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巴马女儿入读哈佛 华人怎么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4: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4月30日发表声明:他们的大女儿玛丽亚将于2017年秋季进入哈佛大学读书。这一消息对于重视教育、望子成龙、对哈佛顶礼膜拜的华人,无疑一石激起千层浪,感慨的,质疑的,理性的,从他们的反应里,最能让人感受到华人孩子在美国求学路上的酸甜苦辣。

  先看看华人推爸推妈们(专指那些以自已的主观愿望出发,监管孩子从事课堂以外的多项活动,以最终进入美国长春藤名校为目标的家长们,侨报网注)什么反映:

  

  义愤型:哈佛等一众大学这样趋炎附势总统女儿,趋炎附势太赤裸裸了不带掩饰的,相比较一看中国,反而文化道德水平高出太多了, 代表美国最高教育水平的哈佛,太丢人了。

  理智型:

  哈佛是私利学校,喜欢谁要谁。至于为啥哈佛喜欢总统女儿,不喜欢某些学霸老中,那个是哈佛自己的事情。你要不喜欢他的风格,可以不去哈:)

  学校的录取标准是看将来这个学生成功的概率,也没什么不对。总统的孩子,将来成功的机会肯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大很多。

  任何顶级的地方都有权贵,但是绝大多数学生是平民家庭,这些平民学生很可能是未来的权贵。这些学校要的不仅仅是学习、音乐和体育有成绩的那些孩子,学校需要各种家庭背景的孩子。

  符合他们招生原则啊,他们要的是能有大的社会影响,能回馈学校多的人。显然奥巴马女儿比张三更符合嘛。

  质疑型:关于她进哈佛,大家都知道的她的条件:1)女性,2)黑人,3)总统的女儿。除了这几点,她还有什么?例如,SAT她多少分?音乐,钢琴几级?小提琴几级?在卡内基大厅演奏过吗?体育,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学习成绩?奥数比赛?英特尔科学奖?义工小时积累?有谁知道? 拿出来晒晒,看看到底她是拼爹拼黑,还是拼自己上的哈佛?

  肯定型:奥巴马说过,有一次她考了73分,非常郁闷,于是发奋努力,学期结束总分变成95。她爹妈都是靠自己努力出来的,智商情商都非常出众,她也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

  励志型:

  哪个哈佛小中男能成功把奥巴马的女儿变成女朋友也是一件自豪的事。

  

  父母自推自己在孩子进大学前做到总统,比直接推孩子爬藤(指被长春藤学校录取的过程,侨报网注)更有效。没见川普使出吃奶的力在竞选,他有个儿子要上大学。

  郁闷型:人家是慢悠悠地晃着不愿也不着急着进。说是拖一年到明年才去读。咱们从幼儿就开始爬,最终连个门槛都没见着。

  

  哈佛想要什么人

  华人们之所以纷纷对此表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美国大学目前的录取有很多不满。总统的女儿可以被多所顶级大学录取,除了哈佛,还有录取率全美最低的斯坦福以及数所藤校,而华人的孩子各方面表现突出,却最多只能选择州大。哈佛,还有那些美国的顶极大学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年初发表了长达35页的“扭转趋势”(Turning the Tide)研究报告,发出美国大学招生制度改革信号,SAT(美国学生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侨报网注)分数不再是主要考虑,录取学生重点包括小区服务、家庭贡献、减少学业和课外活动压力、提高学生多元化,关怀他人和热情参与等特质。同时报告还谈到了要为贫困家庭学生创造更公平的入学机会。

  报告给出了三大目标,并针对每一个目标给出了具体建议。

  

  目标一:倡导更有意义的奉献、社区服务,以及关乎公众福祉的社会活动

  建议:

  1、持续的、有意义的社区服务

  解读:华人孩子一向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有些孩子周末会在大街上为过往车辆清洗,所得收入捐给慈善机构,这虽是善举,但在哈佛眼里可能不算太有意义。

  2、通过团队合作解决社区的问题和挑战

  解读:在美国,华人历来被认为是不善于合作,甚至互相拆台的群体,对社区的关注度不高,只满足于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种行为或多或少地会传染给下一代。

  3、真正的(不是表面肤浅的)、有意义的对于社会多样性的体验,比如体验贫穷

  解读:有些华人升学机构每年暑假会组织学生去中国边远地区做义工,这种体验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很大,但凡事不能过度重复。

  4、能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对未来有责任感的服务活动

  解读:为敬老院老人或是残疾儿童服务都是值得提倡的行为,但还有更能感动录取官的事件,让他认为你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目标二:合理评估学生在道德层面的活动参与度(例如社区服务),并将学生的文化、家庭背景考虑进去。

  建议:

  1、对家庭的贡献

  解读:即使是帮助家庭渡过财政难关,为父母照顾幼小的弟妹,都是贡献。

  2、评估学生日常对他人需求的关注和贡献

  解读:爱心贯穿着美国人的一生,比如捐款,不管是有钱人,还是不富裕的人,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慈善,哈佛的学生更应如此吧,哈佛指望校友们多多资助呢。

  

  目标三:重新定义成就,以消除经济条件差异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并减少因过高的成就目标而导致的压力。

  建议:

  1、活动重质不重量

  解读:许多学生在多个俱乐部注册,但只是挂个名,并不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2、AP(大学先修课程,侨报网注)和IB(两年制大学预科课程,专为高中十一和十二年级设置,侨报网注)课程不要过多

  解读:随着升学竞争越演越烈,高中四年修10门AP课的学生比比皆是,有个别学生超过20门。他们的方法是在暑假期间修完这一科的普通课,开学后再修它的AP。

  3、不鼓励过多依赖外部指导

  解读:在华人聚集的城市,升学指导顾问的广告随处可见。在洛杉矶亚凯迪亚高中周边,据侨报网报道,坐落着10多家升学辅导中心。许多孩子在申请大学过程中会聘请一位升学顾问给自己包装或修改论文,当然,需要支付不小的费用。

  4、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解读:这对华人家长是难以做到的,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你是华裔,你的成绩高中四年不能有B,B代表BAD。在北加华人聚集的高中Gunn High School由于竞争带来的压力,每年都会传出华人孩子自杀的消息。

  5、拓宽学生对于“好”大学的认识

  解读:在华人眼中,如果没被长春藤学校录取就是失败,更有甚者,他们把目标索定在了所谓的大藤(指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以及麻省理工,侨报网注)。

  哈佛大学招生部门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William R. Fitzsimmons)表示,该报告强调的重点,与哈佛大学招生原则不谋而合。

  同时,这项报告还得到了广泛关注,有人把它称之为美国大学教育颠覆性的改革,几十所学校对这项报告表示赞同。

  华人与哈佛

  

  哈佛在华人眼中,用痴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份,华人爱名牌,它就是大学中的顶级名牌。如果哪家孩子上了哈佛,那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荣耀,也让整个华人脸上增光。如果哪个被录取的孩子最终放弃哈佛而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定会引来周围人群的声声叹息,也会成为父母永远的心病。

  问题来了,一方膜拜着另一方,另一方却冷眼以对,这长期积累下来的怨气终究会爆发。

  去年5月,美国60多个团体组成的亚裔联盟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指出哈佛大学对不同族裔使用不同标准,以及在招生时实际存在种族配额,宣布提出行政申诉,要求司法部和教育部民权司对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展开调查。

  申诉引用的一份2009年的研究资料显示,亚裔学生在标准能力测试SAT考试分数要大约高于白人学生140分,高于拉美裔学生270分,高于黑人学生450分。

  对此,哈佛大学法律顾问罗伯特·尤利亚诺发表声明回应,誓言要为哈佛大学和其他大学的权利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不过美国教育部民权司对这一申诉给出了不予受理的答复,理由是美国联邦法庭有一起类似案件正等待开审。

  对这一结果亚裔联盟发表声明表示失望。据侨报网报道,声明称,“尽管我们提供了大量哈佛大学长期、系统性歧视亚裔申请者的确凿证据,教育部民权司还是选择以程序性理由驳回此案。教育部的不作为,辜负了亚裔社区的期望。”

  亚裔联盟表示,希望美国司法部能对此进行调查。截止目前,司法部对这一申诉还未回应。

  

  不过,亚裔联盟并非无功而返,它的申诉给哈佛形成了强大的法律和社会压力。依据哈佛公布的数据,今年在申请竞争日益激烈,录取率又创新低(从去年的5.3%降低到今年的5.2%)的情况下,亚裔学生占所有新生的录取率创新高,从去年的21%提高到今年的22%。

  这对华人是个好消息,不过,令人担心的是,上述报告中所提倡的照顾弱势家庭孩子,是否会给招生带来新的不公平,目前谁也说不准。

  不管怎样,在这篇文章结束时,还是想对华人说一声,进入美国顶级名校求学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华人要不断提高在美国的地位,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其路更长,更需上下求索。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02:07 , Processed in 0.0424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