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 八要点是关键 [打印本页]

作者: 隋柯瀛    时间: 2015-12-16 04:24
标题: 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 八要点是关键
联合国在历经多年筹划之后,195个国家上周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终于在气候问题上达成历史性协定。这一协定由多方参与制定,从技术可实施性和政治两个层面上讨论了如何减少碳排放这一问题。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此次达成的协定也是举世瞩目。上一次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但那次会议中各方都在为谁应该为应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和尽更多义务相互指责。
   
以下是联合国及主要代表团吸取哥本哈根大会教训并促使此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的八点经验。
    1
、自愿
    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是设定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但其对象仅包括工业化国家。但这一协议达成后,因发展中国家没有为全球气候变暖担负责任,美国随后退出这一协定,因此,《京都议定书》只对37个主要欧洲国家和全球12%温室气体排放地区起作用。而此次巴黎气候变化会议达成的协定获得186个国家的主动认可,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国家对这一协定持支持态度,即便是超级大国美国也不例外。
    2
、准备充分
   
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和其团队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为此次大会进行了100多次的官方正式访问,与140多个国家召开400多次双边进行协商探讨。而这些会议中有一半是总统和首相级别的。国际减排交易协会(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的首席执行官?Dirk Forrister称,法比尤斯的领导能力让人印象深刻,他很纯粹,也很严谨,同时,也很有经验,这起到模范作用。
    3
、凸显大国重要性
   
这份协议涵盖195个国家,但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5%,因此,中美两国在此次会议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中美两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并未达成一致,中国和巴西,印度和韩国一道认为应区别对待穷国和富国。而此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411月就激励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减排行列达成一致。
   
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lobal Green Growth Institute)的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表示,美国和中国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都进行了很好的沟通。
    4
、采用编排的座次方式
   
大约有150个国家和政府出席了121日开幕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这也是历史上单日聚集全球领导人最多的一天。而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后期,随着100多位领导人的到来,令会议协议谈判专家的谈判工作陷入瘫痪。日本特使Kuni Shimada称,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期间,所有的谈判代表都不得不坐在首相以及其国家元首身边,因此,这些代表没有时间进行实际的磋商。
    5
、以小见大
   
物流的混乱也令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的对话受到影响。会议期间,安检时间过长,谈判代表长时间站在雪中吹冷风。而法国巴黎全球气候会议期间,组织者认为,小事情可能起大作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食物,糕点和酒都好于以往大会,水站无处不在,卫生间也极为干净,穿梭巴士暗示运营,同时,公共交通也是免费。在会议最后几天,法方还为会议期间休息的代表团准备了坐卧两用长椅。
    6
、总结过去大会的经验
   
法方此次也总结了以前气候大会的经验与教训,特别从中提炼出了一些有效的攻略。法方吸取了2010年墨西哥坎昆会议的经验,在应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部长组队带领其代表团以“野营”这样一种非正式的方式来协商相关问题。
    7
、透明度至关重要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丹麦总统邀请一些国家召开会议并达成一些协定。那些对丹麦气候会议过程缺乏信任的国家在会议期间已经离开,甚至有些国家控诉丹麦主持签署一些秘密文件。法方在这次会议期间的每一步都极为谨慎,从在政治层面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