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盘点端午节十大文化习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2:1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艾节、五月节等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逐渐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今年的6月9日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那么端午节到底有什么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我国端午节一项重要的的活动,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二、吃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长久以来,吃粽子的习俗也从中国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
  三、门前挂艾叶菖蒲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四、吃咸鸭蛋
  端午节也叫雨水节、农人节。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鼎盛阶段。端午节吃咸蛋,可以祛毒,滋阴养肺,所以端午节这天一般的家庭主妇都会用一些草药煮咸鸭蛋当做早餐吃。
  五、饮雄黄酒
  雄黄是用研磨成粉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把雄黄酒或雄黄水洒在屋子外,涂在小孩耳、鼻、头额和面颊上,以避除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晨属龙,晨时正是群龙形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设雄黄酒以饮宴祈雨,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六、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形状不同,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七、悬挂钟馗像
  顾禄曾在他的《清嘉录》中也有记述:“适逢端午,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五月初五端午节,夏天到来,毒物滋生,古人误以为是鬼怪,所以请出避邪的钟馗像,挂在家中,用来镇宅驱邪。这种风俗在我国江淮地区比较普遍。
  八、端午节驱五毒
  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九、端午节游百病
  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现在渐渐演变成男女老少相互走动的习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
  十、佩戴长命缕
  长命缕也称为续命缕、延年缕、长寿线、五彩线等,名称不一样,但是大小形状相同。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端午节当天,把长命缕涮在小孩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24 07:35 , Processed in 0.0391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