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鹿原》:没有皇帝了,皇粮还纳不纳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3:5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的一部电影《白鹿原》让我们熟知了这个地方,也让一些人开始重新读起了原著《白鹿原》。

  地理上的白鹿原不同于小说中的白鹿原,小说里的白鹿原是陈忠实老师虚构而来,当然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却并不对应。

  清末,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瓦解,中国这片地儿上突然没了皇帝,然而辛亥革命的思想却仍然影响不到处于蓝田、长安、西安交界之处相对环境封闭的白鹿原。白鹿原就如同一个特例,与当时东南沿海以及陕北、陕西都不一样,仍然保持着古老中国乡土的社会风貌。在白鹿原内,仍然是一个以熟人为基础的社会,他们难以与外来的陌生人融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凭借的不是法理而是礼俗,也就是俗称的“规矩”,文中叫做“乡约”。

  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白鹿原时,已经过去了十二天,而此时的白鹿原大家长级别的人物之间一段对话,生动地显示了当时这个村子中面对这样的“巨变”展现出来的态度。

  小说中,冷先生从西安回到白鹿镇的中医堂,叫来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白嘉轩问道:“是不是反了正了?”冷先生回到:“反了正了。”鹿子霖问:“反正是咋回事?” 冷说:“反皇帝,反清家,就是造反哩么。说是反了正了,还说是革了命了。”白嘉轩问皇帝现时在哪?冷回答他:“皇帝还在龙庭……皇帝只剩下一座龙庭了,你想想还能做多久?”

  此时的白嘉轩和鹿子霖觉得很疑惑,不知如何是好。白嘉轩担心地说:“没有皇帝了,往后的日子咋样过哩?”鹿则说:“皇粮还纳不纳呢?”在他们眼中,可能完全不理解革命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这是否只是意味着换了个新皇上。

  

  作为皇权的基层单位,“里”是专制国家对普通百姓的直接管制。里长的合法性来自郡县与朝廷,并不是代表了民间。专制国家里,家族组织的体制反对的是个人主义,也就是把百姓捆绑在了家族的宗祠里,但家族却不能自治,也要按着朝廷的规定来行事。

  小说中的白鹿原在清末时,家族族长的权力非常大,而到了国民政府时期,白鹿原的基层政权则成了乡约,属于联保所,属于县里。国共分裂后,统治白鹿原的仍然是国民党的岳维山、田福贤、鹿子霖。而共产党鹿兆鹏则一直处于地下,在白鹿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地下党。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伦理为基础的社会,而中国的传统家庭则是以村落为中心,村落与村落之间除了婚姻与贸易,几乎没有交集,就如同我们所说的“自给自足”。这是这种历史背景下,村落里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大家长在家族以及村中的地位几乎等同于此地的国君。

  传统中国对家长制度的奉行非常的持久,即便皇帝没有了,这种思想仍然影响着封闭的白鹿原。白嘉轩作为一族之长,同时也是一家之长,以祠堂与《乡约》维系着白鹿村,以“仁义”的标准来衡量日常。老子给儿子娶媳妇盖房子,儿子给老子养老修坟,这些在村里的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是道德责任。

  白嘉轩如同父亲秉德老汉为他娶媳妇一样,他先后为孝文、孝武、孝义娶了媳妇。并且每娶一个媳妇,他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当然他考虑的绝不是自己的儿子是否喜欢,人家姑娘是否乐意。

  

  然而,以“仁义”来要求自己的白嘉轩,虽然一生都在姐夫朱先生的指导下力求做个好人,但对待像鹿三这样的长工,他的“仁义”却是建立在了阶级对立的基础之上的,对待仇人鹿子霖和黑娃,白嘉轩是宽容、忍让的,但这宽容也只是维护其利益和地位的方式。

  但是,白嘉轩的族长地位并不稳固,鹿子霖一直在暗地里与其抗衡。鹿子霖是个充满了小商业思想的新式农民,靠着国民党来乡里的变革之机,成为县府任命的白鹿镇保障所的乡约,为了打击白嘉轩,甚至指使田小娥去勾引白孝文,这让白嘉轩感觉生不如死。就在白孝文被逐出家门之后,又买了白孝文分得的三间门房,狠狠地打了白嘉轩一巴掌。

  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一段时间,家族制度在面临着分崩离析,而白嘉轩视为神圣的祠堂,也就成为革命者严重的糟粕,在白嘉轩这类的大家长走向消亡的同时,祠堂的地位也就荡然无存了。

  小说中的鹿三则是白嘉轩坚定的信徒,他作为白家的长工,具有中国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与白家本应该是雇佣关系,也就是对立的阶级关系,却因为白嘉轩的“仁义”而心甘情愿并且竭尽全力地位白家贡献一生。所以鹿三做事完全站在了白嘉轩的立场上,他得知儿子黑娃背着先生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就不再让他念书,怕他带坏了孝文。当白嘉轩被史县长设计围困无法脱身,起事人群开始骚乱之时,鹿三自告奋勇成为起事的好汉。而最严重的,就是他杀死了儿媳田小娥。儿子黑娃带了田小娥回来,他虽然厌恶痛心,却没有起杀心,但是他发现白孝文也被田小娥勾引了之后,他觉得这是在侮辱白嘉轩。他可以忍受自己的儿子丢自己的脸,辱没先人,却容忍不了白嘉轩的儿子跟自己一样,所以他杀了田小娥。

  此时的白嘉轩却透露出了自己的心机,他知道此事之后,鞠着躬夸赞鹿三“你是人”,他对鹿三说“三哥,你不该杀黑娃媳妇……”鹿三回答说“我不害怕,也不后悔。”白嘉轩接着说“可你为啥悄悄儿杀了她既然你不害怕,那就光明正大在白天杀。……可见你还是害怕。”白嘉轩说:“凡我做下的事,有哪一件是悄悄摸摸弄下的我敢说你连一件也找不下。”言下之意,刺杀田小娥绝对不是他的授意,将来出了事也绝对跟自己无关。

  与鹿三不同,他儿子黑娃则是非常叛逆,但小说中黑娃的叛逆更多是来自他的匪气,对于革命的认知度并不高。他明明知道白嘉轩对他好却总是畏惧,他受人恩惠的羞辱感就越强烈。对于他来说,鹿兆鹏给他吃了第一块冰糖,成就了他从小的自卑心理,他曾经想过将来挣钱先买一口袋冰糖。但是当他后来果真得到一个大洋桶里装着的冰糖时,他不但没吃,还往那个洋铁桶里浇了一泡尿。

  

  成年后的黑娃外出打工,后来带着田小娥回到白鹿原,但他们的婚姻却不被承认,祠堂就像是压在黑娃头顶上的山。鹿兆鹏看准时机,从黑娃与小娥不能进入祠堂拜堂的事情说起,激起了黑娃的愤怒与叛逆,后来还发生了火烧粮台的事情。黑娃参加了“农讲所”培训,在白鹿村成立了农民协会总部。不久之后,黑娃带领着农协的人闯进了祠堂,从小到大的屈辱让他愤恨交加,对着“仁义白鹿村”的石碑和镌刻着乡约条文的墙壁又砸又挖。

  最终这场浩大的农民运动在田福贤等人的反攻下夭折了,黑娃投身习旅,习旅兵败后上山做了土匪。黑娃凭借枪法和义气成了匪帮的二头目,并且一手策划了洗劫白鹿两家的行动。黑娃从小最恨白嘉轩的挺得又直又硬的腰板,临走还不忘给他的腰部来上一下。

  可悲的是,黑娃被匪窝里的内斗以及得知田小娥的死讯后被折磨得毫无斗志,被白孝文招安,受降后开始过起了顺从的日子,去了老秀才的女儿,甚至进入学堂开始重新读书,回乡祭祖时面对白嘉轩声泪俱下地忏悔,皈依了传统文化中。

  白鹿原里真正的悲剧,是女人,特别是从始至终被乡里人认为是“婊子”的田小娥。白鹿原中女人,处在社会群体中弱势,几乎成了繁衍与传宗接代的工具。田小娥是清末穷秀才家的姑娘,却嫁给了一个六、七十岁的武举人做妾。而郭举人娶她甚至不是为了睡觉要娃,只是为了养生,把田小娥当成了药。田小娥不甘心逆来顺受,勾引了黑娃,反抗性压抑,寻求性解放。奸情败露之后,田小娥不可能回家去,在那样的年代里,不守贞洁被休回家的女子境遇可想而知,于是黑娃带着田小娥回了白鹿原。

  可田小娥身份不清白,所以她不能入祠堂,不能拜祖宗,黑娃只好带着小娥在村头的破窑洞里安家。此时的田小娥已经死心塌地地跟着黑娃过日子了,窑洞其实承载了田小娥最甜蜜的一段时光。黑娃跑了之后,田小娥绝望了,她再一次被逼入了绝境。她被鹿子霖利用去勾引白孝文,在意识到之后就反过来尿了鹿乡约一脸,借以泄恨。对于田小娥这样的女子来说,在那个时代的压迫下,她什么都没有,唯一的反抗恐惧就是性,性成了她唯一的武器。

  最终她死在了鹿三手里,她从头至尾都是无辜的,只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死后的事情,电影中没有演,然而在小说中,她的冤魂开始了复仇。她附身到了鹿三身上,为自己申辩,对白嘉轩进行挪榆、嘲弄,讽刺那个没有人性、没有真情的虚伪的世界。

  “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过旁人一把麦秸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操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妹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认,俺出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根篙子棒棒儿,你咋么着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田小娥死后化作千万只小蛾,引发了瘟疫,白嘉轩与姐夫朱先生谋划着将她的尸体烧成粉末,装到窑里,再造一座塔,叫她永世不得翻身。田小娥就这样彻底结束了她为人为鬼的一生,无论是反抗过还是呐喊过,仍然避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在《白鹿原》中,家族的斗争与革命斗争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我们的民族在20世纪初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面对大变革,鹿兆鹏、鹿兆海、白灵与黑娃、田小娥等青年一代,鹿子霖这样比较开明的人,以及田福贤、岳维山等国民党人,都投入到改变白鹿原旧有生活秩序之中。不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人在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只是“目标”与“道路”的选择不同以致严重对立、分道扬镳,兵戎相见而走向武装斗争、国内战争。

  正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构成了白鹿原人的命运跌宕起伏,这种党派斗争与家族矛盾的纠结是《白鹿原》的与众不同之处。小说深刻地指出了政权更迭的复杂性,从鹿兆鹏发动火烧乌鸦兵粮仓以来,他在白鹿原的地下活动以及党的武装斗争,经历挫折和失败,终于迎来了决定性胜利。不回避错误和失策,不把革命写得一路凯歌,一帆风顺,这种现实主义的清醒和真实性,让《白鹿原》给传统的“革命叙事”注入了新的元素并把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小说中还给了很多来自民间的政治视角,例如朱先生就成为民间和草根的政治评论者。朱先生看来,白鹿原之成为“鏊子”折腾不休,是因为国共双方之争,不过是“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共”之争。朱先生甚至以一个哲人的眼光,预言天下必定是朱毛即共产党的,你不能不承认,也足证民间与草根的智慧与远见。

  《白鹿原》不是一本历史书,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却是对那个时代的民族的描写。陈忠实的《白鹿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还具有了大气磅礴的民族意识和人类意识。

  本文系额尔瑾原创,独家授权发表于破土网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9:29 , Processed in 0.0614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