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邦法官做出裁决:对华裔女科学家的“间谍”指控不成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3:4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18-4-26 13:44 编辑

参考消息

历经4年的抗争后,被指控“泄密”而遭到解职的华人女科学家终于“沉冤得雪”。

当地时间4月24日,专门裁断联邦政府雇员投诉事务的政府机构——美国绩效系统保护委员会裁定:被指为“间谍”的华裔科学家陈霞芬遭到了诽谤陷害,她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

当天该委员会的首席行政法官施洛德正式公布了这一裁决结果。

在一份长达130页的判决书中,施洛德宣称,陈霞芬是美国商务部的严重不公行为的受害人,她完全驳回了美国商务部对她的指控。判决文件指出,商务部对陈霞芬进行调查以及解雇她的过程中,都存在诽谤陷害行为,其对陈霞芬的指责是无中生有。

法官表示,美国商务部的刑事调查人员是在有选择性和有偏见的情况下“不可思议”地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且他们完全没有将陈霞芬十几名同事“明确相关”的宣誓证词纳入考虑范围。



法官还批评了商务部对于陈霞芬案件所做的处理决定,指出他们更关心“政治正确”,而不是做“正确的事情”。

判决书最终裁定,要求商务部立即恢复陈霞芬在国家气象局的工作,并补发其所有薪资和福利。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4年10月,陈霞芬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气象局办公室内上班时,遭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她被指控涉嫌盗用密码非法获取机密信息与中国官员分享。并且还被告知自己将面临25年监禁和100万美元的罚款。



然而,5个月后检方并没有发现任何相关证据,所有指控在开庭前夕被撤销。虽然指控撤销了,但是美国商务部却决定解雇陈霞芬。

这样的结果让她无法接受,2017年3月,陈霞芬提出了民事诉讼,起诉美国商务部对她的就业歧视。



在这样漫长的抗争过程中,陈霞芬表示自己简直就是经历了一场噩梦,尤其是自己在同事面前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戴上手铐时,那一刻简直不敢想象。尽管陈霞芬表示了自己受到美国商务部的不公平对待,但是她仍然期待着能够早日回归自己原本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陈霞芬出生于中国,后入籍美国。在“间谍”案发生前,她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水文学家,负责预测洪水。她曾因在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美国政府嘉奖。

案件发生后,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使陈霞芬万分痛苦。她表示“我的毕生心血都在那里,我开发的模型能准确预测洪水,被广泛运用在各级政府、大学和私人机构上,我非常希望继续完成这个研究。”

看到陈霞芬的经历,许多美国民众和华人华侨们纷纷站出来为她加油打气。2017年北美的华人组织在街头为陈霞芬举行声援抗议活动。还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替陈霞芬发声,有网友表示:我们需要正义的力量,请把她的事迹传递给世界!



也有网友表示:相信各国领导人们都会站在她的身边,她在为正义而战!



不只是普通网友,美国国会的22名医院也曾联名致函司法部部长,要求对陈霞芬一案是否涉及种族歧视进行调查,并要求司法部解释在联邦政府内部的华裔乃至亚裔雇员是否有收到任何种族或者国籍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美国绩效系统保护委员会裁决的宣布,也标志着陈霞芬长达4年的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她当日深夜获知结果后表示,结果令人欣喜,正义终于获胜。

随后陈霞芬在一份声明中称:因为这起“错误的诉讼”,自己已经错失了近四年的时间。她期待能够重返工作岗位。

对于自己这四年来的坚持,她更是表明:“这是我个人追求正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显示了我们社区力量的强大。然而,这只是漫长征程的第一步。”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4-26 13:55:06 | 只看该作者
利用美国法律的宽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4-26 15:33:35 | 只看该作者
史实 发表于 2018-4-26 13:55
利用美国法律的宽厚。

没底法律不是地球上最公正无私,一切都已法律为依准的么? 你这属于高级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4-26 17:53:35 | 只看该作者
我怀疑,以前的排华法案就是这样的角色,案例太多。最后立法通过排华法案。华人没有人去调查,研究排华法案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被立法通过的细节的。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历史上发生过的就会重复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4-19 19:25 , Processed in 0.0413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