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先生” by 愚人 (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2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先生”

愚人

谈谈“先生”,先生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士相见礼》
注:“先生,致仕者也”,即离退干部,他人在见他面时,
称其为先生。《孟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
也就是说,到了战国时候,先生的用法已经被扩大到有学
问的长者,其后,这一用法一直沿用到清末,除了有学问
的长者被称为先生以外,先生最大量地被用在教私塾的老
师的称呼上,虽然,教书老师不一定道高德望,但相对于
被教授的学童来讲,还是学问与资格有余。

先生这一称呼的扩大跃迁,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南方民
军定都南京后,民国临时政府当局明令各地独立政府的官
吏,不得象清政府旧官吏那样,被人尊称“大人”、“老
爷”,要作人民公仆,故宜以先生称之,官吏们也应对普
通人民尊称先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地打破等级观念,
引入西方民主、平等概念称谓的开始。李劼人在《大
波》里谈到在四川独立,成立军政府伊始,原在总督府任
职,现转为民国政府吏员的黄澜生要其轿夫不要再象昨天
那样称他为“老爷”,要称“先生”!轿夫的思想半天转
不过弯来,在和他的贩夫走卒朋友一起讨论这种时髦称呼
的时候说,你也先生,我也先生,当官的是先生,打更、
要饭的也是先生,都在教书吗?

然而其后,先生的称呼并不是扩大化在每一男性公民身上
的,至少在广大农村地区,除了地主、教书老师被称为先
生以外,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是很少被体面人尊为先生的。
可是先生却被泛滥到女性年长知识分子身上,比如,与鲁
迅对着斗的女师大校长杨荫渝就被人尊称为先生,当然,
她本来就是教授,称她为先生理所当然。孙文的遗孀宋庆
龄,廖仲恺的遗孀何香凝都被人称过先生。先生在大陆被
泛滥到男女无区别对待的地步,惹得我们的女权主义者愤
愤不平。老实说,我也不喜欢先生这种无性别泛称,听见
有人称女学者叫先生,我便要起鸡皮疙瘩,仿佛那个女学
者由于书读得太多,学问太深,内分泌失调,向男性转化,
正负抵消以后,变成了一个中性人。

可是解放以后,先生这一称呼却变得很微妙了,因为共产
党来了,强调的是大家都是革命道路上的同志,除了少数
阶级敌人以外,称同志更好,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
领导人多次纠正下面不要称他们为领导、官衔,要称“同
志”,于是同志就代替了先生,成为新社会最泛滥的称谓。
我有一个忘年交,他曾是被下放的右派份子,他对我说,
在农村下放期间,如果有革命群众叫他一声“同志”,他
内心会激动不已,可见,同志虽泛滥,可对这个社会的有
些人来说,却是极为珍贵的称谓享受。

旧有的先生并不是完全被废弃,现在只在教育科研界还保
留给那些道高德望的专家、学者们。你如果学问不够,资
历不深,是没有资格被尊称为先生的,看起来,先生又仿
佛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定义了。

同志到文革后期逐渐变得不很吃香了,其式微始于运动初
期的革命风潮中。原来,许多“阶级敌人”混水摸鱼,从
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利用革命群众对他的底细不清
楚,在那里享受“同志”的美称,所以当日革命小将,造
反派对大串联来的不明身份的人都要先喝道一声:“报出
身!”然而仍然收效甚微,只有最早期的傻小子、傻丫头
会老老实实地报上自己是“地富”出身。我曾经在大串联
路经洛阳车站时,就看见这样的傻子被“黄马褂”红卫兵
揪了出来剃“鸳鸯头”示众,我的一位好同学对我说,我
才不那么傻呢,我出去跑遍全国,所过之处,一律报上“
工人出身”,很受优待,那位同学的出身和我一样,都是
旧职员!也就因为这一点,喊同志就变得太需要慎重考虑
的事情,而且两派势不两立的群众之间,不可能有共同的
志向,于是,同志慢慢就变得不时新了。到了文革后期,
逐渐被“师傅”所取代。

师傅是一个很有味道的称谓,既传统,也现代;既严肃,
也亲切。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传统武功教派里道高德望的“
师父”,因为发音完全一模一样,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工
厂里手把着手教你车钳铣刨,技术纯熟的老工人。梨山老
祖深不可测,老工人则阶级立场坚定。最有意思的是,你
叫他/她师傅的时候,用不着先了解他/她的档案材料,师
傅可以只理解成一种职业高度。有一段时期,喊师傅简直
喊起了瘾,除了红小兵以外,任人都可以叫师傅,甚至被
省略成某师,比如你姓张,你可以被称为“张师”。我有
一位大学同学分到一家工厂当技术员,车间里有一位姓崔
的“师傅”,对他很好,他也很喜欢那位师傅,有一次我
去见他,崔师傅正好在场,原来是一个非常美丽、文静的
女孩子,才参加工作半年,我对那同学说,崔师傅怎么变
成了“崔莺莺”!

师傅喊了几年以后,碰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知
识份子变得吃香起来,再用师傅去称呼一个有学问的大学
教师,或者工程师似乎有点贬低知识的意思在里面,与向
四个现代化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都什么年代了?不管是
师傅也好,还是师父也好,能掌握光怪陆离的原子弹,宇
宙飞船,还是电子计算机吗?于是师傅摇身一变,化为“
老师”。老师起初只在知识份子里通用,后来社会上的人
觉得老师显得更文雅,更深不可测,知识就是力量嘛,这
样。老师开始泛指到有点阅历的人身上,无论男女,都很
适合。

另一方面,先生沿着孙文等人的理想,联同他建立的那个
党,又被稍带到台湾、香港和海外中国人圈子里泛滥开来,
最明显的是,现在每一成年后的男性中国人都被尊称为先
生,似乎是与西方的sir,或者Mr.挂了钩,但却深入到家
庭,变成了丈夫最漂亮的代称。

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先生被出口转内销,从海外衣锦还乡,
回到了祖国大陆,成了正式场合下对男性公民的尊称,私
下里也被有点追港台风,而又颇斯文的妻子们在他人面前
对自己丈夫的美称。虽然“老公”念得更爽口一些,但多
少还是上不得厅堂的。

老师之不幸就在遇到先生的杀回马枪,没过几年光耀门楣
的日子,一个个腰缠万贯,头发涂油,连苍蝇都要在上面
摔跟斗的先生们,从港台,从海外归来,这边厢大官们作
揖磕头都还来不及,那边厢暴发的土老财们也学着自称“
先生”,起初,共产党的革命干部很严肃,认为社会上无
论叫甚么,只要把住自己同志这道关就不怕风吹浪打,后
来却沉不住气了,现在是一切向钱看,谁还管你正儿八经
不合时宜的革命冬蕻的派头,谁还管你斯斯文文的学究的
风度,你再伟大,你有别墅的巍峨么?你再神圣,你有轿
车光泽的那么贼拉亮么?

《中国妇女》里曾经帖过一组反应先生归来的漫画,最微
妙维肖地反映了主要是现代中国男性称谓的变迁苍桑:

第一幅画画着身穿干部服的“同志”,微笑着地接受上身
着大翻领,下身着布拉吉(苏式连衣裙),头上的大辩子圈
成环的女同志扑上去送鲜花,小标题是《五十年代》。

第二幅画画着身穿炊事员服,头戴炊事员帽的“同志”,
微笑着地接受上身着大翻领,下身着普通长裤,头上的大
辩子分开搭下来的女同志端着一只碗扑上去,小标题是《
六十年代初》。

第三幅画画着身穿黄军装,带黄军帽,手臂上套着一条标
有“造反派”字的红袖套的“师傅”,微笑着地接受同样
着黄马褂,带红袖套,头上扎着短辩子的女红卫兵握着一
本红宝书扑上去,小标题是《六十年代末》。

第四幅画画着身穿真正的,有帽徽领章的黄军装军人“师
傅”,微笑着地接受同样着黄马褂,头上扎着短辩子的女
知青握着一本红宝书扑上去,小标题是《七十年代》。

第五幅画画着戴眼镜,穿着假克衫的“老师”,微笑着地
接受穿长裙,衬衣,烫发的姑娘,握着厚书扑上去,小标
题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第六幅画画着梳着一付“大拿波”头,西装毕挺的海外归
来的“先生”,手里拿着闪闪发光的一叠美钞,微笑着地
接受穿短裙,坦胸露臂,长发披肩的姑娘,空着两只手扑
上去,小标题是《八十年代末》。

(节选自拙作《论几种常见的称谓》,《新文化》,2001)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1:48:5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觉得大陆用“女的”这名词化的形容词作为对女性
的非褒非贬称谓并不合适,也显得有点粗鄙简单缺文化缺教育。
对未到中年以女性大陆常用稍微文气一点的称呼“女孩”。
但“女孩”这词对20多岁的女性又并不合适。

用“女子”称呼女性也太正式。

实际上我觉得像台湾一样用
“女生”
这词非褒非贬地作女性的称谓是合适的,
这里“女生”是指ta生下来是女(女生),
而不是指女学生。

类似地,用
“男生 ”
(生下来是男)来作对男性的非褒非贬的称谓是合适的。
这里男生并不是指男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1:44 , Processed in 0.0391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