许在iPhone上你使用Siri的机会并不多,但macOS Sierra应该会改变这个局面,至少我觉得在我试用的一周时间里,有些事可以“腾出手”来交给Siri了。

  首先是一些简单的查找功能,比如找个文件、照片什么的,这类搜索功能以往最耗时间,现在你可以对Siri说:“查找昨天的照片”或者“给我看看上周写的稿子”。虽然苹果强调可以用自然语言去交流,但你也不能说的太随意,比如你说“我上周写了啥?”这类的Siri就会一脸懵逼。

  除此以外,Siri还能像在iOS系统里一样,帮你查电影、读邮件、发短信、打电话、查天气以及体育赛事,但不同的是,这些查找的结果你都可以加以利用。因为Siri窗口是在右侧(不能拖动),因此你可以把搜索的结果拖放到邮件或者文稿中(仅限网上搜到的图片),也可以直接固定到通知中心(仅限体育、股票、天气、百科等),而就算你切换到了别的主屏或打开新的应用,Siri窗口也是在最上面的,所以macOS版的Siri真正成为了一个助手,一个让你“动嘴不动手”的偷懒工具。

  

  不过Siri最帅的还是查看本机配置以及调整一些简单的系统设置,比如你可以问“我的Mac有多快?”或者“还有多少剩余空间?”这简直就是炫配置的必杀技,此外你也能调整屏幕亮度、开关WiFi、调节音量什么的,但是遇到复杂的设置功能,Siri就会问你下一步怎么做。

  只是与iOS版遇到的本地化问题一样,一些在美国可以玩得很顺畅的Siri情景,在中国就卡壳了,比如订饭馆位子、查影讯,要不就是Siri听不明白,要不就是进行简单的网页搜索,而没有直接查到上映的影片;如果问“欧洲杯”这种赛事,虽然Siri能够准确识别出来,但回答只能是“不明白”;但你要是问NBA,Siri的回答显然就会热情许多……而这个情况也许并不是Siri本身的问题,只能期待更多的本地化应用尽快接入进来。

  不过Siri的启动并不像iPhone那样可以始终在后台“待命”,你需要点击Dock或菜单栏当中的图标,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按Fn+空格键的组合。

  一周的试用下来我觉得mac版Siri明显功能更多一些,而且确实可以帮用户腾出手来,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随时喊“Hey Siri”来激活,否则我都可以在距离电脑较远的地方来直接操作了。另外就是,使用Siri必须联网,即便你是在本机搜索或者调整一些设置,所以当你处于移动中,比如坐飞机或者打车时,Siri就没法用了。

  iCloud Drive更像网盘了

  

  这些年每个电脑用户几乎都在不断尝试各种网盘、云盘,但在上月的一阵封杀之后,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稳定好用的网盘留存下来了,这个时候反倒是系统原生的网盘愈发受到了重视,在这方面,iCloud Drive至少比微软OneDrive好用。

  其实之前的iCloud Drive就具备了跨平台的网盘功能,只是这一次更加彻底,存储在桌面以及文档中的文件,都会被自动同步到iCloud Drive,然后你就可以在iPhone、iPad以及网页版的iCloud当中看到同步的内容了。

  其实网盘这玩意功能十分单一,拼的就是速度和稳定性。至少在我测试的一周当中,iCloud Drive的反应速度让我很满意,只要桌面或者文档当中出现的内容,马上就会自动同步,丝毫不拖沓,也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确实非常省心。

  作为电脑用户最常用的桌面,能够加入自动同步的功能固然省心,不过有些用户就是喜欢往桌面丢一些几个GB甚至十几GB的电影、游戏什么的,如果你的习惯是这样,macOS系统也提供了开关,你可以手动选择要不要同步桌面,不过我觉得这个选项应该再细化一下,将桌面与文稿两个文件夹的同步选项分开,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更好的选择自动同步的内容。

  iCloud Drive这次小更新,让它更加实用了,如果你是macOS以及iOS的用户,基本不需要安装第三方网盘了,即便需要与PC同步数据,也可以访问iCloud.com或者安装iCloud app。不过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默认的5GB空间很可能不够用啊。

  优化存储拯救了128GB入门级电脑

  

  由于售价原因,很多用户都在使用128GB存储空间的Mac笔记本,例如入门级的11寸MacBook Air以及13寸MacBook Pro,那么用不了多久存储空间就会捉襟见肘了,怎么办?在这方面macOS还真是想了不少办法,其实前文说到的iCloud Drive就是一种解决方法,只不过新推出的“优化存储”功能,将它更合理的利用了。

  当你的电脑空间吃紧的时候,这项新功能会自动将陈旧内容保存到iCloud云端,从而为其他内容“让路”,而存储到云端的内容,会将最近打开的项目保存在本机,至于那些特别老旧的内容,就等于是给他们“搬家”了,反正它们的利用率本来就很低。

  而优化存储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如果你使用macOS的原生邮件应用,那么邮件附件只在需要时下载;观看过的iTunes视频自动删除;甚至可以自动倾倒废纸篓中30天以前的文件。而我觉得最有用的,其实是防止重复下载的功能,当你在Safari当中重复下载同一个文件两次,系统会标记出重复文件并自动删除,而以往的做法是把重复的文件加上1234这样的后缀。

  虽然这项隐藏在“关于本机”当中的新功能不够起眼,但说明macOS系统对于空间这件事的重视,一般来说新系统都会拥有更大的体积,会给老旧设备带来负担,但macOS显然不是这样做的,它把老旧文件自动腾挪到云端的做法相当智能,甚至你都不会觉察到这些文件已经不在本地了,当然还是我前面说过的那句话,升级到更大的iCloud存储方案看来是必须的了,不过有了这个新功能,你可以更放心地购买128GB版的Mac电脑了。不过我觉得这个功能其实更适用于iPhone,就看苹果会不会开放给iOS系统了。

  照片里的回忆

  

  

  这次macOS系统在照片当中加入了回忆功能,对于想要换个方式看照片的人来说,还真是能够体会出回忆的味道。

  

  以往OS X系统里的照片,就有人物以及地点的功能,这个大家都不陌生,这次的回忆功能把它们加以整合,并且页面的排版也很下工夫,对于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处理照片,但又不喜欢一张张翻看的人来说,确实是个方便的工具。而且当你导入照片之后,就会自动生成“回忆”。

  

  另外照片当中还加入了一项“很牛”的搜索功能,怎么叫“很牛”呢?它可以直接搜索图片里的内容,比如我最近休假拍摄的照片,我只要搜索“山”或者“汽车”这种非常视觉化的关键字,那么我拍摄的带有山景或者自驾时候背景有汽车的照片就都能搜出来,成功率相当高。而且这个时候Siri也能派上用场,类似于“给我看看在XXX拍摄的照片”这种说话方式,就能让Siri直接给你搜出想要的照片来。

  小结

  虽然是开发者预览版,但macOS在我的13寸入门版MacBook Pro上运行得相当稳定,不过由于是第一个Beta版,因此在秋季正式发布之前,估计还会有一些功能上的小幅调整以及修改,比如我最期待的Apple Watch解锁以及网页上的Apple Pay支付。

  这一版的更新我们看到macOS和iOS结合得更加紧密了,例如像Siri这样的工具你会发现在笔记本上可能会更有用,此外两个系统之间的连续性和协作性也更好了,更不用说iCloud Drive这个“桥梁”本身也得到了进化。

  此外,macOS在升级的同时还没有忘记那些存储空间较小的入门版机型以及空间局促的老旧产品,所以像“优化存储”这样的功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所以说从OS X到macOS并不是改个名称这么简单,在移动互联与交互愈发强烈的今天,苹果要想从软硬件两个方面以完整的生态链打败对手,就要在这种“软实力”上下功夫。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1:58 , Processed in 0.0612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